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襄公在齐国争霸事业的道路中是否有过贡献?有哪些贡献?

爱--雨天


在东周,齐襄公算得上是恶名昭彰。他不但与亲妹妹文姜私通,还因奸情被鲁桓公发现而悍然杀死了鲁桓公!后来,因为与郑国国君公子亹(wěi)有旧怨,在首止(今河南睢县东南)盟会时公开杀死了公子亹!

齐襄公就是这么一位完全无视仁义道德的“大恶人”,在整个东周横冲直撞,无人能管。

虽然是“大恶人”,但齐襄公对于齐国霸业,却有着巨大贡献。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完全打破了鲁隐公时期鲁国对齐国的战略夹击态势;其二,加强了齐国对卫、鲁二国的控制,使得这两个西周时期的强大诸侯国再也无法对齐国构成威胁。


首先来说第一点。

鲁隐公执政后,一方面长期在郑国集团和宋、卫集团的冲突之间保持中立,另一方面积极与周边纪国、莒国、宋国结盟,形成对齐国的夹击态势。鲁隐公在郑、宋、卫两大集团之间的长期中立,使得双方都不断向鲁国示好,让鲁国在国际上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当鲁隐公最终决定加入郑国阵营时,鲁国已从双方阵营间获得了大量利益。鲁隐公与纪国、莒国、宋国的结盟,使得小霸郑庄公及齐僖公都不敢小视鲁国。

鲁隐公在位期间,是整个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最为平等的时代。

鲁隐公被鲁桓公杀死后,齐僖公随即与鲁国联姻,将女儿文姜嫁给了鲁桓公。送亲之时,齐僖公甚至违背当时礼节,一路把文姜送入了鲁国国境!

非常之举,必然有非常之图。

在文姜嫁给鲁桓公后,齐僖公就仗着岳父的身份,强力向鲁国盟友纪国施压。鲁隐公在世时,为拉拢纪国,曾经把两个妹妹嫁给了纪国国君。如今纪国遭到齐国威胁,纪国国君便数次来到鲁国,向小舅子鲁桓公求救。可鲁桓公却在文姜阻扰下,数次拒绝了纪国的求援。直到公元前704年,鲁桓公“拉皮条”,将纪女推选给周桓王当夫人,才暂时阻止了齐僖公对纪国的欺压。齐僖公因此迁怒于鲁,在公元前699年与诸侯联手攻打鲁国,却不想被鲁、郑、纪三国携手击败。激愤不已的齐僖公,次年末就去世了。

齐僖公之所以迁怒于鲁,是他不敢冒犯周王室,再次侵伐纪国。可“大恶人”齐襄公继位后,却完全不惧纪国已成王室姻亲,强硬地重拾吞并纪国的计划。公元前690年,在齐襄公逼迫之下,纪侯离开纪国不知所终,从此纪国被齐国彻底吞并。在吞并纪国后,鲁国在齐国东部的盟友消失,鲁隐公构筑起来对齐的战略夹击态势彻底消除。这对于后续齐桓公的称霸,当然是件极为有利的事情。


再来谈第二点。

齐僖公在位时,将宣姜嫁入卫国,文姜嫁入鲁国。通过宣姜,齐僖公成功地控制了卫国。可文姜控制鲁国虽然一度有成效,但随着鲁桓公将纪女嫁入王室,宣告齐僖公控制鲁国计划的失败。因此,到了齐僖公晚年,女婿鲁桓公还公然与齐国作对,让齐僖公含恨而终。

齐襄公继位后不久,就突然派军伐鲁。此举迫使鲁桓公为缓和两国关系,主动来齐议和。可就在鲁桓公访问齐国之时,齐襄公却不顾礼义,杀死了鲁桓公!鲁桓公一死,文姜之子、年幼的姬同成为鲁君,是为鲁庄公。此后,齐襄公与妹妹文姜紧密配合,强硬地向鲁国施压,迫使鲁庄公臣服于齐,成为齐襄公征战东周的重要助手。

随着卫宣公与齐僖公先后去世,因为宣姜害死了太子急和公子寿,卫国人对宣姜的不满情绪高涨。因此,在太子急和公子寿的太傅主导下,卫人突然发难,赶走了宣姜之子卫惠公,改立公子黔牟为君。从此,卫国脱离了齐国控制。为重新控制卫国,公元前689年齐襄公联合宋、鲁、陈、蔡四国伐卫;公元前688年,齐襄公成功攻入卫国,赶走了公子黔牟,将卫惠公扶上了卫国国君之位。

从此,齐襄公不但控制住了鲁国,还重新控制了卫国。虽然在齐襄公死于内乱后,鲁国一度想反控齐国,但被齐襄公压制了多年的鲁国,最终还是无法战胜改革图强的齐桓公,不得不再次臣服于齐国之下。


综上所述,虽然齐襄公恶名昭彰,但他所作所为却为齐国称霸打下了坚实基础。齐襄公吞并纪国,长期打压鲁、卫二国,为齐桓公日后的称霸创造出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这点来说,齐襄公对齐国霸业的贡献也极其巨大。


欲云谈史论今


齐襄公充分利用了齐国的经济军事优势,以纵横捭阖的手段,削弱郑国、卫国、鲁国,灭亡纪国,从郑国手上接过了中原霸主的地位,奠定了齐桓公称霸的基础;但他过分专横霸道,不能以德服人,尤其是杀鲁桓公令其名声扫地;他与文姜兄妹不伦之恋更成为千古笑柄。

齐国自姜尚时期就开始发展工商业和盐业,富裕兴旺。“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相对于同样富裕的郑国,齐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更具备争霸优势。郑庄小霸期间,齐庄公与齐僖公也创造了强盛的局面,但只是郑庄公配角,前706年北戎入侵甚至向郑庄公救援。齐襄公上台,彻底扭转了局面。

1、削弱郑国 春秋初期是郑庄小霸的局面,郑庄公死后仍有余威。要从郑国手中夺过霸主之位,上佳的办法就是: 通过联合诸侯,讨伐郑国;制造郑国内乱(四公子争位),自相残杀,削弱郑国。 前701年,郑庄公去世,郑昭公继位。 郑昭公忽是很不招诸侯待见之人。一、他不受齐国待见。他拒绝了齐僖公两次求婚嫁女。齐僖公欲将女儿文姜许配给郑世子忽(即后来的郑昭公),忽拒绝了,说道:“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文姜嫁给了鲁桓公。前706年,北戎伐齐,齐僖公向郑庄公求援,世子忽带兵救了齐国。齐侯再向世子忽求婚,要许配齐女(这次许配的可不是淫乱宫闱的文姜),又为其所拒绝,忽说道:“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拒婚行为,为齐郑的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其二、他不受鲁国待见。郑国伐戎胜利后,齐国欲将食物犒赏诸侯们,请鲁国大夫安排分配次序,愚蠢的鲁国大夫教条主义的按诸侯爵位班次,把霸主郑国排成后面。世子忽勃然大怒,于前701年率齐、卫讨伐鲁国。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让齐昭公不让鲁国待见。 其三,他还不受宋国等待见。还有,宋国支持宋女生的郑厉公(突),他的影响力很大,可纠合卫、陈、蔡等小国。 郑昭公一继位,宋庄公即出手了,抓捕祭仲逼迫其逐昭公立厉公。昭公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厉公逐出郑国,逃到卫国。 宋庄公以此邀功,多次向郑国索赂。雄略的郑厉公如何能忍?当即纠合鲁国、纪国,打宋国。宋国这边联合了齐僖公,还拉拢了小弟卫国、燕国,双方于前699年大战一场,郑鲁联军胜利,郑厉公勉强保住了权力。

前698年,齐僖公去世,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决定继位第一战,再打郑国。宋、齐联合了陈、卫、蔡,再次伐郑。果然出手不凡,联军焚烧郑都的渠门,进入郑都大道,攻取东郊占领牛首,带回郑国大宫的椽木作为宋国卢门椽木。这一战,可以说终结了郑国的霸主地位。 前697年郑厉公欲诛祭仲,反被祭仲所逐。结怨诸侯的郑昭公复位。郑厉公割据了栎,与昭公对峙。郑厉公以其人脉,联合了鲁、宋、卫、陈、蔡,于前696年伐郑昭公,资助郑厉公。郑国分裂成两部分。前695年,昭公被高渠弥所杀,公子亹继位。 齐襄公再次出手了,他驻军于首止,约见公子亹。公子亹与高渠弥出迎被杀。郑国祭仲再立公子仪,沦为齐国与国。

鲁、宋、卫、陈、蔡等国搞了那么多次大动作,影响不了郑国的小霸地位;而齐襄公只出两次手,一次伐郑,终结郑国霸主地位;一次杀公子亹,收郑国为与国。

2、削弱卫国 要削弱强国,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扶植一个听话的庸主。 卫国从卫武公起是中原强国,但子孙无能。荒淫无度的卫宣公宫闱内斗不迭,把强大的卫国自毁成了弱国。卫宣公私通父亲卫庄公姬妾夷姜,生了伋子;又夺了本已许配给汲子的齐国美女宣姜为妻,生了寿和朔。在宣姜和朔构陷下,卫宣公害死了春秋道德典范和古代孝子楷模的伋子和寿。肖700年,卫宣公死后,朔如愿登上王位,是为卫惠公,但他的所作所为让卫国举国唾骂。左公子洩、右公子职驱逐了卫惠公,立太子伋的同母弟公子黔牟。

齐襄公再次出手了,前688年他与鲁、宋、陈、蔡伐卫,以纳卫惠公;次年齐襄公再以周庄王名义,率师伐卫,杀左右公子,逐公子黔牟,助卫惠公复位。卫国成为了齐国忠实的走狗。

3、灭亡纪国 纪国是齐国南面的比邻,是齐国世仇和心腹大患,制约了齐国霸业。强悍的齐襄公以军事,一劳永逸灭亡了纪国。 西周时,周夷王曾听信纪侯谗言,烹杀齐哀公,纪齐二国成为了世仇。 纪国与鲁国交好,前699年鲁、郑、纪三国大败了齐、宋、卫、燕联军,保护郑厉公地位。 齐僖公死后,齐襄公上位,要和纪国算总帐,鲁桓公则一直在撮合齐、纪。 前695年,鲁、齐、纪三国君主盟于黄,但同年齐鲁打了一仗,齐襄公打了鲁桓公的脸,次年更是让公子彭生杀了鲁桓公。桓公一死,纪国末日也到了。 前693年,齐国驱走纪国的郱、鄑、郚三邑居民,占领其地;前691年,纪国分裂成两部。纪侯之弟纪季以酅地归附于齐国。鲁庄公和郑君子仪商议保全纪国,郑君借口国内不安定拒绝了,鲁国。公元前690年,齐国军队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将权力交给纪季,出国逃亡一去不返。纪国灭亡。齐襄公如此复了九世之仇。

4、压制鲁国 鲁国是山东半岛强国,隐公时国力鼎盛,齐鲁关系密月期,鲁隐公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手段,联合郑国、齐国,成为中原逐鹿的优胜方。 前711年,但隐公被杀后,鲁桓公继位。鲁桓公开始还维持着隐公联合郑国的政策。但后来进入脑抽状态,竟硬扛郑庄公、齐襄公两大霸主,最终窝囊地死在齐襄公手里。 郑庄小霸时期,他竟然因班次排位的小事与世子忽交恶。前701年,世子忽率齐、卫、伐鲁。前699年,鲁国联合郑国、纪国大败了齐宋卫燕联军,保住了郑厉公地位。 此役后,齐僖公继位,齐襄公上位,鲁桓公的末日也到了。齐襄公以大欺小,仗势欺人,以军事实力压迫鲁国。 前695年,鲁桓公调停齐、纪不成,齐、鲁打了一仗。前698年鲁桓公和文姜赴齐国会见齐襄公,结果窝囊的被公子彭生手撕了。而鲁国国君被杀这种奇耻大辱,鲁国举国无能为力,可见鲁国衰落到什么程度了。鲁国成为了齐国与国。鲁庄公继位后,被迫采取隐忍手段,看着母亲和舅舅通奸,自己陪舅舅狩猎,追随舅舅鞍前马后,直到舅舅被杀。

5、诸儿文姜

诸儿文姜肯定是真爱。

文姜和鲁桓公赴齐国。文姜与齐襄公私通,被鲁桓公发现了。鲁桓公怒斥文姜,文姜便向齐襄公告状。齐襄公勃然大怒,当即命公子彭生手撕鲁桓公。

四年,鲁桓公与夫人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齐襄公。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鲁人以为让,而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桓公死后,文姜留齐国,不敢回鲁国。看大左传中不厌其烦的记载诸儿文姜幽会,不是真爱是啥?

(庄公元年)【经】三月,夫人孙于齐。 (庄公二年)【经】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庄公四年)【经】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庄公五年)【经】五年春王正月。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庄公六年)【传】齐人来归卫宝,文姜请之也 (庄公七年)【经】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传】七年春,文姜会齐侯于防,齐志也。

有《诗经》为证。

《诗经·齐风·敝笱》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诗经·齐风·载驱》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遨。 《诗经·齐风·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6、齐襄公之死

作为齐国国君,齐襄公毫无疑问是非常成功的,他利用郑国内乱,从郑国手中夺取霸主地位;又将卫国、鲁国、宋国等变成自己的与国,又灭纪国,复了九世之仇,实现齐襄小霸,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

但他贪婪无度,刚愎自用,依赖武力扩张,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却从不以德服人,让他失去了诸侯的支持;而他穷兵黩武,长年用兵,使将士们暴露在外,无以归乡,激怒了连称、管至父。他们联合连氏、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齐襄公死前的表现可谓丑态百出。

当然,他和文姜是真爱,情比金坚,爱比海深。这是无可否认的。


小粥聊史


齐襄公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第十四位君王,他在位期间做过很多荒唐的事情,为人昏庸无能,且色胆包天,比如与其异母妹妹文姜乱伦。要说他为国家做过什么伟大的奉献倒也不是没有,大概就是杀害了鲁国国君鲁恒公和郑国国君郑子亹及郑国大臣高渠弥。使齐国的国力越加强大,削弱鲁郑两国的战斗力,减少了争霸路上的竞争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