“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尷尬”學歷何去何從?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尷尬”學歷何去何從?

10月,趕在研究生考試報名的尾巴和血雨腥風的秋招季,#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被頂上了微博熱搜。

短時間內,#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 這個話題閱讀量近4億,約28萬人參與討論。隨後,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央廣網等接連轉載發聲,支持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還是在職,傻傻分不清楚?

2016年九月,教育部下發將非全日制與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並軌的政策,統一劃線,取消每年一月和十月聯考,併入每年十二月的研究生統招統考。

這兩個定義似乎挺容易混淆,筆者是簡單地用過去式和進行式來理解的,即以2016年為界來區分在職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尷尬”學歷何去何從?


2016年以前,“非全”招錄的主要分同等學力與在職人員兩種群體,所以我們習慣上都稱為“在職研究生”。其創設初衷是為了滿足社會在職從業人員的再教育需求,在職人員便成為生源主體。2016年之後,在職研究生成為歷史,非全日制研究生誕生。

起於“在職”,卻不同於“在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誕生之日起就擁有不俗的定位。

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廳[2016]2號)發佈,明確: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

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招考統一試卷及錄取標準,實行並軌發展;同全日制一樣,進行學歷學位雙證管理(以往的在職研究生是單證),具備同等法律效力;畢業標準和全日制一致,保證同等質量。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尷尬”學歷何去何從?

2017年“非全”首次報名,新政策激發了無數考生報考的熱情。

這一年,全國各省或直轄市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人數在研究生報考總人數的佔比較多。

北京市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數高達 37949 人,佔比13.1%;江西省報名5550 人,佔比10.65%;黑龍江省報名 6289 人,佔比9.4%。

不僅考生“熱情”,國家也對“非全”寄予“厚望”。

2017年,教育部對於非全日制研究生共下達了約136360個招生計劃,佔到碩士研究生總體計劃數的22.17%。

這一年,不少媒體都這樣形容“非全”的誕生:“在職研究生”的春天來了!儘管將“在職”約等於“非全”的定義並不準確,但對“非全”的讚譽之意卻非常明顯。

然而,事實證明,“非全”改革不會一蹴而就。

2017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並軌的第一年,非全“試水”就遇冷。

首先是高校面臨的招生壓力。面對教育部的136360個非全日制研究生計劃數,“完不成”招生計劃成為各高校在非全日制研究生錄取工作中的普遍現象。

山東大學非全日制研究生計劃招生1640人,實際錄取997人,未完成的非全日制招生計劃約佔總計劃數的40%;南京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未完成計劃各佔約39%、25%。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尷尬”學歷何去何從?

具體到部分高校的一些專業,甚至面臨著無人過線的尷尬局面。

《通知》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在考試內容和錄取分數上要標準統一,統考試卷對於初次試水的在職考生難度不小,這幾乎直接導致了非全日制考生群體的上線率滑坡,從而使各高校在“非全”錄取上普遍面臨生源壓力。

實際上,多數應屆生並不願意報考“非全”。一份調查顯示,對於“非全”納入統考,統一標準的政策,近半數考生認為對自己沒有影響,不考慮非全日制,還有近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清楚該政策。

不得不承認,就讀非全最大的顧慮就是讀完出來學歷不受肯定,遭遇社會各界冷眼,使得學歷和工作經驗兩頭落空。

據中國教育在線不久前發佈的《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近半數考生表示不考慮非全日制,46%的考生擔心畢業後非全日制文憑不被就業單位認可,很多單位在招聘要求中就

明確提出只接受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尷尬”學歷何去何從?

非全日制畢業生面臨的困境:學的是“非全”,就業時卻要和全日制同時競爭。再加上 “非全”改革時間較短,更多人對其的認知仍然是等同於在職研究生,因此,非全遭受的冷遇,是從一貫被貼上水貨標籤的在職研究生流傳下來的慣性歧視。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尷尬”學歷何去何從?

因為非全學習的時長集中在週末,形式有點像夜大速成班,時間短劑量大,學生學習的效果如何很難說。

電子、機械等需要花時間進實驗室研修的工科專業,非全和全日制學生對項目投入的時間、精力就有很大差別了,學習質量難免大打折扣,被HR歧視也並非毫無由頭。

有HR甚至表示:“如果是秋招,非全日制是不(被)承認的。”“非全日制=本科生”。

到如今,非全日制改革已有三年,第一批非全日制的學生也完成了學業,那社會對他們的評價如何呢?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尷尬”學歷何去何從?

從各大校招的要求和輿論風波來看,結果似乎並不盡如人意,很多人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第一感受仍然是水分滿滿的在職研究生。

如今本科第一學校就可以篩掉一大批全日制碩士博士985高校的簡歷,對於非全日制,不好意思,HR say no!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尷尬”學歷何去何從?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尷尬”學歷何去何從?

換個角度想,每天被簡歷淹沒的HR,哪有心思來聽你解釋你的非全日制學歷有多少含金量,大部分的HR當然會按照傳統思維來挑選簡歷上更加順眼的全日制學歷。

這種現象不只是在私企,在高校、公務員,非全都過不去第一道門檻。畢竟全日制都供大於求,生路難求了,哪裡顧得上非全日制呢?

於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引來了針鋒相對的輿論,支持的不支持的各執一詞。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尷尬”學歷何去何從?

不可否認,或許非全學歷在就業中存在難以彌補的遺憾,但我們也沒必要過於苛責,畢竟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人生學無止境,更重要的是樹立並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