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考湖村宋勅封三忠圣王事略

诏安县考湖村宋勅封三忠圣王事略

大庙


诏安县考湖村宋勅封三忠圣王事略

大庙里的楹联

诏安县考湖村宋勅封三忠圣王事略

大庙里的楹联

诏安县考湖村宋勅封三忠圣王事略

三忠圣王故里遗迹碑刻


话说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侵,攻破南宋都城临安,宋少帝(幼主赵昰和赵昺)在一班宗室大臣簇拥下突围南逃。却说宋帝一干人马抵达南诏(今诏安县城),刚刚稍作休整,元军便追杀过来,宋军旋即起身往西路方向而去,抵考湖村与径尾村交界处一侧的吴家寨(早先的考湖村遗址),后世尊称为王公牌(地名),这一带沟壑纵横、山包隆起,地形复杂。时正值小麦收割晾晒之际,村外灰埕上,吴明济(圣王公:温文儒雅)、吴明汶(三通王公:脾气暴烈)、吴明泽(姑婆妈:端庄娴淑),三兄妹正挥舞着麦架(一种打脱麦粒的工具)打麦。虽是乱世,但由于是穷乡僻壤,乡民仍然安居乐业,农事依旧。宋帝在众将簇拥下策马上前询问路况。众停下手中活儿,上前施礼回话,引领宋帝一行抄小路往广东方向而去,并招引村众赠送一些粮草。宋帝大喜,允诺日后回师之日,当以钦封,众皆谢过。

宋帝去后不久,元军追来,不见宋军踪影。见前方有村众正在打麦,便气势汹汹,打马直扑过来,且叽里咕噜说了一通谁也听不晓的话语。吴明济见来者不善,便和闻讯抄家伙赶来增援的村众与元军混战起来,虽奋力拼杀,但终因寡不敌众,敌不过元军,吴明济三兄妹壮烈殉国,余者退入村寨。因元军志在宋帝,便旋即整军向前追赶。

且说离开考湖村往广东方向而去的宋军一路抵达毗邻的饶平县汫洲镇三百门港,登船抵达南澳岛。闻讯吴明济三兄妹已殉国,宋帝一时感慨,连呼三声“满门英烈哉!”当即勅封吴明济、吴明汶、吴明泽为三忠王,建庙供奉。今诏安县西路一带诸村皆供奉三忠王为地头公。

据老辈人口传:吴明济三兄妹身首离异后,三颗头颅在空中往西方向飞翔。及至今白洋乡麻园村后,三姑娘渠道段水电站上头山地,化身询问一放牛娃三个问题:一曰:甘蔗没头会活吗?放牛娃应会,二曰地瓜没头会活吗?放牛娃仍应会,三曰:人没头会活吗?放牛娃应不会。三颗头颅便应声落地,化成三处坟堆。这当然是传说,但吴明济三兄妹坟墓就在麻园村后水电站上方的坡地上,后世尊称为王公墓。该墓坐北朝南,近阶段陵园区已拓宽修葺。每年农历三月廿九午后,考湖村大庙理事会打锣鸣炮,组织村众前往祭扫。今在相邻的郭寮村与占山龙自然村中间地带新国道接入的白洋新干线就从王公墓旁侧经过,交通便捷。

考湖村大庙供奉的三忠圣王乃考湖村土生土长的古先民,因机缘巧合,成就由人到神的壮举。每年元宵节,考湖村照例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农历正月十五早上,大庙理事会组织人众将大庙里供奉的三忠圣王及诸神像请出来,供奉于门口埕的大棚下,由专门人等将神像洗漱一新,接受村众朝拜,互换红柑仪式。午后十二时许,村众手执红底黑边的吴氏红旗,聚集于大庙前开阔的大埕上,迎请大庙王公诸神明塑像巡狩乡里(俗称走王),合乡平安。自古以降,属不折不扣的民俗活动。按惯例,三响震耳欲聋的地铳过后,鸣锣开道,巡游队伍浩浩荡荡自大庙出发。徒步绕行村庄外围一圈,经山头土地公庙、王公牌、分柑井、碧湖庵,再进村穿巷,最后回到大庙,历时大半个下午。

考湖村通过每年举办“营神”庆元宵这项民俗活动,弘扬吴民济三兄妹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教育后辈子孙,敦亲睦邻,继往开来。(本文源自《闽南日报》 吴志煌 文/供图)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