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遊戲時總打人,不是因為輸不起,謹防是“踢貓效應”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安東尼•羅賓斯曾經說過:“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無法掌握。”

可見,情緒的控制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孩子很多時候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動不動會通過言語以及動作表現出來,常令家長感到頭疼不已。

(1)如果不給他們買到想要的變形金剛時,就會哭鬧。

(2)吃飯的時候,不讓他們看動畫片時,就會生氣。

通常孩子在出現這種表現的時候,不少家長都會對孩子進行打罵,想著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最能夠解決問題。但是,往往卻讓孩子哭的越來越傷心了。

孩子玩遊戲時總打人,不是因為輸不起,謹防是“踢貓效應”

這個時候,家長就會為自己所作出的不當的教育行為,表示出深深的悔意,可謂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所產生的這種連鎖反應,如果使用一個心理學上面的術語來說明的話,就是“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在孩子身上的表現

1. 什麼是“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屬於心理學上的名詞,指的是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比自己低的人發洩出內心的不滿情緒,所引發出來的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這樣說,可能不太好理解,用一個例子更方便來說明。

一位孩子的父親是公司的中層,因為在一項文件上面沒有仔細審核,就交給了領導。領導看見文件中的明顯紕漏之後,就對他大發雷霆。因為責任也不全在父親身上,領導卻責罵了他,讓他感到心裡非常的不爽。

孩子玩遊戲時總打人,不是因為輸不起,謹防是“踢貓效應”

正愁心裡的怒氣沒有釋放點時,看見孩子在房間裡面亂跑,他就把內心所積壓的火氣全部都釋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同時父親的行為也讓孩子感受到了委屈,內心裡面也是非常的生氣,就朝著家裡的貓咪踢了一腳,貓咪受到驚嚇後,便衝出了窗外,跑到了馬路上面。馬路上的一輛經過的車為了躲避突如其來閃出的一隻貓咪,便猛地打了一把方向,這一打方向又撞翻了樓下水果攤上所擺放的水果。

孩子玩遊戲時總打人,不是因為輸不起,謹防是“踢貓效應”

這一連串的反應,就體現出了“踢貓效應”所造成的具有相關聯繫事情的發生,而這些事情往往具有負面因果聯繫的。

2. “踢貓效應”對於孩子的影響

美國著名專欄作家哈里斯曾經說過:“踢貓效應中的每個被他人影響情緒的對象,都是情緒被他人所控制的人。”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自身的情緒往往就會被孩子所做出來的行為而影響,就會在自身不理智的情緒下,做出非理性的行為,從而對孩子造成相應的影響。

就像上面所舉得例子一樣,那件事情之所以會發生,正是由於孩子的父親沒有把控住自身的負面情緒,受到了亂跑孩子行為的影響,從而就導致了後面一系列問題的發生。

如果我們不能把控住自身的負面情緒,孩子也是會通過模仿而受到影響的。

美國行為心理學家班杜拉

就曾經提出過觀察學習的模仿理論,就證明了孩子能夠對家長的行為做出模仿。孩子也就會通過相應的模仿,來出現壞情緒,這個時候,家長再來進行制止,就比較困難了,因為孩子已經養成了這種習慣。

而“踢貓效應”所產生的壞情緒不僅會傷害到孩子自身,也會對他人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孩子玩遊戲時總打人,不是因為輸不起,謹防是“踢貓效應”

為什麼“踢貓效應”下的壞情緒會害人害己

1. 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影響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爾瑪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將幾支玻璃管插入到了一個盛放冰水混合物的容器之中,用以收集人們處於不同情緒時,呼出的“水汽”。

通過實驗,他發現人們在情緒平和時所呼出的水汽是清澈透明的,而憤怒時呼出的水汽顏色確實紫色的,他將這些帶有紫色的水,注入到小白鼠身上,卻造成了小白鼠的立刻死亡。

從這個實驗中,也能夠看出壞情緒的產生對於一個人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當孩子長期被這種壞情緒所困擾,當然也會對他的身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1)孩子內心中的壞情緒抒發不出來,可能就會導致他們出現自殘行為。

(2)孩子的壞情緒放在心裡長期積壓,就會讓他們漸漸地變得抑鬱、自閉起來。

孩子玩遊戲時總打人,不是因為輸不起,謹防是“踢貓效應”

這樣的話,孩子又怎麼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呢?

2. 會對他人造成危害

當孩子出現壞情緒時,會通過“踢貓效應”影響到自身的行為動作方面,而這種行為動作會由於壞情緒的影響而變得帶有攻擊性。在孩子交往的過程中,就能夠非常明顯的體現出來。

那天下班回來看到一群孩子在樓下玩鬧,其中有一個比較淘氣的孩子就拍了一下6歲歡歡的額頭,他就跑過去給了那名孩子一腳。起初,我還以為是歡歡這個孩子在玩遊戲時開不起玩笑,後來在偶然一次聽到小區裡的鄰居談論時,我才明白原來是歡歡經常被自己的父母家暴所導致的。

孩子玩遊戲時總打人,不是因為輸不起,謹防是“踢貓效應”

像歡歡這樣的孩子對於壞情緒的不合理發洩,給身邊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久而久之,也沒有小夥伴願意與他交往了。

家長應當如何幫助孩子正確表露情緒

1. 先教會孩子認識情緒

“踢貓效應”之所以會帶來這麼一系列的後果,往往與他們沒有從源頭上進行把控存在著很大的關係,所謂的源頭就是孩子的壞情緒。

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只有他們正確識別情緒了,才能夠幫助他們正確的表露出情緒。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借鑑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正面管教》一書,她在這本書中列出了“情緒臉譜圖”可以有效的幫助家長和孩子進行情感上的認知,通過35個誇張的臉部表情圖譜,能夠輕鬆識別各類表情。

(1)我們可以指著上面的表情圖,問孩子今天是什麼表情。

(2)可以問孩子哪個表情才是應當保持的正確情緒。

孩子玩遊戲時總打人,不是因為輸不起,謹防是“踢貓效應”

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讓孩子正確的認識情緒,離孩子正確表露情緒也就不遠了。

2. 家長要對孩子起到榜樣作用

孩子會對家長的行為做出相應的模仿,如果我們每天帶著負面情緒回家,他們自然也就會受到壞情緒的波及,這個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榜樣作用就顯得尤為關鍵。

(1)家長需回到家後,剋制住自己的壞情緒。

(2)出現壞情緒時,家長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來發洩出來。

這樣,孩子也就會學著我們的樣子去做,對於壞情緒的釋放與把控上也就相對容易的多了,習慣養成了之後,離他們正確表露情緒也就不遠了。

孩子玩遊戲時總打人,不是因為輸不起,謹防是“踢貓效應”

當孩子出現“壞情緒”時,我們一定要對孩子進行合理疏導,謹防“踢貓效應”的出現,會對孩子造成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