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國:中國股市的要害是三大定位走偏

出於對新一屆監管層的期許和熱望,上證指數在今年1月4日創下2440.91點的近年新低後開始反彈,並在2月後加速上漲,一直上漲到4月8日的3288.45點,之後就一路走低,近半年多來一直在3000點上下徘徊。儘管在這個過程中,歐美股巿在經歷了10年大牛市後仍然迭創新高,但中國股市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有近百隻股票創下了歷史新低。如果說,前幾個月的股市低迷還可以用中美貿易戰的不斷加劇來解釋的話,那麼在中美貿易談判已經取得巨大進展的情況下,這種解釋已經完全失據。股市的主要矛盾和不利因素已經從外部轉到內部,人氣極度低迷的主要原因恰恰在於監管者對市場和投資者缺乏應有的敬重,導致市場在本來已經十分扭曲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走向扭曲。

韓志國:中國股市的要害是三大定位走偏

從中國股市的現實來看,股市中的主要問題是在三大定位上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走偏和扭曲。

一是市場定位。這個問題的本質涵義是,中國股市到底是以投資為主還是以融資為主。如果是以投資為主,那就應該把監管工作的重心放在二級市場,就必須有保障市場健康和有序運行的完善法律,就必須切實把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是以融資為主,那就會把監管的重心放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制度建設、市場秩序和財富效應都可以忽略不計。但這樣的市場,只能產生離心力而不可能具有吸引力,不可能形成社會資金和境外資本“進得來、留得下”的內在機制。近幾個月來,一級市場上的IPO突然提速,一週17只股票發行,這恐怕又創造了近年來股票發行的最新紀錄。如果創業板也開始試行註冊制,那麼IPO的速度還要更快。據統計,從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A股將有1541億股集中解禁,以市場的現有價格計算,解禁總市值將高達1.9萬億元之巨。IPO堰塞湖、大小非堰塞湖和股票質押堰塞湖將形成合力,對市場產生巨大沖擊。如果不考慮市場的這種嚴峻現實,繼續加大新股發行力度並且放鬆大小非減持,那麼市場將形成惡性循環,不但牛市會越來越遠,而且反彈的力度也會越來越弱。

二是監管定位。這個問題的本質涵義是,中國股市的監管到底是行政管制還是市場決定。如果是以融資為主的市場,那就必然是行政管制;如果是以投資為主的市場,那就必然是市場決定。反過來說,行政管制只能是以融資為主的市場,市場決定才能是以投資為主的市場。中國股市的最致命缺陷,是行政管制而不是市場決定,市場監管不對市場和投資者負責。在這樣的體制和機制下,行政擴張取代了市場的自我擴張,行政收縮取代了市場的自我收縮,行政協調取代了市場對自我協調,行政選擇取代了市場的自我選擇,“看得見的手”成為閒不住的手,“看不見的手”就會成為縮回去的手,監管的越位、缺位和錯位就會成為常態,股票市場這個現代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的最高形態就會被層層的行政鉗制扭曲為政策工具,市場機制賴以發揮作用的土壤和環境就會完全喪失。

三是發展定位。這個問題的本質涵義是,中國股市的發展到底是注重市場規模還是追求市場效率。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的載體和標誌,股票市場的本源是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科技創新和推動產業升級,但在中國股市,市場所本應具有的這些功能和作用基本都喪失殆盡,衡量市場監管成敗的主要標誌是融資規模而不是市場效率。中國股市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巿場,在這種情況下,還醉心於市場的規模擴張而不是效率提升和制度完善,市場的矛盾就很難不日積月累,市場的運行也很難不步履維艱。中國股市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日本股市,前一段時間,日本股市曾一度超越中國股市而成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近10年來,日本經濟一直在恢復中,日經225指數也從10多年前的6994.90點上升到最高的24448.07點,上漲了大約2.5倍,但日本股市主要依靠的並不是規模擴張而是效率提升。根據李志林教授提供的數據,最近10年日本股市的新公司上市不到200家。如果中國股市不在集約化經營上下功夫,繼續走粗放式的發展道路,那麼這個“肥胖兒”的功能和作用將會越來越差,甚至可能會被投資者徹底拋棄。

韓志國:中國股市的要害是三大定位走偏

市場定位、監管定位和發展定位都是決定股市發展方向和發展命運的重大主題,這三個方面的任何一個方面出現問題,都足以對整個市場造成致命傷害,而在這三個方面都同時出現嚴重扭曲和不斷走偏的情況下,指望市場能出現正常和健康的發展趨勢,是完全沒有可能的一廂情願甚至痴心妄想。中國股市的發展必須儘快重新定位,中國股市的監管必須儘快改弦易轍,中國股市的制度建設必須儘快提上日程,否則,市場運行和市場監管就會日益滑向歧途,並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且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