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全文5522字,閱讀約7分鐘

《城市秘密》作者:小滿 設計:徐世明 / 編輯:大傾城、尤可 / 攝影:王叔、子夷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有多少年沒去逛武林路買衣服了呢?這麼一想的時候,怕是有十二個中秋過去了。記憶重重疊疊,疊在一件件至今沒有扔掉的衣服上,都是武林路買的。這條路北起體育場路,南至慶春路,1650米,鼎盛時有一千餘家個性服飾店,大傾城曾用腳丈量過它的每寸土地。

從體育場路口這端進去,先逛左手邊。有一家叫白沙的店,門面比較大,專賣棉麻類森林系的服飾,很文藝,屢有斬獲;然後是對面的阿古姆,一排排寬寬大大的綵衣,明亮到不可方物,據說設計師的靈感來源於彩雲之南;然後是BRJ,都是很港式韓系的衣服,人生的第一件魚尾半裙來自於這家店;再有新米蘭的大牌原單、尾單和跟單;當江南布衣開出兩層樓但又比較低調的大門面時,什麼叫霸氣側漏就一目瞭然了;最後是杭州鞋城的包包和鞋子,鞋城裡有一兩兄弟經營的鞋攤,每次上新都被人搶斷貨。另外武林路的支路獅虎橋路上的幾家戶外店,大傾城曾在那兒配置了去雪山的所有裝備。每次去武林路,每家店都很容易進去,每家店都值得你逛一圈,每週不逛就若有所失。感謝狹窄的街道兩岸,讓自由穿行成為可能。當你一件一件試穿衣服的時候,那種減壓愉悅的感覺是武林路的嗎啡,我們最早都不是馬雲背後的女人,而是武林路的女生。

什麼時候武林路開始淡出了呢?真的有十幾年沒有在線下買衣服了,這是一件黯然銷魂的事情,我們連逛街減肥的機會都沒有了,更別提鏡子前突然一亮伴隨店員體貼的讚美帶來的快樂。可是這些都不知不覺消失在生活裡,怪誰呢?也許應該怪的是自己的宅,越來越宅,宅到被整個社會縱容,吃喝玩樂,都有電商。

武林路二十年,潮起潮落,當年舊報紙寫滿了它的傳奇,它的豐富界面讓轉角遇到驚喜成為可能,無論它現在變成啥樣,有一個女生依然會記得當年它帶給自己的快樂。人生海海,那段記憶,帶光行走,因為最好的年紀遇到了最有風華的那條街,這才是魅力之城的基本組成部分。

打開武林路的正史

希望找到你的美麗回憶

......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多年以後,作為武林路第一家服裝店老闆的王東偉,有時會站在“跳舞男孩”店門口向街道的另一端遠眺,感慨這一路人潮湧動、霓虹閃爍,彷彿遠遠不止一千多米的長度。尤其是到了夜晚,人們從延安路、慶春路、環城西路、體育場路四面八方合圍至此,像水滴被海綿吸引。一直到店面打烊,卷閘門上鎖,青年男女才四散而去,街道開始慢慢安靜下來,偶爾有一兩下易拉罐被踢到路邊的聲響。就如同1996年那個下午,28歲的他第一次將目力鎖定此處,四周也只有風吹樹葉響。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王東偉

1996年,王東偉跳了十年的舞蹈,在江湖上有了“霹靂舞王”的美譽。在杭州當時的知名夜場浮浮沉沉,這些夜場的名字,比如情人島、不夜城,今天聽起來頗覺土氣,當年卻是杭州的潮流集散中心。不過已經南下廣州深圳多次的王東偉看起來,即便是在這些地方,人們的衣著打扮依然落後於沿海地區一個時代,努力追趕時尚的樣子甚至顯得有些笨拙。

此時的武林路,四米來寬,兩旁梧桐樹探出枝葉,就可以把整條街覆蓋得嚴嚴實實。自從1992年都錦生絲織廠把沿街門面改造成婦女兒童用品市場之後,這條安靜的小街開始有了一絲商業氛圍,從十二中放學的學生有時必須搖著自行車鈴才能穿過人流往小車橋拐彎。

同學們寧可繞點路也是值得的:群藝館開始出租好萊塢和香港的電影錄像帶,比如第一滴血和縱橫四海,門口也都貼滿了史泰龍和周潤發的海報;而拿著特別小剪刀的廣州理髮師也在小車橋一帶陸續打出香港發藝的招牌,大翻翹和嵌發成了一時的潮流,人們開始知道了摩絲和髮膠的重要性。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武林路南段西側路口 (攝於2000年) 圖自杭州城建檔案館

這條埋伏在西湖和延安路之間的小馬路,微微抬起來一點頭,似乎在等待著一個機會。

當時的王東偉不知道是否看得如此明白。反正跳舞跳累了,青春飯沒法一直吃下去,他別無所長,只有腦子裡記著來自南方的新潮審美和兜裡這幾年積攢下的幾萬塊錢。所以之後他會詫異武林路的長度,因為當時他的目光無法從這裡的一個焦點上移開。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這個焦點很小,12平方米,有個名字,叫春蕾絲織廠門市部。

王東偉去看過新聲路,一大包一大包的舊衣服,從世界各地越洋而來,福建晉江下船,輾轉到新聲路市場,50元一大包,扯開來若有幾件西裝牛仔褲,轉身可以在新聲路市場賣36元一件、48元一件,二道販子靠著運氣和不挑剔的顧客運營著生意。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90年代的新聲路市場,熙熙攘攘的人群,是當時時代的印記。 圖片由章勝賢老師提供

他去看過東坡路,密密麻麻的杆子上掛著夢特嬌和花花公子的T恤,生意好檔次高,一件T恤要賣到4、500百塊。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那邊的生意經不是長久之計,況且房租已經開價到了8萬元一年;國貨路鋪面價格略低,5萬的年租金,5萬轉讓費。

“我袋兒裡一共只有四萬塊錢。”王東偉說。

武林路南段熙攘的人流和春蕾絲織廠門市部清淡的生意形成巨大的反差,這種反差讓王東偉感到興奮,如同捕獵的觸鬚碰到了什麼東西。

“有沒有可能把這個鋪面租給我?”王東偉打量了門市部一眼,12個平方米,只需一眼。

“我們是集體單位的門市部。”閒坐著的中年女人站起身來,狐疑地看著王東偉。

“你們反正沒有生意,”王東偉乾脆實話實話:“要麼把你們領導的電話給我,我找他談談看。”

“我就是廠長。”幾秒尷尬的沉默後,廠長說:“租金不便宜。”

第二天,王東偉把15500租金和15000元轉讓費交到春蕾絲織廠財務室。武林路第一家服裝店即將開業。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02年時的“跳舞男孩”店面。圖片由王東偉提供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王東偉用兩桶藍色的油漆和一捆英文報紙裝修了店鋪,這捆英文報紙是他在望湖賓館工作的朋友從酒店幫他搞來的。王東偉從前跑江湖,喜交朋友,創業艱辛,多個朋友多條路。生活也是很公平的,多年之後王東偉賺了大錢,在武林路上又開了一家酒吧,也正因為朋友太多,必須夜夜陪酒,喝壞了身體,最後只能虧本將酒吧拱手讓出。

在藍色油漆上踩幾個鞋印,用蠟燭把報紙燻黃糊牆,最後,王東偉把一雙阿迪達斯掛在門臉中央。外面夕陽西下,店裡空空蕩蕩,王東偉把門一鎖,捏著僅有的7千塊錢準備去廣州進貨。今天那些先把商業模式寫成PPT的創業者很難想像,這個已經快30歲的男人,竟然想用如此粗糙的手段掙錢,更不用提之後“跳舞男孩”領一時風潮。武林路登上時尚舞臺,大幕徐徐拉開,敏銳的人們能夠聽到追光鎮流器的輕微聲響。

“兩個月之內,跳舞男孩邊上陸續開出六家服裝店,”王東偉說:“非主流、新米蘭,武林路的樣子有點出來了。”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當年武林路孩兒巷口知名的時裝店“奧克”。 圖片由章勝賢老師提供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王東偉口中武林路的樣子,自然是日後興旺繁榮時候的樣子,比如一條牛仔褲一天可以賣100件以上,一個零售店的流水超過批發攤檔。新店一家一家的開出來,租金日日在漲,老闆們在街上看見,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這條街道人流湧動,淨穢雜陳,那還是一個使用現金的年代,王東偉當了老闆之後喜歡在街上張望,看看人群的來龍去脈,順便抓抓扒手,因為多次將小偷扭送公安機關,武林派出所專門請他牽頭成立“警民聯合巡邏小隊”。

“他們有刀片的,”王東偉說:“不慌,一個是我膽子大,加上商戶之間團結,互相會幫忙。”

好像是一種回報,這條街給王東偉帶來了事業、財富和尊重,在店門口一站,甚至還有些互相守望的義氣。不過同所有的商業故事一樣,馬上王東偉就被重重一擊,險些站不起來。

2001年,武林路拓寬,指揮部要求婦女兒童用品市場拆除第一排街面房,“跳舞男孩”首當其衝。當時的“跳舞男孩”靠著左右兼併,已有60多平方的面積,是王東偉的主力陣地。他在外地接到通知,一週之內搬空貨物,逾期後果自負。

等王東偉趕到現場,商鋪已經不復存在,連瓦礫都清理得乾乾淨淨,就好像這裡應該就是一塊空地似的。之前很多人向王東偉討教生意經,他大概也是在那個下午才想明白的。他站在那裡,不知何去何從,自己辛苦經營數年,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事業,完全可能在一週之內消失不見。

那個下午,不知道有幾雙眼睛盯著王東偉,各自懷著怎樣的心思。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武林路上標誌性雕塑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第一排商鋪被拆,第二排商鋪成為第一排,王東偉的眼睛沒有盯著商鋪,因為商鋪和商鋪中間,有一個廁所。

“他們說王東偉是妖怪,”他有些得意:“我看上那個廁所了。”

這個廁所風評一向不好,也許是結構的原因,男女出入的門口剛好面對,尤其是在夜晚,常常傳來女士的尖叫和咒罵——有一些暴露身體癖好的男人會在此蹲守;而且,沿街寶地,寸土寸金,讓一個廁所佔了,怎麼也說不去過。王東偉一邊度量著廁所的面積,一邊這樣思考。他找到負責人,提出了一個雙贏的方案:王東偉掏錢在裡面再蓋一間廁所,保證結構合理,方便管理;現在廁所的位置租給王東偉開“跳舞男孩”,大家互惠互利。

經過一段艱難的裝修後,“跳舞男孩”重新在武林路上開張,王東偉不再滿足於進貨賣貨的模式,開始代理香港飛魚牛仔,由武林路出發,長出了83家加盟店,把生意做到了整個華東地區。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也是這一年,杭州武林女裝街管委會開始籌建,商戶們隱隱約約感覺到政府對於武林路商圈的肯定和重視,在很多年後,一份官方材料裡是這樣描述當時的情形:

“原來的武林路自發聚集了一批風格迥異、新潮前衛的時尚女裝小店,杭州的時尚女郎閒暇時總愛結伴逛這條街,武林路也因此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女人街’。2001年底,杭州為打造‘中國女裝之都’的目標,打響‘中國女裝看杭州’的品牌,而個性女裝店尤其是杭州女裝品牌集聚的武林路,自然成為展示杭州女裝風采的窗口。對武林路進行改造,改建定位為一條以展賣時尚女裝及女性用品為主,集旅遊、購物、休閒於一體的商業特色街。自2002年一期工程開始,武林路規模上不斷擴大,體現了特色街的‘美化、潔化、亮化’,2003年打通了武林路與西湖旅遊景區和湖濱商貿區的通道。改造後的武林路街區內增加了休憩場所、街頭小品、路燈、庭院燈、投光燈及特色龍門架等。入夜,武林路上華燈四射,近六百家店面的櫥窗中展示著時尚前沿的服飾信息,而當街收索流行情報的時尚男女們,更是成為武林路上一條獨特的風景線……”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武林路的生意越來越好。

這時候的武林路明眸流動,光彩照人。幾乎囊括了“浪漫一身”、“秋水伊人”、“藍色傾情”、“江南布衣”等所有杭州著名女裝品牌;祁剛、應翠劍、施傑等杭州十佳設計師作品在商業上開始得到承認。

一些國內外知名品牌,比如寶姿、阿瑪詩、玖姿、ESPRIT、雅瑩也開始在武林路上開出門店。

一樓的居民房開始破牆開店,房東早上把招租兩個字掛出去,晚上就可以簽訂合同,租金一路看漲,最貴的地段成交價高達1萬每平米每年,也就是說,一間30平米的門面,一年租金就要30萬。原先單位分房分到一樓的倒黴住戶,此刻讓二樓以上的鄰居羨慕嫉妒恨了。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武林路(西大街)孩兒巷口“太陽雨”,90年代初,原先房東出售的價格是40萬元,因一時湊不齊這筆錢就向房東租用,開店第一年年租金八萬,每年遞增,如今年租金約三十萬了。圖片由章勝賢老師提供

2004年,武林路的能量開始輻射。來自麗水青田的姑娘洪曉靜兜兜轉轉在獅虎橋路43號的水泥牆壁上看到了一張招租的紙條,房東似乎還沒有十足的把握,希望等有了客戶再把牆壁砸掉。

作為僑鄉青田的年輕人,洪曉靜本來應該聽從家裡的安排,去到歐洲某個國家生活發展,但當年武林路的熱力讓她無法離開,即使一開始扎不進最旺的核心,她也願意從旁迂迴。她租下來的鋪面從左邊數過來跟武林路隔著九間,於是她起了一個店面叫做:左久間。

“生意最好的時候,我在店面口站著,因為店鋪裡都是客人,我擠不進去了。”洪曉靜說:“我大喊這件不要賣、那件不要賣!樣板要留著訂貨!”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武林路女裝店老闆娘洪曉靜

這樣的記憶和王偉東跳舞男孩一天賣出去100件單品是重合的,難怪非主流男裝的老闆,幾乎和王東偉同時出道的許明當時在媒體上表示,武林路不僅僅有女裝,還要創造出屬於武林路的男裝經典、屬於杭州的男裝經典、屬於中國的男裝經典,把“非主流”這個品牌打造成中國的Emporio Armani。“我的目標是在2008年奧運會時,全國有300家非主流的加盟商,”他說:“我會實現這個目標的。”

錢像紙片一樣飛來。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2008年,金融危機,”王東偉說:“一下子就不行了。”

但是伏筆可能埋在更久之前,在2005年,大家都感覺武林路最為火爆的時候,新華社就曾發文《杭州:當個性小店遭遇高房價》,報道當時旺盛的人氣帶動了區域的地產價格熱升:

“1995年、1996年時,一個16平方米的店,年租金大概兩三萬,2002年時差不多就漲到了5萬多。”一名老店主告訴記者,之後的五年武林路進入房租瘋漲時期,2007年年租金直奔20萬元。“現在管委會有介入協調,房租有一定的下降,但管理部門並沒有店鋪產權,只能起到一個協調作用,對我們來說還是有些難以承受。”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2008年時的武林路,路上一輛輛的士載著遊客、來逛街的人來來回回。 圖片由吳定璋老師提供

多年之後,在一份名為《杭州武林路時尚女裝街發展白皮書(初稿)》中,總結道:“街區發展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日益增長的房租租金與特色個性品牌企業不斷流失之間的矛盾。”如果想要將女裝街品牌向外輸出的話:“前提是必須保證對特色街的控制權,否則整體運營無從談起。”不知道這樣的表述是否夾雜著對當年力不從心的遺憾。

一大批走在鋼絲繩上的店鋪受到下行經濟的影響,“那個時候開始有不少關門的了,”王東偉回憶:“我們還可以,但是生意就不像之前那麼好,錢沒有那麼好賺了。”

洪曉靜的店員告訴她:“姐姐,今天又有一個顧客說我們的衣服有淘寶款。”這個時候洪曉靜已經在武林路租下了三件鋪面,總面積200平方以上。

洪曉靜從那個時候開始簽約獨立設計師,做有個性、獨家的服裝產品。一直到今天,左久間一直在武林路上慢慢擴展,她對這條道路仍然抱有信心。

王東偉開始觸網,這個精明的生意人並沒有搞懂線上的邏輯,“賣一件虧一件,”他說:“賣的越多虧得越多,我知道這一仗,我敗了。”

2017年,王東偉關掉最後武林路上最後一家“跳舞男孩”,清空庫存,轉身去做了杭州小吃“滷兒道道”;和他同時出道的新米蘭老闆在中北橋開了一家“粵順”,似乎都不約而同地投入到比較難被線上衝擊的餐飲業了。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現在武林路上在轉租的店面,無數開店老闆向昂貴的租金和“馬雲”、“劉強東”等低下了高貴的頭顱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年輕人為了買網紅奶茶排隊一小時甚至更久。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時光兜兜轉轉,家住武林路272號的陳水華回憶,最早武林路南口都是飯店,喜樂、月亮灣、聯合閣……陳水華現在管理著武林夜市,在夜市邊上是一個巨型的美食城,再往北走過了鳳起路,皇后公園裡頭也是餐飲綜合體,武林路踏過二十多年時尚的風口浪尖,好像又要回到當初的樣子了。八十年代就是在教場路出現了杭州最早期的私營餐館,還是開酒家好,民以食為天。

王東偉有一家滷兒道道開在龍游路,他也有時候過去看看,站在這個三叉路口,他突然想起以前有一個賣蔥包燴的胖姐,胖姐的特色是有一副好嗓子,或者就是從專業院團下來的,她是一邊唱一邊做生意,最火爆的時候要大排長龍。

“她後來被電視臺挖掘了,去做節目了,”王東偉望了望遠處:“後來就沒有這個攤子,這條街也不是當年的樣子了。”

一條街還在繼續,但一個時代戛然而止。

杭州羅曼蒂克消亡史:武林路2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