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我太难了

说到Libra,大家往往会联想到是Facebook基于全球用户来实现全球流通的数字货币,它引起了全球范围内金融机构、政府当局的广泛关注。Libra有着非常好的愿景和目标,但是却受到层层阻碍导致“难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Libra究竟是什么?

根据Libra的官方介绍,Libra致力于打造一个全球流通的、简单的货币,服务于全球数十亿用户,让全球用户无论在哪里,在全球范围内的转账支付都像发短信一样容易。

Libra建立在区块链之上,与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类似,但Libra有实际的价值支撑,即以一篮子货币作为资产储备(包括美元、日元、欧元、英镑)。在治理方面,它是由Libra协会运作,最初由Facebook发起,Visa、Mastercard、Paypal、Uber等28大机构组成的独立机构(Visa、Mastercard等7家机构已退出)。

Libra能解决哪些问题?

Libra的愿景是“建立一个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Libra的官方文件提出了现有金融体系的三个痛点:金融业务费用高、加密货币价值不稳定以及加密货币试图绕过监管。

针对这些痛点,Libra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

首先,Facebook在全球范围内有27亿用户,不算其他协会机构,仅Facebook一家就为Libra提供了非常庞大的用户基础,使得Libra能够在全球范围之内无国界地进行流通,这就免去了传统金融体系下的跨境转账手续费、汇款手续费等成本。

其次,Libra以美元、日元、欧元、英镑这一篮子货币作为资产储备,相比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Libra的价值要稳定地多,相比传统国际金融体系,Libra的价值波动也会比单个主权货币更小,原因是不同货币之间的风险可以相互对冲。

再者,与其他加密资产项目试图绕过监管不同,Libra接受监管,这也确保了全球用户的合法权益,保障Libra长期存在。

但是,Libra为什么这么难产?

Libra能够解决当前金融体系的一系列痛点,但是从Libra官方公布至今,收到了层层阻挠: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对Libra举行两次听证会,法国和德国同意抵制Libra,PayPal、Visa、Mastercard等七家机构退出……

对金融机构利益的挑战

Libra作为全球流通的货币,以及在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之上,无疑将会在全球支付行业中占据一定份额,这将会拿走当前金融机构的一大块蛋糕,所以必然引起传统金融机构的反对。

治理有效性的怀疑

在当前的金融体系中,货币政策由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政府当局根据当地货币金融、经济发展状况来制定,具备保持经济增长、币值稳定、防止通胀等作用。而Libra的目的是作为全球化货币,由中心化的协会来组织运作。在这样的体系下,货币政策就难以兼顾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成为问题,因此Libra受到了很多国家政府当局的抵制。

对主权国家资本管制的挑战

同时,Libra的大面积推广会降低很多小国主权政府的资本管制能力,影响主权国家货币地位。在以国家为单元的金融体系当中,如果大多数人都使用Libra这一国家化的货币,国家的本币将被架空,从而大多数的货币政策将会失效,甚至导致金融危机。

想更深入理解Libra,关注极客蜗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