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把南京家長搞“瘋了”?一位教育局長疾呼:抓應試教育有錯嗎?

減負把南京家長搞“瘋了”?一位教育局長疾呼:抓應試教育有錯嗎?

教育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熱門話題,關於何為減負、如何減負的探討和嘗試更是從未停止。最近,南京的減負令讓“南京家長已瘋”傳遍社交媒體,同時受到關注的教育話題還有中國青年報關於“高中到底上幾年”的報道,以及浙江剛發佈的中小學生“減負33條”。

這三條看似關聯不太大的教育話題,實際上共同勾勒出了當前中小學教育的現實圖景和兩難困境。

對於這些問題,人們有著不同的答案,庫叔今天推薦幾篇文章,供庫友參考。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黨報精讀”(ID:ouganji),首發於2017年5月9日,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2017年4月19日,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教育局陸建國局長在連雲港市委黨校春季主題班上,以《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為題作交流發言。近日,該區教育局將講話錄音整理成文,下發轄區各校,要求“認真組織學習,切實強化質量意識,以質量為抓手,進一步推動我區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這篇講話當時就在網上頗有爭議,在當下的語境中,甚至不那麼“政治正確”。

先看幾個節選的觀點:

  • 現在教育體制內,批評應試教育,反應試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很多教育系統內的領導、名校長、專家學者,在公開場合,如果不批評幾句應試教育,就渾身癢癢,似乎一批評應試教育,他的格局就大了,認識就上層次了。


  • 我有些納悶,我們黨一向提倡實事求是,如果覺得是正確的事情,大家都在做的事情,為什麼非要鬼鬼崇崇、偷偷摸摸?為什麼非要說一套做一套?好像應試教育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 在基礎教育階段,在中國當前的高考體制下,抓教學成績,抓應試教育,有錯嗎?


  • 現在很多校長抨擊衡水中學掐尖,有本事你也掐試試,u can u up。


  • 應試教育的價值內核,與中國幾千年主流的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應試教育提倡的是厚積薄發,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十年寒窗苦讀,是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 作為鄉村教育工作者,我們面對的,大多是農村的孩子,他們需要通過學習改變命運,那麼抓應試教育,有錯嗎?


  • 當今社會,所有這些提供公平向上機會的通道,大都要經過考試這個關口,所有這些考試也都要經過艱辛的學習。為什麼不批評這些,單單批評基礎教育階段的應試教育?


  • 不論你是否承認,這個世界都是叢林法則的,這個社會是優勝劣汰的,適者生存,喝再多的心靈雞湯,讀再多的小清新文章,都無法改變這一現實。


  • 自古學生苦,不努力拼搏憑什麼就有收穫?應試教育,用分數說話,個人認為還是當今最公平的選擇人才方式。


  • 面對著面廣量大的農村孩子,我很清楚,他們首先要通過高考獲得一個上升的通道。


  • 在農村,如果不下大力氣抓教學質量,這些農村孩子就可能被耽誤掉。趁著他們還年輕,讓他們埋頭苦學吧,用勤奮努力來彌補他們在教育資源上的先天不足,彌補家境條件所伴生的各種劣勢。


  • 如果你投胎技術不好,那麼,不要怨天尤人,你就好好學習吧。

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

今天這個內容,本來是我打算召開的一個務虛會的主題,準備在會上和全區中小學校長講的。擔任教育局長後,我說我最主要的使命就是“讓更多的贛榆孩子考上更多更好的大學”,應該說現在全區的中小學校長,對抓教學質量大都非常重視,但是,還有少部分校長對這個事情認識有偏差,所以,我本來準備在5月份開個務虛會,跟他們交流下,以便進一步統一思想。今天正好借這個機會,先和各位領導彙報一下我的一些想法,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前段時間,中國的超級中學河北衡水中學到浙江平湖辦了一所分校,這個事情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教育系統內的一些領導、專家、校長,對此幾乎是一邊倒的批評和抨擊,浙江省教育廳基教處的方紅峰處長很明確的表態說浙江不歡迎衡水中學,他認為衡水中學的做法過於強調分數,所以它這所學校的運作模式,和浙江一貫提倡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是相牴觸的。這是教育體制內一些人的看法,但是在網絡上,相當數量網友的觀點與之截然不同,這邊有兩個大V的微博截圖,他們的觀點有一定代表性:一個是“自幹五”大V“地瓜熊老六”,他認為分數是窮人子弟對抗富人子弟的唯一工具;另一個是“佔豪”,一個學者,他說衡水中學我支持你,對那些不負責任的唧唧歪歪,完全可以無視。

可以說,現在中國的教育界、專家學者、社會民眾之間,對應試教育的觀點,分成兩大陣營,一派是反應試教育,一派是挺應試教育。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來看應試教育?今天,我主要從三個方面,跟各位領導探討一下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問題。

應試教育的價值觀

我個人認為,這些年來,應試教育存在著被汙名化的現象。

在百度百科上,應試教育的概念是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脫離社會發展需要,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來就是“脫離社會發展需要”,然後又給應試教育取一個別名叫“填鴨式教育”,舉例類似制度有:科舉制、八股文、文字獄,居然把應試教育等同於文字獄,這簡直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對於素質教育,它這樣定義: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這種汙名化應試教育的傾向,必須得到糾正。我今天決定談談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教育體制內,批評應試教育,反應試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很多教育系統內的領導、名校長、專家學者,在公開場合,如果不批評幾句應試教育,就渾身癢癢,似乎一批評應試教育,他的格局就大了,認識就上層次了。相反,作為教育體制內人士,如果你旗幟鮮明的強調高考重要,狠抓教學質量,推行應試教育,那麼,人家會覺得你的格局、你的眼界都非常低。

今年春節後,我拜訪了蘇北蘇中幾個縣區的教育局長,大家對抓教學質量,認識一致,都覺得基層縣區必須把高考作為第一要務。平時也有領導善意提醒我,說你可以暗地裡使勁抓教學抓成績,但是,對外一定要大力宣揚素質教育,否則,人家會說你這個局長的認識層次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格局還有待進一步撐大。我有些納悶,我們黨一向提倡實事求是,如果覺得是正確的事情,大家都在做的事情,為什麼非要鬼鬼崇崇、偷偷摸摸?為什麼非要說一套做一套?好像應試教育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究竟應該怎樣認識和對待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呢?我的觀點是,素質教育百分之百正確,現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提倡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站在任何一個角度,360度無死角,都是妥妥的正確。素質教育放在全世界範圍,都是一個千真萬確的真理。但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在中國當前的高考體制下,抓教學成績,抓應試教育,有錯嗎?

在座的各位領導對衡水中學可能都有所耳聞,但是,我估計很多人也是被媒體帶到溝裡去了。衡水中學作為一所超級中學,它已經連續17年蟬聯河北省高考榜首,2016年考取清華、北大有

139人。可是,長期以來,一些媒體把衡水中學妖魔化,把衡水中學批叛為滅絕人性的高考工廠,很多人以訛傳訛,說衡水中學學生壓力太大,教學樓、宿舍都裝了鐵絲網,防止學生跳樓。真相是否如此呢?我到教育局之後,專門瞭解過這個問題,我們有校長去過衡水中學七、八次,他說那絕對是造謠。PPT上的第二張圖片,就是衡水中學真實的教學樓情況。中國的教育體制內,以及媒體界,都把衡水中學作為應試教育的典型代表,而應試教育這個概念,既然被等同於填鴨式教育,被類比為文字獄,那麼,衡水中學高考成績越好,反對和批判的聲音就越大,因為他們覺得衡水中學帶有原罪。

所以,我們必須對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做一個釐清和界定。剛才說到百度百科上對“應試教育”詞條的定義,我覺得編輯這詞條的人對應試教育帶有嚴重偏見,否則,他不會把應試教育比作“文字獄”,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前兩天,和上級教育部門一領導談及衡水中學入駐浙江一事時,我闡述了我對應試教育、素質教育的認識,我的觀點是:

應試教育是以聚焦學生的高考為取向的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式;素質教育是以聚焦人的全面發展為取向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式。我認為應試教育主要針對並適用於基礎教育階段,素質教育則適用於更宏大、更寬廣範圍的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甚至家庭教育,都需要抓素質教育。你能說大學就不需要抓素質教育了嗎?當然要抓,職業學校也要抓素質,家庭教育更要抓素質。素質教育適用於教育的所有階段,應試教育只是基礎教育這一特殊階段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這是我到教育局6個月來思考的一些答案。

這裡有一張網絡新聞截圖,昂立國際教育總經理慄浩洋在接受專訪時,如是說: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並非對立關係,真正的素質教育其實就是應試教育。當下中國,基礎教育階段是要高考的,你把素質教育吹的天花亂墜,還是要高考的,不像1978年以前有段時間沒有高考,工農兵大學生可以推薦,現在不行。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二者同為方法論,只是適應範圍不同而已,在基礎教育階段,應試教育是最管用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很多人不服氣衡水中學,說衡中把整個河北省的優質生源全掐去了,考得好沒什麼了不起。說這話的人,有明顯的酸葡萄心理。不錯,教學質量生源非常重要,再好的老師,沒有好生源也無能為力。衡水中學的確是集聚了河北省大量優質生源,可是,衡水作為一個

三四線城市,它的一所中學憑什麼能夠全省掐尖呢?打個簡單比方,我們贛中想把全江蘇的優質生源掐過來,能行嗎?家長、學生不願意報,你掐誰去?河北全省好學生願意報考衡中,一定是這所學校前期做的非常好,才形成滾雪球效應,優質資源富集。現在很多校長抨擊衡水中學掐尖,有本事你也掐試試,u can u up。

站在價值觀的維度去看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價值內核,與中國幾千年主流的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應試教育提倡的是厚積薄發,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十年寒窗苦讀,是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我和我們的一些校長、老師交流時,我說如果你的學生是福布斯排行榜上那些超級富豪的孩子,那你抓素質教育就OK了,因為他生來就含著金鑰匙,他一出生就實現了財務自由,他考上考不上大學都無所謂。可是,作為鄉村教育工作者,我們面對的,大多是農村的孩子,他們需要通過學習改變命運,那麼抓應試教育,有錯嗎?

當下中國社會很浮躁,這種浮躁,是和我們幾千年來的傳統價值觀相背離的。

網紅無底線炒作,小鮮肉大殺八方,引發社會各種爭議。前段時間,陳道明、宋丹丹等藝術家,質疑批評“小鮮肉”演員,為什麼?因為這些“小鮮肉”顏值雖高,可是缺乏生活的積澱積累,缺乏對藝術的敬畏之心,片酬卻動輒千萬計,能佔到一部電影總成本的一半以上,極不正常。陳道明、宋丹丹對小鮮肉的批評,實質上是對小鮮肉所代表的浮躁價值觀的不認同,而應試教育所傳承傳遞的價值觀,卻恰恰相反,它代表的是不怕苦不怕累,是勤勞勤奮、努力向上,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基礎教育階段,莘莘學子面對的是高考這個主出口,只要中國的高考體制不改變,基礎教育就無法避開應試教育。如果說應試教育有錯,那麼請問,司法資格證要不要考試?註冊會計師要不要考試?託福雅思要不要考試?公務員要不要考試?當今社會,所有這些提供公平向上機會的通道,大都要經過考試這個關口,所有這些考試也都要經過艱辛的學習。為什麼不批評這些,單單批評基礎教育階段的應試教育?

是的,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立德樹人,不是高考和大學,我百分百認同這個大前提,就如同我知道,體育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不是賽場輸贏。強身健體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打太極、做瑜伽、踢足球,可以慢跑、游泳,有氧運動,這些都是鍛鍊身體的一種方式,但是,具體到某項賽事,是有輸贏的,奧林匹克的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強。同理,

基礎教育階段,高考是出口也是關口,是基礎知識的競技平臺,是要分勝負的。

很多人對應試教育存在誤解,持有偏見,包括教育體制內的一些領導,緣於他們對應試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填鴨式、滿堂灌的老印象,實際上呢?應試教育早已今非昔比了。這裡有個截圖,是我們贛榆一所高中對老師在教學方面的具體要求,對於新授課,文科類,要求老師課堂授課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另外15分鐘必須進行互動和啟發式教學,教學相長;每堂課,老師單次連續講課不得超過5分鐘,5分鐘後必須停下來,然後和學生互動;他們還有“三講三不講”,三講,是講重點、難點,講規律、拓展,講易錯、易漏、易混點;三不講,是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

我沒到教育局之前,也認為基礎教育還是滿堂灌,還是填鴨式,一節課老師呱呱講45分鐘,然後佈置作業下課。實際上早已不是了,現在應試教育在不斷地進化,不斷地改良,不斷地進行課堂改革。春節後我到南通如皋去學習,他們的活動單導學,我看了後感到非常新奇,他們在課堂結構、講課技術方面的改進,超出我想象,非常厲害。現在我們正全面向南通學習。這些,很多教育界以外的人不瞭解,包括我,到教育局之前也不懂,實際上,應試教育在技術上已經相當發達和先進了,

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準滴灌了,甚至很多方面也借鑑了素質教育的一些手段,在融合,在往前走。前段時間,衡水中學的兩位老師,到我們一所高中上公開課,我聽校長說,人家講課確實有水平。我們體制內的一些領導、專家,不到衡水中學去實地調研,就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用老眼光看待正在不斷進化、不斷髮展的應試教育,然後大肆批評,這很不公平。

這裡有兩個新聞。一個是英國,英國今年引進了上海一到六年級的小學數學教材,他們希望藉此強化英國學生的數學能力。英國前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說,英國要麼“開始像中國人一樣努力,要麼我們很快就要為中國人打工了”。網上有關於中國式找零的文章,講在歐美國家購物找零的體驗:售價九十六塊錢,你給他100美元,你再給他一塊錢,他不會找,在中國,售貨員肯定直接找5塊錢,他不行,他把一塊錢退給你,另外找四個鋼鏰給你。我們的基礎教育,我們基礎知識的紮實程度,在很多歐美國家是想象不到的。

還有日本。上世紀七十年代,日本

政府響應國民呼聲,開始實施寬鬆教育,三四十年下來,現在的日本開始全面反思寬鬆教育,並進行回調和糾偏。《中國青年報》有一篇文章叫《日本教育減負30年反思》,比較全面的論述了日本寬鬆教育的得與失,值得一讀。

硬實力,軟實力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一個是,作為父母,讓孩子上學接受教育,終極目的是什麼?還一個是,作為國家,重視教育,終極目的是什麼?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就需要從不同角度,去審視教育,理解教育。

先從硬實力的角度,談談這個問題。

不論你是否承認,這個世界都是叢林法則的,這個社會是優勝劣汰的,適者生存,喝再多的心靈雞湯,讀再多的小清新文章,都無法改變這一現實。那麼,在這樣一種大的社會背景下,作為一個個體,你不鍛造錘鍊你的硬實力,你在應該努力學習的年齡段,不全力積蓄將來參與社會競爭的資本,你的未來如何,可以想象得到。我們必須明白,也必須讓我們的孩子明白,這個社會是分層的,是有階層的。雖然說,只要是自食其力,每一個勞動者都很光榮,都值得尊重,但現實是,身處社會的不同階層,生活品質一定是不一樣的,別人對你的認可和尊重也是不一樣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你要到更好的階層,就必須有更強的實力。

作為應試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恰恰是用來夯實我們學生的知識底盤的,是鍛造學生的硬實力的,而素質教育,更多是錘鍊軟實力的。打個比方,素質教育就像太極,動作舒緩,內外兼修,確實利於鍛鍊身體;應試教育像散打、像泰拳,剛烈威猛,訓練強度高,太苦太累,甚至會給人留下後遺症。站在強身健體的角度看,練習太極當然比練習泰拳好,可是,具體到賽事是有輸贏的,如果僅僅為了強身健體,泰森幹嘛要打得鼻青臉腫?還把霍利菲爾德耳朵咬掉一塊?

再來看足球,網上隨便一搜,就有很多球員拼搶導致斷腿的圖片,這種血腥場面,與體育運動強身健體的目標是不相符的,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可是,具體到競技體育,這些代價是不可避免的。試想,如果中國足球隊參加世界盃比賽,球員在球場上洋洋灑灑踢著玩,反正是強身健體,拿輸贏無所謂,球迷能答應嗎?那麼,為什麼在基礎教育階段,存在著高考這樣一個競技平臺的前提下,抓應試教育就錯了呢?罔顧高考這一基本事實,罔顧應試教育不斷進化這一現實,大肆批評應試教育,合適嗎?

浙江一些校長批判並排斥衡水中學,其中一點,就是指責衡水中學會破壞浙江省的教育生態。這種指責,讓人費解,區區一個衡水中學平湖分校,就能把整個浙江省教育生態破壞掉?浙江的教育生態就這麼脆弱?這麼不堪一擊?它辦學不規範、違規招生,你依法加強管理就是了,扣上破壞生態的大帽子,有些過了。不過,仔細想想,浙江教育界對衡水中學的入駐如臨大敵,倒也不是杞人憂天,因為,高考是以省為單位進行錄取的,假如啊,這個數字我不掌握,清華大學每年在浙江省投放一百個指標,然後浙江各學校排排坐、分果果,這個學校三個,那個學校兩個,雨露均霑,皆大歡喜,但是,衡水中學突然殺進來,這樣一個應試教育的絕頂高手現身,怎不令人擔憂?這就好像北京體育大學要在某省選招一百個武術本科,擂臺定勝負,該省體育特長生原來都是練太極的,大家在擂臺上推來推去,然後從高到低選了一百個,結果今年突然來了一幫練散打練泰拳的,一上來就把大家打得七葷八素,一塌糊塗,如何是好?然後這時候你說他太野蠻,他不是素質體育,然後裁判也吹哨喊停,要把人家逐出場外。大哥,不帶這樣玩的吧?

看過一篇文章,談及衡水中學風波,杭州一高中老師如是評論:離開生源離開高考,談素質教育是空中樓閣,浙江推行素質教育,但還是以分數為主導,中國的高中一定是以高考為目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熊丙奇副院長也認為,在當前的升學評價制度之下,我國大多數高中都沒有擺脫應試教育,浙江亦不例外。這篇文章中,多名浙江中學教師談及浙江教育,均表示:在素質教育表面之下,本質依然是應試教育。

可見,只要高考存在,任你七十二變,也難以繞過應試教育。

我們再從國家層面,來看下硬實力的意義。網上有句話,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流傳比較廣,叫“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句話出自何處有爭議,有說是南明遺民的哀嘆,有說是日本學者內藤湖南的論述。至於這句話所表達的觀點是對是錯,我們在這兒不討論,主要談談它所提及的崖山之戰。崖山之戰發生在1279年,南宋和蒙古的最後一次戰役,南宋的滅國之戰,大臣陸秀夫最後揹著8歲的小皇帝趙昺跳海,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殉國,何其悲壯。這是中華大地上以漢族為正統的政權,在“異族”鐵蹄下第一次整體性覆滅。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什麼地位呢?被譽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有一個說法叫:漢朝國強,唐朝武盛,宋朝文旺。漢朝大家都知道“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大唐帝國也是聲名遠播,到了宋朝呢?宋朝很多皇帝喜歡吟詩作賦、舞文弄墨,當時的經濟文化也很繁榮,唱唱歌跳跳舞,不亦樂乎。但是,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做保障,富而不強,最終魂斷蒙古鐵騎之下,徒嘆奈何。

這個世界,只要還有國家存在,沒有實現共產主義,沒有大同,一定是叢林法則。前段時間,美國打敘利亞,說敘利亞政府使用化武襲擊,美國有證據嗎?沒有。2003年,美國打伊拉克,就玩過同樣的把戲,當時的國務卿鮑威爾,在安理會拿出一小瓶被普京諷刺為洗衣粉的不明粉狀物,指控說伊拉克有化學武器,結果打完之後什麼也沒有找到,現在還是這樣。沒辦法,美國的實力擺在那裡,它冤枉你,又怎樣?

沒有硬實力,就沒有話語權。這些年,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提升,高鐵、神舟飛船、“蛟龍號”、“東風快遞”,等等,都是今日中國驕傲。這些硬實力的背後,是超強的科技團隊在支撐,這些科技人員,又有幾個是靠素質教育培養出來的呢?我相信他們大多走的是應試教育的道路,並一步步修煉成為頂尖級的理工科人才。網上曾經有個段子,說中國人坐地鐵,都是低頭玩手機,在德國,都低頭看書,可是兩年之後,德國地鐵上看書的人越來越少,玩手機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因為華為拿下了歐洲大單,德國4G信號開始普及了。段子歸段子,但是華為世界第一大通信設備製造商的地位,已經確立,這就是中國製造的實力。在這背後,是科技,是高精尖的理工科人才在支撐,這也是國家的硬實力。

互聯網上有個梗,叫“平成廢物”,是對日本年輕一代的諷刺。日本明仁天皇的年號叫“平成”,始於1989年1月18號。平成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正好接受的是寬鬆教育,他們這一代人整個被寬鬆教育給弄慘了,宅,娘炮,脆弱,缺乏競爭力。現在日本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前段時間,日本文部科學省公佈新版的中學“學習指導綱要”,在體育教育章節增加了“刺槍術”武術科目,目的是培養日本下一代的陽剛之氣。中國呢?看看這些年流行的“小鮮肉”文化,娘炮氾濫,如果任由這種文化興起,整個中國一片鶯鶯燕燕,中國的未來怎麼辦?所以,上海推出了男孩性別教材,《小小男子漢》,目的就是強化男孩的陽剛之氣,讓男孩更像男孩,讓他們的脊樑將來能夠撐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很多人對於應試教育的印象,還停留在填鴨式滿堂灌違揹人性,認為只要搞了應試教育,素質教育肯定就不管不顧了。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前面已經說過,現在的應試教育,很多已經融合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例如,我們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比較注重有針對性的實施素質教育。今年三月份,局裡出臺了教育教學質量五年發展規劃,其中有三大工程:寫字、閱讀、演講,這是和應試教育密切相關,同時又能讓孩子終生受益的事情。第一個是寫字。字寫的工整,從應試角度講,對高考是有利的,起碼卷面不失分,字跡太潦草,要扣卷面分,扣你一、兩分,可能就是本一滑到本二的問題;而且,一手好字,參加工作後寫個材料,人家對你印象也不一樣。第二個是閱讀。閱讀對人內涵的豐富,對人視野和境界的提升,毫無疑問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讀書

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量的閱讀,在高考寫作文的時候,在閱讀理解的時候,一定是不一樣的。我們推的第三個是演講。我中專是在南京上的,很明顯感覺我們農村的孩子在學校裡交往的時候,表達是不行的,特別是在人多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因為演講的背後,是你知識的積累,是你的邏輯能力、你的語言組織能力。春節前,我和贛中一起,到陝西師範大學直招高層次人才,面試時,我坐在後面看。考官要求朗誦一首詩或唱一首歌時,有的同學聲情並茂,包括肢體語言,考官一下就看好了;有的扭扭捏捏,臉憋得通紅,手也不知放在哪裡好,給人第一感覺就不適合當老師。所以,我們現在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演講能力,讓他們學會表達,學會溝通,將來到社會上,人際交往過程中,非常有幫助。這三樣,為什麼作為三大工程實施?因為,首先對高考有利,第二對孩子們終生有益。所以,我們現在從小學、初中就開始抓,貫穿於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十年下來,他們肯定受益匪淺。

上面談到小男孩陽剛之氣缺失的問題,這實際上屬於德育範疇,德育又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首要問題。現在連雲港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這項工作主要由教育局承擔。我們在年初就提出“四進四培養”工程,即:愛國主義進校園,培養家國情懷;英雄人物進校園,培養高尚情操;傳統美德進校園,培養健全人格;文明禮貌進校園,培養“四美”新人。為什麼提家國情懷?因為現在很多孩子對於民族、對於國家的認同感不強,我們下一代再優秀、再有能力,如果對國家、民族沒有感情,個人發展的再好,對於國家而言,又有多大意義?為什麼提英雄人物進校園?前段時間我做過統計,現在江蘇省採用的蘇教版教材,語文教材,很多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英雄,董存瑞、黃繼光、狼牙山五壯士,都被抽掉了。我覺得這是一種缺憾,如果一個民族不崇尚英雄,不尊重英雄,這個民族何以有希望?這個國家的未來何以有希望?有一句話說:

祖國終將選擇那些忠誠於祖國的人,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於祖國的人。每次讀到這句話,我內心都波瀾起伏。

春節後,我邀請了江蘇人民出版社和江蘇美術出版社的一些專家,和他們磋商編著“四進四培養”讀本問題,我的想法是分兩個系列,一個是愛國主義和英雄人物系列,一個是傳統美德和文明禮貌系列。分兩個級段,小學從四年級至六年級、初中從初一至初三,進行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傳統美德和文明禮貌教育,小學可能用漫畫的形式,中學用中學生能夠理解的形式,圖文並茂。而且,跟出版社專家交流的時候,我說讀本里面收錄的民族英雄,編寫他們的事蹟切忌“高、大、全”。我們現在樹立的很多典型,一樹就是完美的,就是毫無瑕疵的,這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世界上有完美無缺的人嗎?沒有。結果呢,這些典型,一有個小缺點被別有用心者抓住了,大肆炒作攻擊,這個典型一下子就坍塌了。

這兩年,網絡上抹黑民族英雄,解構英雄主義,已經成為一種風尚,這很可怕。譬如說邱少雲,大V“作業本”有條微博,大概意思是,食客們覺得賴寧的烤肉比較好吃,不喜歡邱少雲的半面熟。因為少年賴寧是在火場直接犧牲的,邱少雲烈士是趴在火裡一動不動被燒死的,所以他說邱少雲是被烤成了半面熟。這篇微博引起軒然大波,任何一個對民族英雄懷有感情的人,看到這條微博都會出離憤怒。後來邱少雲烈士的弟弟起訴,法院判作業本敗訴,責令其公開道歉,恢復英雄名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因為的確會有人懷疑,一個人在火堆中,到底能不能趴著一動不動?當時我跟出版社編輯談到這個問題時,我說收錄此類英雄事蹟,一定要有延伸閱讀材料。譬如,1963年,越南僧人釋廣德,為了抗議南越

政府迫害佛教徒政策,帶著他的弟子去了一個廣場,端坐地上,雙手合十,讓他的一個弟子一桶汽油澆到身上,然後點火。這個視頻我看過,他坐在那兒燒成火人,直至最後歪倒身亡,中間沒有任何掙扎動作。通過這種延伸材料,可以告訴我們的孩子們,人有堅定信念信仰的時候,意志真的能堅如磐石。我說,我們的英雄,如果網上有質疑,我們一定要延伸閱讀,避免只是簡單地介紹英雄事蹟,避免他們到社會上讀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質疑文章後,內心就動搖了。我們先將網上被質疑的東西提前告訴他,並進行延伸閱讀,讓他們明白,這個世界上有些偉大的靈魂,超乎我們常人想象。

學生這塊,我們今年在全區中小學開展了一個留守兒童家訪全覆蓋工程。留守兒童這個群體,遊走於家庭和學校之間,生活在一個相對缺少關愛關心的真空地帶,很容易發生心理問題,也很容易沾染社會不良習氣,所以,他們尤其需要我們老師去關心愛護。前段時間,網上炒的沸沸揚揚的四川瀘縣跳樓身亡的的少年趙海,就是一個留守兒童,父母離婚、復婚又離婚,平時主要是爺爺照看他,爺爺隔輩很難交流溝通,悲劇的造成,和他內心世界的封閉有一定關係。現在隨著科技的發達,老師和家長之間,校訊通、QQ群等,最多家長會,這些形式很難發現孩子的問題。我一直覺得傳統的家訪,老師和家長一對一的交流,是非常好的教育方法。所以,我們要求每學年,每個班主任必須去本班級留守兒童家裡兩次,瞭解孩子的生活情況,和家長反饋孩子學校裡的表現,家校互動。這個我們是要抽查的,避免流於形式,目的很簡單,就是讓這些容易被忽略的孩子,能被另一種溫暖包裹,處在老師的關懷當中,避免被邊緣化。

高中段學校,我們搞了一個“中堅力量·贛榆知名校友論壇”,已經搞了兩期,主要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內驅力。教育教學想抓好,不復雜,老師想教會教,學生想學會學。老師再想教,學生不想學也是沒用的,就像小孩子挑食不想吃飯,大人拿著碗追著他轉,也沒用。我們邀請贛榆在外的知名校友,科技界的、醫療界的、教育界的、企業界的,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有影響力的,回來跟他的學弟學妹們面對面座談交流,用他們的學習經歷、工作經歷,傳遞一種努力向上的精神。四月上旬,贛中請了清華大學的梁君健博士,他是贛中2000年的畢業生,在清華讀的本科碩士博士,他拍攝了一個紀錄片叫《喜馬拉雅天梯》,獲過各種獎項,喜馬拉雅天梯代表著一種攀登向上的精神,和我們論壇的主題很契合,所以贛中請他回來做了場電影分享會,上千學生參與,效果非常好。

最近,我又安排幾個高中做方案,準備搞一個高三後服務工程,這也是我們對學生素質教育的一種延伸。高三後服務,就是每年高考結束之後,考上大學的孩子們,拿到通知書到大學開學前,還有一兩個月時間,基本上是一個自由散漫無人管束的狀態,我讓高中校長研究一下,可不可以在這段時間裡集中一個禮拜,請正在讀大學的校友和他們講講大學生活,讓他們提前瞭解大學,有個心理準備,還可以進行一些安全常識、文明禮儀等方面的培訓,讓高三和大學之間,能有一個緩衝和銜接。

去年底,我到區素質教育基地調研,看了一圈後,感覺基地實訓項目太多了,軍訓、拓展訓練、書法、篆刻、剪紙、圍棋……我給他們提意見,我說你們得做減法,孩子在基地就五天時間,有些項目讓他們大致瞭解下,有個常識就行,五天時間,還是要集中精力學個一兩樣,比如說,讓他學個游泳,或者火災逃生,急救常識,交通安全知識,學一兩樣終身受益的知識技能,就可以了,一時不具備條件,可以慢慢創造條件。現在每年暑假都有學生被淹死,為什麼?我們小時候溝溝河河都能游泳,現在不行了,特別農村小孩,大都不掌握這種技能。前幾天看新聞,清華大學不學會游泳不給畢業,我覺得這個事情,清華做的太對了,這是必備的安全技能、求生技能,同時又是強身健體的運動。我的觀點,抓素質教育,不要搞形式,要抓實在一點,不要玩花裡胡哨的素質教育。

先讓他成為你

美國第六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是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的長子,他就任總統後雄心壯志,有很多改革的理念和想法,最後兩件事情做得不錯,一個是交通,一個是教育,美國在他手裡有了國立大學。他說過一段話,大概意思是: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這樣,我的兒子們才能夠自由的學習數學和哲學,我的兒子們學習數學、哲學、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這樣,他們的孩子們才可以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織物和瓷器。你看,第三代,就是純粹的素質教育了。有個觀點說三代培養一個貴族,為什麼?培養貴族是需要有資本實力的,第一代先通過努力晉升到某個階層,第二代把疆土守住,第三代有了傳承薰陶,慢慢就貴族化了。

就任教育局長後,我常常想,我們縣區一級教育系統,面對的大多是農村孩子,對他們,我們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呢?

臺灣省作家龍應臺,我對她不是很喜歡,但她有篇文章《我為什麼要求你努力讀書?》,裡面有段話,很有道理,她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我們小時候有句話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在參加一個活動時,也鼓勵更多女性學好數理化。為什麼?因為數理化是鍛造硬實力的,是培養社會競爭力的。

說兩個例子。

一80後贛榆校友,現在某二線城市生活,第一年高三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厭學,不想復讀了,跑出去打工。父母的話他不聽,但聽外婆的話,後來被外婆哄回來復讀,然後考上個一本,畢業後在一科研院所工作兩年,然後出來創業,創業十多年,現在公司的產值到一個多億了,每年利潤在一千萬以上。我跟他交流應試教育素質教育的時候,他態度很鮮明,說沒有應試教育就沒有他的今天。他說我是農村的孩子,當年如果不是被外婆哄回來苦讀一年,現在頂多是個小包工頭,一年掙個幾

十萬。說到素質教育,他說他的孩子想學什麼,他都可以滿足他,而且有條件請大學裡的專業老師進行輔導。可是,農村的孩子有這個條件嗎?就是這個道理。在贛榆,面廣量大的農村孩子,有幾個人的父母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即便有這個經濟實力,又到哪裡找這種優質教育資源?我2011年年初到城頭鎮做黨委書記,2月份城頭高中搞高考百日衝刺大會,我去同高三的學生進行了一次交流,我提前印好了一篇文章,發給所有的學生。這篇文章是2007年廣西高考狀元林麗淵寫的,《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林麗淵初中時候的夢想是考上覆旦,高三一年拼了命的學,最後考上了北大,她說,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要靠個人努力

第二個例子。一個朋友,億萬身家,孩子在國外上學,我問他對孩子的未來有一個什麼樣的期望,他說讓孩子自由的發展。讓孩子自由的發展,每個父母都希望如此,可是,這是需要財力保障的。一個典型案例,耐克家族的繼承人,特拉維斯奈特鍾愛定格動畫,耗時5年打磨一部動畫電影《魔弦傳說》,這是多麼完美的人生,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令人羨慕。可是,你知道嗎,這一部魔弦傳說投資5億人民幣,而特拉維斯奈特之前製作的三部動畫,平均成本大約6000萬美元,而且,票房基本是虧本,所以,想學他,你先得有個身價千億的老爸,最起碼,有個身價過億的老爸,你一出生就實現了財務自由,不用為衣食住行奔波勞碌。如果你投胎技術不好,那麼,不要怨天尤人,你就好好學習吧。

上面說的是資源匹配的問題,下面來談談機會成本問題。我十年前讀梁小民教授的《寫給企業家的經濟學》,他談到“機會成本”這個概念時,舉了一個例子,我印象深刻,是關於科比·布萊恩特的。科比·布萊恩特高中畢業後放棄名牌大學,選擇NBA做專業球員,這一選擇的同時是一種放棄,我們所有的選擇都會有放棄,被放棄的就是機會成本。他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為當時他簽了三年的合同一千萬美金,如果讀大學,按部就班,可能一輩子也賺不來一千萬美金。延伸到我們的孩子們,他們的時間精力都有限,我們必須幫他們選擇機會成本最小的教育路徑。我的理解,基礎教育是一個金字塔形狀,小學基礎要寬,小學不能完全抓文化成績,一定要讓他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讓他涉獵廣泛,讓他找到興趣點;到了初中收窄一點,到了高中,這三年就完全把愛好放一邊吧,全力以赴抓高考,等到了大學,他有足夠的時間發展興趣愛好,前提是先考上大學。

當然,我們必須面對一個現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上大學,有些人要去接受職業教育,有些人要回到農村。但是,這沒什麼大不了,重要的是,這些孩子經過基礎教育階段的壓力測試,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勤奮努力、向上攀登的價值觀,將來做個藍領工人,也可以成為大國工匠,做個農民,也一樣能勤勞致富。

共青團中央的一篇微博,我比較認同,“世間哪有那麼多天才,還不都是孤獨地翻山越嶺”。在微博上,有一個網友這樣評論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現在搞那些亂七八糟素質評分,只會讓普通人家的孩子越來越吃虧。如果教育也走精英化,那社會的階層就要徹底失去流動性了。自古學生苦,不努力拼搏憑什麼就有收穫?應試教育,用分數說話,個人認為還是當今最公平的選擇人才方式。

對於衡水中學,很多人攻擊說,它每年雖然有一百多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但是,後來的發展都不太好。對此,有網友評論,“素質教育是有錢人的地盤,寒門走衡水路線肯定是性價比最高的,那些說衡水中學出來的孩子不太好用的人其實沒有弄清楚,不是衡水中學把他們變成這樣的,而是他們的原生家庭在他們身上的印記,如果不這樣,這些孩子壓根沒有機會和你出現在同樣的戰場”。就是這個道理,譬如2016年衡水中學考了139個清華、北大,如果不是在衡水中學讀書,他們當中或許只能考39個,另外100個壓根就考不上清華北大,可是經過衡水中學這樣精準的、科學的培養教育,他考上了,他原本不應該獲得的品牌資源、教育資源乃至人脈資源,都有了。清華畢業的本科和普通大學的本科是一個概念嗎?畢業證含金量不一樣的,這就是品牌效應。而且,有清華的那種師資力量,他接受的教育層次、視野是不一樣的,然後還有人脈資源,他同班同學可能分佈在中國各行各業,將來大都是社會精英。這些,對他今後的人生,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前兩天,我拜讀了李希貴校長的一本書——《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貴校長是中國教育界的傳奇人物,他是抓素質教育成名的,他對教育的理解非常深刻,但是,就是他這樣一個十分注重素質教育的人,他在高密四中做校長時,校訓卻是:怕苦累莫入此門,圖輕鬆另尋他處。還是要吃苦啊。他的底線是抓素質教育不能影響升學率,他很清楚,你再怎麼抓素質教育,要是高考考不好,領導是不滿意的,老百姓是不買帳的。

素質教育有這樣一個理念: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這句話聽上去很美,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偽概念,因為,跑步可以有跑得最快,舉重可以有舉得最重,這些都可以量化,但“最好”不能對比,無法量化,人生不可逆,每一段有每一段的風景,每種活法有每種活法的味道。所以,所謂最好的人生,就是一個偽概念,忽悠小清新而已。

前面,我提到兩個問題,一個是我們為什麼讓孩子上學接受教育,一個是國家為何要重視教育。第一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五個字:更好的人生。最好不好界定,但是,更好,可以合理判斷。譬如,一個農民家孩子,他從我們贛榆某個高中考上醫科大學,讀碩讀博,畢業後在北京、南京,哪怕回縣裡當個醫生,他的生活品質,肯定比在老家種地或者外出

打工要好,當然,如果你說他打工可能有機會創業,成為億萬富翁,你這麼說,我不想去反駁,用小概率事件來代替普遍性,沒有意義。我這裡不是說種地或打工就不好,我父母也是農民,但是,我們不要糊弄下一代,這個社會是分層的,每個階層的生活品質是不一樣的。

第二個問題,從國家的角度講,重視教育,我認為主要是為了培養更有力量的下一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一代接著一代幹,擼起袖子加油幹,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科教興國,中國夢是撐不起來的。基礎教育抓的紮實,一直是我們中國教育的優勢,也是現在歐美等國家開始反思和學習的,如果我們自廢武功,像日本搞寬鬆教育那樣搞素質教育,30年後,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國家,還能有今天這樣的競爭力嗎?

作為一個基層教育局長,我對教育的理解,就是這兩句話: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為國家培養更有力量的下一代。面對著面廣量大的農村孩子,我很清楚,他們首先要通過高考獲得一個上升的通道。中國現在進入到一個穩定發展期,整個社會的流動性在減弱,任何一個國家進入到穩定發展期,都要遇到流動性減弱的問題,這個時期就潛伏著中等收入陷阱。一個社會流動性減弱,意味著各種上升通道會漸次關閉,階層一旦徹底固化,社會就會變得絕望和頹廢,好在中國有高考,硬碰硬靠分數說話。

在農村,如果不下大力氣抓教學質量,這些農村孩子就可能被耽誤掉。趁著他們還年輕,讓他們埋頭苦學吧,用勤奮努力來彌補他們在教育資源上的先天不足,彌補家境條件所伴生的各種劣勢。所以,在和上面提及的兩個朋友談這個問題時,我說,我得先讓他們成為你,先把他們培養成你這樣的,不說成為億萬富翁,起碼學有所成,有一技之長,成為白領,成為城市中產,不用啃爹,然後他再把他的下一代培養的更好,用兩代或三代人,來完成一個家族命運的全面轉折。

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理想主義,不要想一蹴而就,那不現實。我們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抓教育教學,努力成就孩子們更好的人生,為這個國家培養更有力量的下一代。

延伸閱讀一:

34年不留家庭作業,學科質量還名列前茅,這所小學是怎麼做到的?

不留作業和提高成績是否矛盾?瀋陽鐵路第五小學用34年實踐給出了近乎完美的答案。

當眾多家長奔跑在課外輔導班、為陪孩子寫作業而焦慮時,這所小學三任校長堅持34年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實施愉快教育改革試驗,學生在興趣引領下高效融入學習,在愉快教育理念下減負提質。

文 | 王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半月談”(ID:banyuetan-weixin),原文刊於《半月談》2018年第5期,原標題為《34年不留家庭作業,三任校長接力“高效課堂”》。

1 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

“只有教不明白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孩子。知識點就那麼多,用不著留作業反覆練習。”老校長張秀金說。

鐵路五小不留書面家庭作業源於1984年。那時,學生負擔很重,時任校長張秀金決定在全校推行減負,先搞了一個試點班。

方法很簡單:向課堂要實效,增加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積極性。

半年下來,試點班的成績明顯高於其他班級。從此,全校一至六年級都不留家庭作業了。

减负把南京家长搞“疯了”?一位教育局长疾呼: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實踐課程走進中華餃子文化

“高效課堂”是採訪中老師們提到的高頻詞。

“題海戰術是一個誤區,教師要把最精華的知識點濃縮到課堂上,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現任校長於瑩說,教師要保證學生每一堂課、每一天、每一階段所學的知識都能在課堂上全部吸收消化,這叫“三清”制度。

為實現“三清”,在鐵路五小,教師把大量精力用在備課、教學交流上,保障教學的高品質。

五年級於淼老師來到鐵路五小後,所有校領導集體聽課,為她出謀劃策,指導改進課堂教學,在2017“和平區好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她獲高年級語文學科冠軍。

為提高學生高效學習的能力,學校每天下午開設一節15分鐘微型訓練課程。

從低年級的限時書寫、限時記憶,到高年級的思維導圖整理交流微型課程設置,使學生記憶、傾聽、概括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極大改善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34年來,鐵路五小歷任三任校長,不留書面家庭作業的傳統一直保留了下來。

對於現任校長於瑩來說,堅持不留家庭作業所要承受的壓力,這些年來只增不減:

雖然取消了小升初,但升學壓力前移,家長對孩子期待更高,各類考試難度也不斷提高,不留作業這一招還能否好用?

“只要教育理念正確,有決心堅持,‘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得以實現,就不需要家庭作業。”

從參加工作起就在鐵路五小、從教26年的於瑩探索“學生即未來”的教育主張,把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兒童提供適切教育作為核心理念,制定了學校的教育策略和行動方略。

减负把南京家长搞“疯了”?一位教育局长疾呼: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動力航模社團讓學生夢想成真

如今,鐵路五小3個校區已有67個教學班,3100餘名學生,仍然堅持全部不留書面家庭作業。

2 學生放學之後做什麼?

課後不留書面作業,學生回家後做什麼?學校就完全不管了嗎?

放學後,鐵路五小二年級學生史殿策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又一次投入到自己最喜愛的冰球訓練場上。

他已練習冰球近一年,並在遼寧省冰球聯賽上有過精彩表現。

减负把南京家长搞“疯了”?一位教育局长疾呼: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史殿策同學在冰球訓練中

兩個小時的訓練結束後,回到家裡他首先打開電視,不是為了看動畫片,而是收看整點新聞,臨睡前,又看了一會兒班主任推薦的課外書《神奇的校車》。

在鐵路五小,沒有統一的書面作業,但每個孩子都會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安排放學之後的生活:讀小說、做手工、練書法、跳街舞……

據介紹,為豐富學生課外活動,鐵路五小推薦“有字書”和“無字書”。“

有字書”即傳統書籍,通過定期推薦書籍,開設每週一小時閱讀課,每月一次讀書交流,每學期一次讀書節等,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能力和品質。“

無字書”即新聞,通過引導學生每日閱讀報紙、聽廣播、關注網絡新聞等,並在每天晨讀時進行學生自主“播”“評”“辯”新聞。

减负把南京家长搞“疯了”?一位教育局长疾呼: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讀書節圖書交換小超市一片火熱

學校開設了智能機器人、奧爾夫音樂、數字美術等20門必修課,成立了科技、藝術、健身、讀書社、英語俱樂部等60多個選修社團,幫助孩子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特長。

同時,進一步豐富學生在校和課後生活,不讓他們在“書山題海”中淹沒。

3 愉快教育讓學生享用不盡

鐵路五小四年級家長“天天爸爸”在2016年寫給全體一年級新生家長的開學寄語裡說:

“學校的辦學特點是不留作業、讀書、播新聞,用好了這些特點,孩子的知識面和學習效率都會變得不一般。”

四年級學生李嘉熙原本學習成績普通,有時會出現課堂表現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等情況。

加入學校創客空間社團一年來,他成為學習小組的核心成員和科技小明星。

他帶領小組成員共同研究的創新作品——“便攜一站式手機伴侶”已入圍2018年瀋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學校2013年畢業生王洪亮現就讀於遼寧省實驗中學,在2016年中考曾以744分(滿分760分)的成績名列全市第三名。在鐵路五小的學習經歷讓他受益匪淺。

“高中的學習很緊張、很辛苦,每當遇到困難時,我總會想起小學的經歷。


那時候閱讀的大量書籍,直到現在都記憶猶新;每天早上看新聞播報,讓我養成關注時事政治的習慣,對政治等科目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减负把南京家长搞“疯了”?一位教育局长疾呼: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機器人社團受到學生歡迎

王洪亮說,“我印象最深的是機器人社團,培養了我動手、創新、空間思維等多方面能力。


解答立體幾何題有時都不用畫圖,在頭腦中就能浮現小學用樂高搭建的形體……


鐵五的教育包含了太多對成長有用的東西,等到了初中、高中的時候才慢慢顯露,讓我享用不盡。”

一路走來,疑慮和質疑聲從未消失,但鐵路五小初心不改,堅持探索愉快教育辦學新舉措。

不斷推出微課程、科創課程、研學實踐課程等新課程體系,並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成績單:

學生學科質量監測名列全區前茅,語文和英語學科成績在全市試驗區55所小學中名列第3名和第4名,近5年獲省以上科技、藝術、體育等榮譽上百項。

於瑩校長表示:

“身為基礎教育人,我們將不斷傳承和發揚愉快教育減負提質的思想精髓,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變革條件下的全新領域。


從學生學習力和學習習慣入手,著眼學生未來的無限可能,提升童年的生命質量。”

剛剛,南京教育局回應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觀察者網”(ID:guanchacn),首發於2019年10月30日,原標題為《剛剛,南京教育局回應》,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據南京市教育局微信公眾號“南京教育發佈”(ID:njjyfb)10月30日消息,為進一步發展素質教育,創造更好育人環境,按照上級部署安排,2019年10月—11月,全市開展義務教育學校違規辦學行為問題專項整治專項督查行動,重點是對義務教育學校規範辦學、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辦學等工作進行督查。全市各級教育部門、義務教育學校按照統一部署,聚焦存在問題進行排查,整治糾正不規範的辦學行為,但同時也發現存在對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執行規定簡單化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和部分家長的誤解。

為此,市教育局要求各區各校進一步認識規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的意義。開展違規辦學行為的整改和督查,是為了促進學校更好遵循教育規律,促進學生更好健康發展,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全市教育系統要準確理解工作要求,糾正違規考試、違規排名、超前超標教學等不規範辦學行為。符合教學規律的作業、考試、教育評價應繼續堅持,並不斷提高其針對性、有效性。要在把不合理的課業負擔減下去的同時,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要開齊開足體育課、藝術課、勞動課、心理健康課、社會實踐課等,努力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要規範執行上級要求,防止和糾正執行簡單化、形式化、機械化現象,持續推進規範化辦學。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質量觀,通過家委會、家長會和社會宣傳等途徑,廣泛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教育方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良好生態。對於督查整治中發生的偏差,要及時糾正,確保義務教育規範有序發展。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北京大學出版社為庫叔提供7套《全球通史(新校本):從史前到21世紀)》贈予熱心讀者。豆瓣評分9.1,20世紀影響世界的10本書之一,歷時兩年譯文全新精校,近300幅插圖重新修訂排版。從全球變革中看待中國的現狀,用過去的經驗燭照當下的問題。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第1名(數量超過30)將得到贈書。

减负把南京家长搞“疯了”?一位教育局长疾呼: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减负把南京家长搞“疯了”?一位教育局长疾呼: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