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升降浮沉”和“升清降濁”,怎樣理解?

在臨床用藥時經常談到的藥物的升降浮沉,以及在治療的時候說的升清降濁,這些概念怎麼來理解,有些人覺得好象是理解了,實際上心裡面並不是很清楚。

中藥的藥性包括四性,就是寒熱溫涼,五味,還包括歸經,有毒無毒,升降浮沉。前面的這些都比較容易理解,就是四性、五味、歸經、有毒無毒比較容易理解,那麼升降浮沉這是比較難以掌握的,就是讓人們感到模糊不清,把握不準。

如果你不搞清楚每個藥物升降浮沉屬性的具體所指,必然能夠影響到你準確的選擇用藥。比如說在中醫古籍裡面經常提到說柴胡升麻是昇陽舉陷,對肝陽上亢者慎用,但是在臨床上由於相當一部分的高血壓患者屬於肝陽上亢,所以就應該高血壓肝陽上亢者應該慎用。

藥物藥性的升降本來是與具體的臟腑氣機、氣血和清濁密切相關的,所以才有了藥物升降浮沉這麼一個提法,但是實際上藥物本身沒有升降浮沉的作用,它只不過是作用於這些具體的臟腑以後,表現出來的一種現象,並不是說它真的有什麼升降浮沉,這也跟寒熱溫涼不一樣,寒熱溫涼確實是它固有的屬性,升降浮沉實際上不是固有的屬性,而是影響到相應的臟腑以後表現出來的一種現象。

中藥的“升降浮沉”和“升清降濁”,怎樣理解?

所以我們在用藥的時候我們不必太關注這個藥升那個藥降,我覺得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這個上面,而應該把注意力它對放在對哪個臟腑是補是瀉?

比如說補腎了,補腎就能夠升清,因為腎是藏精的,藏精就能夠升清,說補脾胃了,就能夠升清,因為什麼呢?所有的消化吸收的這些東西都是通過脾的運化轉輸然後到人體各處,所以說補脾了也就升清了。補肺了,肺氣足了,清氣進入人體了,全身各處就有了,也就起到了升清的作用了。所以說這個“升清陽”因為具體補益了某一個臟腑,調整了某一個臟腑,最後出現的,離開了虛實補洩也無所謂升降浮沉,如果不是基於它補瀉調理的功效,不會有升降浮沉這種現象。所以不要把現象當本質,不要把現象當功效,不要當成一個真正的獨立的作用看待。

剛才談的是升,降也是這樣,通便是降,其實通便降濁的同時也是升清,它們之間本來就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互相影響。

這就是說它的作用不是藥物本身有這麼一個具體的作用,而是說作用於臟腑以後的表現。比如說舉個例子,麻黃是發散、升浮的藥,但是用完麻黃不是都發汗的,像哮喘的病人,喘而汗出,無大熱,這時候用麻黃他不發汗,平喘了,汗反而止了,你不能說麻黃是發汗的,只要有汗,就不能用。所以說這個作用是離開了臟腑的虛實補洩就不會有的,所以不要過分的來強調它的升降浮沉,要重點關注它對臟腑的作用。

中藥的“升降浮沉”和“升清降濁”,怎樣理解?

由於升降浮沉是一個很生動很形象的現象展示在我們臨床醫生的面前,所以給藥物確定了這麼一個功效,在某些藥物上有這個功效。

另外在臨床上還有提到就是升清降濁,認為這也是一個基本的治療原則和方法,但是我在當醫生的早期,感覺明白升清降濁這句話,但是仔細一琢磨,就感覺到還是沒明白升清降濁的實際意義是什麼,所以說時常從中西醫結合角度苦思冥想這個,結合臨床實踐,然後逐漸逐漸有了自己關於升清降濁的一些理解。

這個升清降濁也不是藥物的特性,實際上是臟腑的基本功能,與剛才咱們提到的升降浮沉實際上是一樣的。那麼升是升舉的意思,清是人體所必須的精微物質,降是降下排除的意思,濁就是人體組織器官的代謝產物,升清降濁這是臟腑的基本功能,這也是對我們治療上的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你幫助機體實現清升濁降的這麼一個狀態,所以說升清降濁就是將各種精微物質輸送到人體所需要的器官提供營養,同時將代謝的產物帶離組織器官並排出體外。

在臟腑器官的水平是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腎既主藏精,實際上就是升清,又主尿液的生成排洩,實際上就是降濁,你看脾胃是升清降濁,腎本身也是升清降濁,肺是吐故納新,你看還是降濁升清,對不對?肝是氣機升降的樞紐,實際上也是清濁升降的樞紐。心是主清濁在血脈中的運行,心主血脈,但是清濁都是混合在血脈中的,所以說五臟六腑沒有一個不參與升清降濁的,所以說升清降濁是一種生理現象的概括,是具體臟腑功能的一種表現,是五臟六腑協調統一的一種形式。

中藥的“升降浮沉”和“升清降濁”,怎樣理解?

由於人體的每一個組織器官都有升清降濁的生理功能,所以說當這個功能受到損害而且沒有恢復的可能時,這時候醫生就可以藉助藥物來幫助機體恢復升清降濁的生理功能,所以說藥物的升清降濁的作用是以臟腑組織的升清降濁的功能為基礎的,也就是沒有臟腑組織的升清降濁,藥物無所謂升清降濁。

我們打個比方,比如說這個病人是因為腎的問題,腎氣虛,清不升,濁不降,這時候光調理脾胃可以起到升清降濁的作用嗎?這時候單純用升麻柴胡升清陽可以實現目標嗎?是不可能的。那同樣換一個臟腑,由於其他臟腑引起的清不升濁不降,用它也是沒有效果的,所以具體到我們講的升麻柴胡的升清降濁的時候,它有它具體的作用機理。

全身各組織無不存在微小的血管,也就是微循環的血管,在剛才我們談到是在器官水平上的升清降濁,在細胞水平,從中西醫結合角度來看,細胞膜是具備了轉運清濁的基本功能的,這個細胞膜讓細胞外的營養進入細胞,把細胞內代謝的東西讓它排出,所以細胞膜上有轉運清濁的功能,所以微循環水平是整個升清降濁的一個關鍵。

血脈通暢也就成了升清降濁的基本條件,因此升清降濁的藥物,我們認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升清降濁的這些藥,它應該作用在血脈上,是保持血脈通暢的,也就是說這些升清降濁的藥,它的作用水平是血脈。

我們再看看文獻到底是不是這樣子。像我們經典的升清的藥,升麻,生麻在《本草綱目》裡記載還有一個功效就是消斑疹,行瘀血,你看是不是作用在血脈的水平?柴胡可以宣暢氣血,這是在《藥性本草》裡面,它能使氣血保持通暢。葛根也是一個升清藥,但是葛根可以活血化瘀治療冠心病、腦梗塞,這是現代研究已經證實的問題。大黃作為經典的降濁藥,也有很好活血化瘀的作用,所有經典的升清藥也好,降濁藥也好,它們都是很多都是作用在血脈微循環的水平。

中藥的“升降浮沉”和“升清降濁”,怎樣理解?

既然升清降濁的藥都具有保持血脈通暢的作用,那麼各種保持血脈通暢的活血化瘀藥物也應該具有升清降濁的藥物,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再看看《本草叢新》裡面說川芎的功效是“辛溫升浮,乃血中氣藥,升清陽,而開諸瘀”,你看看,川芎也能升清陽。所以通過這些文獻,通過我們的思考,我們覺得升清降濁就是基於臟腑組織升清降濁基本生理功能的一個治療原則,一個方法,而並不是說具體的某一個藥,任何情況下都能升清或者任何情況下都能降濁,這是我們要建立的一個概念。

另外就是說具有廣泛的、確實能夠任何情況下都能升清降濁的這種藥,往往是作用在血脈的水平、微循環水平,都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把活血化瘀的藥也用於升清降濁,所以當我們治療臟腑功能失調,清不升濁不降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在調理臟腑功能的同時加一些活血藥,這樣的話升清降濁就很容易實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