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东桥好去处:千年古刹——桥溪龙寺

溪龙寺(原名“金相寺”)始建于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里人许氏建(明《嘉靖惠安县志-卷十》记载。因适旁有一条蜿蜓数里的长溪,以碧蛟奔游入海,故改名“溪龙寺”。至今千余年,寺面武屿、背湄洲襟溪入海、得天独厚、钟灵神圣、文保之杰。寺座北朝南,占地面积2800余平方米。据悉,现寺是在1927年重修的基础上、于2015年全面重修及扩建而形成了现有的建筑群。主要建筑有圆通宝殿、大雄宝殿、文兴公殿。

惠安东桥好去处:千年古刹——桥溪龙寺

汽车上高速往斗尾疏港方向全程约50公里,行程不足一个小时就到了。溪龙寺位于惠安县东桥镇梅庄村,远远看去占地面积不大,建筑错落有致比较紧凑,门楼是闽南典型的青石打造雕刻的牌坊样式,上书金色大字“溪龙寺”格外显眼,所有装饰花边、龙纹图案及楹联均用金色描绘,两边门墙皆用惠安就地石材浮雕或镂空雕刻镶嵌,整体看来显得精致而不失大气。


惠安东桥好去处:千年古刹——桥溪龙寺


进入寺内广场,大门内侧左手边是一个条石栏杆砌成的莲花放生池。池中央是一块天然巨石,相对平整一面在水面之上,上面摆放有三座栩栩如生的石雕天鹅,巨石后正方形石基之上立有一座莲花宝座观音菩萨立像,形态雕刻饱满,只见观音菩萨手持杨柳净瓶,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显得那么慈眉善目。

惠安东桥好去处:千年古刹——桥溪龙寺

广场中央供奉有金身弥勒佛,看上去坦胸露乳笑态可掬,实在是招所有人都喜爱。或许人们在表达祝愿时都用“笑口常开好彩自然来”、“笑口常开健康常在”等祝福语都希望大家保持乐观坦然的心态,真应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那句话:“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有道是:“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据悉,特别是一对辉绿岩镂空石雕柱,是闻名海内外并形成了“溪底派”雕艺流派的杰作之一,技艺精湛,堪称石雕龙柱上品(详见“石雕龙柱文”)。寺中保存有宋代石柱一对,题字为弟子庄璋、庄十二娘捐。明朝“双龙戏珠”石横通一条,明朝鼠虎窗一对,清朝石麒麟一对。


惠安东桥好去处:千年古刹——桥溪龙寺



惠安东桥好去处:千年古刹——桥溪龙寺

溪龙寺是1987年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现在看到大殿气势宏伟,是2014年起由惠安周边信众捐资在原址上翻建而成。庄清辉董事长向大家介绍道:“由于溪龙寺历史沿革变化多,文革破坏大,定经七、八十年代多次无序修补建、改增建的石、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物,且年久、旧危、木腐、漏雨、抗震差,加上地势低洼,暴雨成灾,场所狭小,香客众多,安全隐患大。为提供一个宽敞、安全的佛教活动场所,寺董事会47位董事讨论议定撤除重建。经村镇和县佛教协会审核同意,惠安县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批复同意溪龙寺在现原址翻建。经过数年筹建、在各级领寻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圆满完成了所有修建工程,成就了殊胜庄严的观音道场。”


惠安东桥好去处:千年古刹——桥溪龙寺



惠安东桥好去处:千年古刹——桥溪龙寺

看到很多信众在大殿内随着主持的木鱼声拜佛念经,或许是受了现场众多居士的情绪感染,笔者不免想有拜拜的冲动。要领:双手合十,身体站直,九十度弯腰,抱着恭敬虔诚的心念“南无阿弥佗佛”,今天算是“现学现用了”。据悉,溪龙寺主要建筑皆是闽南石、木结构、红砖瓷瓦、赫然映目,燕尾式屋脊、两端竖立蟠龙凤凰等雕塑,背檐生辉,龙腾凤舞。翼角翘飞的建筑形制,麒麟镶嵌,花鸟人物、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概而言之,石雕、木雕、瓷雕的建造“三艺”精湛之极,这两座建筑的特式和文化内涵成了惠安佛教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堪称为新建闽南古建筑营造技术典范。

惠安东桥好去处:千年古刹——桥溪龙寺

大殿右侧过道下面墙角有序地堆放着许多原建筑拆解整理出来的“老物件”,对惠安县人文史迹颇有研究的杨江东主席介绍道:“有4对清朝石柱,刻有清代名人撰写联句,其中有清诰赐朝议大夫、法部主事庄俊英手迹一对。寺大门匾额“溪龙寺”三个行书大字为清末名士、惠邑四大画家之一许少熙(又名赓飏,东岭许山头人)题书。还有石刻门联二对;“溪水澄清莲涌座,龙云拥护竹成林”,“溪山胜境开禅地,龙象愿人荷佛宋”,系清光绪举人张春祺(字兆庭,张坑西头村人)撰题楷书手迹。”在后院休息室喝茶时,庄清辉董事长向大家展示了寺藏“镇寺之宝”——七星宝剑,据悉,此剑系清道光皇帝赐给兵部员外郎庄志谦(涂厝人,称之为部爷),再由庄志谦之孙赠予。右侧偏殿规模不大,供奉有文武财神,是诸多信众想脱离贫苦以及发大财富常年拜拜的地方,祈求能免除生活窘境之困扰,使得人财利都俱足;求事业者,可得事业顺利鸿图大展,求财满愿,速能相应。


惠安东桥好去处:千年古刹——桥溪龙寺

参观访问结束后,龚勤勤主任召集大家开了一个简短的茶话座谈会。龚勤勤主任在会议中指出:“溪龙寺这座千年古刹能再现盛世辉煌,这和历代人文先贤及信教民众的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历经数次屡毁屡建并能得以保存原址和多次翻建,改革开放40年来,更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强国富民和民族宗教信仰政策,也得益于大家的慷慨解囊而后捐资兴建,今天的重建成果来之不易,希望在溪龙寺董事会领导班子的强力组织下,广大信众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凝聚信仰的力量,把溪龙寺建设好,管理好,力争把溪龙寺建设成为在泉州乃至福建颇具影响力和关注度的著名佛教地。” (张建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