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電影新的思潮與烙印

前言:

1993年8月至1994年1月,姜文執導、拍攝了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以下簡稱《陽光》);

影片以其寬容的基調、華蜜的情感以及溫熱的畫面,探索並記錄了青春的侷限、矛盾與不穩定性;看似平淡無奇的背後,實則卻隱藏著無限的思念(對青春)與關懷(對馬小軍)!

也許是深受法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的解構主義影響,影片的主題創作與表達,亦始終堅持主觀、自由化的靈性思維與邏輯;

並且在積澱了中國散文電影“抒情美學”的基礎上,獨自創作了一些屬於它自己的審美體驗(色彩)與風格(敘事)!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電影新的思潮與烙印

《陽光》的主題創作與表達,不僅融合了後現代主義設計風格,並且亦兼具中國散文電影的獨特魅力

一、觀點闡述:

通常情況下,尤其是在單一歷史語境中,人們對待特定人群,總是充滿了理性的偏執與焦慮;而這種缺乏人文關懷的指涉,雖然已有了一些實證,但卻時常會忽略多元化的主體情感,並漸次影響到文藝作品的精神意向與內涵!

而影片《陽光》的主題表達,則不僅打破了這種求同性的構想,並轉而以人的主觀心象為文本,在融合了後現代主義風格的基礎上,雜糅、拼貼了少年馬小軍的青春回憶與幻想;

給觀者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亦展示了它獨特的創作視角,以及真摯、細膩的舊時情懷!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電影新的思潮與烙印

二、舉例論證:

《陽光》的敘事情節與內容,看似來源於過去,實則卻為情感中的一段記憶,亦或是記憶中的一段情感;

它採用了意識流的結構與形式,來消解並隱沒了影片的戲劇性,且在保持鏡頭語言的“多點抒情”同時,亦採用散文藝術的表現手法,來淡化主體人物之間的情感矛盾與衝突!

比如說影片當中,馬小軍回憶與劉憶苦打架的這場戲,便是通過話語傳達(旁白)的敘述手段,來真實且誠懇地表露出前者“血氣未定”的潛意識之舉;它以剖析人物心理,以及打破時、空限制的形式,來拓展影片構思的容量,並繼而起到了深化作品主題的作用!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電影新的思潮與烙印

<<審美風格(敘事)

影片激揚個性的敘事場景,不僅增添了作品強視覺的藝術表現力,並且亦引發了人物不同的矛盾心理(愛與恨的激烈對比)

《陽光》裡的屋脊與房頂,是影片激揚個性並彰顯青春魅力的標誌性場所;而此處大面積的過曝鏡頭,亦不斷散發著人物滿溢而出的旺盛精力!

且從馬小軍遊離無歸的晃盪中,觀者們也愈加能夠體驗到作品強視覺的藝術表現力;

這種類似於繪畫式主題的重複運動,不僅渲染了馬小軍的苦悶心理,並且亦完美塑造了他不畏炙熱“烤”驗,欲為愛慕而執著地追逐與等待!

在此前,影片延續併發掘了原著小說(《動物兇猛》)中強烈的主觀記憶與色彩;如表現人物的心理、回顧,以及情、境交織後的影像再認與重現;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電影新的思潮與烙印

但可是,隨著劉憶苦的強勢介入,馬小軍的情感構建亦被故意打亂;並導致其內心深處,諸多映象中的閃念悄然而來;

倘若以鏡頭角度來分析的話,那麼這便屬於“表現蒙太奇”的一種創作手法;它將影片的敘事節奏,帶入了馬小軍潛意識的夢境中,並以其直覺和情感來左右敘事進程與結局;形象而又生動地展現了馬小軍的愛跟被愛,以及內心深處對待米蘭的真實幻想與憧憬!

一邊是表現自己的英勇,並配合著氣宇軒昂且略顯傲氣的混亂場景;一邊則是隻有情緒熱烈、氣氛高漲的歡騰與怡悅;兩者看似平行,實則卻為強調愛與恨的激烈對比!並將馬小軍面對朦朧初戀時的霸道深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可是這還沒完,緊接著影片又隨即插入了一段畫外音(旁白)!如此雙重映象的敘事結構,不但強化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並且亦傳遞了創作者曲折、深婉的心坎對白!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電影新的思潮與烙印

<<審美體驗(色彩)

影片以“色彩鴻溝”為界,竭力展示了作品的創意與靈魂,並亦深刻揭示出傳統與現代之間難以彌合的矛盾與衝突

為了激發作品的創意與靈感,影片在原著劇情設計的基礎上,亦運用了多種色調的審美意蘊,來呈現其不同時期的情感聯繫與區別;

比如說熱烈的暖色,它象徵了馬小軍淳如詩、美如化的人性本真:既蘊藏著生命中最原始的活力,又兼具了浪漫、性感的夏日情調!

這種新穎且獨特的視覺體驗,不僅為整部電影增添了濃厚的文氣與光彩!並且亦提升了作品的精神內涵以及畫面、形式的藝術美感;

但可是,隨著敘事進程接近尾聲,影片卻突然以“色彩鴻溝”為界,調出一段濃郁的紀實畫面;並藉此扭轉了此前溫熱而醇美的記憶影像與構圖!

如此強烈的畫風設計和轉變,不僅使觀者更為直觀地感受到時代的發展,並且亦深刻揭示出傳統社會與現代價值觀之間難以彌合的矛盾與衝突!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電影新的思潮與烙印

結語:

作為一部改編自小說的高分電影,《陽光》的語言筆調,依舊延續了原著裡的細膩與孤獨;

它在充當“反省”與“思考”的媒介過程中,以其精準而敏銳的洞察力,捕捉並還原了生活的現實、多元性;

而這種表述事物(亦或是現象)的個性本真,更是在不知不覺中,建構了中國電影新的思潮與烙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