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普洱不止有茶,它還是夢中的烏托邦

中學時期我們都曾學習背誦過一篇千古名文,就是陶淵明《桃花源記》。《桃花源記》流傳至今,各種解讀都非常多,有的人說只不過是陶淵明的理想世界,也有的人說桃花源記無從考究於是產生了很多猜想。但是有一點不會變的,陶淵明在對“桃花源記”的描述中,一個理想國立馬就映入每個人的腦海中。如此優美怡人的小村落是每個人的嚮往。在國外也有一種說法與我國的“世外桃源”差不太多,就是柏拉圖提出的“烏托邦制度”。

雲南普洱不止有茶,它還是夢中的烏托邦

烏托邦本意是“沒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為還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譯也可以理解為“烏”是沒有,“託”是寄託,“邦”是國家,“烏托邦”三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即為“空想的國家”。原本提出“烏托邦”的哲學家柏拉圖,但是最後是由空想社會主義的創始人 托馬斯·莫爾在自己的著作《烏托邦》中虛構了一個航海家拉斐爾·希斯拉德航行到一個奇鄉異國“烏托邦”的旅行見聞。就此“烏托邦”制度走入了世人的眼中。

雲南普洱不止有茶,它還是夢中的烏托邦

沈從文的《邊城》當中,翠翠和爺爺一直生活在湘西的某個村莊中,在當時的年代那個地方沒有戰亂的紛擾,沒有繁雜的社會改革叨擾。有的只是翠翠和爺爺每日用著小船送著來來往往的人們渡過河流。在電視劇《那山那人那狗》當中劉燁飾演的兒子和父親一生都在為村中的信件來往默默付出,電視劇中描繪的大山中的生活寧靜、平和以及人與人之間善良有愛。這些生活不僅僅只是出自在影視劇、文學作品中,在我國很多偏遠與大自然靠近的小村莊中,也不乏如此“烏托邦制度”的村落。

雲南普洱不止有茶,它還是夢中的烏托邦

普洱,雲南的一個市級地。這裡有著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居住著包括漢、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61%。普洱當地的民族傳統節日有佤族木鼓節、拉祜族葫蘆節、彝族火把節、傣族潑水節等。由於我國的少數民族自治制度,在雲南普洱可以說充滿了自由安寧的氛圍。普洱市有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有反映傣族歷史文化的孟連宣撫司署;還有《婚誓》、《阿佤人民唱新歌》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民族歌舞。原生態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具有原始、奇幻的色彩。與雲南自然山林神秘莫測但是具有吸引人前去探索的魅力相互迎合使得更多人願意去到普洱感受不與現代社會真實、苦悶的氣氛。

雲南普洱不止有茶,它還是夢中的烏托邦

原生態民族文化和民風民俗原始而神秘、古樸而奇異;佤族木鼓節、拉祜族葫蘆節、彝族火把節、傣族潑水節等民族傳統節日傳承千年、魅力獨具,讓人流連忘返。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普洱市擁有許多不同的少數民族文化,但是他們相處和睦,人與人之間充滿歡聲笑語。各個少數民族的節日文化都能夠融入在普洱這個地方。

雲南普洱不止有茶,它還是夢中的烏托邦

在普洱,彝族文化比較濃厚,彝族本身具有的文化特色則是彝族民歌音樂按其體裁,表現內容及演唱形式可分為跳歌、小曲、山歌三大類。民間器樂有吹管樂、弓弦樂、打擊樂三類。亦作歌、舞、演唱伴奏用。彝族民間舞蹈。普洱地區的彝族以跳望,亦稱跳歌、打歌的舞蹈最為豐富,約有100餘套路。如此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氛圍,載歌載舞,歡樂的度過每一天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普洱會成為中國一座承載了城市人的夢,雲南人寧靜的心的地方。

雲南普洱不止有茶,它還是夢中的烏托邦

烏托邦的提出與我國的“世外桃源”嚮往有著不謀而合的相似之處。在國外烏托邦往往有一個更加廣泛的意義。它一般用來描寫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會。有時它也被用來描寫社會試圖將某些理論變成實現的嘗試。往往烏托邦也被用來表示某些好的,但是無法實現的(或幾乎無法實現的)建議、願望、計劃等。

雲南普洱不止有茶,它還是夢中的烏托邦

但是隨著社會的精神進步,現在有烏托邦了更深的寓意,已經可以指代超越無法到達的地方。而在我國的“世外桃源”則是現實中的人們對於一個沒有煩惱、沒有紛紛擾擾的仙境一般的地方。但是與之不同的是,我國卻有著很多如烏托邦制度、“世外桃源”想象的地方。來到雲南普洱,不僅只有普洱茶、也有熱情洋溢的少數民族文化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也有理想平靜、安靜的世界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在繁雜的現實社會得到片刻的休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