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懂区块链 你就OUT了

今天,咱们来聊一聊近日被疯传的徐小平聊天记录泄露的事儿以及这背后最关键的一个词:“区块链”。故事的大概,就是小平老师在一个CEO微信群里称,区块链革命已经到来,鼓励大家不要临渊羡鱼,努力的投身和拥抱区块链,然后这个对话被群里的一位CEO以截图的形式爆了出来。这样一来二去,让区块链还没被大多数人了解的词汇再次进入到了大多数人的视野。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

无须信任任何陌生人,就可与之进行交易;

无须信任银行,就可安心地把积蓄储存在那儿;

无须信任政府,因为你知道它不得不公平公正;

这个想象中的世界,正是区块链的愿景!

再不懂区块链 你就OUT了


到底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个由不同节点共同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开放式的账簿系统(ledger)

它是由一串按照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或数据包组成,即区块(block),对每一个区块数据信息都自动加盖时间戳,从而计算出一个数据加密数值,即哈希(hash)。

每一个区块都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从创始区块(genesis block)开始链接(chain)到当前区域,从而形成区块链。

再不懂区块链 你就OUT了

看了上面的描述,你也许依然不之所云。举个例子也许可以让你更加清晰的理解“区块链”这一概念,并且抓住“区块链”应该读懂的重点!

在没有微信之前,我们是怎么组饭局的?

所有的人都给一个叫班长的家伙打电话,告诉班长你要参加饭局的信息,然后班长用个“账本”来记录这些信息,这个叫“中心化账本”。

但有了微信之后,我们通常用“微信接龙”的方式进行召集和记录。

比如,有个人发了一个帖子召集大家参加饭局,每个人在上一个人的发言后面累加一个序号并加上自己的名字,最后能记录全部的报名人员和人数。

再不懂区块链 你就OUT了

微信组局中的“接龙发帖”,对应在区块链中的概念即“链式数据结构”。 微信组局中的“规则:每个人发帖=上一个帖子内容+下一个编号+自己名字”,对应在区块链中的概念即“共识机制,根据严格规则和公开的协议形成”。

  • 微信组局中的“规则定下来后,大家自发登记”,对应在区块链中的概念即“去中心化,没有任何单一用户能够控制它”。
  • 微信组局中的“在微信群里登记情况”,对应在区块链中的概念即“点对点对等网络”。
  • 微信组局中的“只要联网就能得知最新进展”,对应在区块链中的概念即“博弈机制”。
  • 微信组局中的“为了形成N个人的报名记录,至少要有N个人发N篇帖子,并且群友手机都有存档”,对应在区块链中的概念即“分布式、多点备份、高冗余
    ”。
  • 微信组局中的“每篇帖子大家都能看见,更新的记录是否数字错了,人重复了,每个人都可以检查”,对应在区块链中的概念即“共享账簿”。
  • 微信组局中群里的人大都认识,各有各的名字/代号,在区块链中则“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保证陌生人可信”。
再不懂区块链 你就OUT了


区块链如何拯救信用危机?

在部落时代,或许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会被打成熊猫眼,而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为什么大家愿意去相信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卖衣服的商家,并且给他付款呢?

因为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我们把信任托付给了国家机构或者大型企业,我们和卖衣服的人之间仍然是不信任的,但是,由于国家或大型企业的背书,我们愿意让其做个见证,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增加互信的方式。

在那么多让人们增加互信的办法中,有一种拯救信任危机的利器正是区块链。它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分布式结算数据库,能完美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信任危机。

它起源于下面的问题:你凭什么相信一个陌生人?别人凭什么相信你?

再不懂区块链 你就OUT了

区块链用算法证明机制来保证这份信任。借助它,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信任的环境下自动安全地交换数据。与费时费钱的其他工具技术相比,它能实时自动撮合、强制执行,而且成本很低。

与其相信人,不如相信技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是一种智能化信任。

未来,数字化的信息都可以加入区块链。只要能入链,你就无须担心信任验证和信任的执行,因为区块链都帮你实现。

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公信力需求,并把公信力抽象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而不是由政府或第三方组织掌控的存在,形成政府、大众、区块链与公信力互相监督的“公信新格局”。


区块链经济

再不懂区块链 你就OUT了

未来,区块链强大的应用前景备受世界瞩目,多国从国家层面对区块链进行了布局和设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迭代演进,以及更多成熟应用的落地,区块链及其相关行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区块链经济”的触角将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延伸。


再不懂区块链 你就OUT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