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經常否定自己以前認為是真理的知識,那被科學否定的科學知識是不是就變成了偽科學?

太素老道


這不充分證明了,科學是在不斷的發展與進步嗎!科學本身就是,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得到不斷自我完善並發展的。之前,我們認為是科學的事物,那只是我們自己的認知,僅僅只是侷限在我們當時的認知之上的,我們現在只是有了更為合理的解釋而已!再過一千年!回頭再看今天的理論!可能又不合時宜了。我們又怎麼能說,今天的科學理論!屬於偽科學呢?只有時間和不斷的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嗨嗨希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前認定的東西也不一定完全對,人類在不斷探討。以前的科學家沒有儀器只憑自己的想象下定論,也難免有錯。科學在不斷的發展,高端儀器給科學家的研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推翻了以前的定論,是科學的進步,也不能說以前的就是偽科學。……



苗玉漢


萬有引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請仔細閱讀下面這篇文章。

                      《 萬有引力的來源》

摘要:艾薩克•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然後又發現了運動三定律,亨利•卡文迪許用 扭秤 證明了萬有引力 定律正確性,並算出了地球的“質量”,但都沒對引力的來源給出明確的解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更是玄之又玄的把引力的來源解釋為物質對空間造成的凹陷。本文將根據一些小實驗和理論推導對以上的某些觀點進行糾正與反駁。

關鍵詞:內能(熱力學能),引力,地球質量,扭秤,重力加速度,。

引言:耳熟能詳的定律,質量越大,引力越大,但還有一個被人類忽視的數據,那就是內能。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越大,內能越大(此文的內能是拋開 所有化學反應,核反應的 熱力學能)。那麼引力的來源是不是高能量體與低能量體的溫差效應呢?看下面的實驗。

三個質量相同鋁球,用液氮把兩個鋁球分別散熱到零下150℃與零下50℃,還有一個與室溫溫度相同20℃。觀測三個鋁球近距離的水氣有什麼反應。觀察到的結果是零下150℃的鋁球對附近水氣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明顯的重力加速度現象,末端水氣落體速度大約是零下50℃鋁球的三倍。而與室溫相同的鋁球對水氣毫無反應。5分鐘後終止實驗,零下150℃鋁球結霜質量大約是零下50℃鋁球的三倍。

我們用這個實驗是不是能說明兩物體的引力大小與兩物體溫度的大小相關呢?溫度差越大,引力越大,與質量無絕對關係。那麼在地球上為什麼質量越大的物質,引力越大呢?這麼說吧,地球是個巨大的能量體,她對所有的低能量體都有 熱平衡 需求,她會根據 低能量體所能承載的熱量產生引力,直至達到熱平衡引力為0,但是地球有溫度階梯,從地殼約14℃至地心約6000℃,所以一個物體從14℃至6000℃其重力可以說是穩定不變的。假設一個鉿合金球,從14℃加熱到4000℃,其與地心引力最大轉移到與地殼引力最大,其重力保持不變。14℃至零下273℃,溫度越低,重力越大。(這段是理論推導,沒做實驗)。

根據此實驗說明兩個物體沒有 熱平衡需求就沒有引力,那麼亨利•卡文迪許的扭秤又是怎麼算出“地球質量”的呢?他的扭秤為什麼出現扭力呢?還準確推導出引力常量。5.965*10^24到底是地球的內能還是地球的質量?我們根據 F=GM m/r^2計算出了太陽系的大部分行星的 軌道與速度,衛星的均速圓周運動,這足以說明F=GMm/r^2正確性,那麼一個天體的內能值與質量值一定很接近。為什麼會很接近呢?是根據質量有了內能?還是根據內能的大小有了質量?看下面的實驗與理論推理。

亨利•卡文迪許的扭秤為什麼使兩個沒有熱平衡需求的兩對鉛球出現引力呢?

看實驗,準備兩個磁力不同的磁鐵,一根鐵絲,一些細鐵砂,釋放靜電,先用鐵絲吸鐵砂,肉眼觀察下是毫無吸引力。然後把強磁鐵放到鐵絲底端,整根鐵絲會吸住很多鐵砂,距離磁鐵越近吸住鐵砂越多,換上弱磁鐵,鐵絲吸引的鐵砂要少的多。根據這個小實驗去理論推導下個實驗,我們把引力看作成弱磁現象,扭秤的兩對鉛球之所以會互相吸引,完全是因為在地球的引力磁場上。小實驗裡我們可以輕鬆的把磁鐵放到一旁,以現在的科技我們也可以輕鬆的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那時你會發現扭力與此區域 重力加速度 值成正比。引力越小,扭秤的扭力越小。月球上表面的扭力只剩下地球上的1/6。

我做了個簡陋的扭秤,在只有4個質球實驗下,加大兩對質球的溫度差,會得到不同的扭矩。我也猜測是不是空氣對流加劇造成的,但一直沒有找到真空實驗室而擱置。(具體的溫度差與扭矩比例,由於扭秤的簡陋,就不一一敘寫了)。實驗過程:四個相同質量的實心鋁球,一根木棒,先把兩個鋁球固定在木棒兩端,一根細銅絲拴在木棒正中間,懸掛在一個橫架中間,保持平衡。銅絲底端固定一個小鏡子,再用一個激光燈射照鏡子,射線與折線最好調到90度左右,光點會射在牆上,牆上固定個尺子。依銅絲正下方為點用圓規畫個圓圈,邊是兩個球的球心,再用兩個支架把另外兩個球託平,分別放在秤砣的左右側,球心對準圓線。不同溫度的球放到托架上,光點會出現在不同的位置。(也就是說溫度差越大,扭力越大,兩物體之間的引力越大)。

此理論的最有力的證據還是需要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

那麼太陽系天體的質量值與內能值為什麼如此相近呢?太陽除外。因為太陽是中心,在太陽系中是懸浮不動的,即使內能值與質量值差距很大也測不出來,又點燃了核聚變。理論上來講,內能值遠高於質量值。所以我們現在根據引力算出的太陽質量(其實是內能)遠遠大於真實質量。大家都知道太陽是氣態的,而密度竟然是地球的0.26倍,這是荒謬可笑的,他的意思也就是說一立方氫氣與一立方土的質量比是0.26 : 1,就算把氫氣壓縮到液態,這個比值也相差甚遠。太陽的平均密度1.4克每立方厘米,氫液態才0.07克每立方厘米,矛盾嗎????(別害怕,目前太陽質量不可測,看下面實驗)。

每個天體都有一個心核,太陽的心核最大,我們根據心核大小比例,做出九個鋁球,分別代表太陽與八大行星。全部冷卻到零下200℃,把太陽放到實驗室中心,按照距離比把八大行星擺好,懸浮運轉,2個小時後結束實驗,冰球質量比與太陽系天體質量比一致。水氣代表分子云,心核是宇宙所有天體的種子。遇到肥沃土壤(分子云)就會根據大小演變成恆星或行星,沒有心核的分子云是一團死雲,不會孕育出任何天體,否則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段是邏輯推理,猜測)。

在此理論正確的前提下,F=GMm/r^2還能繼續使用嗎?當然可以,只不過要稍微修改一下,首先就是其中的一個M改成U。那麼以引力計算的1熱值等於多少焦耳?這就需要廣大科學家的共同計算了。

母式:F=GUm(1-u/U)/r^2

此公式也不是適用於任何引力場,(只有兩物體質量與半徑相同的情況下才能做到誤差為0,比如冰球實驗,你可以理解為把鋁球切割成與水氣大小相等顆粒,然後每顆粒與水氣產生的引力全部相加)。就如F=GmM/r^2無法解釋水星近日點進動,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與量子力學格格不入。可以說很難有一個引力公式通用於宏觀與微觀等多種引力場,只有根據不同的引力場拿出不同的公式給予計算。


陳轉運


科學的否定是揚棄,即保留合理的內核,而拋棄不適用的部分。比如日心說對地心說的否則定,我們現在連小孩子都知道地心說是錯誤的,但是日心說對地心說的否定,不是完全否定,而是揚棄,那麼地心說的合理內核是什麼呢?我們知道,在地心說之前是唯心即天主教統治宇宙觀,認為世界不是客觀的,地心說是打破了一千多年的唯心統治,而用唯物觀點解釋客觀世界的開始,這就是地心說的合理內核,也正是在繼承了這個合理內核的基礎上,才有了日心說。(首)


惠舒旅社老闆


為什麼說科學講的是“並非科學”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睜開眼睛看到的是光明,閉上眼睛看到的是黑暗,看到黑暗也是看見,並不是沒有見,所以眼睛是窗戶,亮和暗只是通過“眼睛這個窗戶”所見,那個真正的“能見”是我們的心,《楞嚴經》如是說。我們的耳朵也是這樣,有聲音我們耳朵能聽到,沒有聲音也能聽到,我們聽到的是“靜音”靜音也是聲音,所以我們的耳朵也是“擺設”真正能聽的是我們的“心”試問科學能解釋清楚這些最簡單的問題嗎?其實科學哲學最終歸宗於佛法,只有釋迦牟尼佛出世才將萬法來龍去脈開示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若相信就去優酷去聽印廣法師講解《楞嚴經》聽懂了,真正石破天驚。


老兵160656595


古代的西方哲人一般將歐幾里德幾何學中的公理體系當作楷模,在人類的心靈中尋找這樣的“公理”,認為人先天的具有這樣的知識,其它知識都是這樣的知識的演繹推導。在西方,演繹中心主義通常是占主導地位的,我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造成了理性與情感的二元對立。因為這種“理性”是完全排除像“情感”這樣具有或然性、不確定性的東西的。但是歸納法卻不會這樣,歸納法是需要人的情感作為支撐的。

其實人類先天具有的知識根本不是康德等人所認為的“普遍必然性知識”,而是一些或然性知識,比如嬰兒會把第一個給他餵奶的人當作他的母親。只是這類先天知識我更喜歡把它看作是人的一種先天本能和功能,而不願意把它看作是知識吧了。因為我們通常所說的知識就是後天獲得的,先天所具有的是人的本能和功能。人之所以需要這些本能,是因為這類本能對人類來說太重要了,這類本能又是人類通過漫長的進化實踐檢驗了的,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成立的,只是偶爾會失誤。“普遍必然性知識”反而在此意義並不大。筆者認為,康德為消解休謨問題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黑格爾則是將這條道路一直走到黑。


知原


《科學與智慧》

科學傳到中國來,我們還沒有用中華的智慧來進行融合觀察。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們還不能既能弘揚科學的長處也能避開他的弊端。

我們會經常看到這樣的視頻,各種各樣的災難。

看到這樣的視頻,很多人會說:

科學走到最後是毀滅人類,毀滅地球。

人類興於科技滅於科技,這是宿命。

科技越發達,人類越接近滅亡。

在某種程度上說科學越發達,人類離滅亡的速度就會越快。

。。。。。

我們應該問一句:

人的人類的未來就是這樣的結果嗎?

在西方人的眼中,人類的未來就是這樣的結果。

西方人心找不到智慧的方法來解決。

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巨大的人類困境?

這個根本原因就是西方人認知的方法問題。

他們的方法要把人獨立於客觀事物之外,這樣的方法研究,忘記了人本身的提升,他們不斷的對客觀環境進行改造,很多領域的研究,都帶來了外化異化。等到嚴重威脅人類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道回頭。

西方的人研究這些東西,西方的人有呼籲,這種種東西的危險。

這可以說是現代西方的最大悖論。

我們看看中華古老的文化,它的每一個系統,都把人放在其中。這就是中國天人合一的奧妙。這樣的研究清靜安全。把人放在其中,就是以人為尺度。這就有真理的標準。或許你要問西方人不是早早就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嗎?是的,西方人早就提出了,但是他不能做到。因為西方人不能瞭解人的本質。就是西方人引用自己的意識來進行研究,他們也不知道這個意識的本質是什麼?所以他們早早就忘記了這一條。準確的說,西方人所瞭解人的本質,是錯誤的。或者西方人還會以動物的本性為人的本質。

用中國的智慧來觀察,我們首先要了解我們人自身來回再來了解宇宙萬物。

我們瞭解自身就具備了智慧。用智慧來指導科學的研究人就會成為科學的主人。人就不會迷失在客觀研究之中。科學的研究就會清淨安全。

所以我們現在的人類應該提倡,我們既要發展外部的客觀世界,同時我們應該開啟我們人人本有的智慧之光。

西方很多經營早就認識到中國的智慧能夠拯救人類。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中國人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中國人還沒有心動起來。甚至我們還一直看不起古老的智慧,要打倒古老的智慧。

我們不要老是總跟在西方人的後面奔跑山寨搬運。我們是要複製一個西方的現代文明形式嘛?

我們不能停留在這個層次上。

我們要站在宇宙的角度來觀察我們人類的行為。我們要開展一個人類的未來,能夠與宇宙和諧,與宇宙息息相通。

我們現在的中國人能朝這個方向努力,那麼我們現在的中國人可謂是由大創造性的中國人。



我們現在來具體的觀察一下,科學與我們中華文化的關係。

科學研究人與天地萬物的規律。佛法也能研究人與天地宇宙的規律。

但是他們的方法不一樣。

科學大體上只研究了色法,就是說注重研究客觀事物,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要把人獨立於客觀事物的研究之外。那麼科學研究人嗎?他們一年就能,但是他們把人也當做客觀來研究,確切的說,他們也用研究客觀事物的方法來研究人。

佛法的方法怎麼來研究?能夠主觀和客觀同時觀察。舉一個最為常見的例子就是觀察五蘊:色,受,想,行,識。色代表客觀事物,受想行識,代表主觀的精神、思想、感知、認識、規律。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方法是全體的研究。這還屬於表象的研究,通過觀察表象悟道真空,這才是實際。

我們可以看到科學正研究了1/5的部分,所以西方的科學家們認為他們所研究的,這是宇宙的5%左右。但是我們看看佛法它裡面,能夠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層次有多少重天,告訴我們其他宇宙的狀態,描繪宇宙中超級智慧生命的實相,教育人類如何能夠與他方世界進行交往。

科學要把人獨立於客觀事物之外,他們就無法認識我們人本身。所以我們看到他們運用我們的意識來研究客觀規律,他們無法瞭解意識的本質。意識的本質是什麼?這是西方科學21世紀的十大難題之一。

科學的研究發展到量子科學的層次,他們發現能量的存在與人的意識有關係。很多人認識到這是科學發生巨大變化的一個突破口。這就是把人的意識,人的心與科學的研究客觀事物為對象,可以放在一起進行同時觀察。但是這明明是一個大創造的突破口,但是這麼多年了,西方人沒法真正突破。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中華的文化裡面,裡面有大量的智慧的方法,把人與宇宙萬物的能量放在一起同時觀察。中華文化中這種廣大的應用,有著廣大的存在。從醫學領域來看最為普遍,中國的醫學早就能夠運用我們人本身來運化萬我宇宙的能量。中國古老的智慧方法早就能夠引用各種各樣微妙的能量來提升人的本性。

這就是說科學它的未來發展的目標,在我們中華的文化中早就完美的存在了。

我們可以看到科學與佛法,他們不是同登一座山。這就是說西方的科學,還沒有知道真正的山在哪裡。或者這樣說山很多 怕的是小山呢,還是大少呢?還是珠穆朗瑪峰?

從西方傳過來的科學,我們中國人學了很多年了。我們應該不應該把這種西方傳來的文化,與我們古老的智慧進行融合觀察呢?

這要看我們站在哪個角度。

用西方文化的方法就是分科再分科。但是用中華的智慧來觀察,最常用的就是融合。

雖然的西方是分科的方法,但是我們看到西方人的科學研究,對於他們所不認識的未知的領域,他們都會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一番。西方人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中華的文化嗎?西方人早就知道這麼幹了。我們大家普遍知道的就是量子的大科學家玻爾與太極,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我們只知道學西方的文化,不知道西方人他們研究中華的文化。他們用什麼方法來研究的?他們用西方文化的角度,科學的心理學的,哲學的,宗教的,這都有可能。

那為什麼科學傳到中國來?中國能不能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古老的文化來進行創造呢?

這裡面有深刻的原因。首先我們會認為到中國的文化不科學,那麼就恥於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中華文化,從中華文化中來得到啟迪來進行創造。

這也就是說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把現代的文化與古老的智慧文化對立。我們最常用的就是用西方的文化的模式來消解中華的智慧方法,而不是來研究中華的文化,得到啟迪來創造。

立足於中華的文化傳統來說,我們應該發現中華古老智慧的奧妙,用中華的智慧來觀察西方的文化,向現代的世界向全人類提供我們智慧的方法智慧的觀察,對於提升我們現代人類的文明,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總而言之,科學與佛法他們好像不是登的同一座山,但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古老的智慧來進行創造,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應該做的。我們站在中華傳統的智慧根本,來觀察現代的文化,進行創造性的活動,這應該是我們中國當代人最主要的活動之一。

當然這是理想的境地,要達到這個高度,還有很遠很遠的路。

但是這個苗頭這個基礎已經有了。

我們可以讓科學與中國的文化各自獨立,我們也可以對他們進行融合觀察。



中華的智慧與科學的方法集合了會帶來什麼樣的情景呢?

科學的研究要把人獨立於客觀事物之外。這就是說科學的研究,不需要我們人本身的妙明潛能。這樣西方人他們的科學研究,就缺少了人自身的觀察提升。

為什麼現在我們看到眾多的危機?我們似乎有點明白了嗎?

那麼怎麼解決這種問題呢?

西方人缺少對自身的研究。中國的文化,中華古老的智慧方法,首先能夠打開自己的無盡智慧光明,然後再去了解宇宙萬物。

中華文化這種智慧的方法正是現在西方人所缺少的。

我們把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我們可以用智慧來把握系統的科學。這樣科學就會變得清靜安全。科學,包括我們現在的能力就會進入一個智慧的時代。

這樣一個時代是我們人類的全面的提升。

這就是說中華的智慧方法與科學的方法結合了融合了,人類的文明將會帶來巨大的變化。

我們意識到中華智慧的這種意義了嗎?


圓拙


把科學進步說成是否定過去,這個觀念是一個錯誤觀念,中國人有這個觀念,主要是受到馬哲否定之否定定律影響的,科學進步就象登山,只會越登越高,當登上一個新高度時,能說這個高度是否定過去登山付出的努力嗎?這是不可能的,馬克思儘管對科學很崇拜,所以他的社會主義理論前面加上科學兩個字,但他的確是一個科盲,他對科學的理解,在觀念上已經錯了。科學解釋還是以科學家來做才能作出準確表達,牛頓的解釋是,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站得高,他解釋科學站得高,是因為前人的科學成果變成了科學巨人的肩膀,後來者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就算自己個子不高,他所站的位置已經決定了他的高度是無比高的高度,牛頓的解釋才是對科學準確的解釋。有些人由於對科學瞭解不夠,同樣對科學產生誤解,很多人以為,經過實驗檢驗就完成科學檢驗了,這也是一種誤解,科學實踐證明是分兩步走的,第一步是實驗檢驗證明,第二步是實踐時間檢驗證明,很多人不知道科學需要實踐時間證明,以為經過實驗檢驗證明就完成了,這也是對科學一種錯誤的認識,科學為什麼需要經過實踐時間證明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世間有一種事情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只有經過實踐時間檢驗,才會發現敗也蕭何這種事情,所以科學理論是需要經過實踐時間檢驗的。


龍一歐


當然不是,你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完全是我國對科學哲學的普及基本上為零。

首先,什麼是偽科學? 偽科學可不是錯了的科學。在半個世紀前,著名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已經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非常精彩的分析。

卡爾·波普指出: 所有科學命題都要有可證偽性,不可證偽的理論不能成為科學理論。

這就是著名的"可證偽性",現在作為判斷是科學還是偽科學的基本標誌。

什麼是可證偽性? 也就是說,任何科學理論,必須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方法來證明這個理論是錯誤的。

如果不存在可以證明這個理論是錯誤的方法,那麼就叫做不可證偽,就屬於偽科學。

比如說,大家都學過的牛頓第一定律:"任何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都保持靜止或迅速直線運動。"

那麼,如何證明牛頓第一定律是錯的呢? 你只需要做實驗,找出一個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做加速運動。這就可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是錯的。那麼就說明,牛頓第一定律是具備可證偽的。

同理,我們只要找到"光速隨著光源運動而變化"的現象,就能證明狹義相對論是錯誤的。說明狹義相對論也具備可證偽性。

那麼,假設我現在對外宣佈,"我發現了一隻會噴火的隱形龍,只有我們看見,感覺到它,其他任何人都看不見"。

那麼,你如何證明我是在胡說八道呢? 很顯然,你找不到任何方法來證明我在說謊。那麼,我說的這句話就是偽科學,因為根本不具備可證偽性。

所以,對於一個理論,一般有四種情況:

一 這個理論可以被證明,並且有方法去證明這個理論是錯的,最終證偽的方法得到否定的結論。 這個就叫做科學理論。

二 這個理論可以被證明,也可以被證偽,最終通過證偽方法證明不正確。這個叫做錯誤的科學理論。 比如《地心說》,《以太假說》

三 這個理論存在證明的方法,也存在證偽的方法,但是還沒有條件去證明或者證偽(技術限制),這個叫做科學假說。 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論。

四 這個理論可以被證明,但是不存在證偽的方法,這個就叫做偽科學。

一般來說,科學家對科學理論還是非常謹慎的,對於提出的理論,一般在數年之內就能證明理論和真偽。被證偽的理論,會很快被拋棄。

而一些證明非常困難的理論,會被列為假說,等待未來去證明。


shawn25


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作為局部是不可能絕對地認識整體的。因此,人類的認識只具有相對性。

科學是人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是二維的。所謂偽科學是指一維的認識,人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面積等於零。比如,單純地收集資料或只憑心靈的臆想,都屬於偽科學的範疇。

此外,當有限的實驗🧪,面對無限潛在的實驗🧫,理論獲得證實的概率等於零。因而,任何理論都不具有可證實性。

然而,由於理論可以無限地修正或增加輔助條款使自己免於被實驗否定,所以任何理論也同樣不具備可否證性。

所以,理論沒有對錯,只有認識效率的高低。如果只有一個理論,那麼這個理論就是好理論,有總比沒有強。然而,相對於未來無數個新的理論,現有的理論總是壞的,因為理論的認識效率總是在不斷地提高。

自然界就好比是一個無法打開的黑箱子📦,已知的現象和實驗是該黑箱子的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理論就是相對於已知的現象和實驗關於自然界的同構系統。

相對於已知的現象和實驗,理論與自然界是不可分辨的。然而,相對於新的現象和實驗,原有的理論與自然界又是有差異的。於是,面對新的現象和新的實驗,又需要人類構建新的理論,來作為自然界新的同構系統。

所以,舊的理論是因為認識效率的低下而被放棄的。雖然,作為舊的同構系統,總是可以通過提出修正以保持其與自然界的同構。但是,當修補工作使理論變得越來越繁瑣,降低了認識效率時,人類就更願意創造出一個新的理論來作為自然界新的同構系統,以實現其認識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