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疑案:駱賓王下落之謎

駱賓王,字觀光,婺州義烏人,唐代著名的詩人,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最初進入人們的視野,是因為他七歲的時候做了一首《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拔清波。"寥寥幾筆就把悠遊於碧水清波之上的大白鵝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備,白毛與綠水相襯,清波與紅掌相映,真是一幅絕妙好畫。天才兒童駱賓王名噪一時,風頭無兩。

676年,駱賓王前往帝都尋找施展才華的機會。為了推薦自己,他寫了一首歌行體長詩《上吏部侍郎帝京篇》,盛讚吏部侍郎裴行儉的知人之明,當然更多的是推薦自己,表明報效國家之決心。詩歌內容縱橫捭闔,氣勢磅礴,一時轟動京師,被稱為千古絕唱。詩是送到了裴行儉手裡,影響也夠大,可是駱賓王等了很久卻不見動靜。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吏部侍郎裴行儉不僅沒有推薦駱賓王做官,而且給包括駱賓王在內的"初唐四傑"寫了一段評語。

評語的大意是:讀書人應該弘毅致遠,度量見識應該放在首位,文學才華倒在其次。駱賓王、王勃這些人雖然有才華,但是喜歡賣弄文才,為人又不穩重,所以不配擁有高官厚祿,他們四人當中只有楊炯還算穩重,應該能做個縣令吧,其餘的幾個大概就不得善終了。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江湖老司機裴行儉對"初唐四傑"的命運預竟然準到百分之百。

初唐疑案:駱賓王下落之謎

駱賓王

儘管沒有得到裴行儉的推薦,駱賓王還是憑藉出色的文采在長安混到了官職。歷任王府幕僚、武功主簿、長安主簿,雖然官職不高,但是離權力中心是越來越近了。正當駱賓王再接再厲,準備施展平生抱負的時候,卻因為直言進諫惹惱了當時炙手可熱、權勢滔天的武則天太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駱賓王被朝廷以貪汙罪被投入大獄,一番嚴刑拷打下來,也沒有結果。這一次犯罪下獄讓駱賓王的名氣更大了,因為他在獄中寫下了著名的《在獄詠蟬》,借鳴蟬來表明自己的高潔品格。凡是明白人都知道:他是被冤枉的。

不久駱賓王出獄,被貶為臨海縣丞,駱賓王憤懣不已,辭官而去。從此悠遊于山水之間,倒也逍遙快活。然而,他行到揚州的時候邂逅了一個人,這個人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這個人就是大唐名將徐敬業。駱賓王與徐敬業一番交談,二人惺惺相惜成為莫逆之交。徐敬業是李唐的功臣,也是忠臣,世襲英國公,為了阻止武則天篡唐立武,忠於李唐的徐敬業決定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為了師出有名、鼓舞士氣,駱賓王寫出了他人生的巔峰之作《討武曌檄》,此文鏗鏘有力,氣勢逼人,文采斐然,在檄文中當排第一。很快,這一份檄文傳到了武太后的案頭。太后不愧為要當皇帝的人,看到這篇文章並沒有惱怒,而是深深地被折服了。她問道:此文何人所寫?有人答:"駱賓王。"武則天惋惜地說:"這是宰相的過失呀這樣的人才竟讓他流落到如此地步。″

初唐疑案:駱賓王下落之謎

武則天畫像

武則天當即下令派宗室大將李孝逸率大軍剿滅徐敬業,由於李孝逸是李氏宗室,徐敬業失去了合法性,討武大業最終還是敗了。徐敬業攜駱賓王一路狂奔來到中朝邊境,準備乘船到高句麗避難。然而他的運氣實在是差到了極點,竟然遇到連日的逆風,船隻擱淺了不能前行。眼看追兵就要追上,徐敬業的手下王那相叛變,王那相殺死了徐敬業和駱賓王,割下二人首級向武則天后邀功。至此一代天才駱賓王隕落。

初唐疑案:駱賓王下落之謎

駱賓王雕像

但是,據唐僖宗時孟棨所編的《本事詩》記載,在兵敗之後,徐敬業和駱賓王早已化妝逃跑,獻給朝廷的只是兩個長相相似的人。那麼,駱賓王究竟去了哪裡?據傳,駱賓王最終隱居於靈隱寺為僧。幾十年後唐朝另一位大詩人宋之問夜遊靈隱寺。見月明星稀,萬籟俱寂,此情此景令他詩興大發,於是隨口吟道:"鷲嶺鬱苕嶢,龍宮隱寂寥。"可是,宋之問搜腸刮肚,也吟不出下句來。正當宋之問冥思苦想,萬般苦惱之際,一老僧人從寺中緩緩走出,口中吟道:"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驚呆了,沒有想到一個老僧竟有如此詩才。當宋之問沉浸在老僧的詩句當中,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老僧的下句已經噴湧而出: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燈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宋之問完全沉醉在這首詩的意境之中,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待他清醒過來尋找老僧,老僧已飄然遠去。

第二天,宋之問經多方尋訪打探,得知老僧人就是名震天下的駱賓王,他已雲遊四方去了。

宋之問驚異於自己的奇遇,而我,希望這一切都是真的。

初唐疑案:駱賓王下落之謎

宋之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