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當通村李永紅和央啦的愛情故事:幸福像雅魯藏布一樣綿長

西藏當通村李永紅和央啦的愛情故事:幸福像雅魯藏布一樣綿長

李永紅和央啦在自家大棚內幹農活。記者 扎巴旺青 攝

當通村距離昂仁縣城16公里,多雄藏布從村子旁靜靜流過,最終匯入雅魯藏布江。在這個普通的小山村裡,我們有幸採訪到了當地人稱他為“叔叔”的李永紅和他的妻子央啦,聆聽了一曲民族團結和感人至深的愛情佳話。

一走進當通村,16個高大整齊的蔬菜大棚就映入眼前,一字排開,宛如等待檢閱的閱兵方陣,蔚為壯觀。棚裡的黃瓜、辣椒、茄子長勢喜人,綠油油的西瓜靜靜地臥在地頭,個頭碩大。大棚由村裡的兩戶人家承包種植,其中一戶就是“叔叔”李永紅。見到李永紅時,他剛接送岳母打針回來,一臉的憨厚與真誠。

20多年前,李永紅從湖北老家來到昂仁縣投奔老鄉做生意,最初是挑著擔子走鄉入村到處賣百貨。語言不通,艱苦的生活,親人又不在身邊,李永紅一度很想“逃”回老家。直到有一天,因為來當通村賣貨耽擱了回縣城的時間,李永紅只好到一戶人家借住,這戶人家便是央啦家。後來又有幾次因賣貨耽擱了時間,結果都陰差陽錯住在了央啦家裡。善良的姑娘,勤勞的小夥子,一來二去兩個年輕人熟絡了,暗生情愫。秋天到了,天氣轉涼,看到李永紅身上的衣服單薄,央啦便用羊毛線為李永紅織了件毛衣。穿上毛衣,李永紅心裡非常溫暖,很是感動。

西藏當通村李永紅和央啦的愛情故事:幸福像雅魯藏布一樣綿長

兒子普瓊一歲時,一家人的合影,普瓊提供。

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可央啦的母親死活不同意,覺得李永紅是個外來的漢族小夥子,不知根不知底的,女兒要是遠嫁到了外地,萬一被騙了怎麼辦。村裡當時也流傳著風語,覺得兩人肯定長久不了。

任是什麼也阻擋不了兩顆火熱的心慢慢靠近。李永紅和央啦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他們商量來商量去,為了讓央啦的母親安心,同時李永紅覺得留在當通村也很不錯,於是就當了一個上門女婿。

婚後的生活不能如愛情一般甜蜜隨時在線。央啦還有兩個妹妹,一個殘疾的弟弟。二十幾年來,家裡的髒活累活都是李永紅幹,兩個妹妹要上學,殘疾的弟弟要生活,家裡一大群人要等著張口吃飯,好在李永紅有點小手藝,再賣點小百貨、工地上打打零工養家,日子平淡簡單,溫暖中也有艱辛。

令村裡人想不到的是,不知什麼時候李永紅和村裡的鄰居們交流都能用藏語了,他是什麼時候學的呢?說到這些,李永紅靦腆中露出一絲得意,為了更好地與妻子交流,也為了更快地融入村裡,他偷偷地學了。

這幾年村裡建了蔬菜大棚,李永紅的手藝總算是有了用武之地。撒種、疏苗、澆水、除蟲,李永紅可都是一把好手。飼弄好了自家的大棚,李永紅還毫無保留地把手藝教給村裡其他人,村裡另一個蔬菜種植大戶就是李永紅手把手地教出來的。大棚的菜長得好,除了賣給附近村民,遠一點還會賣到鄉里或是縣裡。慢慢地,家裡的日子好了起來。

在老家時,李永紅是赤腳醫生,來到當通村後,李永紅更是全村人的“全科醫生”,誰家有個頭疼腦熱了,就會去問李永紅怎麼吃藥打針,大家親切地叫他“叔叔”。當通村之前通往鄉里縣裡的全是土路,很不方便,村民生病要輸液的就把藥拿回家來,讓李永紅幫忙扎針輸液,李永紅會在鄰居家待著一直等藥輸完拔針後才放心離去。現在當通村的路面已經變成了水泥路,村裡人去縣城看病方便多了,可有點小病小傷的,還是會先來問一下李永紅該怎麼辦,村裡的鄉里鄉親都把李永紅當成了自家兄弟。

老婆孩子在哪,家就在哪兒,現在也不想回去了。2017年兒子普瓊考上了湖北老家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兒子常常回去看看家裡的親戚,和自己回去看是一樣的,李永紅說道。

李永紅從不打罵孩子,只是用言行默默影響著孩子們,孝順善良的種子早早在兒女的心中紮下了根。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正是愛玩的時候,兒子普瓊放假回家卻很少出去,每天都陪著母親,現在大棚裡的髒活累活都是他在幹。普瓊說:“爸爸媽媽的性格樂觀幽默,平時愛開玩笑,從沒見他們吵過架,家裡的氣氛一直很好。”受父母影響,普瓊陽光開朗、風趣幽默,在武漢上學和同學們相處愉快,很受歡迎。

普瓊說,以前外婆不同意爸爸媽媽在一起,就是擔心交通不方便,怕媽媽到內地去再也回不來了。現在外婆最喜歡爸爸,外婆身體不好每週都要輸液,嚴重時爸爸要用皮卡車送外婆去縣裡治病,在醫院裡上樓下樓都是爸爸揹著外婆,村裡人可羨慕外婆了,都說爸爸這個女婿比親兒子還好呢。在爸爸的影響下,二姨三姨都找的是漢族女婿,二姨夫是河南人,三姨夫是湖北人,逢年過節,一大家子人在一起,房子裡迴盪著河南話、湖北話、藏語,爸爸再做一大桌子菜,那場景,熱鬧得很啊。

說到這些,普瓊臉上露出了陽光溫暖的笑容……

記者 :何寶霞 扎巴旺青 李海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