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修訂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縣建設指標長汀靖安兩地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實現雙贏

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紅軍的故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裡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福建長汀留給國人的這些紅色記憶至今令人難忘。而《法制日報》記者近日隨生態環境部生態示範創建採訪組剛一踏進長汀就發現,在這片“紅色”土地上,長汀人交出的綠色答卷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空氣質量一級優,北潦河清澈見底,百年樟樹鬱鬱蔥蔥……有著“城市綠心”之稱的江西省靖安縣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實現雙贏。

2017年,長汀、靖安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以下簡稱“兩山”基地建設)。無論是長汀還是靖安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同時保持了“高顏值”。

中國環科院高工雒新萍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今年生態環境部對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縣建設指標進行了新的修訂,併發布了“兩山指數”,使得各示範建設地區考核更具有科學性、差異性和可操作性。

福建長汀交出綠色優異答卷

長汀是聞名全國的紅色老區。但是,她卻一度成為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最嚴重時,長汀縣的水土流失面積佔到了全縣國土面積的31.5%。不僅生態環境惡化,長汀縣還是遠近聞名的貧困縣。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長汀大力弘揚革命老區光榮傳統和“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實現從荒山到綠水青山的轉變,森林覆蓋率從58.4%提高到79.8%,全縣水土流失面積由1985年的146.2萬畝,減少到了2018年底的36.9萬畝,水土流失率從31.5%降為7.95%。

策武鎮南坑村,20多年前,因為水土流失嚴重,整個村子岩石裸露,荒山連片,再加上土地貧瘠,南坑村變成了“難坑”。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南坑村黨支部要求,村黨員幹部帶頭每人開發5畝荒山,鼓勵大家開墾荒山種果,並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修建立了4000多畝的銀杏生態園,治理水土流失近8000畝。如今,南坑村不僅生態環境變好了,村民手中的錢袋也鼓了起來。

新橋鎮汀江河、鴛鴦河段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民生項目。這一項目位於新橋鎮三坑口村至新橋村汀江河及鴛鴦溪河段,按照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的目標要求,長汀縣利用省政府補助資金等投入逾千萬元對新橋鎮境內的河道汙染水源、農村生活汙水、水土流失、河岸植被破壞、河道淤積等進行統合治理,其中,新建生態護岸1492米,巡查步道1112米,如今的汀江河、鴛鴦河段已經成為老百姓休閒散步的最佳選擇地。

長汀縣副縣長林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長汀圍繞“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的目標,堅持生態治理與改善民生並行,把水土流失治理和脫貧攻堅相結合,做好鄉村振興文章,實施生態移民和造福工程易地扶貧搬遷,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春潮行動”“雨露計劃”等就業培訓、產業幫扶,轉移和吸納水土流失區群眾,既減輕環境承載壓力,又提升百姓生活質量。

2018年12月27日,長汀縣縣長馬水清在長汀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說,2018年,長汀縣蟬聯“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稱號。全縣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0億元、增長7.2%;財政總收入13.4億元、增長2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30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20元、增長9.5%。

林有說,2018年,河田、策武、濯田、塗坊、南山、新橋、三洲等7個水土流失重點鄉(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2011年相比年均提高了12%至13%,基本達到或超過全縣15348元的平均水平,“河比田高、田瘦人窮”蛻變成“百姓富、生態美”的典型。

策武鎮南坑村“難坑”的變遷;庵傑涵村龍門的美麗;新橋潭復村江心洲河灘的清澈水質;新橋曲凹哩碼頭的古樸;新橋鎮汀江河、鴛鴦河段生態系統的重建……《法制日報》記者在長汀所看到的這一切無不證實,長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兩山”基地建設與當下的時節一樣正在進入全面收穫的季節。

江西靖安環境經濟實現雙贏

靖安縣位於贛西北,地處潦水之源、九嶺之巔,國土面積1377平方公里,16萬人,被譽為長江中游城市群最美“綠心”。近年來,靖安縣通過強力推進生態保護,生態優勢更加鞏固,同時,全縣的經濟狀況特別是城鎮居民、農村民居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不同程度的增長。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兩山”基地建設的不斷深入,靖安縣的生態與經濟優勢實現“雙贏”。

靖安縣中源鄉三坪村是遠近聞名的“民宿村”。這裡的民宿經營者透露,從2010年開始,他們就做民宿了。擁有16個房間32個床位的祥雲山莊是三坪村一間經營得非常好的民宿。據這家民宿的老闆介紹,到了夏季一房難求,收入最多時能達到10萬元左右。而隨著“民宿村”的建設,三坪村也成為了魅力十足的特色小鎮。

中源鄉黨委書記柳熊說,近幾年,中源鄉的民宿旅遊發展迅猛,目前現有農家樂經營戶近380多家,接待床位18000餘張,接待遊客110萬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2億元。“原來是鄉里有名的貧困村,‘民宿村’讓我們徹底脫貧。”一位民宿經營者說,從2009年,三坪村就已經實現脫貧。

在靖安縣小灣漁家村,記者聽到一件新鮮事,那就是給香樟樹安排“保姆”。靖安縣北河河畔參天大樹不少,其中,樹齡最大的有2500歲。針對這些古樹,靖安縣推出了一項特殊的保護政策,那就是給古樹配“保姆”。“從2016年3月,我們對全縣範圍內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建立健全管理檔案和管護制度。”靖安縣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樹樹有“身份”,樹樹有“保姆”是靖安縣為保護古樹所獨創。據這位負責人介紹,目前靖安縣已有1345個“樹保姆”。

馬尾山村位於靖安縣雙溪鎮城北新區的城鄉接合部,距縣城1.5公里,馬尾山屬鎮辦林場,是村場合一的村莊。全村現有農戶156戶,人口468人。從2017年11月起,馬尾山就實施了垃圾分類,為保障垃圾分類能落到實處,村裡專門落實了保潔員3名、分揀員3名、督查員2名,明確將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可腐垃圾)、其他垃圾等四類。同時,還建立了垃圾兌換銀行,可回收垃圾全部到兌換銀行集中回收。

目前,靖安縣水、大氣環境質量均保持良好,其中,今年1至9月,縣城PM2.5平均濃度從去年同期2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6%,景區空氣質量常年優於國家一級標準,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到10萬個每立方厘米。

在全力打造優美生態環境的同時,靖安縣的經濟也在穩步增長。據靖安縣政府介紹,今年上半年,全縣綠色有機農業總產值預計3.16億元,同比增長4.6%,綠色低碳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80%以上,1至9月旅遊業綜合收入達到51.19億元、增長15.8%。

顯然,靖安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兩山”基地建設的道路上腳步越走越紮實,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在雙贏的道路上也越走越穩健。

示範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據雒新萍介紹,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生態文明示範建設工作。一方面,以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為載體,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加快構建生態文明建設體系。另一方面,以“兩山”基地為平臺,創新探索“兩山”轉化的制度實踐和行動實踐。

她說,截至目前,生態環境部命名了兩批共9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29個“兩山”基地。雒新萍透露,今年9月又開始了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縣和“兩山”基地的申報。我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兩山”基地建設已經連續進行了三年,初步形成了點面結合、多層次推進、東中西部有序佈局的建設體系。示範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在雒新萍看來,綠水青山是外顯的功能,金山銀山是內在的機理,生態文明的建設發展就隱藏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相互轉換關係之中。她表示,長汀縣、靖安縣作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兩山”基地,多年來一直以“兩山論”為引領,堅持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她認為,長汀與靖安提升了縣域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雙顏值”,兩地實踐經驗均值得總結和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