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文大橋對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很多人專家認為瓊州海峽跨海通道要建橋,理由很簡單——中國建橋的技術全球第一。

海文大橋對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橫跨貴州省六盤水市都格鎮和雲南省宣威市普立鄉的北盤江大橋正式建成通車。大橋由雲貴兩省合作共建,全長1341.4米,橋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相當於200層樓高——這也是世界最高的大橋。

海文大橋對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瀾滄江特大橋橫跨瀾滄江兩岸的大橋,位於橫斷山脈西段,全長528.1米。大橋橫跨瀾滄江特大橋橋址處地面標高為1175-2379米,相對高差約1204米。

回到正題——瓊州海峽跨海通道能不能選擇橋樑方案呢?

難度很大。

第一、因為瓊州海峽是中國三大黃金航道,為了不影響航運,必須有足夠的挑高。

第二、瓊州海峽還處於颱風帶。為了防風,大橋的建設要求嚴苛到變態。

海文大橋對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看不清楚?

看西北太平洋的

海文大橋對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處於地震活躍帶,對防震要求也要高到變態

海文大橋對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如真要建成通海大橋,瓊州海峽區域每年平均有八級大風(風速51米/秒)11.8天,霧天長達21天-29天,急性龍捲風約五次。在如此惡劣天氣下,每年有50天左右,橋樑不能全天候運行。

除此之外,水深、海底淤泥、海沙等等因素也對跨海大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

可以說,以中國目前多項世界第一的造橋技術,依然沒有足夠的把握能建成這樣的大橋,更不要說目前這些世界第一的技術嚴重缺乏足夠的實踐來驗證其可行性。

好消息是——我們依然在完成一項項的偉大工程,依然向著美好未來在飛奔。

2019年3月18日,國內首座跨越地震活動斷層特大橋——海南海文大橋(原名鋪前大橋)建成通車。


海文大橋對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海文大橋對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海文大橋橋址歷史上曾發生過7.5級大地震,是潛在的震源區,因規劃及地形條件限制橋址無法有效避讓斷層,該橋樑設計超出現有規範範圍,無前例可循。為此,自2009年立項以來,歷經6年的勘測研究,形成了18個科研專題研究,破解了抗震、抗風、環保等多個技術難題,最終選址及設計獲批。


海文大橋對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海文大橋的建設條件極為複雜。橋址位於強震、強風、強腐蝕區,且跨越鋪前-清瀾地震活動斷層。在建設過程中,大橋更是創造了“抗震設防烈度最高”“設計基本風速最大”等7項國內第一。作為海南省橋樑技術創新的樣板工程,海文大橋抗震設防裂度為8度、設計基本風速為每秒49.5米,其抗震、抗風級別均為國內最高,也是目前全國唯一跨越地震活動斷層的跨海大橋。

據瞭解,世界上已建成的跨地震帶橋樑僅有3座——日本明石海峽大橋、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希臘裡恩-安拖裡恩大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