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思維方式之情報為先

《孫子兵法》思維方式之情報為先

戰爭是一個危險的領域,關係國家存亡,百姓生死,所以孫子在計篇中一開始就警示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可以不認真的考察,計篇從五事七計的角度對戰前的國力因素進行了總體的計算、分析和評估。那麼分析的基礎是什麼呢?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情報了,能知始能謀,足夠的瞭解要面對的對象,環境,自己,才能更好的做好行動計劃。

《孫子兵法》第十三篇是用間篇,“間”,狹義的理解是間諜,廣義的理解就是情報。如果沒有精準的情報,那麼計算和判斷得出的結論就站不住腳,不能作為戰略計劃的依據,所有孫子說“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明君賢將能夠之所以能夠一出兵就戰勝敵人,超出眾人,在於事先了解敵情。話說回來,是不是足夠了解敵情就一定會戰勝對方呢?不一定,戰爭是一個相對的領域,能不能取勝不止要看己方做了什麼,也要看對方是否暴露出弱點,是否給機會,孫子在第四篇形篇中說過:“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己方做足了戰前準備,能夠保證的只是不予敵方可乘之機,所以先知依然很重要,能夠增強己方的優勢,等敵方犯錯,再把優勢變成勝勢。

《孫子兵法》思維方式之情報為先

這裡多說一句,現代是和平年代,戰爭的硝煙似乎離我們普通人很遠,那麼為什麼要讀《孫子兵法》呢?讀了《孫子兵法》又有什麼用呢?筆者個人的理解是:我們讀《孫子兵法》是為了學習孫子的思維方式,學習他考慮問題的方法,學習他的行動力。這種思維方式對我們生活中、工作中我認為是有幫助的,《孫子兵法》全文不過6000字左右,但很多地方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雖然是針對戰爭領域的研究,但很多原則具有一定的哲學性,是我們平時也能夠用到的。就像情報為先,在我們平時自己決策的時候,也可以合法的去收集我們做決策的資料和信息,儘量多角度的去了解我們面對的事情,以期消弭信息不對稱,這些信息包含一手的資料(親自調研所得)、二手的資料(來自於書籍、網絡、分析報告等)。然後參考計篇的計算、分析和判斷,用一個分析框架整理我們所獲得的資料,可以量化的儘量去量化,計算出相應的數據,不可以量化的就去判斷,然後綜合計算和判斷兩方面,得出一個結論,輔助我們的決策。這只是舉一個例子,實際上《孫子兵法》中有很多有用的地方,在今後的文章中,我們在慢慢聊。但是對於《孫子兵法》,還是以精讀為主,如果一知半解,那麼還不如不讀,過程可能會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但收穫肯定會是滿滿的。

《孫子兵法》思維方式之情報為先

回到《孫子兵法》用間篇,孫子接下來說“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要事先了解敵情,不能迷信鬼神,不能用以前的經驗類比,也不能完全相信數據分析,一定要取與人。這裡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想要了解一個行業的真實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問在這個行業深耕很多年的人,其次才是我們能夠查找到的各種數據(包括所做的數據分析)以及能看到的案例提供的經驗,只有多問行業資深從業人員,才能得到更真實、有效的一手數據,也能更快的瞭解行業,這裡不是說數據以及案例沒有用,是一個相對性的問題。當然,孫子所說的取於人指的是情報專家,舉的這個例子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孫子說的“必取與人”,不完全恰當。

孫子在用間篇還提到了一個“以上智為間”的觀點,就是用最優秀的人才去獲取情報,可見孫子對於情報的重視。

情報為先,獲得相關內容,再用《孫子兵法》計篇中分析框架加以計算、分析和評估,結合作戰和謀攻篇,一個完整的戰略規劃就可以出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