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馬未都 | 鬧鐘

文 | 馬未都


兒時記憶中的鬧鐘確實頂著兩個大鈴鐺,中間藏著一個球形錘。那時人小,就覺得鬧鐘個大,上足了弦後,一旦響起驚天動地。每天早晨,天還沒亮,鬧鐘忠於職守地響起,其鈴聲酷似上課鈴,讓我分不清是起床還是上課。

鬧鐘背後有一個止鬧開關,摁下去就可以不去聽那煩燥的聲音,可有時摁下止鬧開關後又會馬上進入夢鄉,後果不堪設想。為了這,我主動地將鬧鐘放到手不可及的地方,任它早晨震天動地地響完。

說來可悲,我在後來漫長的工作生涯中天天都被鬧鐘喚起。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甚至不記得自己真正睡醒過。不過,鬧鐘在進步,那種機械大鬧鐘漸漸退出歷史舞臺,成為了文物,電子小鬧鐘的蜂鳴舒緩美妙,也能把人從甜美的夢境中喚醒。

我至今的生活仍然多半被鬧鐘喚醒,不同的是這鬧鐘已設計在手機的程序中。儘管手機是關機狀況,但不影響其努力工作,你如不處理它,每隔五分鐘它就會重新響起,鍥而不捨。

這就是科技帶給人們的便利。我原以為古人不受鬧鐘之苦,時間觀念也沒那麼重,遲起是常事。後來翻閱古書時,發現古代有一種警枕:截一段圓木,兩頭綴上鈴鐺。睡者極不舒適,需小心翼翼,保持半睡半醒狀態,避免沉睡過久。一旦沉睡,枕動鈴響人醒。

宋朝史學家司馬光幼年時破缸救人的故事在中國婦孺皆知,成年後編纂洋洋三百餘卷的《資治通鑑》,乃史學界的鴻篇鉅製,令人景仰。但有一點恐怕鮮為人知,司馬光常睡警枕,足見其珍惜光陰。

馬未都 | 鬧鐘

課程推薦之

我用100集國寶故事,抽絲剝繭,絲絲入扣,扣人心絃,連綴成片地告訴你,這裡有多麼神奇!你得聽上一年,每週兩次,一年後,你至少再去博物館的時候就不會茫然,就會饒有興趣地為朋友講述你所記住的星星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