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中國傳統傢俱的雛形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經過兩千多年曆史文化的沉澱,積聚了無數中華民族的智慧,中國傳統傢俱終於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頂峰。

明式傢俱以其造型的簡約、雕刻的簡素、意蘊的悠長能夠讓人心境安逸,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喜歡明式傢俱的朋友都知道,明式傢俱大量運用黃花梨這種名貴的木材,從而產生了非常具有時代特徵的明式傢俱文化,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黃花梨成為明式傢俱的“寵兒”?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清刊本《瓊州府志物產木類》說:“花梨木,紫紅色,與降香相似,有微香,於梨山中。”說的就是黃花梨。在明代,黃花梨就巳經非常昂貴,為皇家所珍視,考究的黃花梨傢俱僅供朝廷和達官貴族使用,而為何明式傢俱大多用黃花梨原料?具體原因有三:

一、明代是中國封建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農耕文明最容易對太陽和土地的顏色產生崇拜,因這是最能代表豐收的顏色,而黃花梨的紅黃色恰恰是太陽與土地的紅黃色。

二、明代崇尚火,就像清代尚水、崇水,水主黑,火主紅。明代的皇帝姓朱,朱也為火,為紅。所以明代五行尚火,喜愛黃花梨,喜愛這種紅黃色的木材。

三、黃花梨的天然質感,深符文人審美情趣。黃花梨的花紋、色澤、油潤、質密等等,使得它成為極簡造型的傢俱最為合適的搭配木材,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其他任何一種木材能夠和極簡造型的明式傢俱有如此相得益彰的效果。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黃花梨不僅具有堅固耐用的特點和讓人賞心悅目的橙黃色澤,最主要的是因為黃花梨的刨面擁有鬼斧神工般的純天然的紋路,這些特殊的紋路讓傢俱擁有更多遐想的空間。中國的工匠們沉醉其中,寄意於斧鑿,再盡情地揮灑運用,成就了明式傢俱的行與紋。

大自然的賜予加上古人的智慧,成就了明式傢俱在世界傢俱史上的地位。現如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的博物館中,館藏明式傢俱最多的就是黃花梨木製。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海外博物館中珍藏的黃花梨木製明式傢俱吧。

■費城博物館

黃花梨六竹架子床黃花梨萬字紋六竹架子床

1960年入藏。與納爾遜的那張拔步床一樣名聲在外,經常被人提起。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黃花梨夾頭榫小平頭案黃花梨刀牙板小平頭案

1957年入藏。賽克勒1991年出版的亞洲藝術圖錄系列,引用過此物,相信是經過賽克勒之手入選費城的。該案的牙條牙板部分需要上手細辨。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黃花梨攅牙子四面平書桌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黃花梨方角櫃成對

方角櫃成對,馬蹄足比較少見。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黃花梨四件套頂箱大櫃

寬厚而高大,典型的明晚期作品。除底下牙板雕有一對飛龍趕珠紋飾外,大櫃全身光素,黃花梨美麗的紋理散發著金燦燦的顏色,惹人喜歡。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黃花梨小炕桌

小巧可愛,最可愛的地方是四足的滾珠式託泥,圓圓胖胖的託泥與秀美的壼門形成鮮明對比。整張桌子是淺黃色的黃花梨木,乾淨肅穆,桌面為獨板製成。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花梨方頭四出頭北官帽椅

這對椅子不同與我們常見的圓頭四出頭官帽椅,它的扶手和搭腦都是方頭的,椅子下半部分不開壼門,而是三面作羅鍋棖上起雙矮老。這種做法從明末到清中期都有製作,但是製作數量較少。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黃花梨八仙桌

八仙桌是一腿三牙高羅鍋棖式,桌面四邊有攔水線。黃花梨八仙桌目前在拍賣會上也不難見到,但是像這種做工與形制、材質都很講究的很難見到了,大都被博物館收藏著。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黃花梨悶戶櫥

雖屬常見品,並無特殊之處,但是形制做工都是很好的。博物館把這些桌案與瓷器、玉器、及文房生活用具混搭展示,以求以整體的視覺感觀告訴遊客,中國文人桌案上的情趣與對待生活的態度。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明尼波利博物館

黃花梨便攜式長桌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黃花梨南官帽椅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黃花梨玫瑰椅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黃花梨圓滾腳踏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黃花梨琴桌

明式傢俱的“寵兒”——黃花梨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