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你旁邊,不煩你,好不好?”這屆加班父母,如何陪伴孩子

最近,被熱傳的一張照片,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照片中的爸爸吳俊猛是一位法官,正在加班寫法律文書。旁邊趴在椅子上寫作業的,是他7歲的女兒。

“我坐在你旁邊,不煩你,好不好?”這屆加班父母,如何陪伴孩子

家有二胎,夫妻倆商量好分工,週末由爸爸帶7歲的大女兒。

基層法院年底需要審理的案件多,加班是常態,爸爸只好帶著女兒去工作。

由於辦公桌都有人在用,爸爸建議女兒到隔壁房間寫作業。

沒想到女兒說:“可是爸爸,我就想坐在你旁邊。我寫作業,你寫你的文書,我不煩你,好不好?”

看到這,我感到很辛酸,又被小女孩的暖心感動。

網友說,女兒其實只是想和爸爸呆在一起。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陪伴,這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在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孩子會形成對自我的認知,獲得與世界相處的安全感。

從小受到父母關愛和照顧的孩子,長大後往往能過上更滿意的生活。

01

沒時間陪孩子,是這屆父母的無奈

在這條新聞下面,有很多父母表示感同身受。為了工作,把家庭孩子放在一邊幾乎是常態。

不久前,一位醫生媽媽發朋友圈向兒子道歉,感動了很多人。

“我坐在你旁邊,不煩你,好不好?”這屆加班父母,如何陪伴孩子

媽媽錢賢峰是一位醫生,當天晚上值夜班,一直忙著搶救病人。

11 歲的兒子失眠了,給媽媽打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緊接著,又發了十幾條消息。

在難過和等待中,他著急地問:“媽媽你為什麼不回我呀?”

媽媽看到微信時,已經是半夜12點了,出於對兒子的愧疚,她忍不住道了歉。

平時兒子獨立又懂事,知道媽媽工作忙,從來不會去打擾。

這次急著給媽媽打電話、發微信,一定是遇到了他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

還有很多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正在孤單而堅強地長大。

國慶假期,很多孩子都能高興地和父母一起出去玩。但唯獨這樣一群孩子,討厭放假!

10歲的成都女孩寫作文抱怨:“警察們為人民服務,從不為孩子著想……”

“我坐在你旁邊,不煩你,好不好?”這屆加班父母,如何陪伴孩子

女孩的父母都是警察,國慶7天假期,都在單位值班。

父母寫公文或者外出執勤,女孩就在單位寫作業。

爸爸看到女兒的作文後,愣了一下,半天沒有緩過神。內心對小孩的虧欠,只能等以後有時間再慢慢彌補。

節目《考不好沒關係》中,有一位父親認為工作和孩子無法同時兼顧。

正如一句流行的話所說的:“我搬起了磚,就沒有辦法抱你,當我抱起了你,我就沒有辦法養你”。

“我坐在你旁邊,不煩你,好不好?”這屆加班父母,如何陪伴孩子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與其抱怨生活的無奈,不如多想想辦法,給孩子更高質量的陪伴。

正如撒貝寧在節目中所說的“總會有辦法”。

媒體人陳彤曾經說過:“儘管很多時候人生就是忙碌的,但父母們還是要儘可能多地給予孩子們陪伴,只有陪伴才是更合適的愛。”

02

陪著≠陪伴,拒絕隱性失陪

其實,高質量的陪伴不僅是指在時間和空間上陪伴孩子,更重要的是,和孩子保持情感依賴和親密溝通。

就是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但如果孩子能確信父母對自己的愛和關心,就能守護孩子的成長。

“我坐在你旁邊,不煩你,好不好?”這屆加班父母,如何陪伴孩子

上面這一幕,曾經擊中了很多人的心。

左邊的爸爸懷裡抱著小女兒,並傾下身體跟旁邊的大女兒說話。

而另一邊,媽媽和年幼的兒子,都各自盯著電子屏幕。

這只是陪著,而並不是陪伴。

有一位父親,週末會抽空帶女兒去公園。然而他們的相處狀態是,女兒在旁邊一個人玩,爸爸看手機打電話。

他偶爾看女兒一眼,確定她是否安全,父女倆幾乎沒有交流。

“我坐在你旁邊,不煩你,好不好?”這屆加班父母,如何陪伴孩子

孩子想要的是溫暖而貼心的交流,而不僅僅是父母在場。

心理學家格塞爾曾說:“失去父母的愛,是人類感情發展的一種缺陷與不平衡。”

每個在職場打拼的人,請少些抱怨和藉口,努力做好父親或母親的角色,這樣的人生才不會有遺憾。

03

怎樣陪伴才有效?

我最近看到一位爸爸為家庭奮鬥的故事,很受觸動。

主人公丁尚彪,1954年出生於上海,今年65歲。

為了全家人的生活,他隻身一人到日本打工。在女兒上大學前的關鍵8年,他都不在身邊。

“我坐在你旁邊,不煩你,好不好?”這屆加班父母,如何陪伴孩子

他在打工的同時,也在提升自己的能力。

地鐵上,他學習日語、寫作、備考,並最終拿到了五本執業證書。

爸爸不在身邊,女兒也有失望和抱怨,打電話不方便,只能靠寫信溝通。

“我坐在你旁邊,不煩你,好不好?”這屆加班父母,如何陪伴孩子

打電話方便後,爸爸每晚都要往家裡打電話,儘量不缺席家庭的責任和孩子的成長。

父親在電話裡,跟女兒談理想,面對升學這些人生關鍵的時刻,他都給女兒很多建議和鼓勵。

女兒不敢報考復旦附中,他便鼓勵女兒去嘗試,沒想到成功了。

此外,他經常給女兒寄各種先進的學習設備和學習資料,早早為女兒準備了留學的費用,還和女兒一起制定留學計劃。

他說,自己用電話聽著女兒長大了。

女兒去美國讀本科,在日本轉機的時候,父女倆才得以相見,距離上次見面,已經時隔8年了。

“我坐在你旁邊,不煩你,好不好?”這屆加班父母,如何陪伴孩子

女兒醫學博士畢業合照

父親看似遠離了,但實際上從未缺席女兒的成長。

高質量陪伴最重要的三點是:時間的保證、愛和情感的投入、一起做有意義的事。

父親每晚給女兒打電話有了時間的保證,對女兒傾注的愛和情感絲毫不減,一起為女兒的學業努力,在做有意義的事。

父母在不在場沒那麼重要,以什麼樣的心態跟孩子相處非常重要。

“我坐在你旁邊,不煩你,好不好?”這屆加班父母,如何陪伴孩子

章子怡說過:“陪伴需要有心,你為孩子做什麼,哪怕這個主題很小,但是你是在用心的創造”。

真正有效的陪伴,不是靠時間和金錢的堆砌,關鍵是有沒有用心。

心理學博士李羅比說:“幼兒時期父母願意‘投資’親子關係,孩子一生都能獲得正面回報。”

大人可以有自己的職業和夢想,但為人父母是一生的事業。

陪孩子一起成長,併成為他們的榜樣,收穫的將是一生的幸福。


有人可能會說,丁尚彪夫妻倆為女兒犧牲太多了。但實際上,女兒也學習上付出了自己的努力。父母在奮鬥的過程中,也在自我成長。

江楓,心理諮詢師,育兒就是育己,在寫作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