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簡析越窯的特徵紋飾

隨著人們精神文明物質生活的發展,陶瓷藝術必然以不同的形態和麵貌呈現出來。但從未消弱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密切聯繫。雖說陶瓷藝術工作者常以群體的形式出現,而且是由集體分工完成的,以至“物”的因素如此穩固,不僅是指它最終的存在形式,更是掌握和駕馭製作陶瓷的材料、工藝、燒成等複雜的加工技藝的過程。

古瓷:簡析越窯的特徵紋飾


因此,陶瓷藝術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交融,人們完全可以說土與火的藝術交融,形成了它對於人類文明的根本價值。以至中國陶瓷文明與全世界,國名也因之被稱之為China,即瓷器之國。
古瓷:簡析越窯的特徵紋飾

今天就簡單講一講越窯的歷史:

越窯:越窯是“越州窯”的簡稱,主要窯址在越州的餘姚。上虞境內。

三國越窯青瓷的胎質,釉色與東漢相同,胎質細膩,呈灰白色,燒結堅硬。西晉時期,胎色加深,作灰色和深灰色,普遍施青釉,釉層均勻,上釉的部位根據器物不同用途有差別,碗,盞,盆等都是內部滿釉,外部施釉至近底處,壺,罐等容器一般是口沿內外以及外壁施釉,內壁露胎不上釉。三國越瓷的胎色淡,釉呈青色,西晉以後,胎色呈灰或深灰色。

古瓷:簡析越窯的特徵紋飾


在堆塑罐上堆貼龍,熊,鳳凰,麒麟,獅子,羊,狗,鳥,鼠,魚,蛇,龜等動物紋和各種人物紋等,是當時一種時尚的審美特徵,除動物紋飾外,出現了斜方格網紋,到吳末又在網紋上下加飾聯珠紋,成為由網紋,弦紋和聯珠紋組成的花紋帶,再配以鋪首銜環,龍虎和佛形像等,使器物更加穩重端莊。

古瓷:簡析越窯的特徵紋飾


西晉時,聯珠網紋帶成了越窯的主要裝飾,另外有禽獸紋帶,菱形紋和忍冬紋等,禽獸紋帶有龍,鳳,虎等飛禽走獸交替組成,也有完全用龍紋銜接組成的一圈獸紋帶。

西晉後期出現了以以鐵為主要著色劑的釉料,在已經施釉坯的件口沿或肩部以圓點的形式著彩,多數是對稱四點,因為是在釉面上著彩,故稱:“釉上彩”。

西晉後期越窯已經改為生產實用器,裝飾花紋也大大簡化,盛行加工方便的弦紋和褐色點彩。

古瓷:簡析越窯的特徵紋飾


六朝時期越窯器型變化的總趨勢是:早期器型矮胖端莊,東晉開始陸續向清瘦秀麗方向發展。

今天就講到這裡,喜歡的點點關注,若有不對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文物拍賣從業人員複習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