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曆史》研究歷程

太平天國這段歷史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民國時期

1928年,藝文志先生編纂了一部《清史稿》,其中有篇幅不短的洪秀全傳,是緊排列在吳三桂等逆藩後面,作為粵匪。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蕭一山先生從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傳回多種《太平天國印書》和其他文獻,為太平天國領域的研究打開了局面。

四十年代,郭廷以先生長期研究中國近代史,出版了《太平天國史事日誌》兩大冊。

五、六十年代,簡又文先生撰寫《太平天國全史》,《太平天國典制通考》六大冊,幾百萬字。後來又同美國耶魯大學合作,把以上兩書改寫為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用英文出版。

在那時研究者們普遍認同一個觀點是,強調太平天國是一場宗教革命的性質或反清革命極力反對農民革命說。

當時的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也認為太平天國是反清革命。

但在當時那個年代的一名學者羅爾綱先生,在早年治學時給胡適先生做了四、五的助理,當時胡適看到羅爾綱先生寫的《太平天國史綱》,胡適先生憤憤然地指出書上全面表揚太平天國是不客觀的。

照胡適先生看來,太平天國之亂,使中國幾十年來不曾恢復元氣,是不應該全面表揚的。

為此,胡適先生教導羅爾綱先生“做書不可趕時髦,此書就犯了趕時髦的毛病。”

但羅爾綱先生並沒有被打倒,而是頂住思想壓力,從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八年,相繼出版了十本書。但當時這種一面倒的書籍,在當時並不為人們接受,所以當時羅爾綱先生飽受歧視,工作無人看重。直到一九四七起年,南京中央研究院才勉強給個羅爾綱先生一個研究員頭銜。

但這樣的情況到新中國成立後徹底改變了。

一九五一年,南京成立太平館,請羅爾綱同志負責。

在邀請信上這樣寫道:“您到我們這裡來工作,是近代史研究所的光榮。”

就是在這樣環境的激勵下,幾十年來 羅爾綱先生相繼出版三十多本書。

劉大年先生說他對“羅爾綱先生在太平天國研究上的成就,詳細的評論,要由專家們去做,學術問題不能憑粗枝大葉作出評斷。”他再此不做評價。

他說了以下他印象最清晰的幾點。

第一點

羅爾綱先生對太平天國的研究比其他人研究的都早,他最先寫了一本首尾完整的太平天國史綱,比較系統地講述那次農民革命運動。

並說“太平天國在歷史上起過偉大的作用,相當長時間人們對它缺乏正確認識。”

第二點

資產階級學者常常宣稱,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重觀點,輕史實,移史就觀。”

這是不對的,例如羅爾綱先生的研究就是基於弄清楚事實和有關史料的原則上的研究。但不包括哪些“清官方文書,和時人的私人筆錄、野史傳聞。”

因為哪些資料,官方的往往捏造掩飾事實。私人記錄的那出自不同動機,有些與實際相去甚遠。

所以他們這些資料史實上謬誤百出,都是假的,都是汙衊,所以這些資料是不在考訂範圍內的。

第三點

新中國成立後,羅爾綱先生出版的太平天國史論集共十集,是以辨偽集、訂謬集、史事考、史料考、太平天國從考等作為書名的。另外的圖釋、調查集,也基本上是史料考證。

羅爾綱先生為人治學,謙遜虛心,一貫保持著書生、學者本色。他不自滿,不矯飾。勤奮敏捷,樂於幫助別人。

例如在一九五五年,全國政協中國近代史講座邀請,羅爾綱先生擔任主講。羅爾綱先生在開講前兩天趕到北京,第一時間拿到胡蠅先生在高級黨校,校講上對太平天國史約三、四千字的提綱後。當晚就立即連夜參考胡蠅同志的觀點全面改寫原稿,僅僅一個晚上就完成了一萬字以上的新篇。

俗話說,人怕出名。

出了名,就不敢放棄自己的東西,不肯汲收他人的新東西了。

但羅爾綱先生完全有異於此。對待學問新知,總是見善如不汲,叢善如流。

第四點

說羅爾綱先生是太平天國史學研究大家,者是學術界公論所能夠贊同的。

這自然不是認為,他把太平天國中什麼問題都研究到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那樣的大家是不存在的。

任何歷史研究者,都不能超越個人主觀力量、歷史資料、現實環境條件去取得成就。每個人的主觀力量總又各有差異,是無法強求整齊一律的。一個研究者,只要在他所從事的領域,或者在思想理論上,或者在具體問題研究上,比同時代人做的更多,更有創造性、科學性。大體推不翻,駁不倒,後來者能夠利用他開鑿出的途徑,拾級而上,去攀登新的高峰,那就足以稱做大家。

與開拓太平天國這塊園地其他人不同,羅爾綱同志的研究工作,與社會主義新中國這個環境條件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他不是任何別的大家,他是新中國最早的太平天國史學一大家。

劉大年先生 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