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可以称得上“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史学达人


历史上硬碰硬的战役有太多了,但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淮海战役了。

不得不感慨淮海战役的打响和胜利,就是这样的一场伟大且硬碰硬的战役。只不过淮海战役刚刚打响的时候,粟裕等人设想的规模没有后来的大而已,不过那时候已经有了淮海战役的雏形。

没想到战争打着打着,事态就不断的扩大化了, 军队的投入也越来越多。最后就成为了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之间的一场大决战。

索性党中央就决定把这场战争,当做是打败国民党的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没想到也是经过这次和国民党的决战,彻底的扭转了战局,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迎来了全面的胜利。

淮海战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的。分别是对阵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和杜聿明的几个兵团。

第一个阶段就是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围战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当时,黄百韬本来想撤走到徐州的。

但是,因为蒋介石的指挥,最终耽搁了黄百韬的行程,不得已,黄百韬被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围在了碾庄一代。

一开始,战争进行的也十分的激烈。不过,粟裕的华野军打的还是游刃有余,吃下黄百韬兵团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此刻,刘伯承带领的中原野战军,也在淮海战场上。但是,刘伯承的军队,并没有参加歼灭黄百韬的战役。

因为刘伯承在等待时机,酝酿一场更大的战役,这场战役就是围歼黄维的十二兵团。

刘伯承早已想到,黄百韬兵团被粟裕吃掉是早晚的事,既然刘伯承能想到的事情,蒋介石肯定也能想到。

所以,刘伯承断定蒋介石肯定会派援军来救援的。

正是因为如此,为了让粟裕的华野军,一举拿下黄百韬兵团,刘伯承就先带领着中原野战军,占据了有利的地形,然后等待国民党的援军到来。

蒋介石派来救援黄百韬的军队,其实就是黄维带领的十二兵团。

这支兵团非同小可,他属于是蒋介石的嫡系,不像粟裕打的黄百韬,黄百韬毕竟属于国民党军队里的杂牌军。

同时,黄维的到来,也预告着粟裕的华野军,要尽可能的快点歼灭黄百韬,然后联合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一起歼灭黄维的十二兵团。

就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打响,也就是黄维兵团被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围住之后。粟裕这边传来了捷报,黄百韬兵败自杀。

此刻,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已经把黄维带领的十二兵团,死死的困守在了双堆集这个地方。

很显然此刻的黄维兵团也处于被动局势了。

蒋介石没想到自己的嫡系部队,黄维带领的十二万人,这么轻易就被围住了,而且大有被歼灭的可能。

蒋介石立刻调来了杜聿明,杜聿明的此次任务,就是解救黄维兵团,向被围的黄维靠拢。可是,恰在此时,已经腾出手来的粟裕,以及他的华野军,立刻投入到了战场,迎战杜聿明。

战争进行到了相持阶段,对于解放军来说,一定要先吃掉国民党的一个兵团,若是让黄维和杜聿明联合了,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经过激烈的战争之后,还好,黄维的兵团,先支撑不住了,最终黄维败了,突围没有成功,然后被俘虏。

黄维被俘虏之后,本来是打算救援的杜聿明,也陷入到了战局中,不能自拔。

最终,杜聿明指挥的几个兵团,也被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和刘伯承带领的中原野战军给打败。

人民解放军迎来了淮海战役的彻底胜利。也正是这次战役的胜利,让蒋介石意识到,自己的大势已经去了。

所以,他不得不考虑退守台湾的事情了。

淮海战役的打响和胜利,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硬碰硬的战役。


不才讲史


一个参加过上甘岭战役被炸断腿的美国人麦卡拉汉,讲述了一个故事。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夺取了志愿军防守的一个高地。志愿军的防守极其顽强,多轮进攻依然不能拿下,并且美国联军伤亡惨重。最终,联军命令麦卡拉汉所在的部队全部投入战斗,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麦卡拉汉他们登上高地的时候,防守的解放军都已经战死,只有一个手无寸铁的小孩倚靠着一棵树已经没有树叶的树,整个人仿佛是一个泥土覆盖的小孩,看起来已经身负重伤。这个美国人立刻阻止了他的战友们开枪,要活捉这个小兵。但是他们发现这个小兵拿起一个通话机,屋里哇啦的叫喊着。过了一会,炮弹覆盖了这个高低,他的战友们都被炸死,自己也失去了一条腿。这个美国人后悔不已的说:他当时不应该阻止他的队友们开枪。这时候,在场的中国一位翻译轻轻的问:你知道哪个小兵说的是什么吗?麦卡拉汉摇摇头说不知道。翻译告诉他说:他叫王成,他说的是——我是851,我是王成,敌人把我包围了,亲爱的首长,同志们,请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麦卡拉汉愣住了,他也许明白为何当年没有打败志愿军的原因了。当时在场的中方人员都已经热泪盈眶,麦卡拉汉说几十年了他一直在误解。在场的所有人员都不自觉鼓起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迄今为止,美国著名得西点军校依然把上甘岭战役作为经典战例进行教学研究。这个战役的激烈程度超过二战中任何一场战役。美军为了能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大的谈判权,以获得更多利益,逼迫新中国签订不平等协议,发动了上甘岭战役。在1000米宽,2700米长的地方,双方投入了数十万兵力。

  双方伤亡40600人,中美损伤比1:1.6.上甘岭战役中,中国军队克拉克说:这事朝鲜战场的凡尔登。林彪说:上甘岭就是肉磨子。双方数据对比:美国:美国组成16国军队的联合国军。美国刚打赢二战,在战争中国家几乎没有任何损失,装备齐全,粮草充足。美国的装备:美军出动60000多兵力,打算损失200人。坦克170辆,大炮3000门,飞机100多架,起飞3000架次,炮弹无限量供应。

  战斗过程中在这块狭小的地方倾泻190万发炮弹。美国军队全服武装到牙齿。中国:独自成立志愿军抗美援朝。中国刚赶走日本侵略者,结束内战,蒋介石炸毁了一切工业,中国可以说一穷二白。中国的装备:投入43000兵力,大部分需要送粮草。坦克为0,飞机为0,炮弹45万发(大多是后期使用)美军说志愿军遇到坦克这种才肯扔炸弹,实在太穷了。当年的美国随军记者贝文·亚历山大写道:“(中国)部队进攻时,通常主要依靠轻兵器、机枪和手榴弹。只有对付最有利的目标时,才肯动用迫击炮。”战斗打响的那一刻,美军才发现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志愿军的战斗意志和智慧超乎他们的想象。杀红了眼的双方,在这片不到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反复争夺59次阵地;志愿军打退了美军900多次冲锋,整个山头的土石被炸下去1——2米。最后双方在清理战场的时候,智能靠脚上的鞋子来区分——穿布鞋的是志愿军,穿皮鞋的是美军。我们的志愿军并没有采用添油战术,而是采用坑道战术。在山坡的背面挖出坑道,利用美军不擅长夜战的特点,组织反击。对一个国家、民族落后贫穷之痛苦体会最深的莫过于他的军队。但是,这些志愿军没有跟祖国讲条件,没有抱怨火力不够,没有抱怨给养不足。还有感人的被火烧至死未动的邱少云,用身躯堵住枪口的黄继光,一个苹果的故事……对于他们的英雄事迹,我不质疑。我质疑的是网上哪些用所谓理论推断不可能的心怀叵测的王八蛋。后方首长为了给前线能送去好的补给,下令说:谁能给前线送去一筐苹果,就授予二等功。但是在美军如此密集的炮火攻击下,真的很难。一个苹果的故事,是送苹果的人已经被炸死了,通讯人员随手抓了一个苹果跑到了前线。朝鲜战争后,中国的声望不仅仅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如日中天,连西方也对新中国肃然起敬,苏联取消了对中国的不合理条约——大连港必须国际化、苏联可以无条件使用旅顺港、中东铁路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以斗争争团结则团结存,以和平争团结则团结亡。多么精辟的!新中国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是他是一个政治、军事完全独立的国家,没有驻扎的美国兵、苏联兵。就像今天的美国封杀中兴、华为的事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比他强,他们希望的是中国永远处于低端产业,为美国做苦力。就像特朗普可以拿芯片等高科技敲诈一众国家,还好,我们国家有华为这样的企业。最后,人民英雄万岁!


马斋杂谈


徐向前元帅指挥的太原战役是一次“硬碰硬”的战役。

时间:1948年10月5日—1949年4月24日

我军总指挥:徐向前,后期彭德怀也参与了。 兵力:华北军区主力部队3个兵团、10个军、36个步兵师和2个炮兵师,1300余门火炮,连同中央军委补充的15000名新兵和傅作义部改编的4个师,25万人。

敌方:总指挥,阎锡山。 兵力:5个军部、14个步兵师和3个暂编总队、3个特种师,连同保安部队等,使总兵力增至近10万人,拥有各种火炮600余门。

战果: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公署、2个兵团部、1个军部、20个师,总计135874,民团8万,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5兵团司令官孙楚、太原守备总司令兼第10兵团司令官王靖国等,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使山西全境解放。我军伤亡4、5万人。

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后期一次大型的战役,是徐向前元帅军事指挥才能的一次展现,也是解放战争中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


zj史海拾贝


1948年12月5日上午11时,淮海战役总前委下达作战命令:对敌黄维兵团的围歼定于次日下午4时30分全面开始,中野和华野的所有参战部队部队分为东、西、南三个集团进行突击,命令特别要求:“对于临阵退缩贻误战机的分子,各兵团各纵队首长有执行严格战场纪律之权,不得姑息”!

(六纵司令员王近山)

从阻击、诱敌再到包围黄维兵团的之前作战行动中,中野已经伤亡20000余人,此刻华野主力正在陈官庄包围着杜聿明集团三个兵团,还要阻击李延年和刘汝明两兵团的增援,淮海战场我军的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限,解决掉黄维第十二兵团成为当务之急。否则如此紧绷绷的情况极易出现问题,因此,担负主攻却缺乏重武器的中野任务非常艰巨,刘司令员坦言哪怕拼光老本,也要拿下黄维。

总前委判断,敌第十二兵团由于起义、伤亡造成的减员当在30000人以上,因此决心投入战役总预备队(华野七纵、十三纵),配合中野的六个纵队对敌实施总攻击。其中陈赓指挥东集团中野三个纵队(附豫皖苏独立旅)、陈锡联指挥西集团中野两个纵队加华野十三纵,王近山指挥南集团中野六纵(附陕南12旅)和华野七纵,共九个纵队(含华野特纵)又二个旅围歼当面之敌。

(黄维)

敌人最难啃的防区其实在南侧,这里距离小马庄黄维兵团部最近,因此敌人的抵抗非常激烈,并且黄维还在核心阵地摆出了看家的两个团,其一是号称“老虎团”的第11师33团,驻守大王庄;其二是绰号“威武团”的第18师54团,死守标高25米的尖古堆。这两个团距离兵团部都只有1000米左右,是黄维用来保驾的最后家底,由第18军军长杨伯涛亲自掌握,也是“土木系”的终极精锐。

三个方向上的战斗空前激烈,南集团12月10日攻克大王庄全歼“老虎团”,再经三天苦战,我军已将黄维兵团全线压缩至东西不过1500米里的狭长地域,淮海战役总前委适时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

(第85军军长吴绍周)

然而黄维拒绝放下武器负隅顽抗,为迅速解决战斗,总前委从华野再调三纵、鲁中南纵队驰援双堆集战场。同时调整部署,以刚刚到达的华野三纵、以及原西集团的华野十三纵加入南集团作战,解放军指战员经浴血奋战,逐渐迫近敌核心防御阵地。

华野七纵在攻击战场制高点尖古堆的战斗中,遭到敌人毒气弹(实际为催泪瓦斯弹)和燃烧弹的袭击,伤亡较大不得不退下去休整,总前委换以华野三纵投入战斗(鲁纵为预备队)。为了攻克尖古堆,绰号“王疯子”的王近山派出了中野六纵49团一营,,也就是是战功赫赫的“襄阳营”,在解放襄阳的战役中,正是这个营率先破城。

(淮海战役总前委)

华野三纵司令员孙继线选定的尖刀部队则为8师23团一营,也是在洛阳战役中获得荣誉称号的“洛阳营”,交战双方王牌尽出,因此,一场硬碰硬的战斗即将打响,这绝对是双堆集战役的巅峰对决。为了减少伤亡,中野其他部队连夜为两个突击营挖掘壕沟,由华野特纵的一个重炮团和三纵炮兵团提供火力支援,14日18时,经过一小时炮火准备,两个英雄营怒吼着穿过交通壕一跃而起,勇猛地杀上尖古堆。

经过两小时激烈拼杀,敌第18军“威武团”大部被歼,所余残敌逃出工事,杨伯涛随即出动第18军特务营、工兵营甚至炮兵营的士兵发起疯狂反扑,但都被“襄阳营”和“洛阳营”击退,尖古堆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从而使黄维兵团的司令部、炮兵阵地、快速纵队的车辆和临时机场完全暴露在我军面前,第十二兵团已经大势已去。

(淮海蒋军)

为了垂死挣扎,兵团副司令胡琏将兵团部警卫营、第14军残部通通划给第18军指挥,把所有能拿枪的人全部推上战场,对于退却的团长、营长不问缘由一概枪决,但是仍然无法克复尖古堆,华野的大炮已经可以直接轰击第十二兵团部。

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12月15日黄昏,精神崩溃的黄维认为守不住了,招集各军长决定分头突围,在野战中被我军兜歼,近10万人的精锐兵团就此全军覆灭。黄维、胡琏和吴绍周分乘一、二、三号坦克逃跑,最终胡琏脱逃,黄维和吴绍周以下被俘。

(顽抗的蒋军)

双堆集战役,是一场短兵相接的平原进攻战役,中野和华野以硬对硬,历经10天激战联手全歼陈诚的发家老本和“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华东野战军参战五个纵队(第三、第七、第十三、鲁中南和炮纵),中原野战军参战六个纵队,胜利结束了淮海战役最艰苦的一战。

中原野战军是以“准备打光”的决心发起攻击的,战斗中牺牲干部战士6265人(其中团营级干部67人)、负伤20515人,共有26000多名中野指战员,血洒江淮大地。



(黄维被俘)


度度狼gg



中国近代史硬碰硬一战役太多了,有著名的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和松骨峰战役,有解放战争发生在东北大地的塔山阻击战,这些战役都惊天地泣鬼神。

塔山阻击战发生在1948年10月10号10月15号结束共计战六天,我军四个纵队共仠敌7000余人。这个战役的发生,是我军为了解放锦州主击国民党军增援的敌军在塔山八千米的战线上展开的,敌军用54军62军和独立95师为先导展开了对塔山的全面攻击,敌人在动用了陆海空,在蒋委员长的亲自督导下,整团整营的往阵地上冲锋,后面还有敢死队。

刚开始,敌人在葫芦岛海面上用军舰的舰炮对塔山阵地上进行有一个小时的炮击,在岸上也对阵地进行炮击,并用飞机对阵地轮番进行轰炸,炮击过后敌人对塔山阵地进行有七次整团整营的冲锋,阵地上变成了一片焦土,有许多阵地反复争夺,有的失而复得,在阵地上进行了白刃战,我军阵地伤亡严重,有的一个营就剩不到百人,纵队司令员程子华向东野司令林彪汇报,说阵地人员伤亡太严重了,林彪马上告诉刘亚楼回电,不要报告我的伤亡数字,我只要阵地,可见那时的阵地的激烈程度,真是惊天地泣鬼魂泣鬼神。

通过六天六夜的激战,我军守住了塔山阵地,击退了两个军,一个独立师的轮番进攻。为解放锦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塔山阻击战,我军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敌人是无法逾越的,这是为什么?这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是林彪司令员有惊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塔山阻击战成为我军的光荣史册。



辽北老代


横城反击战志愿军的血泪史

1951年2月,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出现了一场特殊的战役,这场战役影响深远,从结果来看,我军共歼敌12000人,俘南朝鲜军7100人,美军500,可谓是大获全胜,战果颇丰。

但是在美国的历史出版读物的记述之中这场战役却都被默契一笔带过,似乎并不愿意就此多提,惜字如金。但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那些简单的几行字真的能描述这场战役吗?又或者这场战役真的不值得重视?

我想未必,恰恰是因为在这一场战役让自诩为“世界第一”的美国感觉到刻骨铭心的恐惧。所以他们在逃避,逃避他们在朝鲜战场上遇到的梦魇。

这一场战役便是发生在1951年2月11日夜的横城反击战。

横城反击战,感谢这些最可爱的人们

事件之初“联合国”军本来在第三次战役打击下,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但是“骄傲”的美国人他们并不服输,为挽回败局,于1951年1月25日开始,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M.B.李奇微统一指挥,在全线发起以汉城为主要突击方向的大规模进攻。

在西线联合国军受到了极大的的阻力,他们遇到了中国第三十八军、第五十军,这些勇士用血肉之躯阻击联合国军向北反攻,给美军造成了极大的推进困难,但是在东线方向联合国军以快于西线的速度一路推进,于是从整个战线上突出了出去,形成了孤军深入的势头。

战场上出现的这种状态,使正对战场局势十分忧虑的彭德怀突然感到扭转被动局面的机会可能来了。战场上的战机稍纵即逝,必须果断地抓住且利用。

2月5日,彭德怀电令第四十二军和北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对东线北进的联合国军进行阻击,以减轻西线中国阻击部队的压力。同时,邓华指挥的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六军奉命向东移动,以待寻找战机。

2月5日,邓华指挥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六军奉命向东移动,以待寻找战机。火药味在彼此酝酿着战争一触即发。

这个时候让我们来看看,2月9日联合国军在东线的态势:

战场分为三个部分:

一、美国第二师二十三团和一个法国营被中国第四十二军阻击于批手里以北。

二、南朝鲜第八、第五师进至到横城以北的丰水院、上苍峰里、釜洞里、梅田里一线。

三、南朝鲜第七师、第九师以及首都师则拖后于下珍富里、江陵一线。

此后彭德怀发出了一通电报,具体地分析了双方的具体情况和未来的部署。整个命令的大概意思如下:

砥平里地区据已知敌军为美二师、二十四师各一部及法国营合计为八到九个营,如我攻击该敌一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利川地区之英二十七旅、南朝鲜第六师及原州附近的美二师三十八团与美七师均可来援,南朝鲜第五、第八师与美空降兵一八七团亦会策应。

假如我两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水原防线之美军亦可能抽出二至三个师东接,这样万一吃不下,打成消耗战,甚至洪川至龟囧头里公路被敌人控制,则我将处于极为不利情况,这一步必须充分估计到。

根城地区据已知敌军为第五、第八师及美七师一部空降兵一八七团,但南朝鲜第五、第八师较弱,我可集中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六十六及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把敌人打乱的把握较大。

如果得手,再向原州及以南扩张战果,这样可能将敌人的整个部署打乱,对我而后作战有利……前电提出先打砥平里,此电决定先打横城附近之敌,如无意见,则请邓金韩依具体情况部署之。

由于考虑到美军和法军可能出现的强大火力会对我军造成较大的损失,彭总的考虑是非常理性的,志愿军与其去和美军和法军这些家伙硬碰硬,不如去挑个软柿子捏,而被彭总盯到的软柿子就是在横城方向的南朝鲜军队。

在整个战略构思之中彭总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构想,但是战场的情况瞬息万变,彭总也无法确定最后出现的具体情况,但是他明白如果反击失败,以现在的情况志愿军已经节节败退到了极其危难的时候,联合国军根本不可能暂缓攻势,所以这一场反击战必须打,而且必须要打好。

彭德怀下令要求西线的第三十八军和第五十军要不惜一切代价迟滞美军北上的步伐,同时将大兵团快速的集结到东线。一场令美军避讳至今的战争即将到来。

横城反击战爆发!

邓华兵团首先的反击目标是横城西北的南朝鲜第八师,他们并期望由此打开缺口,向原州的美军防线进击。具体部署为:

第四十二军,以一二四、—一七师为先头部队,向横城西北鹤谷里、上下加云防线进攻,切断南朝鲜第八师的退路。

以一二五师前出至横城西南介天里、回岩峰地区,阻击敌原州方向可能出现的援助,并策应第六十六军作战。

以一二六师配置于砥平里以北地区,继续牵制砥平里之敌。

第四十军(配属炮兵二十九团一、三营)由正面向横城西北的南朝鲜第八师突击。

第六十六军以一九六、一九七师向横城东南方向突击,切断横城之敌的退路。

第三十九军为预备队,配置于龙头里东南地区,逼近砥平里,如果反击作战开始后砥平里敌人南逃,予以坚决追击。

2月11日,下午,彭德怀以个人名义致电人民军前指及各军团长并报金日成:

“此役志愿军以四个军主力由西向东打,为使这一战役获胜,关键在于人民军和志愿军第六十六军能否按预定部署完成断改退路。此一战役胜利是巩固以往的胜利,扩大中朝两军反侵略战争的国际影响,争取时间整训部队,否则,敌将破坏我军休整计划。所以,此役是特别重要的。望请同志转告各级干部和全体战士,大家努力发挥积极性,克服困难,要求你们英勇顽强地消灭敌人!预祝毛泽东与金日成领导的人民军队胜利万岁!”

土气可鼓不可泄。但是,对这次横城反击作战是否能取得胜利并达到预期效果,彭德怀心里依旧不踏实。在他给各军发出电报之后,他给毛泽东致密电如下:

因砥平里反击之敌均有相当工事,因此估计砥平里之敌一两天难以解决战斗,现改为攻击横城周围之南朝鲜第五、第八两师及美七师之十七团、空降兵一八七团,已于十一日黄昏开始。如能求得歼灭敌五六个团,估计可能暂时稳定战线半个月,如反击不得成功,敌将疯狂追击。我军在三八线很难立稳脚。目前,只有坚决反击,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争取时间,稳定局势,否则将会付出更大代价,困难亦更多。

这一下搞得毛主席也有所担心,他老人家那时候估计最希望听到的就是美国人喊疼的声音。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开始了。

1951年2月11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五,黄昏,四周笼罩在冬日的薄雾里,南朝鲜军阵地的四周传出一阵阵异响,那是军服不断摩擦积雪的声音,等那些身上缝着新兵标志的南朝鲜士兵有所察觉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端起刺刀,在他们的鼻子底下发起了冲锋,





你提HK你HK


松骨峰之战因魏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而被我们熟知,但真实的历史比文章中描述的更残酷、更悲壮,更震撼。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场战斗,以缅怀倒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们!

松骨峰之战背景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一阶段结束后,彭德怀司令员敏锐的判断出“联合国军”可能会组织大规模的反攻行动。毛主席指出,下个阶段,德川方面甚为重要,志愿军必须在元山、顺川铁路线以北区域创造一个战场,根据这个指示志愿军决定采取“内战作战,诱敌深入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志愿军按照既定计划,以部分兵力节节抗击,诱敌深入,于是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倚仗其海空军和装备上的优势,发起了所谓“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于是在彭德怀司令员的巧妙指挥下,志愿军在东西两线以38万兵力的优势对深入我方阵地的“联合国军”展开了围剿行动,并电令志愿军38军抓住有利时机,集结西线部队以侧后迂回,以切断敌人退路。

麦克阿瑟见势不妙,急忙让美军第二师后撤。27日夜,美军组织部队乘汽车南逃,为了切断敌人退路,38军112师335团奉命抢占松骨峰。就在这个极其普通的小山头,爆发了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战斗。


松骨峰之战

松骨峰,这个地方在中国作家魏巍文章中长满了青松,但事实上是一个半土半石的小山头。它位于龙源里的东北,与三所里、龙源里形成鼎足之势,北通军隅里,西通价川,最高峰为288.7米,虽然战略意义重要,但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阻击战场。

1950年11月30日,335团在团长范天恩的带领下占领了松骨峰周边阵地,一营负责防守松骨峰及以南地区。

他们面对世界第一的军队,能防守住吗?

当一营营长王宿启带领部队进入到作战岗位时,美军第二师已经蜂拥而至。他急忙命令三连抢占东南侧的无名高地,三连的指战员没有想到,他们中的绝对多数人,生命和青春就像钉子一样,永远牢牢钉在了这个无名高地上。

当美军第二师行进到这个无名高地时,尝试了两次进攻,都被三连打退了,不得已美军开始调集飞机坦克,他们以坦克引导步兵的战法又一次发起进攻,再加上美军航空兵的协助,顷刻之间炸弹、炮弹、燃烧弹铺天盖地的落在了三连的阵地上,顿时无名高地成为了一座燃烧的火山。


只有机枪步枪手榴弹的三连在这样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注定了这场战斗时一场血战,先后打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三连终于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不久,美军便发动了第四次进攻,这次美军航空兵主要投掷的是燃烧弹,整个三连阵地变成一片火海,由于大火的烤炙,机枪的枪管都被烧弯,操控机枪的机枪手李玉民操起步枪安上刺刀便向敌人冲去,把美国人吓得掉头就跑。

中午,坚守无名高地的三连只剩下了不到一半人,战斗越来越残酷,美军意识到,最快的逃生办法就是从松骨峰边上的公路突围,他们召来飞机对无名高地进行了狂轰滥炸,汽油弹、燃烧弹、炮弹把整个高地焚为了焦土,夷为了平地。此刻对三连来讲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敌人在轰炸后,有大批的敌人跟着向高地扑来,遭受重大损失的三排阵地被敌人攻破,连长戴如义牺牲,刑玉堂等五名战士被烧起了大火,他们最后带着大火扑向敌人,抱着敌人至死都没松手。副连长杨文海身负重伤,也战斗到最后一口气。


战斗到了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天渐渐黑了下来。在无名高地下的美军都慌了,他们知道黑夜的战场是属于志愿军的,他们孤注一掷再次发动了进攻,在18辆坦克,32架飞机,数十门火炮攻击无名高地四十多分钟后,一千多名美军向高地扑来。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三连指导员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拿起刺刀与敌人展开厮杀,最后身边敌人越来越多,他拉响了手榴弹。

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魏巍是这样描述他们的: “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们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制在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烧着了,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要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三连一共有150多人,战到最后,只剩下7名战士,但击毙美军五百多人,松骨峰阵地依然在三连手中,他们用牺牲换来了巨大的胜利。志愿军主力已经赶到战场,对美军第二师发起了“毁灭性”的打击,此战过后美军二师已经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



结语:松骨峰战斗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他们用牺牲证明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彭德怀司令员战后对松骨峰参战人员进行了嘉奖,在信中他写道:“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而魏巍后来把《谁是最可爱的人》交给三连剩余的七人手中时说:“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而是你们书写的!”


望风瑟瑟


历史上有太多的可以称得上硬碰硬的战役了,但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肯定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一战。

大家都知道刘伯承和邓小平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将领。他们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什么说刘伯承和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战,是最硬碰硬的一场战役呢?

可以说这次战争对于中国解放军来说十分的重要,当时刘伯承和邓小平带领的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地区,如同一把尖刀一般,插向敌人的心脏大别山。

要知道敌人的心脏地区,就是敌人重军把守的核心地带。

想要进军这里,把敌人的老窝给端了,想想是何其的难呀,当时刘邓大军,就是在完成这个任务。

要知道进攻大别山的时候,刘邓大军还是孤军,这也就是说,刘邓大军是抱着必死的态度,来完成这次壮举的。

因为方圆几百里全部都是敌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盟军。

也就是说,无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退缩。因为他们已经到了敌人的核心地带,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这时候他们要拼的就是胆略,就是勇气,就是真刀真枪。

再加上大别山,丘陵山地比较多,即使有路也比较狭窄,不适合大规模军队的作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面对敌人的时候。

刘伯承,邓小平提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这种打法。在这里打仗只有有勇气的人,只有有担任的人,才有可能能打胜这场战争。

只有不怕死的人,最后才有可能真的不会死。

结果两军相遇,刘邓大军经过九死一生的和敌人拼杀,终于把敌人吓破了胆。敌人要么死于刺刀之下,要么落荒而逃。

刘邓大军终于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杀出来了一条属于中国解放军的光明大道。

这次战争的胜利,被毛泽东誉为解放军由防守到进攻的标志性战争事件。

可见此次战争,对于中国解放战争来说,是多么重要了。

在那个生死关头,刘邓大军正是拥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正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然后放手一搏,才最终的大胜利这一战,取得了战略上的伟大胜利的。

正是这次胜利,才有了我们解放军的大反攻。也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到了战略进攻阶段。

他们的胜利,为人民解放战争拉开了反攻的序幕,为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伯承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一生征战无数,仅打仗时期,他全身上下留下的伤疤,就数不胜数。

因为要拿出眼睛里的子弹,没有用麻药,他被称为“军神”。

邓小平军事家,政治局,思想家,改革家。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的改革开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实施的。

所以他们领导的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战,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硬碰硬的一场战役。


史学达人


华东野战军精锐与国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在涟水城激战,双方在近半个月的缠斗中,各显神通,硬碰硬的以死相拼,最华东野战军在兵力占优的情形之下,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取得惨胜。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国军对苏皖解放区大举进犯,虽然粟裕在苏中取得了七战七捷的战绩,但在淮南淮北,我军却受到重挫,张灵甫率整编74师连克淮阴、淮安,苏皖解放军首府沦陷,使我军在华中战场变得极为被动。



10月中旬,张灵甫又率整编74师和28师的192旅 4万余人,向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涟水城扑来。整编74师这个号称为“天下第1师”的“御林军”,确实有其过人之处,开战以来在解放区横冲直撞,飞扬跋扈,其强悍的战斗力令人不能小觑。

10月21日,整编74师向涟水发起进攻,张灵甫指挥部队出人意料的从涟水背靠着的黄河对岸渡河发起攻击,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在重炮的掩护下,74师发起潮水般的冲锋,双方在黄河大堤上展开激烈的战斗。

粟裕得知敌进犯涟水,亲率华东野战军主力回援,决心打掉74师的嚣张气焰。

涟水城内守卫部队是成钧纵队的李士怀团,开战以后在守城部队伤亡较大,守卫吃紧之时,成钧又把城外三个团的预备队先后调入城内参战。

但战斗力强悍的74师凭借强大的火力支持,逐渐占据上风,战至23日晚,成钧已用完了预备队,74师突破大堤防线,在就要杀进城内的关键时刻,粟裕所率援军先头部队、第6师饶守坤旅及时赶到,与城中守军合兵一处,将防守重新建立起来,并收回了大堤防线。经过反复的冲杀,敌我双方均受到很大损伤。

与此同时,华野驰援后续部队接踵而至,而74师继续不停的轮番冲击涟水防线,双方的拉锯战也始终进行。

在增援部队的28个团全部到位后,粟裕发起了全面反击,74师在我军优势兵力打击下全面后撤,华野顺势发起冲击。但对方利用炮步协同的战术,用强大的炮火压制了我军的前进,并给华野造成的重大的伤亡。

在喘息之后,张灵甫并不示弱,重新组织预备队和突击队进行反击,又重新占领了大堤阵地。但粟裕以硬碰硬,当晚又又冒着敌人强大的火力,组织反攻,把大堤阵地又全部夺回。

此后双方在大堤防线上反复进行拉锯战,每天都有补充部队上来,每天都有大批的伤员被运到后方。

涟水之战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消耗战,粟裕面对极大的损失,如果不是此前两淮失守造成军心受挫,现在不想雪上加霜让情况更恶化,精于算计的他,绝不会打这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但为了振奋军心民心,他也必须要咬牙坚持打好这一仗,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不能退缩。

10月26日,粟裕转守围攻,第2次发起全面反击,他要围歼74师。在我军猛烈的攻势下,74师失去了先头阵地,2个营被全歼,张灵甫不愧是一员有勇有谋的悍将,他察觉到了粟裕的意图,面对具有兵力优势的华野主力,他组织部队收缩防守,边打边撤,逃过了一劫。

11月2日,粟裕召开军事会议,就是否继续追击74师征求众将的意见,涟水之战已打了近半个月,华野各部已是人困马乏,损失很大,指挥官们都建议部队进行休整补充后再做打算。于是粟裕决定呜金收兵,停止追击。

此役,华东野战军虽然守住了涟水,但也付出了包括一位纵队司令在内6千余人伤亡的代价。74师伤亡4千多人。以往的元气、自信被华野给打得所剩无几。虽然一个月后74师再度来犯,并趁虚占领了涟水,但遭到了更大的损失,也为半年后在孟良崮被全歼埋下了伏笔。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微点


历史上最硬碰硬的战役,都是在名将之间展开的。不得不说这样的战役,还是有很多的。我们说几个中国近现代史上,为新中国成立做出巨大贡献的将领打的这样的战役吧。

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就是硬碰硬的一场战役。

不得不说百团大战,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优秀最为厉害的指挥家,指挥大兵团作战,并且取得了胜利的一场伟大战役。

此次战役彭德怀率领一百零四个团,在华北平原上和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最终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

这一次百团大战的胜利,也是中国全面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取得的大规模作战的胜利。

我们都知道百团大战,共计歼灭日伪军四万余人,此次战役的胜利,大大的鼓励中国人民抗日的士气,粉碎了日军消亡我中华的狂妄计划,为中国全面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硬拼硬的伟大战役。

另外,彭德怀还指挥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他即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又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为新中国的独立和保家卫国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说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就是最为经典的硬碰硬的伟大战役。

中国近现代史上,除了彭德怀之外,还有粟裕将军他也打过很多的硬碰硬的战役。

我们都知道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歼灭了张灵甫带领的七十四师。这一次战役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硬碰硬的孟良崮之战。

本来张灵甫带领的七十四师,是想歼灭粟裕的华野军的。

但是,他没有想到粟裕带领的华野军,战斗力如此的强悍,尤其是华野军的配合,当真是天衣无缝。

他们仅用了四天的时间,就把张灵甫的七十四师,全部给歼灭了。

其实早在孟良崮战役开打之前,粟裕就已经取了苏中七战七捷胜利的佳绩,对国民党反动派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淮海战役打响的时候,粟裕带领的华野军,又在淮海战场上,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他先是带领华野军大兵团作战,围歼了国民党黄百韬带领第七兵团。

黄百韬战败,并且在逃亡的路上自杀而亡。

黄维带领的第十二兵团前来救援黄百韬的时候,他们正好被刘邓带领的中原野战军给围住。

为了彻底的让刘邓带领的中原野战军,打败黄维的十二兵团。粟裕带领的华野军又开始拖住了杜聿明带来的几个兵团。

杜聿明是奉蒋介石的命令来救黄维的。但是,因为粟裕带领的华野军,死死的把他们给围住,致使他们最终的救援失败了。

不但如此,最终粟裕的华野军还打败了杜聿明,杜聿明也成了粟裕的俘虏。同时杜聿明的被捕,也标志着淮海战役彻底的结束了。

所以粟裕将军打的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都是历史上硬碰硬的伟大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