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接連擁立兩個小皇帝,國舅爺忙得都住進了皇宮

鄧太后是東漢著名的女政治家,在丈夫漢和帝劉肇駕崩後,她憑著以哥哥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鄧騭為首的鄧氏家族,先後兩次臨朝聽政,權勢可比西漢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

但身為外戚卻佔據朝堂高位,鄧騭深感不安,有太多悲慘的例子可供參考,他不能不為自己和家族的命運考慮。


太后接連擁立兩個小皇帝,國舅爺忙得都住進了皇宮


東漢元興元年(105年),漢和帝剛剛駕崩時,鄧太后以長子平原王劉勝有病不能立,選擇出生才百天的漢殤帝劉隆繼位,自己作為皇太后臨朝聽政。

為了穩定宮內外局面,鄧太后常常安排鄧騭兄弟居住在宮中,鄧騭多次請求回府,但並沒有得到明確回覆。

東漢延平元年(106年),漢殤帝早夭,鄧太后再次捨棄劉勝,決定迎立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劉祜,是為漢安帝,鄧太后繼續臨朝聽政。

漢安帝即位後,形勢逐漸穩固,鄧太后這才同意鄧騭兄弟出宮回府。

東漢永初元年(107年),鄧騭被封為上蔡侯,食邑一萬戶。又因為迎立漢安帝的功勞,增加食邑三千戶。

鄧騭堅決辭讓不接受,逃避冊封的使者,鄧太后不聽從,後來在鄧騭頻繁上疏後,才同意了他的推辭。

同年六月,因西域叛亂導致通往中原的道路被堵塞,漢安帝召集群臣廷議,認為“西域阻遠,數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費無已”,決定撤銷西域都護府,任命班超的長子定遠侯班雄和小兒子班勇為軍司馬,從敦煌出兵,將西域都護段禧等人和之前駐守西域的軍隊接回東漢本土。


太后接連擁立兩個小皇帝,國舅爺忙得都住進了皇宮


同年夏天,涼州的羌人發動叛亂,鄧太后下詔命鄧騭率左右羽林軍、北軍五校的部隊及各郡軍隊共五萬多人討伐。

東漢永初二年(108年),鄧騭率軍屯駐在漢陽郡,鍾羌部落數千人在冀縣以西擊敗鄧騭軍,斬殺了一千多人。

同年冬天,鄧騭派徵西校尉任尚、車騎將軍從事中郎司馬鈞率領各郡郡兵,在平襄同滇零率領的數萬羌軍交戰,結果二人大敗,八千多人戰死。

漢軍連遭失敗,羌軍聲勢大振,東漢朝廷無法控制,湟中地區各縣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同年十一月,鄧太后命鄧騭回師,留下樂亭侯、徵西校尉任尚駐紮漢陽郡,負責各軍的調度。

鄧太后派使者迎接鄧騭,任命他為大將軍。鄧騭到達京師洛陽以後,鄧太后又派大鴻臚親自出迎,中常侍前往效外慰勞,侯王、公主以下的群臣就在路旁等候,他所得到的恩寵震動京城內外。

鄧騭對此非常擔憂,認為他的地位太高可能會給鄧氏家族引來災難,時刻尋求機會準備隱退。

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十月,鄧太后的母親新野君去世,鄧騭兄弟連續上奏,請求辭官為母親服喪,鄧太后不打算批准,並就此詢問班昭的意見。

班昭對鄧騭兄弟的擔憂也早有耳聞,她思慮片刻,給鄧太后上了一份奏疏:“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闢四門而開四聰,採狂夫之瞽言,納芻蕘之謀慮。妾昭得以愚朽,身當盛明,敢不披露肝膽,以效萬一!妾聞謙讓之風,德莫大焉,故典墳述美,神祇降福。昔夷、齊去國,天下服其廉高;太伯違邠,孔子稱為三讓。所以光昭令德,揚名於後世者也。《論語》曰:"能以禮讓為國,於從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讓之誠,其致遠矣。今四舅深執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靜,拒而不許;如後有毫毛加於今日,誠恐推讓之名不可再得。緣見逮及,故敢昧死竭其愚情。自知言不足採,以示蟲蟻之赤心。”

在奏疏中,班昭首先把鄧太后誇了個遍,說她品行完美,力行仁政,接著又談到“謙讓”這一美德,指出伯夷、叔齊兄弟讓國,太伯讓位給弟弟等事例,都是受到天下敬仰的,進而點明鄧騭兄弟主動辭官歸隱,也正是迎合了“謙讓”之名,如果鄧太后現在以邊關不寧為由,強行留下他們,反而會讓他們的名聲受損。


太后接連擁立兩個小皇帝,國舅爺忙得都住進了皇宮


鄧太后看了班昭的奏疏,認為她說的很有道理,就同意了鄧騭兄弟的請求,他們得以辭官還鄉。

班昭的努力讓鄧騭等人非常感激,她從《漢書·外戚傳》中得到啟示,認為她和鄧氏兄弟的目標一致,都是保全鄧氏家族。

但鄧氏家族的權勢依舊影響著朝局,這也是一個既定的悲劇,雖然延後了,但無法擺脫歷史的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