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舞动你我的人生6D
德国提前向苏联开战是斯大林万万没有料到的,斯大林原以为希特勒要摆平英国后才有可能对苏联动手,因为苏联跟德国有协议。谁知道希特勒这小胡子不按套路出牌,把大胡子给耍了。
德国对苏联动手不是心血来潮是蓄谋已久,因为德国早就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把苏联人打蒙了,斯大林一脸的懵逼,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的军队更是毫无准备,被打个措手不及。
苏联的坛坛罐罐被砸个稀巴烂,军队更是被一波一波被吃掉,投降的人比进攻的德军都多。
苏德战争一开始苏军兵败如山,苏军的高级指挥官都是菜鸟,老手都被大清洗清除了。所以军队没有战斗力,几乎是一触即溃。
好多战役打得非常惨烈,士兵的平均存活时间只有几个小时。有的士兵甚至还没有领到枪就倒下,更别说领子弹了。
好多机灵点的士兵都去自己战友的尸体上抢子弹,勇敢一点的就去德军尸体上解下子弹袋,拿走武器。
由于战斗节奏太快,士兵们反应不过来,转移的时候为了方便快捷,苏军战士懒得往子弹袋里装子弹,都是背上一个挎包,里面装几十发子弹,用起来方便。
因为兵员损失大,补充快,兵不认官,官不认兵。尽管战士们随意,军容不整;但长官也没有时间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在德军的狂轰滥炸下,苏联的一切后勤供应都受到沉重打击,兵工厂也有好多失去了生产能力,在此情况下,苏军战士不能说没有子弹袋,每个战士都有子弹袋,但子弹袋里有没有货,那就很难说了。
所以苏军战士没有子弹袋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也有个别战士为了省事不佩戴子弹袋,但没有普遍性。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战士很多子弹袋没有子弹,空空如也,这也比较普遍的事实。
不是他们不想带子弹,是后方供应不上。也不是后方不想造,而是德国人捣乱不配合苏联人工作。
同时战争前期德国军队攻势凌厉,都是立体战、闪击战,德国人根本就不给苏军战士往袋子里装子弹的时间,往往战斗就结束了,战士们干瘪的子弹袋是对德军的血泪控诉,是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最大嘲讽,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关于这一点斯大林同志也不相信,他在接到铁木辛哥报告后,大发雷霆质问,什么,士兵子弹袋没货?那不成了摆设吗?
铁木辛哥两手一摊,斯大林同志,这是真的,不是童话。
斯大林立马咆哮着说,给我联系美国人、英国人,我要援助,要他们援助,不然老子就跟德国谈判讲和。
英美真怕苏联,怕苏联人顶不住,怕苏联投降。
1941年10月美国的援助就开始了,一共援助了1750亿美金。这些援助是白纸黑字,苏联人打过收条,无法抵赖的。
这些援助要是给了中国,中国早把日本打跑了。
瞧瞧美国人的援助吧:
飞机: 14018架坦克,装甲车: 22800辆运输车: 501660辆摩托车: 30000辆铁路车辆: 13041辆高炮: 7944门冲锋枪: 108293挺无烟火药: 130713吨炸药: 132237吨钢材: 2589766吨铝: 26110吨石油: 2622357吨化学品: 631017吨舰艇: 672艘……
看过之后你可能会有一点疑问,怎么不见子弹呢?
子弹在那些援助面前都不值得一提,清单就省略了。大炮、飞机和坦克都给了,枪都给了,不给子弹行吗?那斯大林不还是要投降吗。再说,美国人援助苏联那么多火药,那么多钢材和铜,就是制造子弹用的,可把斯大林高兴坏了。
苏联人得到美国源源不断的援助,卫国战争的被动挨打局面才被扭转,苏联人才避免了亡国的危险,苏联红军由被动挨打转为主动进攻,德国纳粹开始走向深渊。
苏联人除了伸手向美国要援助,还借款100多亿,但战后斯大林宁可当老赖也不还钱。后来勃列日涅夫答应给85亿,但最后一分钱也没给。
美国对苏联的援助是有私心的,他们怕苏联人投降德国,或者怕德国人灭亡苏联。那样的话,崛起的轴心国将一发不可收拾,未来在欧洲战场上与之交手的美国大兵就会打得非常艰难,送上无数人头。
无论如何,接受美国援助之后,苏军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斗志昂扬,像换了一支军队,把德国军队打得晕头转向,德国人在苏联横行霸道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假如没有美国援助,苏联士兵不但子弹袋是空的,两手也会空空,连枪也不会有,只能任人宰割。
历来现实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则上,苏军士兵很多没有备用子弹袋,因为没有必要备用。
这要分情况来看。
早期苏军步兵主要使用莫辛纳甘步枪。这种手拉步枪射速较慢,并不需要太多的子弹。
正常来说,一场战斗,普通士兵开枪最多也就一二十发子弹,一般也就几发而已。
所以,苏军士兵往往也就携带几十发子弹,一个背包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还有什么备用子弹袋。
苏军士兵当时普遍有一种皮制的弹夹包,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手机包一样,就挂在腰带上。这种弹夹包使用非常方便,直接打开就可以拿出弹夹,填入步枪即可,比子弹袋方便的多。
最常见的是M1937弹夹包,一个包可以装4个弹夹(每个弹夹5发子弹)。
所以,我们看电影电视,作战的苏军根本没有子弹袋,因为他们有了弹夹包就足够了。
而且说难听的,普通苏军士兵在战争初期和中期,存活时间很多,活过半年1年的都不多,在斯大林格勒干脆就24小时。
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机会打光这20发子弹已经不容易了。
就算给你一二百发子弹的大弹袋,苏军士兵也没有时间射光。
同时,苏军也配有一种备用帆布弹药包,是帆布做的,一般背在背后,放备用子弹的。
所以,我们从正面是看不到的。
只有到了中后期,随着苏军逐步胜利,而且半自动步枪的大量装备,苏军才开始需要大量的备用子弹。
装这种子弹,除了弹夹包和备用帆布弹药包以外,还需要我们常见的子弹袋了。
这种帆布子弹袋是斜背在肩膀上的,横跨在胸前。
但这种子弹袋不多,所以我们认为苏军没有备用子弹袋,其实不是这样。
他们后背还背着帆布弹药包呢
萨沙
苏军不佩戴子弹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打仗不配子弹袋,那子弹放哪?放口袋里不成?还是塞在靴子里?其实关于二战苏军的梗不少,有什么“苏军老兵劝新兵别戴钢盔”的梗,这其实就是扯淡,苏军把缴获德军的钢盔都戴上了,别说自己的了。子弹袋这个,也是一样的,都是以讹传讹,凭借个别几张照片假想出来的梗。
苏军一个步兵的装备里面,就包含子弹袋的,就在腰间。战争时期的苏军单兵装备里面就有两个双联的M37子弹包,皮革制成的。苏联就算再穷,这东西也能拿得出来。至于网上一些文章里说的,苏军子弹不够,两个人一支枪,一个人拿枪,一个人拿一个弹夹的子弹,这几乎就是不可能,或者是极少数情况下才有的一种情况。苏联缺子弹么?
另外,波波沙冲锋枪那个大弹鼓,也是有袋子装的,波波沙冲锋枪的冲锋枪手,一般有一个到两个备用弹鼓放在身上,有个专门的大布袋子就在旁边。其实两个弹鼓就差不多够用了,150发左右的子弹,能打光还能活下来的都是大神。
苏军再穷,也不至于缺枪缺弹,更不至于每个士兵拿五发子弹就上战场了。五发子弹,交火的时候很快就打没了,剩下的子弹你去哪弄?下面回答里有个作者讲的,苏军士兵子弹和敌军通用,我不知道莫辛纳甘的7.62*54mm子弹和德军KAR.98K的7.92*57mm子弹是怎么通用的。
只有那极个别的几张照片里,你看苏军士兵身上没子弹袋,要么是情况特殊,新来的动员兵还没来得及配发,要么是情况紧急,抄枪就上了,再不就是你没看见,没子弹袋的情况,根本不可能。
军武文斋
在电影《兵临城下》中,好多冲锋的苏军两三个人合用一把步枪,每人分发3-5颗子弹,身上不佩戴子弹袋。这一场景是苏联在德军闪电战造成的影响,苏军步兵在战场上的生存时间太短了,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苏军的标配中是有子弹袋的。(《兵临城下》剧照)
德军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实施。
1941年6月22日凌晨3:45分,德军闪击苏联。大约320万的德军联合其他国家的93万部队进攻苏联,前三天苏联损失飞机3922架,到年底是苏军伤亡超过400万,大量的军事物质被缴获。德军的兵峰直抵莫斯科。
军事工业也来不及制造更多的武器弹药,当时苏军一般部队士兵配发的子弹是5发,精锐部队步兵是10-20颗子弹,临时招募的部队一般是两个人5发子弹,两三个人合用一把步枪,子弹袋这种可有可无的装配,在冲锋作战时基本都舍弃了,尤其是临时招募的士兵。到了战争后期,苏联军队的步兵每个人配发几十发子弹,已经大大改善了。
像斯大林格勒这样残酷的战役,冲锋时三个人一把枪,一个人3-5发子弹。士兵阵亡的时间太短,主要是为了消耗德军,阻止德军的攻势,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这样做了。(二战苏军步兵标配复原图)
美英加三国援助苏联。
德军的闪击作战,也震惊了西方的美英加等国,如果任由德军消灭苏联,下一个对付的就是他们了,为了制衡德国的极度扩张,美国、英国、加拿大迅速决定援助苏联。
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战争结束,苏联共获得17781735吨援助物资,其中94%是美国提供的援助。我们看一下具体有哪些物资:
这使得苏联军事工业,军事运输业、军火生产等迅速恢复发展起来,供应源源不断,改变了战争初期的颓势。
二战时期苏军步兵大量配置波波沙冲锋枪。
PPSh41冲锋枪,又称波波沙冲锋枪。顾名思义,这种枪是1941年设计完成,并且装配到苏联一线部队,到1942年才开始大量生产,到四十年代末期,一共生产了600多万支。
波波沙冲锋枪使用71发弹鼓,减少了士兵换弹夹的频率。它使用的子弹是仿造的毛瑟手枪弹,两者相差仅仅0.01毫米,两者可以通用,并且短距离子弹的杀伤力大于当时德国的冲锋枪。
据统计,二战时期苏联军队共消耗约170亿发子弹,德国军队共消耗210亿发子弹,美军消耗80亿发子弹,生产了414亿发子弹,大部分给了同盟国军队。
我们中国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消耗了17.1亿发子弹,共产党军队消耗了2000万发子弹。
穿越再现彼岸
根据公开数据,苏联在二战期间使用子弹数量约为170亿发,而德国为213亿发,美国为400亿发。相比其他巨头而言,苏联使用的子弹数量是相对较少的,在总数少的情况下,苏联士兵能分发到的子弹自然就少了。
苏联工业区遭到德军破坏
苏联士兵有时并不是不想携带备用子弹袋,而是没有多余的子弹可以携带。苏军在苏德战争中死亡681.7万,被俘或者失踪445.6万人。希特勒突袭苏联后,在前期战果颇丰,仅在1941年苏军战死80万人,俘虏或失踪234万人。很多武器装备因此被德军缴获,苏军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候3个士兵共用一把武器,更不要说有备用子弹了。
苏军在与德军发生冲突最惨烈的地方是在苏联境内,苏联的工业设备虽然在爆发战争前后陆续地搬迁,但是因为工业地带比较集中,很容易就被德军炸毁。列宁格勒工业区和莫斯科工业区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苏军在面临如此大失血时,军需供给不能很快恢复,而且产能也不可能扩大。
如果没有英国和美国的雪中送炭,苏联很可能撑不住德军的猛烈攻势。
德军的闪电战所致
古德里安曾经说过:“我没时间俘虏你们,请你们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道。”
虽然德军的军事部署千变万化,但是其战术还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有闪电战的影子。闪电战是用时间换取空间,不断推进对方的后方切割合围,根本无暇打扫战场。很多苏军在德军的装甲部队的火力下,还没打完子弹就已经阵亡。其余的苏军战友在子弹快要用完的时候,可以在阵地上就地取材,把没耗尽子弹的枪械直接拿过来使用更快。
别的途径补充子弹
二战期间,各国的士兵除了机枪手,随身携带的子弹本来就很少。德国一个士兵只带60发子弹,美国80发,日本200发。这和我们的刻板印象可能会有颠覆,因为士兵在上战场时尽量减少负重更能发挥作战能力。
而苏联步兵在二战期间的主要武器是波波沙冲锋枪,据统计苏联的兵工厂在二战期间为苏联红军总共生产了600多万支该武器。波波沙冲锋枪采用的是弹鼓设计,容弹量71发,比普通的枪械装弹量更高。子弹都放到弹鼓了,因重量问题,苏军可携带的备用子弹袋肯定会因此而减少。
各国在二战期间会设置类似古代驿站的补给站,后勤补给人员把子弹装在箱子里,给前线的战士运送。士兵一般不会随身携带沉重的子弹上战场,而是等待后勤补给员补血,这也是各司其职的表现。
梓蕤
事实证明苏联的士兵也是有子弹带的,作者问的这个问题不太客观。
作者应该问为什么在二战的时候有的苏联士兵不佩戴子弹带?这样问才合理客观。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在二战的时候苏联有的士兵不佩戴子弹带。
1:没有子弹带。
第二次时间大战开始之初,德国装甲师利用闪电战迅速击溃苏联布置在西线的部队。歼灭了数百万的苏军,占领了苏联的老工业区,最后长驱直入一直打到斯大林格勒。
在那个时候苏军一直被德军按在地上摩擦,战争打得太快了,国土沦陷得也太快了。导致了苏联失去了绝大部分工业区,在那个时候如果真的没有英美的援助,苏联的存亡还在天秤上不知倒向何处。
不论是苏联还是俄罗斯我们都认为他是一个欧洲国家,因为他绝大部分的人口、城市、工业区也都在他的欧洲部分。
当时苏联失去老工业区就相当于一个强壮的人被人偷袭,在一瞬间被人打断手脚,而且那个人还咄咄逼人想置他于死地。如果斯大林格勒被占领、东欧彻底沦陷之后整个苏联或许真的会全国性的崩溃。
那个时候苏联真的没有多少工业生产能力了,一切都是为了战争。大部分还得靠着英美的援助才能继续战争,所以那个时候打着打着没有子弹很正常。
2:不合适。
一个国家最悲哀的时候就是武器不如对方精良、储备没有对方多,只能拿人命填的时候。
士兵们都来不及训练匆匆上战场,猎人、农民、工人只要是活着的劳动力都可以上战场,人命消失的速度甚至比枪弹消失的速度还快。
一个士兵只有十几发子弹甚至是几发子弹,唯一的作战目标就是用人命来阻挡德军的前进。人命贱到不如枪,这种事情在同样的二战战场的上中国也发生着。
3:没必要
在大反攻的前期,英美物资援助基本上也都已经到位,苏联的军工生产也都开足了马力,这个时候苏联是不缺少子弹之类的。
但是前期的战场主要在苏联的国境内,都是协同作战的物资都跟得上,弹药补给特别的方便。
在数量比较小的作战单位里也有物资补给点,所以相对而言子弹带不是特别需要的东西。
反之像是红军长征之类的时刻,没有物资补给的时候这个时候带上子弹带之类的物资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子弹打一颗就少一颗,苏军后期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忧。
4:苏军的武器的通用性 美械精良需要保养,这几乎都是人们的都知道的了。但是苏军不一样,连武器上都带有战斗民族的性格,子弹基本上都是通用的。战友的子弹能用、别的枪支的子弹也能凑合着用、缴获的子弹甚至都能用。
比较注重实际主义,武器和人一样糙但是结实耐用。所以根本就没必要带那么多的子弹带。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波波沙冲锋枪,能够使用和他差不多的口径子弹。在二战的战场上属于特别流行的装备,而且弹容量足足71发。
这样下来只要身上还有一些子弹的话,只要不打闪电战就应该够用了。
和德军的闪电战不同,苏联的反攻属于稳扎稳打的类型,一步一个脚印从斯大林格勒打回到柏林。
所以苏联的后期补给根本上都是跟得上的,而且英美还援助了海量的物资。苏联士兵部分没有备用的子弹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且部分士兵也不代表全部士兵都不带着备用的子弹带。比如……后勤部队?
史之策
二战期间,各参战国的子弹消耗量巨大。据统计,平均每消耗2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美国在二战期间消耗了400多亿发子弹,占据首榜,而苏联消耗的子弹数量也非常大,达170亿发。当时各国为保证士兵在作战中的弹药供应,单兵大多装备了子弹袋等,苏联也不例外。
在苏德战争前期,苏军损失惨重,苏联大片领土沦陷,工业区也遭到破坏。但苏军即使在大溃退时,也很少出现弹药匮乏的情况。不过很多士兵在进攻作战时为了减轻负重,往往不会随身携带很多子弹,所以一些士兵没有带子弹袋也不奇怪。在很多影视剧中,苏军直接身个小背包,手拎武器上一线,这就给外界留下苏军士兵没配子弹袋的印象。
苏军在二战爆发前习惯了和平安逸,开战后被德军的闪电战打得回不过神来。后来苏联官兵在战场上慢慢成长,作战水平和军心士气提升。不过战争还是打得很艰难,苏军不得不用人命来抵御德军进攻,战役最残酷时,普通的苏军士兵根本活不了多久,甚至没开一枪就阵亡。
在苏德战场,枪械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除了机枪班组要携带大量子弹外,其他兵种携带子弹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而且苏联一开始是在本土作战、被动防御,各地有很多物资补给点,几乎可以随取随用,一些苏军士兵因而不愿意随时背负沉重的子弹袋。
兵说
在答题前先说明此提问是不够严谨的。并不是二战中所有的苏军士兵都不佩戴备用子弹袋的,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不能代表普遍现象。
只是在影视中为了表现二战中苏军的惨烈状况,在战士们还来不及将子弹打光的情况下就倒下,所以不用佩戴备用子弹袋。
在苏军的单兵装具体系中,是有弹药袋的。这也是一个常识问题,如果战士上战场,没有子弹补充,那枪不就成了摆设吗?
苏军步枪兵装备有M-35式棕皮腰带,上面挂有棕色皮制的M-37式步枪弹药袋,腰带上有数只这样的弹药袋,约携带60发步枪子弹,与同期德军步兵所携子弹大致相当。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战士不佩戴备用子弹袋的情况?
苏军的工业区遭到德军破坏。苏军的军需补给处于瘫痪状态,当时已经没有多余的子弹可以配备,所以子弹袋失去作用了。
仅在1941年,苏军就损失80多万人,俘虏和失踪人口达200多万。大部分的武器弹药被德军缴获,最困难的时候,苏军连每个士兵配备枪都做不到,更何况子弹能有多余的吗?
德军的闪电战就是用时间换取空间,不断的推进对方的后方切割合围。在这种强力压制下,苏军的损失更替非常快,就算携带子弹袋也来不及使用。
要不是德军已经威胁到英美的利益。英美对苏军进行雪中送炭似的援助,苏联也无法扭转战局。
当时场面的确惨烈。苏军士兵就像被割韭菜一般倒下一片,后面的士兵在补上。在这种情况下,后面的士兵可以用前面倒下士兵的枪和弹药。
还有就是,二战期间苏军主要武器为波波沙冲锋枪。这种枪械的容弹量比一般枪械要高,他们的子弹袋才能装60发子弹,而此枪的容弹量为70发,所以在考虑到士兵的负重问题,所以备用子弹肯定会减少。
苏军在战场上的物资供给是有专门人员的。他们把弹药装在箱子里,会给前线的战士运送补给,这样一来战士们也不用携带太多的子弹了。
综合以上因素,苏军才会出现不携带备用子弹袋的情况。
说史听涛
在二战的时候,因为战争频多,所以在那个时期传出了很多的故事和轶事。首先我们从题目进行分析,苏军在战场的时候是会佩戴子弹袋的,但就所谓的“备用子弹袋”来说,是不会佩戴的。
不论是什么国家,什么军队,都会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战斗装备,因为对于军人来说,装备是否齐全,决定了他们在战场上的生还率以及杀敌率。就我国军队单兵所携带的东西就有很多,例如钢盔、软帽、防弹背心、子弹袋、防毒面具、弹夹、手榴弹、挎包、水壶、自动步枪等。不论物品多种多样,功能也出奇的强大。以上列举的单兵装备是我军在和平时期佩戴。大家想一想,在和平时期执勤的时候,单兵物料就如此的繁多,如果若是在战争时期,每个士兵所携带的东西还会更多。
就比如在进行什么特殊任务的时候,士兵们所携带的装具就要随之而改变。毕竟一个人若是患了感冒类的疾病,你就必须要用相对应有效的药物去对病人进行治疗。
为什么要携带这些装具?
一场仗打的好不好,不仅和一个士兵的单兵素质有关,还和每一个单兵所携带的装具种类和装具质量有关。很多人都会传言俄军在二战时候的很多“梗”,但是大家要知道,这些“梗”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我们在上文已经说了单兵装备对于士兵和军队的重要,但这层理解是广义上的;为了能让大家更加充分的理解和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介绍狭义上的意义。一个士兵在战场的时候若是没有携带子弹袋,等于是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水笔不出水,钢笔不出墨,这样便会使得士兵们在作战的时候吃亏,在完成大本营目标的时候缺斤少两。每个子弹袋可以携带两个以上的弹夹,这对于士兵的活命和杀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名士兵在战斗的时候,为了活动轻便,便将子弹袋从身上卸掉,这并不会提高他的杀敌率,反而会使得他有被杀的危险。
除了子弹之外,士兵的钢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不了子弹的打击,但是却能够防止弹片打伤自己。很多人都会觉得苏联士兵在二战时期,为了提高自己的移动能力,是不会戴上钢盔的,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一种传言和错误的。在二战的时候,虽然钢盔对于子弹没有多么有用的作用,但是对心理的安慰上却有着很大作用的。虽然说苏联军人买面对德军的时候很是勇猛,但是他们终究还是人,终究还是要命和惜命的,哪怕是做这样的事情没有什么作用,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们在战场上的时候,不仅会佩戴子弹袋,还会戴上钢盔。
就这些辎重对于士兵们来说并不能称得上是重,毕竟在部队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士兵们携带这些装具去打仗,苏联军方一定会对该单兵的能力以及作战体能进行考核和磨炼。毕竟在战场上,若是连带着头盔和子弹袋以及各种装具装备进行作战的体能都没有,怎么还能指望让他们去为自己的国家打胜仗?
综上所述,之所以人们会觉得苏联军队不会在作战的时候佩戴子弹袋,一是因为夸大了苏联军队的战斗力,二是一种以讹传讹。可能在苏军中会有一小部分的人,是不喜欢在作战时佩戴钢盔的,然后人们便将着一部分人进行夸大和夸张,在经过了多人传言后,就会使得人们认为,在二战的时候,苏联大兵在对敌人作战的时候,是不喜欢佩戴钢盔和子弹袋的。
木剑温不胜
行军打仗最讲究的是装备问题,一支装备精良的士兵往往比装备落后的敌人占有优势,所以各个朝代的军事首领都愿意花费巨资给自己的士兵配备优良装备,这方面他们显得很豪爽一点都不吝啬,因为关乎成败存亡问题,不过在二战时期的苏联士兵就没有配备子弹袋,这是因为军资不足还是其他原因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士兵没有子弹袋呢?
首先是苏联军队很早就创立有独立的单兵装具系统,当中已包括步枪、弹匣、子弹袋等装备,后来单兵装具出现了改动,一战发生后,各国士兵配置上了大量新单兵装具,直到二战爆发,又大部分采用了各种制式装具系统,虽然就连子弹袋也包含在内了,不仅仅只带一个子弹袋而已。
特别是苏联的远程战役比较少,不像美国跟德国需要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打仗,由于美德军队补给点较远,士兵平时都需要携带更多的弹药,此时子弹袋就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而苏方大多是在自家门口作战,后方补给点给力子弹补给快速,因此士兵对子弹袋的需求并不大。
二战时,苏方枪械工厂共生产出六百万支波波式冲锋枪,其主要分配给了步兵,该款波波冲锋枪设计容弹数为71发,略高多普通弹匣数量,由于此枪较重,为了减轻负担,所以士兵在冲锋时很少把备用子弹带在身上更别谈多挂一个子弹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