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談中美區塊鏈產業差異化路徑

王溢:談中美區塊鏈產業差異化路徑

本文共 2409字,約 6 分鐘

區塊鏈技術本身從其特性來說是互聯網的優化,而非作為互聯網是底層顛覆式革命。從數據打通的層面,區塊鏈技術只有通過國家中心、大公司層面自上而下的推動才能落地。

對於企業來說,第一步是數字化,第二步是AI人工智能化,第三步再是區塊鏈和前兩者的結合。

產業有其發展的自然規律。

——一百億研究所 王溢

王溢:談中美區塊鏈產業差異化路徑

首先最簡潔的語言介紹,區塊鏈是如何創造信任的?

以“1”、“2”、“3”來總結區塊鏈的特點:

“1”句話概括區塊鏈:可信的分佈式數據庫;

“2”大核心性質:分佈式、不可篡改;

“3”個關鍵機制:密碼學原理、數據存儲結構、共識機制。

“分佈式”與“不可篡改”的性質保證了區塊鏈的“誠實”與“透明”,這是區塊鏈能夠創造信任的基礎。

2019年10月26日區塊鏈政策吹風之後,任澤平先生區塊鏈報告火速上線,一篇非常有洞察的行業報告。

但我們要指出的是,正因為區塊鏈“誠實”和“透明”的特質,導致了其安全、高效和去中心化不可兼得的“不可能三角”特性,因此:

原教旨的區塊鏈技術必然不可能運用在真實交易場景中。


王溢:談中美區塊鏈產業差異化路徑


18年當我看過上千個民間區塊鏈項目後,感到非常悲傷。

悲傷是因為,不管是幣圈和鏈圈,所有區塊鏈+是不成立的。

區塊鏈技術在一個商業模式落地中,是作為#定語#而出現,不是因為區塊鏈+某模式成立。讀讀看所有民間區塊鏈項目,有沒有區塊鏈,都不改變商業模式運營成立的本質。

這就像社群+一樣,社群運營的好,本質是因為有好內容,而不是因為社群而社群,因為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

當然你可能會想,社群運營工具也可以作為獨立存活的項目?

是啊!但是社群工具,也是依靠高效的運用場景才成立啊!

並且,再進一步看,只有足夠的壁壘和商業應用,壁壘要麼是技術,要麼是商業應用滲透足夠深,才能最終造就一個項目存活的充要條件。

區塊鏈+項目?一個條件都不符合。大量所謂聯盟鏈、公鏈,只有程序員的抄抄改改代碼,還沒有強有力推動之下的業務場景。

區塊鏈要發揮作用,首先基礎土壤是要有大量業務鏈條,甚至是壟斷業務,才有可能中心化推行和監督上鍊。那麼大量業務在哪裡?

在大公司、大機構、大生態,乃至國家機器,才能高效的自上而下的中心化推行。而這個還取決於此生態內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的相對成熟。

行業協會可能承擔這一職責嗎?也很難。

比如大健康醫療項目,醫院之間的數據孤島,互相不打通,也是做不到協同的。更何況各大金融體系數據的打通,不由國家的強力推動,又如何落地?

也和金融科技+不一樣。連金融+科技,最後也是金融+,擁有牌照才是最後的存活王道,更何況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顛覆。

又比如我們看互聯網股權項目,共享經濟也是在一定條件下才會成立,不是所有的共享都能成立,大部分偽命題在於實現它的損耗要比效率更高。

商業運營的成立是需要供給雙方的需求推動的。沒有一定的剛需和政策扶持很難落地。

在區塊鏈的運用中,對於中小企業,區塊鏈優化不創造增量價值。對於大企業更多是自上而下創新的標杆示範作用,最後才會由大企業帶領到民間的普惠。

所以區塊鏈的創業一定不是通過憑藉一個區塊鏈技術,去自己創造大量的場景,這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創業環境完全有著本質的區別。

唯一正確的邏輯是某產業+區塊鏈,且有大機構、大組織自上而下推行,強中心干預,才能落實區塊鏈技術場景。

當今天中國終於把區塊鏈落實到國家戰略層面。我們更當深入審視其中的種種操作細節和難點。

我也提過,徹底實現去中心化無異於全面實現共產,試問有人性的地方存在這樣的可能嗎?至少目前看不到。

人類社會是有摩擦的,商業環境同樣是有摩擦的。

區塊鏈在民間產業應用的最大場景就是溯源(一文讀懂溯源和上鍊最全方式,參見一百億研報)。

區塊鏈對於國家戰略最核心的剛需是金融流轉(M0-M1-M2的建立)、稅收、房產、交易支付。

最後國家戰略的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存儲和數據必然是以掛鉤中心雲服務器而實現的。

早前我提過,中本聰不懂金融。

事實上是,一個技術大拿的去中心化算法實驗,被一個卓越的科學家發現其算法之美好(這裡就不再點名了),拿來做普世投資,是很天真的想法。

而後去中心化的交易法則,又被投機分子、別有用心之人的利用,超出了技術理想的局面,造就了社會資本的浪費和人心動盪,實在是巨大的危險和狂想。

有趣的現象是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是以互聯網社交巨頭FACEBOOK發起LIBRA向國會眾議院報告,嘗試進行美國貨幣發行的改造。

中國推出的區塊鏈恰恰是自上而下,在區塊鏈一波亂象後由國家隊出面,進行大一統。


王溢:談中美區塊鏈產業差異化路徑


這是中美國情和體制的不同。在中國,一定也必須是中國特色的區塊鏈。

顯然,這是一個面對美國LIBRA金融體系的防禦性戰略。必須是自上而下的推行。

而美國LIBRA的推出是為了對抗中國互聯網巨頭帶來的社交支付下的金融科技產業,其帶來的底層基礎設施和應用已領先全球。扎克伯格憂天下之憂,可敬可嘆。


王溢:談中美區塊鏈產業差異化路徑


但普通人,就不要多想了。

區塊鏈的運用,恰恰不是去中心化,而是有中心化管理之下的去中心化安全性優化和價值傳遞策略。

另外一部分,抱著通證經濟TOKEN把社群運營手段當成核心商業模式,那更是沒有未來的。

同時,早在2018年由研究員JAMES HUANG所撰寫的《新加坡金融主權系統的區塊鏈運用》,就提到了很多銀行領域運用的實操性問題:數據的打通、公民身份ID的確權等。對中國銀行金融體系的區塊鏈推行,也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王溢:談中美區塊鏈產業差異化路徑

王溢:談中美區塊鏈產業差異化路徑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最後,我們將陸續挑選出區塊鏈完整研報中最有價值的幾篇,以正視聽。歡迎轉發分享~

1

《區塊鏈的核心職能就是溯源!完整的瞭解如何溯源和上鍊方式,談區塊鏈才有意義》 ——研究員SHUMAN

《當世界500強巨頭遇上區塊鏈化學反應》——研究員LUCY LU

《當區塊鏈遇上新加坡銀行金融體系,對中國的發展啟示》——研究員JAMES HU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