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季来临,2020届考研前景如何?

葉丶唸


关于竞争 --- 更多报名 更少录取
既然要考试,就肯定少不了竞争。如同近日有关国考报名的热闻,个别岗位达到了千里挑一的报考难度,对于2020届考研的同学来说,这份竞争压力同样不小。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将在2020年建成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在学研究生总规模预计将达到290万人,其中专硕招生占比达60%左右。
按照2017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0.5万人,在学研究生263.9万人(包括推免和博士),毕业生57.8万人的数据推算,要实现2020年在读研究生290万人的规模,则每年的招生人数增幅要接近5%。
而现实数据是,2017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01万,较2016年增长24万,2018年较2017年增长37万达到238万,2019年较2018年增加52万达290万,因此,保守预计2020年考研人数将超过300万。
一边是更多的报考人数,而另一边,是更少的招录名额。
随着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科研院在招录研究生上有了更多自主权,推免生占比越来越高,且越往头部高校,形势愈加明显。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高校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统考考生。但是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来看,部分名校推免生招收比例已经接近或超过教育部规定的50%。
对于还需要通过12月底的考试获取研究生入学资格的考研党来说,虽然报名时间已经过去,但明白这一趋势,增加紧迫感,还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专业 --- 新经济下有新选择
根据2019年3月的一份万人调研数据显示,39.96%的考研党选择考研主要是考虑到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还有21.29%表示是考虑到专业前景。
当下,世界正处于技术变革的关键时期,5G、AI、自动驾驶、量子计算等影响未来企业与行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技术正处于突破的关键期,如果考研专业能够与之相对口,无疑这是未来就业的最优解。
早在此前的7月23日,“华为百万年薪招聘少年天才”的新闻就引发社会热议,由任正非签发的华为总裁办邮件显示,华为对钟钊等8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年薪从89.6万到201万元不等。
而研究这些百万年薪少年天才的院校专业,多数都是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算法等高度相关。
早在人工智能行业大规模起步的2016年,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周明就曾透露,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
稀缺性难题不仅出现在中国,旷视科技某部门负责人对北青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专项人才在全球范围来说都是稀缺的、供不应求的。”
稀缺,意味着强需求与高薪水。
专业从事互联网招聘研究的BOSS直聘研究院出具的相关报告佐证了这一说法,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平均薪资最高的15个岗位全部被前沿技术岗位垄断,其中绝大多数都与人工智能有关,“推荐算法”以平均薪资36950元登顶最高月薪岗位,数据架构师、搜索算法、架构师等薪资也都超过3万元,此外,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图像算法、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数据挖掘等专业都榜上有名,行业平均月薪超过2万元。
因此,对于2020届的考研党来说,如果能够平衡自己的兴趣特长与当下的市场需求,进而选择一个紧贴当下热门的专业,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是前景最佳的选择。
研究2018和2019年新增硕士学位点的数量,可以发现工学类专业学位点新增的最多。
在考研人数大增的情况下,工学类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增幅要远大于文学、艺术类,这一趋势也必将深刻影响到2020届研究生的招考形势。
由于近几年工科招生人数的扩充远超其他专业,因此分数线不论是单科还是总分,整体上都有不同幅度的降低。反观文科类、艺术类专业,国家线就呈现上涨态势,且涨幅颇大。已经备考文科、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必须要注意到这一差别,注重国家线的同时,也必须把握好目标院校的录取线的涨跌趋势。
关于类型 --- 学硕与专硕
关于考研,新形势下还有一种趋势需要被重视,那就是专硕与学硕的区别,理解这一趋势,可以更好的帮助到考研后期的调剂问题。
自“十二五”开始,为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教育部提出了积极发展专业硕士研究教育(即专硕)的目标,并且在招生名额上有所倾斜。
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6年,专业硕士的招生比例已经从32%上升到47.41%,到了2018年,部分地区部分院校的专硕报考人数已经超过了学硕:2017年北京报考专硕人数首次超过50%,达到52.2%;2017年湖北省报考专硕人数为58097人,较2016年增加7108人,并首次超过了学硕报考人数。
2020年考研人数将继续增加的同时,报考专业硕士的比例也会保持增长。
而从录取比例来看,2016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中,专业学位考取概率为0.27,学术学位考取概率为0.35,也就是说,同学硕相比,专硕考取难度更大,且随着推免生比例越来越大,大幅挤占了学硕名额,使得更多的考研党不得不被动选择专硕,因此对于任何报考专硕的小伙伴来说,2020届考研都需要把握这一变化,明确专硕考研难度大概率会更难,做好充分的备考准备。
由上小结,在考研报名季行将结束的当前节点探讨2020届考研前景,更多的是起到勉励、警醒的作用。通过上述竞争、专业以及研究生类型的探讨,前瞻经济学人APP希望2020届考研的小伙伴在明晰专业发展态势的前提下,能体会到日渐严酷的竞争态势,配合自己选择报考的研究生类型,更有针对性地备考以及调整心态。考研是一场持久战,看准了自己选择的方向,还请坚定地向前,再向前。

龙哥说教培


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290万人,比2018年增加52万人,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所以,如果你要考研,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和复习备考工作。

其一,报考和录取比例,女生人数逐年增高,男生考研面临更大的竞争。

先得说一声,女生报考和录取人数增多,这并非是“重男轻女”或者“重女轻男”的思想观念在背后作怪,完全是男女平等基础之上呈现出的自然发展特征。

下面这张图是根据教育部官网和教育部官员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

考研女生女生对比图

很显然,女生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因为此消彼长,无论是报考还是录取,男生早就风光不再。

很难说这种性别比例“失调”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有一点是可以可定的:男生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高校的学工办曾经做过考研方面的调查,他们发现,女生在考研备考过程中普遍比男生认真、刻苦,并且有很好的毅力。而考研科目中,尤其是公共课英语和政治,女生的记忆、理解能力明显高于男生。

其二,应届本科生报考人数趋于稳定,往届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多。

这个变化很容易理解,因为,应届本科生中保研的比例逐年是增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实际报考人数增加的趋势。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应届生考研失败后“二战”甚至是“三战”考研的比例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冲高了往届生占据的比例。

复习的女生们

当然,应届本科生依旧是考研大军中的中坚力量,占据60%以上的比重。

那么,往届生考研人数增加带来了什么呢?答案就是:应届生考研成功率下降。往届生大多专业基础较好,有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有一些教训,他们在考研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给应届生考研带来一些冲击。

其三,专硕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已经超过学硕的招生人数。

这个变化其实也很好理解:专硕考试题目相对简单一点,学制仅有2年,就读期间的学习内容与市场接轨,专硕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较受欢迎。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报考专硕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学硕。而绝大部分高校同一个专业均可以招收学硕和专硕,因为报考人数比例的变化,高校研究生招生单位和各个二级学院当然会将招生指标投放在专硕上面,这也就导致专硕最终录取人数超过学硕录取人数。

复习的同学们

所以,你要注意了,因招生人数限制,2020年报考学硕的难度有可能会大大超过专硕。

其四,报考的专业有冷热之分,研究生毕业就业市场上,专业也有冷热之分。

先看看这幅根据教育部官网数据整理的图形:

专业有冷热之分(放大查看)

报考的理工类热门专业有控制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兵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等专业。与之相反,冷门的专业有艺术学、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和市场营销等等。这个报考的冷热度基本与就业市场相吻合。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比如,新闻传播学为何也是热门报考和就业专业?

这几年,新媒体技术发展很快,部分传统媒体转型大力发展新媒体,而很多企事业单位也需要大量的新媒体、融媒体专业人才,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就显得较为热门了。

其五,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考研付出的时间和物资成本越来越高。

根据很多高校学工办的调查,不完全统计,绝大部分考研学子准备考研的时间达到和超过一年。一般而言,很多在校生在大三的下学期开始认真准备考研,也就是每一年的年头或者寒假开始准备,部分同学在大三的上学期甚至是大二就开始着手准备。

刻苦复习的同学

无论是在校应届生还是往届生,购买考研资料是基本的物资准备,越来越多的考研同学报名参加公共课课程的培训班,很多同学也通过网上课程参加一些专业课的复习。

总之吧,考研竞争压力确实越来越大了,无论是这5种变化,还是其他变化,作为2020年考研的你,必须先掌握清楚相应的变化,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做好准备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