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男性居多?

孤独症中的男女差别:

众所周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中男孩居多,典型ASD的男女比例约为4:1,而阿斯伯格症(AS)则男性更多,约为11:1。

是什么原因导致男孩更容易罹患ASD呢?

生命科学界一直不遗余力地探索研究,仍未弄清其中的奥秘。不过,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喜欢”男性不仅限于ASD,还有阅读障碍、品行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抽动障碍、特定性学习障碍等,男性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纵使如此,ASD的男女发病的差别则尤显突出和引人注目,特别是AS。

抛开流行病学调查不说,光是学校老师投诉的AS孩子、医生接诊的ASD患儿中,男性居多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成人群体,因社交困难和情绪困扰而就医的患者中,不乏很多男性AS人士。

为探明此奥秘,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推测、学说和理论,其中以英国的Simon Baron-Cohen教授提出的理论最为著名:即“极端男性化大脑理论”(EMB),意即大脑早期的发育与构造的分化,导致了男性更容易罹患ASD

为何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男性居多?

是大脑的差异导致的吗?

ASD儿童大脑发育异常为很多研究所证实,大约70%以上的ASD患儿智力落后,5%左右具有特殊的或是孤立性的才能,也可能有很高的智商。他们在数学、拼写、绘画、音乐方面表现出不俗的天分,所以被称作ASD学者。

不过ASD的智力结构极端地异常和不平衡,这在男童身上更加明显。如我遇到的一个智商只有60的ASD男孩,他可以流利地复述过去几年中很多上市公司的名称,因为他平时特别喜欢盯看电脑里的股市行情图,几乎过目不忘。

Baron-Cohen认为,之所以男孩更容易患ASD,是因为他们大脑的心理生理属性上更容易显示极端男性化表现,即在男孩身上,极轻微的异常就可导致“极端男性化脑发育”,而女性则需要更强、更大的异常才可表现出来。

为何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男性居多?

他用此理论解释了不同性别的共情(empathy)能力。即女性比男性有更强的共情能力,如更懂得同情理解他人、更敏锐察觉他人的心理活动、更具有同理心(ToM)能力等;而男性的情商普遍较女性偏弱,但却在系统性认知方面优于女性,如理解分析结构性和规则性系统方面优于女性。

因此男性在数理统计、IT行业、工程设计、时间知觉、逻辑推理方面似乎更强于女性,这也可从男女两性择业倾向和偏好看得出来。这种倾向在其它灵长类身上也有所表现,如雌性黑猩猩亲社会和帮助同伴的行为明显高于雄性。

Baron-Cohen设计了一款共情商数(EQ)量表对大规模人群和ASD做了测评,结果发现女性得分普遍高于男性,男性得分高于ASD;而在所谓的系统化商数(SQ)上则是ASD得分高于一般男性,男性则得分高于女性。

Baron-Cohen甚至说,即便不考虑性别差异,ASD人士更倾向表现出极端的男性化认知特征,如ASD在镶嵌图形测验、直观物理测试、图形辨别测试上优于一般男性和女性。

为何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男性居多?

其间接依据还来自于,正常男童大脑容积普遍大于女童,而ASD儿童幼年某个阶段确实会出现头围偏大现象,这在男童身上尤为明显。另外,研究发现ASD儿童控制情绪的中枢-杏仁核的早期发育也是大于正常男童和女童,ASD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和情绪爆发也与此有关。

目前Baron-Cohen的观点较肯定了ASD儿童在认知、神经解剖和神经心理功能三个层面上表现出超男性化的特点。

胎儿期雄性激素水平异常

是“罪魁祸首”吗?

Baron-Cohen用胎儿期睾酮(雄性激素)水平偏高而刺激大脑发育异常来解释了ASD的发病。

因为在很多啮齿类动物身上获得实验证明,早期睾酮水平对两性的行为、认知、脑结构以及功能产生不同影响。据称,人类母孕期第8周起胎内睾酮水平就会出现第一次激增,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则会出现第二次激增,到了青春期就会出现第三次激增;第一次激增的目的在于控制大脑的男性化,第三次激增则是启动了青春期的开始。

为何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男性居多?

胎儿期睾酮水平可通过母体羊膜穿刺来做测定。Baron-Cohen团队的研究发现,胎儿期羊水中的雄性激素水平确有很大的个体间差异,胎儿期睾酮水平过高后出生的幼儿1周岁时眼神接触水平会下降,也会导致4-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共情能力下降。

而且,过高的胎儿期睾酮水平与出生后4周岁儿童的狭隘兴趣以及6岁后儿童的极端系统化认知呈正相关,说白了,就是胎儿期睾酮水平过高,出生后的孩子更倾向类似ASD。

过高的胎儿期睾酮,还会导致出生后儿童的大脑右侧颞顶叶、右脑眶额叶等区域的神经网络发育异常,这些神经心理异常恰恰也显现在ASD儿童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