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種植技術

夏季時候,要說最受歡迎的水果是什麼,西瓜一定是當之無愧的榜首。它的果肉多汁味甜,清涼爽快,經濟價值高,是我們盛夏解暑的必備水果。

現在各國各地都在栽培西瓜,除常規露地或地膜覆蓋栽培外,很多已採用塑料大棚等保護設施栽培,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現小編將整理好的西瓜種植技術介紹給大家,希望能有所幫助!

要想種植出好的西瓜,就要對西瓜的習性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西瓜的種植技術

西瓜生長髮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西瓜原產非洲草原,耐熱力極強。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6-30℃,15℃開始發芽,低於15℃不能發芽,高於35℃發芽受到影響,並造成裂殼;

生長髮育適溫為白天25-31℃,營養生長溫度要低一些,10℃時生長緩慢,低於5℃受凍害,高於35℃生長受阻,但在坐果和果實生長時需要的溫度要高些,最低為15℃。

在較低溫度下,果實發育緩慢,果皮厚,易空心和畸形,含糖量下降,品質差。

(2)光照

西瓜是短日照作物,光飽和點為8X10lux,光補償點為4X10lux。西瓜苗期日照8h以內,第一雌花節位低;若日照16h以上則抑制雌花形成。

(3)土壤

西瓜為深根系作物,其根系人土深而廣,吸收能力強,栽培宜選用土層深厚、硫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

西瓜對土壤pH值要求不嚴格,在pH值為5-8的範圍內都可以生長。西瓜營養生長期需要較多的氮、鉀肥,果實膨大期特別需要鉀肥。

(4)溼度

西瓜耐早而不耐澇,要求空氣幹操,相對溼度為50%-60%。西瓜一生需水多,不同生長髮育階段需水最不同,種子發芽時要求有足量的水分,使營養物質分解以迅速發芽;苗期以65%為宜,抽蔓期、開花結果期以70%-75%緯較適宜。

栽培中要注意的是西瓜怕淹水,淹水超過12h即死亡。因此,栽培時應選用排水良好的地塊。

西瓜的種植技術

類型和新優品種

西瓜的分類有多種方法,根據用途分為果用西瓜和子用西瓜;根據果實大小分為大西瓜、中西瓜和小西瓜;根據成熟期又可分為早、中、晚熟品種。

我國目前西瓜栽培品種生產上比較實用的是按熟性分類,但在早、中、晚熟品種的區別尚無統一的國家標準,通常以雌花從開花到果實成熟所需要時間來確定。

(1)早熟品種

雌花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30d以內,為早熟品種。該品種類型一般表現為雌花出現早,坐果節位低,生長勢和分枝性較弱,採收早,早期產量高等特點

(2)中熟品種

雌花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31-40d,為中熟品種。該品種類型一般表現為雌花出現較晚,坐果節位較高,生長勢和分枝性較強,果形一般較早熟品種大,產量高等特點。

(3)晚熟品種

雌花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40d以上,為晚熟品種。該品種類型一般表現為雌花出現晚,坐果節位高,生長勢和分枝性強,果形大,產量高等特點。

西瓜的種植技術

西瓜設施栽培技術

一、品種選擇

西瓜設施栽培應選擇耐低溫、耐弱光、耐溼,主蔓雌花出現節位低,結果能力強,果實發育週期短的早熟品種。臺灣農友的小蘭等品種在設施內大面積栽培,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西瓜的種植技術

二、播種育苗

1.播種期的確定。西瓜設施栽培以早熟栽培為主,主要有塑料大棚及日光溫室栽培。雲南立體氣候明顯,根據不同的氣候類型,可週年生產。

在長江下游的浙江、江蘇、上海等地,主要是塑料大棚栽培,一般1月下旬至翌年2月播種,5月上中旬開始收穫。而在北方是日光溫室栽培(如北京),一般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播種。4月上中旬開始收穫。

2.選地、整地、做畦施底肥。西瓜忌連作,若連作,可用中農綠康抗重茬菌劑!西瓜種植應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條件好的砂壤土或砂土,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清地塊,並深挖地,讓其在陽光下充分暴曬,殺死部分病菌及害蟲,以減少其危害。

並施足底肥,每667m2,施入腐熟有機肥2000-3000kg,鈣肥30-50kg,鉀肥5-15kg,肥土均勻混合深翻後,爬地栽培做成寬2000px,高15-500px的畦;搭架栽培做成寬1500px、高10-375px的畦,覆蓋地膜,準備定植。

3.播種育苗。西瓜設施栽培有直播和育苗兩種方法。早熟栽培一般採用溫床育苗。西瓜根系再生能力差,傷根後容易成僵苗,因此,應採用營養缽等進行護根育苗。

在雲南熱區早熟栽培(如西雙版納),一般採用直播法,播種前用50℃溫水浸種12-24h,用溼潤紗布包好在25-30℃的條件下催芽,3-4d破口即可播種。

育苗移栽最好用營養土育苗,西瓜適齡壯苗為35-40d,具3-4片真葉即可定植。

西瓜的種植技術

三、定植西瓜早熟栽培

定植最好選晴天上午10時左右進行,每667m2大果形定植300-400株,中果形定植400-500株,小果形定植500-600株。定植時在已經蓋好的地膜上按不同品種需要的行株距打孔,每孔定植1株,然後蓋嚴四周。

西瓜的種植技術

四、採收為保證西瓜品質,應適時採收

鑑定西瓜成熟有3種方法。

1.雌花開放後的天數:早熟品種開花到成熟約需要25-30d;中熟品種開花到成熟約需要31-35d;晚熟品種開花到成熟約需要35-40d。

2.從形態上看,果實附近的卷鬚枯萎,果肩突出,果蒂凹陷,果皮發亮,條紋清晰。

3.聽瓜聲音:用手指彈瓜,濁音為熟瓜,清音為生瓜。

種植期的各種問題

西瓜的種植技術

一、催芽期異常現象

種皮開裂

西瓜種子在催芽過程中,有時會出現種皮開裂,造成漿種、爛種、胚根不能伸長等。主要原因有:浸種時間過短;催芽時包種子用的沙布或催芽基質太乾;催芽時短時間內溫度超過40℃;不發芽;

選用的種子發芽能力差或存放三年以上的陳種;催芽溫度低於15℃,數日後造成爛種;催芽時溫度高於40℃,出現燒種;浸種時間太短,種子沒有吸足水分。

西瓜的種植技術

措施:

①選用發芽能力強而飽滿的新種子。

②強光曬種。在春季選擇晴朗無風天氣,把種子攤在席子或紙等物體上,使其在陽光下曝曬4~6小時,可促進種子後熟,增強種子的活力,提高種子發芽勢和發芽率。

③在常溫下浸種8~10小時,讓種子吸足水分。

④催芽溫度保持在28~32℃,溼度較大,氧氣充足有一定的黑暗時間。

西瓜的種植技術

二、出苗期異常現象

不出苗

苗床溫度低於16℃,低溫爛芽;苗床溫度超過40℃,高溫燒芽;床土過幹,使幼芽乾枯,失去出苗能力;床土溼度過大,空氣缺乏,影響出苗;營養土配製不合理,用了未腐熟有機肥或過量化肥,農藥用量大,導致肥害藥害造成爛芽;早春播種過深,超過3釐米,加上床土溼度大、溫度低,出現爛種。

帶殼苗

在播種過淺、土壤乾燥、土溫過低或種胚發育不良等情況下,往往造成子葉戴帽出土,嚴重影響子葉的伸展和發育。

高腳苗

在西瓜出苗到真葉未長出之前這段時間,溫度過高、溼度過大,光照不足,導致下胚軸伸長過度形成高腳苗。

西瓜的種植技術

措施:

①合理配製營養土:6份未種過瓜類作物的田園土,4份充分腐熟過篩有機肥,每立方米床土中加入0.5kg尿素、2kg過磷酸鈣、0.5kg磷鉀源庫、10kg草木灰、0.1kg50%多菌靈或70%代森錳鋅、0.1kg辛硫磷,將土充分攪拌均勻,堆悶7~10天備用。

②播種前必須把營養土澆溼澆透,防止播後營養土太乾而影響出苗。

③播種時種子要平臥點播,防止帶殼出苗。

④播後覆蓋營養土厚度1~1.5釐米,再用噴壺灑水,使覆土溼潤。若出苗前苗床太乾,可用噴壺噴灑溫水。齊苗後每隔3~5天噴水1次,移栽前2~3天苗床不澆水。

⑤出苗前床溫控制在30℃左右,齊苗後至第一片真葉展開前,必須嚴格控制床溫,一般不超過25℃。

⑥春季80%出苗後,就應揭開薄膜的通風口進行通風,防止徒長,定植前7~10天要加大通風量,逐漸降溫蹲苗。

西瓜的種植技術

三、伸蔓期異常現象

矮化、縮葉、黃葉

瓜田長時間乾旱缺水,或者較長時間土壤過溼排水不良使根系發育受阻,造成地上部植株矮化、縮葉、黃葉,甚至枯萎而死。

土壤中鈣、鎂、硼等元素缺乏亦可造成西瓜植株矮化縮葉。

施肥不當產生肥害或除草劑藥害,或施用激索不當產生藥害都會造成黃化、矮化、縮葉。

瓜蔓頂端變色

瓜蔓頂端變黃者,多為害蟲為害所致;頂端變黑者,多為凍害或肥害所致。

西瓜的種植技術

措施:

①西瓜地不宜連作、一般要4~5年輪作一次。前作以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為最好。

②加強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溼潤,特別是夏秋栽培,要保證有充足水分。同時做到旱能灌,澇能排。

③合理施肥,做到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配合施用,配合施用海精靈生物刺激劑,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均衡營養,提升西瓜抗病抗逆能力。

④合理使用農藥與生長調節劑,防止產生藥害。

⑤根據品種、氣候確定合理播種期、移栽期,不盲目早播早種。

⑥早春雙膜覆蓋栽培遇連續陰雨低溫,突然天氣轉晴,遇到瓜苗萎蔫不可立即揭膜,待膜內瓜苗恢復正常後,再揭膜通風。

西瓜的種植技術

四、開花結果期異常現象

植株徒長

伸蔓至開花坐瓜期氮肥施用過多,田間溼度大,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不協調,造成瘋秧徒長。

蔓葉衰弱

表現為植株表現瘦弱,葉片單薄,子房呈圓球形,瘦小不堪,整個植株未老先衰。主要原因是開花坐果期遇到乾旱,脫肥,植株營養不良,肥水嚴重不足。

不坐果

表現為開花坐果期出現落花落果現象。出現原因有:

花期肥水過多,植株營養失調,莖葉發生徒長,造成落花或化瓜,降低坐瓜率。

植株生長瘦弱,子房瘦小或發育不良也降低坐瓜率。

花期噴殺蟲劑,迫害訪花昆蟲,降低坐瓜率。

開花期遇不良天氣情況,如溫度過高或過低均會影響受精,導致坐瓜率降低;花期大雨,引起落花,或經雨水濺起的泥滴玷汙花期,造成落花或化瓜。

西瓜的種植技術

措施:

①根據不同品種,確定合適的播期,培育壯苗。

②合理施肥、管水。施肥以“前促、中控、後重”為原則。水分則根據不同生理期的需求,抽蔓期至花期保證水分充足,膨果期加大水分供應,成熟期適當控水。膨果需肥關鍵期,葉面噴施0.2%磷鉀源庫溶液,可起到提升營養,提高果品等作用。

③人工授粉。花期遇陰雨低溫,雌雄花都要套袋,進行人工授粉。也可以藉助耐低溫早熟品種的花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④科學整枝留瓜。西瓜一般採用雙蔓或三蔓整枝。雙蔓整枝是選留主蔓外,並在主蔓基部選擇一條健壯的側蔓,其餘側蔓全部摘除。當幼果長至饅頭大小時,果實開始迅速膨大,此時一般不再落果,要及時選擇節位好、果形正的果實,雙蔓或三蔓整枝每株留一果。

⑤花期減少噴藥,以免誤傷訪花昆蟲或是產生藥害。

西瓜的種植技術

五、西瓜膨大成熟期異常現象

空秧

指植株上沒有坐住瓜,對西瓜產量影響較大。主要是由子花期肥水管理不當,造成徒長或早衰……花期遇陰雨低溫,不能正常坐果所致。

早衰

在西瓜膨大期,遇到乾旱或脫肥等情況,植株表現瘦弱,莖節變短,瓜蔓變細,瓜蔓頂端變為細小的蛇頭狀,葉片變小,生長緩慢。

化瓜

幼瓜發育停滯,瓜的頂端開始逐漸枯黃、乾癟,最後脫落。主要原因是幼果膨大期低溫寡照,光照不足,植株製造的養分少,不能滿足西瓜膨大的需要。其次是水肥管理不當,莖葉徒長消耗大量養分。

畸形瓜

當瓜發育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不能正常膨大,出現扁平瓜偏頭瓜、寬肩厚皮瓜、尖嘴瓜、大肚瓜等多種奇形怪狀瓜。

不同命種出現畸形瓜不同。無籽或少籽西瓜易出現扁平瓜、偏頭瓜;大瓜品種易出現寬肩厚皮瓜。

不良氣候條件。瓜發育前期遇到不良的環境條件如低溫、乾燥、光照不足,後期條件改善又繼續發育,結成扁平瓜、偏頭瓜、大肚瓜。當果實發育後期遇到低溫、乾燥,則往往形成尖嘴瓜。

授粉不良。種子的發育對瓜瓤的發育有促進作用。凡是授粉不良或花粉量少、花粉在柱頭上分佈不均勻等都會影響果實種子的發育,形成畸形瓜。

肥水供應不及時。在瓜果膨大前期肥水不足,後期水肥條件改善就會形成大肚瓜、偏頭瓜。當前期水肥條件充足,後期脫肥脫水,就會形成尖嘴瓜、小瓜或厚皮瓜。果實局部溫差偏大,果實局部受傷害等也會形成畸形瓜。

空心瓜

就是在瓜尚未充分成熟之前,瓜瓤就出現空洞或裂縫。西瓜膨大後期水分養分供應不足會發生空心。前期低溫、乾旱、光照不足,後期高溫,雨水過多,生長不均衡,也會發生空心。此外,留瓜節位過低或過高、採收過晚都會發生空心。

裂瓜

西瓜採收之前,瓜從瓜臍處自然開裂,使產量和品質受到很大影響。

不同品種裂瓜程度不一樣,果皮薄的品種、小果型品種易裂瓜;花皮品種比黑皮品種易裂瓜;早熟品種比晚熟品種易裂。

瓜前期肥水不足,後期營養充足易裂瓜;土壤養分失衡,酸性強,缺鈣缺鎂嚴重的田塊易裂瓜。

果實膨大後期遇低溫大雨或灌水過多,也會造成裂瓜。

死瓤

果肉內種子周圍呈水浸狀紫紅色或暗紅色,肉軟味差,無法食用,果肉潰爛。主要是果實受到高溫或陽光的直射,使瓜內運來的養分和水分流通不暢而形成的。另外,採收過晚也會造成死瓤。

西瓜的種植技術

措施:

①苗期、伸蔓期要培育壯苗,花期要控肥控水,坐瓜後2~3天要及時施肥供水,後期葉面噴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做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

②採收前3~5天不宜灌大水。花期進行人工授粉。合理選瓜留瓜、整蔓理蔓。

③在瓜的膨大期要翻瓜整瓜,避免陽光直接曝曬,若葉片不夠時可用雜草等物遮蓋。

④做好果實膨大期的病蟲防治工作,注意適時採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