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化”擦亮泰安消防救援品牌

□ 本報記者 姜言明 劉濤

本報通訊員 路 凱

前不久,在東營舉辦的全省地震救援綜合演練中,泰安市消防救援支隊戰勤保障大隊,分別在5公里裝備攜行和地震救援兩個科目,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績。

成績的取得,得益於隊伍的專業化建設。近年來,泰安消防緊緊圍繞“能打仗、打勝仗”總目標,貫徹“實戰引領、科技依託、專業處置、創新發展”的戰略思路,打造了山嶽救援、高層建築滅火、石油化工滅火和戰勤保障四支專業救援隊。

為提升隊伍實戰能力,當地一方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來自泰安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的副大隊長鬍朝翔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僅戰勤保障大隊向社會招聘的專職消防員就達100人,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過去救援隊人力不足的問題。“以前,大型演練,得從各個基層中隊調人,不僅麻煩,還不成體系。現在光戰保一個大隊整建制抽出五六十人也沒問題。”胡朝翔說。

自去年5月戰勤保障大隊實體化運行以來,其職能隨之發生變化,不僅要有後勤保障的能力,還要有特勤的戰鬥力。為此,他們專門將100個專職消防員劃分為山林滅火編組、地震救援編組等13個編組。在平時訓練中,要求每個隊員在做好自身崗位訓練的同時,要熟練掌握其他崗位技能,培養一專多能型消防隊員。

“我們每個月要到徂徠山組織兩次拉練,一方面是為了鍛鍊體力,另一方面是為了熟悉山路。”胡朝翔說。山林滅火是戰勤保障大隊的重要職能,山上演練更具有實戰性。

類似訓練方法,在被稱為“尖刀班”的泰安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一中隊同樣盛行。

特勤一中隊又稱高層建築滅火救援專業隊,平時主要負責轄區高層建築的滅火救援。為了模擬真實救援場景,他們挑選全市最高樓——海拔149米、擁有33個樓層的萬達嘉華酒店作為訓練場。現在隊員將水帶從一樓鋪到頂層僅用16分鐘。

除了日常的刻苦訓練,隊員們還十分注重學習。在特勤一中隊,針對高層建築防盜門居多的現實,他們專門將開鎖公司請到中隊,現場向隊員教授防盜鎖的破拆方法。

在國家山嶽救援泰安大隊,他們每年邀請國內知名救援機構、美國CMC繩索救援培訓學校、兄弟總隊以及藍天救援等民間救援隊來給學員培訓,效果明顯。大隊先後成功處置了“東馬峰”“玉皇頂”遊客被困懸崖事故、“對松山”遊客摔傷事故、“西馬峰”8名驢友被困等30餘起典型救援事故。

其中,泰山“東馬峰”遊客被困懸崖救援案例還被消防高等專科學校選為典型教學案例。

為了熟悉高層建築構造,特勤一中隊蒐集了全市721份高層建築的資料,每份資料都詳細記載了每座建築的位置、樓房戶型、附近水源等信息,為高層滅火救援打下了堅實基礎。

“現在,普通住宅樓一層有多少個臺階,公共建築一層有多少個臺階,我們都摸得一清二楚。”特勤一中隊指導員宋運祥說。

平時,隊員們喜歡自我鑽研,經常搞些小發明、小創造。比如,特勤一中隊為了將滅火救援裝備更快運到樓上,專門發明了爬樓機。戰勤保障大隊為了方便器材運輸,改裝了一輛山林滅火救援車……

近年來,火災的發生頻率、危險指數不斷升高,為了更安全高效地進行施救,泰安消防救援支隊將更多的高新技術運用到消防救援中。

去年年底,該支隊依託該特勤二中隊成立了全市首支石油化工滅火救援專業編組。岱嶽區政府撥付專項經費800萬元,為其配備了四部化工類專用車輛和5輛消防機器人。

“我們的機器人在日常工作中應用非常廣泛,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這些易燃易爆場所以及地下建築與大跨度廠房內經常使用。在火災發生時,這些場所往往會出現高溫濃煙、強輻射熱,隨時有發生爆炸與坍塌的危險。而消防機器人可以獨立完成作業,減少次生災害發生,保護消防人員安全。”特勤二中隊的政治指導員陳懿品介紹。前不久,他們在泰山鹽化工就成功進行了實戰演練。

近兩年,泰安消防救援支隊新裝備購置費用達上千萬元。新添23架“無人機”,實現“無人機”在基層中隊的全覆蓋,這在全國消防系統尚屬首例。新成立了摩托車編隊,其後座專門配置了超細水霧滅火器、山林滅火泵和水帶等,具有滅火效率高、水量消耗小、節能降耗明顯等特點,可大大提高首戰處置能力……

如今,泰安消防救援支隊無論是隊伍建設還是裝備配備,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戰鬥力也越來越強。

今年夏天,在抗擊颱風“利奇馬”行動中,他們遠赴濱州進行增援。短短十天為當地排澇35萬立方米,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