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說:我愛你,她知道嗎?

藝術連載之三 | 田亮說:我愛你,她知道嗎?



可以想象一下劉琨這是怎麼樣一種勢態?和項羽的勢是不一樣的勢!如果要用一個畫面去表達,那和項羽的畫面也完全不一樣的。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壯之勢。那畫劉琨應該怎麼畫呢?項羽畫得非常強壯。劉琨呢?瘦?一襲白衣?整個的畫面感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不懂軍事,不懂歷史尚能感受到如此之勢,繪畫的勢難道就完全沒有一點點感覺?


藝術連載之三 | 田亮說:我愛你,她知道嗎?


李清照,詞人,婉約派的代表,女中豪傑,女人中的女人。我還佩服一個女人是薛濤,成都的。我說過我可以給她倆提夜壺,真的。因為才華。李清照寫過兩首詩,一首是“生當亦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我認為她是懂項羽的。另一首詩我記不太清楚,但有一句是,劉琨之後無義士,就說劉琨之後,就沒有人配得稱為“士”了。劉琨死之後沒人男人再可以打動她了。李清照前夫是趙明誠,收集古玩的,也做仿古青銅器,今天的話說就是做假貨的,做以假亂真的假貨,兩人還合著過一本書《金石錄》。北宋兵敗,南遷死於亂兵之中。當然,對趙明誠的死法有各種說法,但李清照更重要,如果沒有李清照誰會去關心一個亂世的小吏?而且試想一下,像李清照這種能夠寫出“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處。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女人,每次都喝醉的女人,每次都要喝到高談闊論之後興盡而返的女人,身邊高朋名士眾多,喝多了各回各家。和陶淵明完全不一樣的狀態。她的美怎麼能用簡單的幾句話說清楚?況且她還能寫出“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樣的詞句。當然也可以寫出我們所看到的這種雄壯的詞語出來。李清照的勢是什麼樣的勢?和項羽、劉琨的勢是不一樣的,但又似乎是一樣的,都非常的鮮明。能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難道不能像他的先人一樣捲走西施相望於江湖嗎?歐陽醉翁就只能醉後寫點“翠袖卷紗紅映肉”?寫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蘇老泉難道就不能荒唐一下青春?……枚不勝舉!


藝術連載之三 | 田亮說:我愛你,她知道嗎?


文天祥一個文官,不懂軍事,去談判被扣,逃!兵敗被俘,死!不用你動手,絕食盼死,忽必烈不得不下令成全他的死;陸秀夫揹著南宋最後一個小皇帝,崖山上跳海殉國時,他根本沒有想到後世竟是“崖山之後無華夏”……華夏文脈還有嗎?漢人這個名稱在元朝、清朝是最低等人的的符號。

勢是文脈?是傳承?

還有嗎?有!


藝術連載之三 | 田亮說:我愛你,她知道嗎?


譚嗣同臨刑絕命詞:“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和獄中“我自橫刀向天笑,取留肝膽兩崑崙”;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起義前所做《與妻書》,秋瑾“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自豪”……抗戰期間就更多了,抱著必死的心上戰場的胡璉寫了一封信給他父親,大概的意思就是兒子不孝,為了裡家民族大義不能為老父養老送終,本來這也是一個當兒子的責任。兒婿還年輕,如果戰死要改嫁,要給予支持。將來要告訴孫子父親是怎麼樣的人,怎麼死的,為什麼死的……四川安縣王建堂帶著父親給的“死”字旗上戰場,旗上用黑色的墨跡寫著“傷時拭血、死後裹身”。等等……


藝術連載之三 | 田亮說:我愛你,她知道嗎?


戰時如此,和平時期呢?也有很多很多,張志新冤案平反後,她的母親在墓碑上寫下“探求真理,貴在實踐,忠骨毀滅,浩氣長存”。追求真理,追尋真相的人總是前赴後繼如大江之波濤,如暗夜之星辰。

勢,是表象嗎?可一言蔽之嗎?不能!萬萬不能!千萬不要學失守街亭的馬謖紙上談兵地認為可以“居高臨下,勢如破竹”。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不也是一種勢?“落霞與孤鶩並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也是一種勢……勢可以說是不可阻擋的真相,也可以說是蓬勃的生命之力,無論是螳臂擋車,還是杯水車薪都是勢!勢,不可擋;勢,氣象萬千。勢,是文脈的流淌;勢,也是個體生命的張揚……勢是質的總和,是質匯聚的力量與氣度!

那什麼是質呢?質是品質,是細節,是樸實的點點滴滴,做藝術既然不能騙人,不能做偽,那就用心去閱讀,用心去觸摸每一個元素,就像是醫學家那樣精細,像母親給嬰兒洗澡那樣仔細那樣充滿愛意地去對待藝術創作。任何的虛偽與真誠都將暴露無遺。

一幅畫的勢就是它呈現出來的氣度,它的呼吸。它給人的綜合感觀,就像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預演。

細節是精心安排妥當的嗎?是的!細節是精心描繪的嗎?這樣說太過片面!自然而然地細節是需要錘鍊的!賈島“推敲”的故事是質感;蘇東坡的放蕩不羈也是質感……生命力就是生命的一點一滴構成的。

每一種勢都與它伴生的質密不可分,每一故事都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幅畫不可能只是簡單的因為好看就能打動人。“美”本無高下之分,但審美能力卻是千差萬別的。低級的悅人眼目是終極的“美”?金錢就很容易做到悅人眼目,金錢是終極命題嗎?金錢是萬能的嗎?如果藝術家只是做到悅人眼目又有什麼意義呢?就算是不僅做到悅人眼目且能夠使人有智慧就是完美了嗎?智慧為何物?受到說教就是智慧?受到啟迪就是智慧?


藝術連載之三 | 田亮說:我愛你,她知道嗎?


那一個幅畫為什麼叫做“美”?智慧就是“美”?悅人眼目就是“美”?悅人眼目且使人有智慧就是“美”?

如果說遠觀其勢是感知到“道“”的存在、“美”的存在的話,那“質”就是“美術”,是身體力行的“大巧若拙”。

馮星平先生教學時說:短期作業要有長期作業的功底,長期作業要有短期作業的鬆動。長期作業其實也就是整個人修養的體現,短期作業和天賦和靈光乍現近似。


藝術連載之三 | 田亮說:我愛你,她知道嗎?


遠觀其勢,“勢”雖然是氣象萬千的但是可以認識得到的;近觀其質,“質”也是林林總總的可也不是稀裡糊塗的,是有機可尋的,這也是可以被認知的。那麼,你收藏的畫作中畫面的“勢”是什麼勢呢?畫面中的“質”又是什麼樣的質呢?創作一幅畫面,我要給觀者什麼樣的“勢”?什麼樣的“質”呢?畫面裡“勢”與“質”渾然一體嗎?

如果都沒問題,那看不懂也沒關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