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賺錢越來越難,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學習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探股說(k002552),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股市給那些缺乏經濟基礎的人帶來了以小錢賺大錢的機會。對那些才高志大者來說,股市簡直就是一塊經濟福地。然而這個“有經驗的人獲得很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很多經驗”的地方殺機四伏,偶有斬獲雖然不難,要頻頻得手並非易事,而以此為生則更是對自我和人性的挑戰。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解釋何以一般股民敗多勝少,那就是:人性使然!說的全面些,就是這些永遠不變的人性--討厭風險、急著發財、自以為是、趕潮跟風、因循守舊和耿於報復--使股民難於避開股市的陷阱。說得簡單些,就是好貪小偏宜、吃不得小虧的心態使一般股民幾乎必然地成了輸家。

俗話說,掙錢只有三個方法:用手,用腦,用錢。用手掙錢掙的是辛苦錢,用腦掙錢的已算是人上人,真正的掙錢是用錢掙錢。用錢掙錢,聽來多來吸引人,誰不想用錢掙錢?但用錢掙錢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有錢,其次是你有相關知識來用這些錢掙錢。股市就提供了這種完美的機會。炒股不要求你有很多錢,大有大做,小有小玩。它也不要求什麼了不起的知識,非要學上三年五載才能買股票。股票市場給了所有像我一樣窮人家的孩子一個用小錢就能用錢掙錢謀生的場所。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賺錢越來越難,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深人骨髓的逆向思維

任何一個做投資的人都會說一句話:“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確實如此,在投資的世界裡,“乘人之危”和“趁火打劫”都是美德。很多投資大師們最津津樂道的案例幾乎都是在某個公司碰到了大麻煩的時候下的手。當然,逆向思考不僅僅是隻盯著公司危機的發生,它幾乎是投資者深入骨髓的一種行為習慣。

芒格說:“把事情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有時候對一個問題苦苦思索無法得出一個完滿的答案,但反過來思考卻可能讓人豁然開朗。比如我們可能很難說清楚怎樣才能獲得幸福的生活,但我們至少都可以列舉出來一些生活不幸福的例子。就像當對於投資中的一些問題無法充分證實的時候,試著從相反的方向看看能否證偽,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股市中大眾的心理和情緒之所以經常受到市場噪聲的操縱,主要的原因之一也在於普遍缺乏逆向思維的習慣。而與之相反,專業投資者總是體現出反方向思考的特徵:

●當一個公司受到市場的拋棄,基本面看起來一片悲觀的時候,他們會問:情況是否真的有這麼糟糕?最糟糕的情況已經出現了嗎?這種糟糕的狀況會是階段性的還是永久性的?市場是否已經充分反映了最壞的預期?

●當某一個板塊業績突出並且受到市場熱捧的時候,他們會考慮:這種優秀的業績和強烈的市場偏好會永遠持續嗎?看起來非常確定的東西真的不存在一些高風險的隱患嗎?

●當一個公司出現“黑天鶴”事件而讓大眾高聲健責唯恐避之不及時,他們會想:這到底是一個行業性問題還是一個公司的問題?這種問題是否可以經過改善而得到市場的認可?這種危機會真的影響行業的長期市場格局嗎?

●當某些公司或者行業利好頻出、前景一片樂觀的時候,他們會衡量:所有的積極信息能否最終反映在公司的現金流上呢?興旺的市場需求是否會使得竟爭加劇,反而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負面的影響?

●當市場裡的所有人都在極力追求盈利和成功的時候,他們會思考:投資中最大的危險是什麼?絕大多數人在市場中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如何避免虧領?

逆向思維看起來並沒什麼技術難度,但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逆向思維的前提是獨立和理性,僅這一條已經足夠把一半兒以上的人淘汰掉了。股市是一個典型的群體性的活動場所,雖然人的實體並不聚集在一起,但股市價格的波動將成千上萬人的關注力牢牢地吸引在交易軟件前。相關的股票網站和論壇更成為交織著各種慾望和想法的情緒放大器。當一個人習慣了這種氛圍,並且樂在其中的時候,他已經很難成為一個具逆向思維習慣的專業投資者。所以有時候,你不得不讓你的心性更加清靜,精神更加專注從而更容易發現市場的錯誤。

當然,逆向思維並不總會帶來正確的結果——特別是當某種趨勢遠遠未到達轉折點的時候。“為了逆向而逆向”的傾向更是容易招致主動性的錯誤。但從更普遍的角度和更長的時間週期來看,逆向思維確實能夠幫助投資者更好地規避風險和發現機會。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過去這8年接觸過很多股民,五花八門,什麼人都見過。可能很多人心目中都覺得,是不是金融專業科班的人炒股會好一些,或者高學歷的人炒股會好一些,再或者高智商的人會好一些?

很遺憾,我很負責的告訴大家絕對不是。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賺錢越來越難,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我認識公募基金的人,認識經常在電視臺做嘉賓的證券專家,認識國內國外頂級大學的高材,也和稱的上是數學家的教授學者有私交,總之都是各自領域裡非常受人敬仰的精英,但我發現他們在A股交易時也很掙扎,散戶會犯的情緒錯誤他們一樣不少,他們也虧錢,只是虧錢後不好像散戶那樣大聲喊疼,自己忍了。

我認為A股是一個價格投機佔主導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裡考驗股民的並不是價值發現的能力,而是人跟人斗的技巧,所以數學家、金融專家,很多時候都不如一個心理學家來的有用。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後來特地去看了一些行為金融學的書,最後總結出股民在做交易時最大的三個心理障礙:沉沒成本、錨定效應、處置效應。

1、沉沒成本

這個詞的知名度很高,因為很多行業都會用到它,主要形容人因為前期錯誤投入的成本而影響後期行為的心理。上面這句話說的很書面,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一聽就懂。

當你在家裡下載了一部內容很渣的電影,看了15分鐘覺得實在不能忍,你通常會毫不猶豫的關掉播放器,然後刪掉影片文件。但同樣一部電影,你如果在電影院買票進場觀看,你很有可能會一直強忍著把它看完。為什麼呢?因為你觀影之前投入的成本不一樣,在家裡下載盜版除了可以忽略不計的電費網費外沒有成本,而電影票80元一張,你覺得中途退場太可惜了,於是就忍了下來。其實無論你看不看完電影,你的票錢影院是不會退給你的,你堅持看完並不能減少損失,相反,你還得多浪費一個半小時。

買電影票的80元就是沉沒成本,因為你擺脫不了它的影響,額外又付出了一個半小時的代價。

沉沒成本在股市裡最常見的應用就是補倉。很多人買股票不會一上來就傾其所有,而是先用小倉位買入,發現被套住了以後,就開始連續補倉,越補越大,最後把所有的錢都買了進去。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因為急紅了眼,還從其他渠道把錢轉過來補倉,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最開始那一小部分被套住的倉位。我在微信都強調過很多很多次,每一筆交易都是彼此獨立的,你買入股票只有一個原因:看好它未來能漲,而不是我前面有被套的倉位想要降低整體成本。這樣一來會像葫蘆娃裡演的一樣,二娃去救大娃,三娃去救大娃二娃,四娃去救大、二、三娃,最後全部被蛇精拿下。

2、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主要是指人很容易因為近期出現過的一些信號而影響自己的判斷,聽起來依然很書面,但錨定效應在生活中的例子太常見了,我隨便說幾個。

比如一姑娘25歲時找過一個高富帥,因為情感上的原因沒談成,之後每找一個男朋友都要和那個高富帥比,心想當初那麼好條件的我都沒要,後面要找的最起碼不能比那個差。姑娘沒有看到自己年齡漸大的現實,眼睛就盯著25歲時拋下的那個錨,這就是典型的錨定效應。錨定效應在股市交易的時候也很常見,4900點的時候為什麼捨不得賣?是因為看到前幾天5100點的價格,覺得不甘心,心裡想著等漲到5100的那個價格我再賣,結果再也沒等到。

4500點的時候被4700點錨住。

4000點的時候被4200點錨住。

3500點的時候被3800點錨住。

一路下跌,一路被錨定,一路不甘心。這就是為什麼連續暴跌的時候股民往往呆若木雞,喪失操作能力,而當大盤開始反彈的時候如夢初醒,紛紛揮刀割肉。因為一反彈,股價容易達到之前錨定住的位置,於是就很有割肉的衝動。

錨定效應在股市的應用不僅於此,還有股民經常聽到的所謂拉高出貨。中國中車6元漲到12元的時候很多人恐高,不敢買。等中車繼續漲到39,再跌回19的時候很多人就願意衝進去撿便宜。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賺錢越來越難,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12元之所以覺得貴,是因為心裡的錨拋在6元的位置。

19元之所以覺得便宜,是因為心裡的錨拋在39元的位置。

這就是前面講的,人很容易因為近期出現過的一些信號而影響自己的判斷,明白了嗎?

最後再講一個最最最最最最典型的錨定效應,就是成本價。很多股民只要價格低於成本價,處於被套狀態,就捨不得賣出,套的越多這個情況越嚴重。可能很多股民都不知道交易軟件是可以修改成本價的,也許哪天你不小心腦震盪,短期內失憶,我這時把你軟件的成本價改低50%,第二天你就痛痛快快的賣了。或者大牛股拿不住,先給你腦袋一錘,然後把成本價改成300%,你就再也不怕被洗了。

從這個角度看,錨定效應中的人其實沒比猩猩聰明多少。股市跌下去還有可能會漲回來,有些教訓不深刻領悟,下次還會吃虧。

3、處置效應

之前在公眾號上發的一副畫,很粗糙,就用了鼠標和QQ截圖裡的那點簡單工具。發了以後立刻被廣泛轉發,據我觀察大部分人轉發的原因是這張圖當成是一個段子。其實我畫的時候想的比較多,圖裡至少包含了四五個行為金融學原理,沒有經過訓練的散戶至少有80%的交易習慣是和這張圖契合的。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賺錢越來越難,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這張圖左邊的問題是漲的時候拿不住,稍有有利潤就想立刻賣出鎖定。

這張圖右邊的問題是跌的時候無法接受以虧損狀態賣出,由於缺乏艙位管理,很快就處於滿倉死扛的狀態。

這其實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交易惡習,左邊的惡習決定了你最多隻能在股市裡賺點屁錢;右邊的惡習決定了你遲早會在股市裡虧成狗。

由於最近持續大漲,很多人又開始無法自持,紛紛想要賣出燙的跟烙鐵一樣的股票,美其名曰鎖定利潤,但其實鎖住的是你在這輪行情中繼續獲得收益的可能性。我沒打算預測漲跌,因為我對自己的準確率不是很有信心,但我有把握介紹的交易習慣是正確的。

很多人都聽說過讓利潤奔跑,截斷虧損這句話,講講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金融行為學裡講過,散戶對踏空的忍耐能力是虧損的2倍,怎麼說,意思是你踏空2萬塊錢的痛苦,和虧損1萬塊錢的痛苦是一樣的,這是很多人拿不住盈利股,卻喜歡和虧損股死磕的重要原因,因為人本能地會選擇痛苦更少的那種選擇。

大部分人都買到過牛股,但大部分人都沒拿住牛股,你可以冷靜的想想自己過往的經歷,再來判斷一下我說的是否有道理。

當然,我最討厭那種尖銳地提出問題,把人痛處挖的鮮血淋淋,最後又沒解決方案的婊子。所以我分享了3套止盈方案作為你的參考:

1、當股價出現最近10個交易日內最低價時賣出,這是海龜的止盈機制;

2、 當浮盈低於持倉20%時,設置股價回撤10%即賣出;當浮盈大於持倉20%時,跌去浮盈的40%即賣出;

3、 股價在20日線上堅決持有,跌破20日線賣出;

三套方案各有優劣,但基本都可以治療手賤的問題,關鍵還是你能否堅定的去執行它。

至於止盈以後的交易策略就很簡單了,總而言之就一句話,永遠不在下跌浪中買股票、補倉,就算因此錯過坑底的低位也不要可惜,股價在20日線以下的永遠不要買,永遠不要,這幅圖右邊的慘劇你就可以避免。

不過我話說的簡單,道理你也懂,可你不一定能做到,這才是整件事情最難的地方。交易是一場修行,我一直覺得這句話很裝逼,但它沒撒謊。


幾個常見的投資者常見的交易心理陷阱

1、抗爭的心理

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都是建立在抗爭和競爭的基礎上,如征服自然,戰勝各種艱難障礙,與困難搏鬥。這種意識已經深深地紮根於我們的內在。當我們進入證券市場還是帶著這樣的心理意識。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各行各業的精英來到證券市場,遭受失敗,而且比一般人的失敗更徹底。這是因為這些其他行業的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很強烈的自我,他們不相信自己會失敗,也非常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失敗。

他們的成功使他們的個性變得很堅硬,所以當市場變得對他們不利的時候,他們不懂得屈服和退讓,而是採用抗爭的態度,直到被摧毀。

在證券市場要生存下去往往需要一些反人性的品質,柔軟而有彈性的交易者更適合投機市場,堅硬的人很快就會被淘汰。老子非常讚賞柔軟的品質,他說柔軟的東西更有生命力。當颶風來臨,柔軟的小草能夠安然無恙,堅硬的大樹卻被連根拔起。

在人性中有這樣一個幾乎是最頑固的傾向,那就是扞衛自己的觀點和不情願承認自己在判斷上出現的失誤。所以一個人不管自己是對是錯,都會把自己的態度堅持到底。因為那個觀點是自己的觀點,所以他扞衛的不是真理,而是他的自我。

人 性為什麼喜歡抗爭?因為通過抗爭、摩擦、否定,對別人說‘不’,一個人的自我就會被增強。通過抗爭他會覺得自己是強有力的,覺得自己是個人物。順從,屈 服,說‘是’卻很傷一個人的自我。那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喜歡跟別人抬槓。那就是為什麼只要你去政府部門辦事,在每一個辦公室,你都會聽到‘不’。

人性中這種抗爭的天性,這種不願意屈服,不願意放棄自己的錯誤的態度是證券交易的最大障礙。

2、追求完美的心理

追 求完美是一種非常貪婪的心理,是一種極端的心理。因為追求完美,你就不允許有一點瑕疵,就不能承擔哪怕小小的損失,該止損時就難以下手執行。因為追求完 美,一個人就試圖抓住所有的波動,不希望漏過任何行情。每個人都有自己侷限性,都有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追求完美的心理很容易導致重倉交易和頻繁交易。

畢其功於一役的心理

把單次交易的結果看得過重,圖謀在一次交易中暴富。或者拒絕在明顯看錯市場的情況下止損離場,像守寡一樣堅守虧損的頭寸。

證券交易是長期的過程,沒有必要為一次交易的結果弄得要死要活,死去活來的。有時候接受一些小的損失是非常健康的,這樣就能夠預防大的虧損。這就像適當的感冒對一個人的整體健康有益無害。

3、數錢的心理

這是一種患得患失的心理。我們一旦建立頭寸,就時時惦記賬面資金的起伏變化,並被這種變化左右了情緒,忽略真實的行情本身。這對我們正常的思維判斷有非常大的干擾。

我們更應該注重過程的正確,結果會隨之而來。如果提前去考慮結果,就會擾亂整個交易過程,從而導致動作變形。人的頭腦總是提前跳到遠處想著虛幻的結果而忽略當下真實發生的事情,這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荒謬和顛倒。

4、轉換時間框架

本來是短線交易的單子被迫轉換為中長線,還有把本來中線的單子做短線處理,整個交易混亂,無序。

熱衷預測市場,試圖抓住頭部或底部

任 何預測都是主觀的,不可能是客觀的,甚至許多著名的諮詢機構的預測都是錯誤百出。一旦你預測了行情或者相信某個市場評論的觀點,你就無法看到市場的真實面 貌,因為你會把自己的主觀看法投射到市場,市場變成一塊屏幕,不論市場怎樣波動,你都會有自己的解釋。你會形成一個看多或看空的情結,這個情結就像一塊烏 雲一樣籠罩在投機者的腦海裡,最後這個情結就變成了死結。他會帶著扭曲的觀點看待市場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從而導致整個投機活動陷於癱瘓。

一旦預測了市場,你就不願意設置止損位,因為你相信任何對你不利的波動都是短暫的,市場最終會回到你預測的方向上。許多投機者在試圖抓住市場底部或頂部的時候損失慘重。



市場只偏愛能跟的上自己節奏的人

真正炒股厲害的人:不是賺錢越來越難,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

儘管,為了能夠在這個苦逼不堪的投機市場上能夠多賺倆錢,大部分交易者已經對自己夠委屈的了,我們堅持市場永遠是對的,我們堅持檢討自己,甚至不惜打破了正常的生活作息和社會交往,儘管如此我們選擇做趨勢的時候,也許市場就給了我們一個震盪,當我們選擇做震盪的時候,市場卻又淘氣的送給我們一個趨勢,這會讓我們覺得,市場就這麼不待見我們。這又錯在哪兒呢?

其實,市場從來都不會偏愛哪一方,如果非要說偏愛的話,只能說它既不是偏愛多方,也不是偏愛空方,它只偏愛能跟的上自己節奏的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上面出錯在哪兒呢?錯在市場要震盪的時候,我們偏想跟他一起上漲,市場想上漲的時候,我們卻偏想跟他震盪,所以市場上的交易者都有兩種死法:趨勢交易者死在震盪裡,震盪交易者死在趨勢裡。

趨勢交易者死在震盪裡,震盪交易者死在趨勢裡。

投機市場相信平衡,不是公平

所有交易者都羨慕股票投機的公平,但投機市場最大的公平,它不是在於可以公平的讓每一個人都賺錢,而是在讓一批交易者賺錢的同時,讓另一批交易者虧錢,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說是一種公平,倒不如說是一種平衡,群體性的思維永遠不可能達成一致,所以,這種差異決定的平衡會一致存在。

人的情緒,即是市場的情緒,琢磨市場,實際上就是琢磨想你你一樣坐在電腦前面的交易者,甚至是琢磨你自己,當然,你在琢磨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在同樣琢磨你,所以別把自己想的太聰明,也別把別人想的太簡單。

可能是因為經驗充足的交易者足夠少,所以賺錢的交易者永遠是歷經多少次摔打懂得怎麼樣跟隨市場節奏的這部分少數人,在總資金量平衡的情況下,往往也是這少部分的交易者賺取了大部分交易者的虧損,所以他們的盈利很豐厚。

不管你是一個趨勢行情交易者,還是一個震盪行情交易者,都有自己賺錢的時候,因為市場本身有趨勢和震盪輪迴的週期,所以即使你不能夠總是跟上市場的節奏,市場也有短暫迎合你的時候(儘管這樣說可能不對,但是確實可以這樣理解),所以,要想在投機市場賺錢,就要看交易者怎麼把握自己的節奏和市場的節奏了:要麼主動去跟隨市場的節奏,要麼等著市場來迎合你的交易節奏。

投資固然有風險,但不投資肯定是沒有收益的。對我們工薪族來說,只要心態平,運用一定的風險控制方法,那麼會在風險市場上才能化“險”為“益”,找到自己的奶酪。根據我的實際情況,我就為自己制訂了“小富即安,絕不眼紅他人賺大錢”策略。在具體操作時,以上下10%為盈虧平衡點。這樣的策略,雖然賺不到大錢,但能夠保證少虧或者不虧,我感到是一種比較適合我的投資方法。

炒股中只有平常心,才能在大盤高位的時不會盲目看高而多一份警惕,在大盤大跌的時多一份理性面主動持股和積極介入,才能在個股盤整的時多一份耐心主動堅守,才能克服恐懼,貪婪和急功近利。

因為有了一顆平常心,才能會更多的認識到股市的風險,從而會積極進取努力學習提高自已的水平,才能會更珍惜每一次機會而不是盲目攀比急躁漂浮,才能會認真對付每一次失誤總結經驗而把壞事變成好事,從而會一步一個腳炒好每一隻股票。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學習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探股說(k002552),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