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灑雪域高原 瀘縣四名援藏教師獲鄉城縣表彰

人民網成都10月31日電 10月31日,甘孜州鄉城縣教育發展大會召開,對近年來湧現出的72名優秀校長、優秀教師、優秀德育工作者、優秀援藏教師進行了表彰,來自瀘州市瀘縣的程乾華、鄭宇、劉禮兵、周潤四位教師喜獲殊榮。

程乾華:藏區教育的發展,我要儘自己一份力

“藏區教育的發展,我要儘自己一份力。”程乾華老師對自己當初的決定不後悔。

2018年8月,已經年滿53歲的程乾華報名參加援藏支教。這在身邊同事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幸福的他,何必到高寒高海拔的鄉城去受那個罪呢?老伴擔心他的身體,多番勸說無果,氣得指責他“對家庭極不負責”。

來到鄉城之後,程乾華被分配到教體局辦公室從事宣傳報道工作,同時兼任尼斯寄宿制小學副校長,協助開展教育教學管理。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程乾華髮揮自己的專長,竭盡所能的為鄉城教育發展貢獻力量。在他的主導下,鄉城教育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組織舉辦了鄉城教育首屆通訊員培訓班,建立了各學校每月大情小事日誌式的彙編機制,推動和完善了鄉城縣教育系統宣傳工作考核評估機制,在他的勤奮努力下,鄉城教育宣傳蓬勃發展,先後有三十多條信息被省、州(市)級媒體採用,鄉城教育逐漸為世人所知。

在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程乾華更關心的還是鄉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因為他深知,只有教師教學水平提高了,藏區教育的水平才能真正提高。程乾華立足自己掛職的尼斯寄宿制小學,動員了陳勇、張忠海等援藏教師和自己一起,開展了《“1+3”對口幫帶促進藏區青年教師快速提升實踐與研究》,旨在通過“扶、觀、議、研、思”相結合的師徒結對培訓提升模式,培養一批留得住的藏區骨幹教師。從此,程乾華每週四都步行近1個小時到達尼斯小學,上午同學科教師一起聽三課,然後與教研組教師一起開展集體評課指導;簡短的午餐後,個別指導評議;下午參加學科組教研活動。除進行聽課評課和參加指導教研組活動,還指導分析教材、制定教學計劃、指導和幫助分析學生試卷等。還為學校教師整體提升,設計開展如教師備課競賽等專題活動,針對情況,進行專題培訓講座。這項工作得到了省、州教育專家的肯定,今年10月,該課題被四川省教育廳正式批准立項。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程乾華老師雖年近花甲,卻任然在為藏區教育嘔心瀝血的努力奉獻著。

鄭宇:這個班主任很“瀘州”

鄭宇老師是一位八零後,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懷著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熱情,他加入到了援藏支教的大家庭,掛職鄉城中學副校長,分管教導工作;承擔鄉城中學八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工作任務非常的繁重。

為一名援藏教育戰線上的共產黨人,鄭宇老師恪守“牢記使命,不忘囑託;務實工作,不當過客”的援藏工作要求,虛心向領導、向同事請教,學習他們的理論觀點、工作方法、對人處事及語言文字表達等。不斷強化工作意識,注意加快工作節奏,提高工作效率,力求周全、準確、適度、避免疏漏和差錯。遵守工作紀律,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積極在教育幫扶上做實相關工作,樹立良好形象。

在鄉城縣中學,有一個特殊的班級—— “瀘州班”,它是瀘州市委、市政府就教育援藏提出的創新舉措,旨在以“瀘州班”為示範,優化鄉城教育方式,以點帶面,促進鄉城中學教學質量提升。但是在2019年3月,由於鄉城縣中學人事的變動,“瀘州班”一下子缺了班主任。

“沒人上,那就我來!”鄭宇老師拿出了瀘州酒城漢子的豪邁,主動請纓擔任了“瀘州班”的班主任。他立即投入到工作之中,不到一週的時間,全面瞭解了班上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了八條班級管理的改進措施。從此,鄭宇每天早上六點就準時來到學校,守候學生們早起晨練。每天晚上要守著學生就寢才能回駐地就寢。鄭宇用瀘州教師特有的工作激情,積極對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不同程度的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通過大量的思想工作和平常班級管理細節上的督促引導,瀘州班逐漸走上發展正軌,得到了學校老師和領導的認可,家長的肯定,開始了穩步的正向發展。

鄭宇用自己的行動服務於藏區教育,服務於藏區人民群眾,時時以影響並帶動著周圍的教師和學生,是鄉城援藏支教教師的模範榜樣。

劉禮兵:家庭再難,也不能把援藏工作落下

“劉老師,家裡真的很需要你,下一期你就不要來了!”這是劉禮兵老師支教工作的城關小學傾中校長對他語重心長的一句囑託。原來,2019年4月,他的妻子被檢查出患上了癌症,需要馬上住院治療。很不巧的是,他也在這時由於對藏區體育運動的不適應,在一次籃球活動時,不幸撕裂了左腿韌帶。妻子重病,自身重傷,這個援藏教師中的錚錚男兒也不禁流下了淚水。他向學校請了假,趕回瀘州處理家事。

很多人都認為,他這一回去,就要向組織提出申請,終止自己的援藏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卻一瘸一拐的回學校報到來了。他帶著妻子做完來了化療,做完了自己的韌帶修復手術,安頓好了家人之後,就又義無反顧的回到了援藏工作崗位。他說:“家庭再難,也不能把援藏工作落下。”

愛灑操場、情傾體育。劉禮兵老師從事的是體育教學工作。由於藏區缺乏專業的體育教師隊伍,導致孩子們連最基本的體育常規都不會,為此,他從最基本的準備活動、隊列隊形進行教學,一點點的讓孩子們正確的認識到體育課不是單純玩的課,而是要更加合理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劉禮兵認真鑽研新課標,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恰當選擇教法,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不斷探討體育教學新路,改變過去的單一課型,採取了規範型、自由型、綜合型教法,提高了學生鍛鍊身體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劉禮兵還掛職城關小學的副校長,積極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積極融入到學校的教育研討、培訓、教學競賽等工作中去,結合在原單位的工作經驗提出意見的同時,汲取藏區的教育特色來武裝豐富自己。此外,劉禮兵還組織開展了鄉城縣城關小學首屆校園足球運動會、學生體質測試、校園冬季運動會等活動。

劉禮兵老師舍小家而顧大家,用更多、更專業的體育教學方式讓藏區的學生們感受著體育運動的快樂。

周潤:一專多能的小帥哥

“周潤老師太嫩了吧?藏區的娃娃他管得住嗎?”這是初到鄉城的時候,本地老師對他的質疑。的確,九零後的周潤是援鄉城支教教師中的一名帥氣小哥。他天生一副稚嫩而陽光的外表,臉上時常掛在標誌性的微笑。與鄉城教師普遍高大威猛的康巴漢子相比,確實顯得矮小柔弱,也難怪讓他們質疑。

但周潤老師在教學上卻有自己的一套,課堂上時而來一段嫻熟而動情的吉它伴唱,籃球場上再來一個瀟灑而犀利的籃球得分。面對後進生,周潤不厭其煩而又苦口婆心的談心交流。為了上好一節課,他要把教案反覆修改幾次,只是為了適應藏區學生的學情,讓更多的學生能學會學懂。周潤很快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學生的心,學生們喜歡他的課,喜歡他上課。“周老師就像我們的大哥哥一樣幫助我們學習!”八年級七班的澤仁藏格這樣說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2019年全州期末統測中,周潤所教的班級獲得了全縣第二名的好成績,還有兩名學生獲得了全州特優生獎勵。

周潤是支教隊伍中難得的全能人才。2019年暑假,甘孜州運動會將要召開。鄉城縣在組隊的時候,遇到了困難,田徑隊找不到合適的教練。這時,有熟悉周潤的人向縣政府負責人推薦了他。“支教老師暑假能留下來帶隊訓練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們找到了周潤。沒想到,周潤毫不猶豫的就接受了任務。

暑假來臨,當其他的支教老師都回家休整了,周潤卻換上了運動裝,帶領著鄉城縣田徑隊的隊員們出現在了田徑訓練場上。周潤制定了詳細的訓練計劃,帶著隊員們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進行訓練。鄉城的陽光紫外線特別的強,不到一個周的時間,周潤就被曬得皮膚黝黑。期間,周潤的奶奶因病去世,他也是隻請了一個周的假,回家送別了奶奶就又趕回了訓練場。在周潤的帶領下,鄉城縣在甘孜州第三屆運動會田徑項目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周潤被評為“優秀教練員”。(夏世武 曾佐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