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有很多人批判孔子的哲學

2019年時逢孔子誕辰2570週年。於是嗟嘆,兩千多年過去了依然有億萬人學習他的文化理念,依然有億萬人緬懷,這是孔子之幸,也是中國文化之幸。

現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在批判孔夫子和他的思想,但瑕不掩瑜,有一個既定的事實那就是孔子以來的儒家文化依然深遠地影響著整個中國乃至東亞地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批判未嘗不是好事,不用全盤接收是理智的行為,可有人卻為了黑儒家而黑,這就有點離經叛道。既然存在了,且存在了那麼久,那就有他存在的道理,這種文化的印記深深地烙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我們無法躲藏,無處可逃!當然即便很多人不知道孔夫子出生於那一年,也不曾知道他說過那些話,可在文化上卻是按照孔子的思想去做事的。

為啥有很多人批判孔子的哲學

萬世師表

魯迅批判孔子

魯迅於1935年用日文寫就的一篇文章,原題為《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其中摘抄了兩段,我們先且讀一讀。

孔夫子到死了以後,我以為可以說是運氣比較的好一點。因為他不會嚕囌了,種種的權勢者便用種種的白粉給他來化妝,一直抬到嚇人的高度。但比起後來輸入的釋迦牟尼來,卻實在可憐得很。誠然,每一縣固然都有聖廟即文廟,可是一副寂寞的冷落的樣子,一般的庶民,是決不去參拜的,要去,則是佛寺,或者是神廟。若向老百姓們問孔夫子是什麼人,他們自然回答是聖人,然而這不過是權勢者的留聲機。他們也敬惜字紙,然而這是因為倘不敬惜字紙,會遭雷殛的迷信的緣故;南京的夫子廟固然是熱鬧的地方,然而這是因為另有各種玩耍和茶店的緣故。雖說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然而現在的人們,卻幾乎誰也不知道一個筆伐了的亂臣賊子的名字。說到亂臣賊子,大概以為是曹操,但那並非聖人所教,卻是寫了小說和劇本的無名作家所教的。總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國,是權勢者們捧起來的,是那些權勢者或想做權勢者們的聖人,和一般的民眾並無什麼關係。然而對於聖廟,那些權勢者也不過一時的熱心。因為尊孔的時候已經懷著別樣的目的,所以目的一達,這器具就無用,如果不達呢,那可更加無用了。在三四十年以前,凡有企圖獲得權勢的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讀“四書”和 “五經”,做“八股”,別一些人就將這些書籍和文章,統名之為“敲門磚”。這就是說,文官考試一及第,這些東西也就同時被忘卻,恰如敲門時所用的磚頭一樣,門一開,這磚頭也就被拋掉了。孔子這人,其實是自從死了以後,也總是當著“敲門磚” 的差使的。

為啥有很多人批判孔子的哲學

中國的脊樑,那是罵出來的

魯迅言辭激烈,義憤填膺,用現代人的話來講那絕對是憤青,他恨不得一轉拍在孔夫子的腦門上,當然魯迅在當時將腐敗的統治階級的恨全部撒在孔夫子的頭上,大致也可以理解一點,然而孔夫子去也未曾想到自己的思想在流傳了兩千年以後自己卻被人釘在恥辱的柱子上,就因為大清朝的極品弱雞的態勢就要怪罪孔夫子嗎?所以不黑孔夫子就要認識他的思想和哲學!我們不能忘恩負義,更不能數典忘祖。

為啥有很多人批判孔子的哲學

仁者愛人,仁者思仁


孔子的哲學精髓

把孔子和哲學放在一起似乎不搭邊,在我以前看來都不承認孔子那些教條式的道德理念就是哲學,更何況中國以前就沒有所謂的哲學,然而從哲學的概括性中,我們不難發現孔夫子的教條就是中華文化道德範疇的框架,這也是倫理學的範疇,因此孔子和他的論述都是在哲學倫理學的範疇內進行流傳、發揚和壯大的,我們看看倫理學的定義:

為啥有很多人批判孔子的哲學

倫理學也就是道德,也就是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的學說


倫理學的本質是關於道德問題的科學,是道德思想觀點的系統化、理論化。或者說,倫理學是以人類的道德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倫理學要解決的問題既多又複雜,但倫理學的基本問題只有一個,即道德和利益的關係問題,即"義"與"利"的關係問題。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經濟利益和道德的關係問題,即兩者誰決定誰,以及道德對經濟有無反作用的問題; 另一方面是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關係問題,即兩者誰從屬於誰的問題。對這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原則和規範,也決定著各種道德活動的評判標準和取向。

為啥有很多人批判孔子的哲學

榮譽和道德

道德的事情是整個社會運行的規範,孔子所處的年代和時代歷史背景,造就了他的理想,那時候周氏式微,群雄割據,戰亂連年,民不聊生,於是孔夫子在她那顆充滿仁愛的心裡生出一個念頭,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建立一個和平、文明的社會,儘管在他有生之年沒有看到,可在四百多年後有個董仲舒的傢伙和漢武帝劉徹一商量,決定把儒家的思想搬過來作為治國的理念。這也是孔夫子沒曾想到的。

為啥有很多人批判孔子的哲學

董仲舒塑像


政治觀點以德治國

儘管孔子的理念在當時沒有人重用,可有很多和孔子一樣的後人,將孔子的思想流傳了下來,以德治國的基調在漢代以後就一直沿用了下來。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哲學的核心思想克己復禮

看孔夫子是如何說禮的

《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為啥有很多人批判孔子的哲學

禮儀之邦

為啥有很多人批判孔子的哲學

克己復禮仁矣

孔子在這裡說的禮是恢復周朝的禮法即《周禮》,也就是各種社會制度,樹立文明的制度是促進社會文明的首選,國家有合理的制度,統治者也必須要有憐憫的心態,仁和禮相輔相成,構建和諧政治生態,得到益處的是民生大眾。

日本同樣是尊崇儒學的,可在後期明治時期大力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促使其國力強盛,同樣中國也有百日維新,只不過夭折而已,這也不能說是儒學就是罪大惡極的學說,任何一種學說好壞關鍵在於用的人如何去用。

為啥有很多人批判孔子的哲學

日本人在丟棄儒學嗎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這些都是要剋制自己內心的慾望,恢復禮法,讓國家強盛,民眾富足,這其實就是關於孔子道德的核心,也是孔子哲學思想的精髓。

孔子殺少正卯子無虛有

這件事被說的有模有樣,也算是孔子的一大汙點,孔子殺少正卯事件最早見於《荀子》:

據《荀子·宥坐》記載:孔子為魯攝政,朝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正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汝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闢而堅,三曰言偽為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於一人,則不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而有之。

為啥有很多人批判孔子的哲學

荀子是法家徒弟有兩個韓非子和李斯,猛烈抨擊孔孟之道

孔子宣揚的學說的核心是仁和禮,仁者愛人,仁就是要寬容、謙讓、憐憫之心,作為萬世師表的孔子怎麼可能做與自己宣揚的學說所背道而馳的事情呢?這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嗎?為了自己一時的私憤去濫殺無辜,因此我覺得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汙衊,作為聖賢,肯定很注重自己的名節,即便被自己道德綁架,那也是在所難免的,一盆汙水就這樣潑過來,對於我們偉大的思想家,我們偉大的哲學家來說有點過分!

你可以思辨的接受,但是不能無端的謾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