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和唐朝一统天下仅用7年,曹操安定北方却用了34年,谁更无能

汉朝和唐朝一统天下仅用7年,曹操安定北方却用了34年,谁更无能,说明什么呢?

在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 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开始假意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按西汉前期以十月为岁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后),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今山东曹县北)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是为汉高帝。 刘邦即皇帝位后,王后吕雉改称皇后,太子刘盈称皇太子。刘邦根据娄敬建议,定都咸阳以东的长安(今陕西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开基肇始,史称西汉。

汉朝和唐朝一统天下仅用7年,曹操安定北方却用了34年,谁更无能

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趋关中。在发布的檄文里他斥责隋炀帝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民怨沸腾。誓师后,李渊与长子建成、次子世民挥师南下,先后破守霍邑(今山西霍县)的隋鹰牙郎将宋老生、渡黄河,对守河东的隋将屈突通围而不攻。迅速向西南挺进。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激战方酣,均无暇西顾。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十一月初九日攻入长安。

十一月十三日,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李氏父子完全控制了关中局势。

义宁二年(618年),李世民徙封赵国公。同年农历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同年农历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汉朝和唐朝一统天下仅用7年,曹操安定北方却用了34年,谁更无能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是指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的战争。

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历时17年,是曹魏的立国之战,并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曹操在统一北方战争中,深谋远虑,善纳良策;利用汉室名义,争取民心,征抚兼施;重视战略基地建设,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减轻民赋,安定社会秩序;治军严整,赏罚分明;善任将吏.兼收并蓄,用兵灵活,力争主动,面临危局,临阵若定,善于捕捉战机,抓住作战关键,出奇制敌,终于取得内线作战和战略性决战的胜利。

其实刘邦李渊更加像司马懿,本身立足点就在最强势力集团,借原有势力集团壮大自身后最后和原有势力集团决战取天下!李渊呢,同时期的几乎没有能成大事的对手。都是有一点地盘就沾沾自喜的。而且李渊从祖辈开始就是贵族,有权有势的。

汉朝和唐朝一统天下仅用7年,曹操安定北方却用了34年,谁更无能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 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