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地理——成都重慶真會發展為城市一體化嗎?

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是我國東中西部區域協調戰略重要內容。不過成都與重慶畢竟相隔三百多公里,西部兩座城市之星到底能不能發展為城市一體化呢?

環球地理——成都重慶真會發展為城市一體化嗎?

成渝衛星圖

2017年4月,隨著成都市委 “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戰略的提出,成都“東進”開始進入實質操作層面。

“重慶向西”儘管到目前為止沒有官方的明確表述,但以重慶高新區升級版推出為標誌,其戰略意圖基本上得以確認。

“成都東進”和“重慶向西”兩大戰略,在地理空間上相向,在執行時間上同步,被不少業內人士和媒體解讀為成渝城市群步入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成渝軸線上一共有川渝兩省市12個區(市)縣:重慶市永川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簡陽市、遂寧市安居區、隆昌市、安嶽縣、樂至縣。

環球地理——成都重慶真會發展為城市一體化嗎?

成渝軸線

先看成都

很顯然,南北走向的成德綿樂城鎮發展軸已經漸成氣候,而成都中心城區的西面緊臨龍門山脈,這一區域地質活動頻乃,生態環境脆弱,不宜進行大規模的開發,並且,翻過龍門山是地廣人稀、生產力相對落後的阿壩,可以說以西對於成都腹地拓展價值意義十分有限。

成都將城市空間運動的主力方向放在東面,翻越龍泉山脈,便是龍泉驛、簡陽、金堂,這裡地勢相對平坦,開發強度低,勞動力較為豐富,開發潛力十分巨大。東進戰略使得成都由“兩山夾一槽”變成“一山連兩翼”,發展空間煥然一新。

環球地理——成都重慶真會發展為城市一體化嗎?

成都東進

再觀重慶

重慶城市越過中梁山和縉雲山,持續向西深耕,建立城市新的增長極,與成都東進有著驚人相似的戰略考量。

經歷20年的向北開疆拓土,重慶主城拓展空間遇到了華鎣山脈的阻隔,再過去是經濟發展水平並不怎麼高的四川鄰水。比及重慶西拓,將渝西片區納入主城區都市圈版圖,並與四川省的內江、遂寧、瀘州等中等發達地市建立便捷的經濟聯繫,其長遠地緣經濟價值和邊際產出效益,遠勝於重慶空間戰略繼續單一向北。

環球地理——成都重慶真會發展為城市一體化嗎?

重慶西進

2018年,成渝城市群經濟總量為5.63萬億元,僅相當於長三角城市群的33%,人均GDP只相當於珠三角的一半左右;城鎮化率僅為53%,處於城市化中期階段。

成渝城市群經濟規模與長三角、京津冀和粵港澳大灣區相差甚大,首先就表現在成都和重慶兩個城市的經濟體量上,成渝兩市經濟總量合計還不及廣東一省的4成,也不如長三角首位城市上海一市。

努力實現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的目標,繼續提升成渝城市群兩個首位城市的引領帶動能力,強化在國家級城市群競爭中的話語權,是當務之急。

故而,“重慶向西”與“成都向東”,與其看成是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的戰略性主動融合,倒不如說是外部環境局勢的倒逼,以及自身城市化到達特定臨界點不得不進行的提質擴容——歸根結蒂,是解決如何繼續做自身城市的規模體量的問題,只是兩大戰略在發力的時間節點上呈現同步罷了。

環球地理——成都重慶真會發展為城市一體化嗎?

成渝經濟圈

隨著“重慶向西”和“成都東進”兩大戰略的深化,在地理空間上的重疊面進一步擴大,對交互影響的低梯度地區資源要素佈局的分割化配置,會表現得日益明顯。集合城市的中部地區,恐怕將承擔更多的“虹吸”壓力。一定時間範圍內,“中心”與“外圍”的差距會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