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市龍騰路道路升級改造將於2020年春節前完工

自9月以來,龍巖市龍騰路進入了緊張的升級改造工程,道路的升級改造以為著交通的更加便利和安全,但近日,市民“山澗水”在某APP上對改造中的一些做法表示了疑惑:“龍騰路最近的改造讓人看不懂了。把兩邊的樹挖掉,下面的臺階也挖掉。大家以為路要加寬了,結果樹還是種在原位,臺階也還是那個位置。石條又沒有壞,把所有石條挖出來換新的,這是什麼意思?這樣的改造有意義嗎?”

那麼,龍騰路的這些改造操作究竟是為何呢?10月31日,記者就此來到了該項目業主單位龍巖市城投公司,採訪了項目負責人沈高工。

項目計劃2020年春節前完工

沈高工告訴記者,龍騰路提升改造工程(羅龍路-金雞路)是我市2019年的應急性重點城建項目,項目起點位於龍騰路與鐵路立體交叉涵洞北出口,終點位於龍騰路與金雞路交叉口,道路長4105.145米,寬40米,為緩解交通壓力,原雙向六車道改為雙向八車道,主要建設內容有:白改黑瀝青路面、強弱電杆線下地、雨汙分流改造、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改造、港灣式公交站臺道路拓寬、人行道喬木下壓種植等。項目計劃於2020年春節前完工並通車。

據介紹,項目已完成總投資的30%,目前正在進行綠化工程、電力管道、中分帶和側分帶的施工。其中喬木下壓種植已完成167棵,完成總量的98%;喬木移植已完成203棵,完成總量的78%;電力管道頂管施工已完成2200米,達總量的54.5%;路緣石安裝已完成3550米,達總量的33%。

挖樹再種實為下壓種植

對於將人行道的樹挖掉後種回原位,沈高工解釋道:“我們把這種做法稱為人行道喬木下壓種植。所謂下壓種植,講白了就是把樹種得深一點。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我們人行道所種的是大葉榕,這種樹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根系十分發達,但是卻不會扎得很深。這就導致過於發達的根系會將栽種樹木的花池(高約50至80釐米)撐爆,之前未改造的時候,我們就多次接到市民關於花池爆裂傷人的投訴,所以在這次改造的過程中,我們對人行道種植的大葉榕進行了原位下壓種植。”

結束採訪後,記者驅車來到龍騰路,找到了還未進行原位下壓種植的樹木,可以看到,大葉榕發達的根系有很大一部分露出了地面,有部分根系甚至已經生長進了花池最上一層石板與下層石板的接縫中,將其頂了開來,表層石板依然起伏不平(如圖)。

重鋪路緣石是因為高度不足

“市民所說的石條,我們稱為路緣石。”沈高工說,“按照城市道路設計規範,路緣石需露出瀝青地面15釐米至20釐米,原先的路緣石就達到了15釐米的最低要求。但這次改造後的水泥砼路面根據設計方案,在實行白改黑後會比原來高12釐米,這就導致以現有的路緣石高度,只高出地面3釐米,這既不符合設計規範,也會因高度不夠,無法起到隔離車行道與人行道的作用,影響行車、行人安全。因此才需要把原先高度不夠的路緣石挖出更換成符合標準的路緣石,最終改造完成後,路緣石將高出路面20釐米。”

此外,沈高工表示,對於替換下來的路緣石,除有明顯破損的以外,都將盡可能的進行再利用。(來源:閩西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