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東橋好去處:千年古剎——橋溪龍寺

溪龍寺(原名“金相寺”)始建於後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里人許氏建(明《嘉靖惠安縣誌-卷十》記載。因適旁有一條蜿蜓數里的長溪,以碧蛟奔遊入海,故改名“溪龍寺”。至今千餘年,寺面武嶼、背湄洲襟溪入海、得天獨厚、鍾靈神聖、文保之傑。寺座北朝南,佔地面積2800餘平方米。據悉,現寺是在1927年重修的基礎上、於2015年全面重修及擴建而形成了現有的建築群。主要建築有圓通寶殿、大雄寶殿、文興公殿。

惠安東橋好去處:千年古剎——橋溪龍寺

汽車上高速往鬥尾疏港方向全程約50公里,行程不足一個小時就到了。溪龍寺位於惠安縣東橋鎮梅莊村,遠遠看去佔地面積不大,建築錯落有致比較緊湊,門樓是閩南典型的青石打造雕刻的牌坊樣式,上書金色大字“溪龍寺”格外顯眼,所有裝飾花邊、龍紋圖案及楹聯均用金色描繪,兩邊門牆皆用惠安就地石材浮雕或鏤空雕刻鑲嵌,整體看來顯得精緻而不失大氣。


惠安東橋好去處:千年古剎——橋溪龍寺


進入寺內廣場,大門內側左手邊是一個條石欄杆砌成的蓮花放生池。池中央是一塊天然巨石,相對平整一面在水面之上,上面擺放有三座栩栩如生的石雕天鵝,巨石後正方形石基之上立有一座蓮花寶座觀音菩薩立像,形態雕刻飽滿,只見觀音菩薩手持楊柳淨瓶,從哪個角度看上去都顯得那麼慈眉善目。

惠安東橋好去處:千年古剎——橋溪龍寺

廣場中央供奉有金身彌勒佛,看上去坦胸露乳笑態可掬,實在是招所有人都喜愛。或許人們在表達祝願時都用“笑口常開好彩自然來”、“笑口常開健康常在”等祝福語都希望大家保持樂觀坦然的心態,真應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那句話:“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有道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據悉,特別是一對輝綠岩鏤空石雕柱,是聞名海內外並形成了“溪底派”雕藝流派的傑作之一,技藝精湛,堪稱石雕龍柱上品(詳見“石雕龍柱文”)。寺中保存有宋代石柱一對,題字為弟子莊璋、莊十二孃捐。明朝“雙龍戲珠”石橫通一條,明朝鼠虎窗一對,清朝石麒麟一對。


惠安東橋好去處:千年古剎——橋溪龍寺



惠安東橋好去處:千年古剎——橋溪龍寺

溪龍寺是1987年公佈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我們現在看到大殿氣勢宏偉,是2014年起由惠安周邊信眾捐資在原址上翻建而成。莊清輝董事長向大家介紹道:“由於溪龍寺歷史沿革變化多,文革破壞大,定經七、八十年代多次無序修補建、改增建的石、磚、木混合結構的建築物,且年久、舊危、木腐、漏雨、抗震差,加上地勢低窪,暴雨成災,場所狹小,香客眾多,安全隱患大。為提供一個寬敞、安全的佛教活動場所,寺董事會47位董事討論議定撤除重建。經村鎮和縣佛教協會審核同意,惠安縣民族與宗教事務局批覆同意溪龍寺在現原址翻建。經過數年籌建、在各級領尋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圓滿完成了所有修建工程,成就了殊勝莊嚴的觀音道場。”


惠安東橋好去處:千年古剎——橋溪龍寺



惠安東橋好去處:千年古剎——橋溪龍寺

看到很多信眾在大殿內隨著主持的木魚聲拜佛唸經,或許是受了現場眾多居士的情緒感染,筆者不免想有拜拜的衝動。要領:雙手合十,身體站直,九十度彎腰,抱著恭敬虔誠的心念“南無阿彌佗佛”,今天算是“現學現用了”。據悉,溪龍寺主要建築皆是閩南石、木結構、紅磚瓷瓦、赫然映目,燕尾式屋脊、兩端豎立蟠龍鳳凰等雕塑,背簷生輝,龍騰鳳舞。翼角翹飛的建築形制,麒麟鑲嵌,花鳥人物、千姿百態、惟妙惟肖。概而言之,石雕、木雕、瓷雕的建造“三藝”精湛之極,這兩座建築的特式和文化內涵成了惠安佛教文化發展的重要標誌,堪稱為新建閩南古建築營造技術典範。

惠安東橋好去處:千年古剎——橋溪龍寺

大殿右側過道下面牆角有序地堆放著許多原建築拆解整理出來的“老物件”,對惠安縣人文史蹟頗有研究的楊江東主席介紹道:“有4對清朝石柱,刻有清代名人撰寫聯句,其中有清誥賜朝議大夫、法部主事莊俊英手跡一對。寺大門匾額“溪龍寺”三個行書大字為清末名士、惠邑四大畫家之一許少熙(又名賡颺,東嶺許山頭人)題書。還有石刻門聯二對;“溪水澄清蓮湧座,龍雲擁護竹成林”,“溪山勝境開禪地,龍象願人荷佛宋”,系清光緒舉人張春祺(字兆庭,張坑西頭村人)撰題楷書手跡。”在後院休息室喝茶時,莊清輝董事長向大家展示了寺藏“鎮寺之寶”——七星寶劍,據悉,此劍系清道光皇帝賜給兵部員外郎莊志謙(塗厝人,稱之為部爺),再由莊志謙之孫贈予。右側偏殿規模不大,供奉有文武財神,是諸多信眾想脫離貧苦以及發大財富常年拜拜的地方,祈求能免除生活窘境之困擾,使得人財利都俱足;求事業者,可得事業順利鴻圖大展,求財滿願,速能相應。


惠安東橋好去處:千年古剎——橋溪龍寺

參觀訪問結束後,龔勤勤主任召集大家開了一個簡短的茶話座談會。龔勤勤主任在會議中指出:“溪龍寺這座千年古剎能再現盛世輝煌,這和歷代人文先賢及信教民眾的努力付出是分不開的,歷經數次屢毀屢建並能得以保存原址和多次翻建,改革開放40年來,更得益於黨和國家的強國富民和民族宗教信仰政策,也得益於大家的慷慨解囊而後捐資興建,今天的重建成果來之不易,希望在溪龍寺董事會領導班子的強力組織下,廣大信眾團結一心,群策群力凝聚信仰的力量,把溪龍寺建設好,管理好,力爭把溪龍寺建設成為在泉州乃至福建頗具影響力和關注度的著名佛教地。” (張建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