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無所有,到月薪過萬,他浪費了時間,懂得這個道理才逆襲人生

職業精神是一個很少會被人提起的一個概念,企業過多的講企業文化,員工則過多的是職業規劃,但是在兩者之間其實有一個東西是影響彼此的,那就是今天要講的“職業精神”。

01:今天主要從職業精神的概念是什麼、職業精神對企業個員工的作用是什麼,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精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從一無所有,到月薪過萬,他浪費了時間,懂得這個道理才逆襲人生

A : 想起這個概念是因為最近和一個許久不見面的老同事的見面,35歲的男性,孩子已經上了小學,在最近的一年當中,已經頻繁換了4份工作,而現在還糾結在辭職不辭職的猶豫中。為何對於一個有些成熟的人會存在這樣一種局面,用他的話說,他現在很難找到那種職場上的“精神共鳴感”。

假如用一句比較淺顯的話來解釋“職業精神”這個概念,那麼大家可以把他理解為“自己在某一個組織結構中從事某份工作的個人精神面貌”。

從這個層面去理解它的含義,我們就能明顯的區別出它和所謂的企業精神,敬業精神都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區別在於後者偏向於企業,而職業精神更偏向於個體,只是最終產生的結果導向是影響企業的效益的。

我們把職業精神分為價值觀認同家庭環境認同個人需求認同

個人價值認同四個方面,也就是隻有當一個個體在一個組織結構當中,同時能得到這4中認同的時候,他的職業精神是最好的,也就是找到了所謂的“精神共鳴感”。

從一無所有,到月薪過萬,他浪費了時間,懂得這個道理才逆襲人生

B :職業精神對企業和員工有什麼樣的作用和影響?

理解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們其實可以簡單的認為對於企業而言,員工有較高的職業精神就能發揮越大的自我效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反而是對於員工自身來說,職業精神的影響和作用是相對複雜和深遠的,這正是因為職業精神的獲取和養成並不僅僅是在職場上面可以完成的。

我們以“價值觀認同”為例追溯一個人可能存在的精神變化,會發現一些規律:

1 :當我們年齡21,剛大學畢業,步入職場的時候,我們其實還沒有什麼所謂的價值觀,那時候更多的概念在於“我能拿多少錢”,甚至不會注重所謂的價值觀,多半是以最終獲得的金錢作為衡量這份工作是否值得我擁有。有的甚至只要夠吃夠喝就可以接受一份工作。

2 :當我們的年齡25,進入職場3、4年的時候,其實這個時候我們的價值觀就已經會產生一定的變化了,比如我們會開始考慮這份工作是否可以讓我做多久,我有多大的上升空間,可能會有什麼變故。這個時候衡量這份工作的個人標準和價值是根據自身的職場經驗在變化的。

3 :當我們的年齡35,成為一個職場老人的時候,甚至我們會開始追求這份工作能不能給我帶來榮譽,或簡單的話能不能讓我更有面子。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到了30以上的時候,很難去接受一份最低級的工作,不是因為自身能力不夠,也不完全是因為待遇太低,而是潛意識裡面他會覺得這種工作跟自身的價值觀不符。

很顯然我們會發現,當一個個體在一個企業當中,價值觀認同感更強的時候,他是更願意全心投入到一個工作當中去的。

這也跟我們所說的職業精神越正確,員工產生的自我效能越高相吻合。

而對於企業來說,留住員工為何有什麼“高薪”也解決不了問題,因為企業本身和員工的職業精神出現了裂縫,一個員工的四個認同在企業裡得不到體現的時候,就會產生跳槽的想法。

除了上面我們舉例的“個人價值觀”以外,影響的因素還有家庭環境、個人需求以及個人價值。

從一無所有,到月薪過萬,他浪費了時間,懂得這個道理才逆襲人生

一個人的家庭環境、個人需求和個人價值是不斷的在變化的,而企業在做的是不斷的提升員工在企業中的這種認同感。所以很多企業提出了這樣的策略:

1 :不僅要關心員工本身,還要關心員工的家庭。

2 :以員工為中心,即使瞭解員工的個人需求變化。

3 :充分體現每一個員工的價值,增加員工的歸屬感。

重點:企業已經把方向調整為對個體的關係到對個體環境的關心,而把待遇層面的關心衍生到了精神層面。

這一種企業模式在大企業中是明顯好於一些小企業和私人企業的,所以很多求職者願意低薪待在大企業,也不願意高薪在一個小企業工作,往往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簡單的逃避現象,其實這只是一種精神需求而已。

“職業精神”越好的員工對於企業來說就是一個能出力的干將,而對於員工本身來說就是一個正作用的精神力量,這個力量可以讓你在職場當中全力以赴創造輝煌。

職業精神好的員工一般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1 :會自然的覺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一定的意義和希望。

2 :會對組織中的其他個體有很強的融入感,跟自己的家人一樣。

3 :即使面對很強的工作壓力,也會很好的自我消化。

而反之當一個員工的職業精神出現偏差的時候多半他會覺得這份工作毫無希望,周圍的同事和領導都不是自己喜歡的人,遇到一點困難也會覺得是邁不過去的坎。

綜合所述,提高一個人的“職業精神”健康度不僅關乎到企業的效益,其實更關乎到每個職場人的身心健康。

從一無所有,到月薪過萬,他浪費了時間,懂得這個道理才逆襲人生

03: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精神”,企業和員工兩者都有著自身的調節方式,而後者更為重要,因為職業精神中的4大因素大部分都是以“員工”為中心而變化的。

1 :從企業角度出發,企業更應該注重員工的精神關懷,讓員工的職場情緒是正向發展

a :組織一些有意義的團建活動

b :把培訓從單向宣佈變成雙向溝通,讓員工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

c :組織員工學習一些規劃和心理學相關的課程,並落實到個人,產生群體效應

這都是作為企業可以做的一些動作,而從員工角度出發來說,更像是一場回憶錄,讓自己一步一步歷煉成職場達人。

在這裡我們先鋪墊一個概念,職場的歷煉其實就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所以職場和生活其實是息息相關的,提前懂得這個概念更有利於我們從內心去注重職場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不管是錯誤還是成功往往都是環環相扣的,所以提早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是有利於職場規劃的。

☀ :這一點我們從一個人進入職場的心理開始分析就可以明顯得到這樣的論點,大部分人早期從大學校園或一定年齡開始接觸工作的時候,是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的,那時候多半有的是“雄心壯志”,因為我們有個靠山是“父母”,我們有個資本是“年輕”。這導致我們最早往往是沒有正確的價值觀的。

儘早有酒今朝醉的理念充斥著這個年齡段的我們,酒吧、KTV、燒烤攤是我們常聚的地方,甚至我們可以一口氣花光一個月的工資。

因為在我們眼裡,這些都符合我們當時的價值認同,我們覺得這樣是青春的體現,不然就會覺得枉為人生。

從一無所有,到月薪過萬,他浪費了時間,懂得這個道理才逆襲人生

提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是讓我們杜絕消費,而是學會合理安排,不做一棒子買賣,因為這裡面耗費的除了是金錢,更多的是時間,你一晚上耗費的精力可能今後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去追趕,你出賣的是自己的青春而已。

這個現象往往到成立家庭的時候會體現的越發明顯,當有了家庭有小小孩,才發現自己曾經荒廢了多少寶貴的光陰,而這個時候你的個人需求是不斷的提升的,而你還僅僅是如夢初醒,這無疑會讓你感到疲憊,自然就影響到了自己的職業精神。

在職場上面,懂得調整自己的重心和需求比例,注重過程,樹立結果,而不是完全以結果為導向,這會讓你覺得工作太難,人生太悲催。

很多人在面對職場和家庭的關係時,很難正確的放置重心,在工作的時候煩家庭,在家裡的時候煩工作,最後導致的是工作和家庭都經營的不好。這樣的狀態下很難樹立出好的職業精神,就如我那我35歲的朋友一樣。

個人需求往往是一個定值,不會因為你的能力和處境改變,所以不管是逆境和順境當中,我們都要適當的調整需求比例,懂得看重和忽略。

比如當你混的已經一塌糊塗,工作的亂七八糟的時候,你更應該注重的是未來需求,我如果改變這樣的處境,而不是糾結於同事或企業多麼糟糕的問題上。

給自己樹立一個簡單可達到的結果,用普通的過程去完成這個結果的生產,只樹結果而不施以行動會讓你覺得難上加難。

從一無所有,到月薪過萬,他浪費了時間,懂得這個道理才逆襲人生

如何調整?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需求,但是總體方法一致:

順境的時候,多考慮後顧之憂,逆境的時候,多考慮可行的簡單方案

經常會有30多歲的人提出這樣的問題“閒了幾個月了,真不知道出路在哪裡,工作怎麼找”,這是典型的逆境環境,這個時候你簡單的讓自己“”起來就是最簡單的方案,而不是給自己樹立一個馬上改變所有局面的結果,然後沉寂在自己的幻想當中。

把個人價值和個人能力掛鉤,利於業餘時間多學習職業技能,讓自己成實幹者。

不管你處於職場的哪個階段,都要謹記一句話,個人價值永遠和你的能力是掛鉤的,如果你處於職場的前端,多利於閒暇時間提升自我技能,如果你處於職場的後端,那麼當你個人能力不足的時候你就要學會放輕“個人價值”的概念,因為這個時候越強調個人價值,你越難得到體現。

見過很多27-30年齡的人上培訓班學習技能,這是一種很現實的自我策略,通過學習改變技能的缺乏,從而獲取更多的求職機會。

我曾認識一個大學畢業8年都未找到合適工作的男性,從大學畢業後的夜夜歡歌,到晚婚的年齡時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最後在婚後一年的時候,報了一個培訓班學習軟件調試,最後在深圳獲得了一份月薪12000的工作,努力了幾年之後回武漢買了房子。到現在穩定月收入3W+的時候他才懂得如何建立自己的職業精神。

這其實算的上一個逆襲的例子,那個時候他的重心就是提示個人技能,而不是覺得自己都這麼大年齡了還去學習是多麼沒面子的事情。

重點:職場是一個注重實幹主義的地方,技巧只能輔助實幹,沒有實幹精神的員工很難真正獲得重用。

從一無所有,到月薪過萬,他浪費了時間,懂得這個道理才逆襲人生

小熊總結:

職業精神的塑造過程其實就是職場上的一次修煉,越早懂得它的重要性,你就越早獲得“成功”。

這樣的概念應該從大學畢業之前到不如職場的時候就引起重視,職業精神的4個要素價值觀認同、家庭環境認同、個人需求認同和個人價值認同更是值得每個職場人去注意。

用一個更簡單的概念理解職業精神,那就是“提早喚醒個人認知+合理適當的調節個人需求+持續不斷的自我學習”。

越早懂得“認知”就越少的浪費時間和青春,越懂得合理的調節個人需求就越快的脫離困境,越努力的自我學習就越容易獲得成功。

☀關注【小熊】學會更多職場知識,讓自己懂得如何規劃和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與職場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