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市濱河便民市場:民生工程惠民利民

古交市濱河便民市場被評為太原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2018年度“民心工程”,瞭解這個市場“前世今生”的古交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這個榮譽名副其實。

1 順應群眾呼聲

由於地域限制,古交市僅有一個農貿市場,滿足不了日常生活需求,亂擺攤現象嚴重。臨時安置攤點的人民廣場也趨於飽和,雖然相關部門加大了對這個臨時市場的管理力度,但由於基礎設施不配套,髒亂差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市容環境衛生,群眾對恢復人民廣場休閒娛樂等功能的呼聲也日益增強。2018年,古交市委、市政府順應群眾呼聲,在文明城市創建“十亂”整治工作中,經有關部門多次考察,本著“以人為本、疏堵結合、合理規劃、適度放開”的原則,投入600餘萬元在濱河南路與建設路交叉口、原本雜草叢生的荒地上建起了總佔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的濱河便民市場。

2 看得見摸得著

接受採訪的古交城管執法大隊辦公室主任張晉芳欣喜地說:“濱河便民市場的建設取得一連串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

引攤入市還路於民。濱河便民市場建成後,城管部門把被動執法轉變為主動服務,以前在人民廣場擺攤設點的商販首批入駐市場,隨後又陸續安置了部分佔道經營遊商小販,使流動攤點有處可疏、有處可去、相對集中、有序經營,解決佔道經營、改善市容市貌的同時也緩解了交通壓力。

恢復人民廣場休閒功能。濱河便民市場建成後,古交市相關部門積極行動對人民廣場進行提檔升級,成為市民打籃球、羽毛球、網球的室外首選場地和開展其他文娛活動的場所,完全恢復了廣場的休閒活動功能。

荒廢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濱河便民市場原址長年荒廢,雜草叢生,垃圾遍地,偶爾有周邊居民挖地種菜,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影響周邊的環境,市場建成後,周邊環境得到治理,面貌煥然一新。

解決部分市民生活需求。市場為農民自產自銷農副產品以及為貧困家庭增加收入搭建了重要的交易平臺,不僅安置了部分遊商小販,而且還解決了市區居民“菜籃子”的問題,基本做到了便民全覆蓋。

3 市民商戶受益

現在,當你走進新建成的濱河便民市場,可以看到,這裡地面乾淨整潔,菜品擺放規範,經營文明有序,顧客絡繹不絕。“這裡價格合理、公道,貨物品種豐富,完全可以進行一站式選購。”挑選蔬菜的劉女士說。正在悠閒購物的市民郭小英告訴記者:“跟原來相比可是好太多了,來這兒買菜既乾淨整潔又讓人吃得放心。”

攤販以前在外面擺攤賣菜,風吹日曬不說,遇到惡劣天氣連菜都不能賣。現在每天在市場裡,風吹不著、雨淋不上,新建的便民市場,環境提升了,生意也越來越好。從人民廣場內的臨時市場搬遷至濱河便民市場,商戶郝軍衛感觸頗多:“我經營調味料生意,以前擺地攤,現在有了自己的商鋪,市場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銷售額翻了不止一倍,在這麼好的市場裡做生意,日子更有奔頭。”

4 便民利民惠民

從市場區域劃分到各項管理制度的建立,無不體現著濱河便民市場便民、利民的建設初衷。便民、利民還體現在更多管理細節上,例如:商戶的貨物運輸車輛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進入市場,避開上下班人流高峰;商戶不得使用高音喇叭和音響設備,避免噪音擾民;對殘疾人、貧困家庭等人員降低進入市場經營的條件,優先安置,讓菜農、果農等小商販進得來、穩得住,充分發揮便民市場的功能作用;市場內統一配備垃圾收集容器及衛生清掃消毒工具,實現垃圾桶裝化、袋裝化,每日清運。

古交市城市管理局綜合執法大隊負責維護濱河便民市場的經營秩序,大隊長王永貴說:“我們加強了對農貿市場的日常監管,建立了日常巡查和投訴調查制度。同時,與食品安全監管、公安、交警等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保證食品安全和市場秩序,讓這一民生工程真正惠民、利民。”

古交市濱河便民市場:民生工程惠民利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