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為《少年的你》買單?

誰在為《少年的你》買單?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孔明明

作為一部臨時定檔的國產青春片,《少年的你》為年末的電影市場帶來了驚喜。

上映第8天,截至11月1日早上,《少年的你》在貓眼電影上的實時票房顯示為8.54億,且熱度依然在持續中;在豆瓣電影上的評分為8.4分,要知道,經典的青春片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評分也不過為8.8分,而同類型的國產青春片,即便表現相對較好,也在7分左右徘徊。

因內容涉及敏感的校園欺凌,《少年的你》的上映幾經波折——先是從德國柏林撤賽,又在今年6月27日被迫撤檔,直到10月25日臨時宣佈定檔。在零宣傳和“流量退潮”的情況下,該片首日票房超1.5億元,雖然電影最近因原著小說陷入抄襲紛爭,但熱度仍在持續發酵中。

國產青春片自2013年由趙薇導演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後,成為類型電影中的一種重要題材,也成為電影市場上“以小博大”的典範。80、90後逐漸成長為觀影主體,回到青春、緬懷青春、感受青春,成為觀眾為這類電影買單的原因。

青春是美麗和浪漫,卻也是沉重和殘酷。在成長的交界地帶,種種情感開始萌芽,成人世界在交界點探出了頭。少年們在懵懂和現實中躁動和交戰、探索和反抗、希冀和不安。他們還沒能生出足夠保護自己的能力,也沒有獲得足夠的生活經驗,在這個人生轉折點,激烈的成長往往演繹出或緊張或動人的故事。

但觀眾對某一類型的電影頻繁出現會有審美疲勞。在浪漫愛情、狗血劇情、流量明星光環逐漸失效後,青春和現實相結合的題材成為這兩年青春片的又一創作方向。《過春天》、《狗十三》、《少年的你》的接連上映,正在將發展了多年的青春片引入現實領域。

青春電影的演變

作為一種電影的類型,在維基百科的定義裡,青少年電影指的是針對青少年的電影流派,其情節基於他們的特殊興趣,例如成年、試圖適應,欺負、同伴壓力、初戀、青少年叛逆,與父母發生衝突以及青少年焦慮或疏遠等內容。

在好萊塢類型片定義中,青春片的場景主要是“高中”, 主角是12-17歲的中學生,觀眾範圍主要是基於青少年或者年輕的成年人,內容涉及初戀、青春期焦慮、成年、叛逆、和父母衝突等,往往會和喜劇、歌舞、科幻、恐怖等類型精彩雜糅在一起。

國產青春片,特指聚焦年輕群體從少年期跨入成人期、表現個體成長的電影,因年輕一代成長的重疊性,這類影片絕大多數立足於校園場景,或從校園往外部社會延伸。在中國,青春片跟隨社會發展和觀影人群變化,進行了多次演變。

從1991年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開始,到1994年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2001年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2005年的電影《青紅》……這些大導演聚焦青少年的生存狀態,並將社會、國家、時代緊密融入青春故事的講述。

隨著時代的演變,電影的講述方式也開始發生變化。2013年由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拋開了社會、時代、歷史等重大議題後,青春本身的懵懂、浪漫和殘酷現實交織,成為國產青春片的主要創作模版,並推動青春題材的創作進入狂熱期。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以來,國產青春片就有將近上百部。

誰在為《少年的你》買單?

圖片為《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劇照

2015年,電影市場迎來了一大波青春片,且大多改編自熱門青春小說。如由著名演員周迅監製、改編自安東尼作品的《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著名主持人何炅執導的《梔子花開》,黃曉明、楊冪主演的《何以笙簫默》,改編自饒雪漫同名小說的《左耳》,郭敬明執導的《小時代》等。

這些電影劇情大多套路化、狗血化,內容同質化高,但因其製作成本少、技術門檻低、拍攝週期短等,往往“以小博大”,更容易收穫觀眾共鳴,也更容易獲得高收益。

只是,氾濫的套路化創作,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慢慢會出現觀眾審美疲勞。幾年前,即使作品質量一般,製片方尚能通過流量明星救場,但這一做法正在慢慢失去效果。而最近兩年,讓人耳目一新且更受歡迎的青春片,把主題更多的轉向了社會現實方向,如去年上映的《狗十三》、今年3月上映的《過春天》,包括剛剛上映的《少年的你》,它們的內容聚焦在了現實問題層面:如原生家庭、家庭與社會衝突、校園暴力霸凌等。

導演張一白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每十年左右,電影觀眾會出現一次大的更迭換代。現在觀眾已經換了一撥人,它造成了電影審美趣味和美學觀的巨大改變,傳統的電影敘事方式正在面臨著顛覆。”

隨著電影主流消費人群年齡不斷下降,“80後”偏愛回憶,“95後”正經歷青春,他們都是青春片的主要受眾。

青春的浪漫與殘酷

人們習慣於追憶和讚美青春,因為它的青澀、短暫和單純,也因為它所擁有的獨有悸動和幻想。

《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少年是我們特別想要拍這個電影的原因。校園期很短,但那是最發光發亮的時刻,你會有很多理想,永遠覺得這個世界不夠好,但你還是會投入很多,覺得我能改變世界。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一種天真和理想。”2016年,他曾因為另一部青春片《七月與安生》,在各大電影節被提名多項獎項。

流量明星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在《少年的你》這部電影中的出色演技,讓許多人眼前一亮,但這遠不是這部電影能獲得成功的原因。電影拍攝於重慶,講述了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璽扮演的陳念和小北在高考的年紀,因為同樣不幸的家庭和境遇,而彼此依靠和取暖的故事。更關鍵的是,

這部電影直面了在校園中一直存在的大問題:校園霸凌。

誰在為《少年的你》買單?

圖片為《少年的你》劇照

在講述青少年犯罪的電影中,最經典的還是楊德昌在1991年拍攝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電影根據一起轟動一時的真實案例改編。在這部近4個小時的電影中,楊德昌將鏡頭對準了20世紀60年代的臺灣,在男主角小四的成長過程中,放進了家庭衝突、社會衝突、兄弟和感情衝突。這部電影不僅淋漓盡致的展示了青春期的躁動和殘酷,也因其宏大背景敘事而成為經典。

《少年的你》的故事梗概並不複雜:因為為一名遭受校園霸凌而跳樓的同學蓋上衣服,陳念從一名只想考完高考、“離開這裡”的普通學生,而成為倉惶的“圍獵”對象,同時她還要面臨因賣“三無”面膜而被追債的媽媽的壓力。小北是街頭一名小混混,陰差陽錯,兩人在一次街頭打鬥中相識,留下了小北那句讓人感動的“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臺詞。在一次激烈的被霸凌後,陳念失手殺害了霸凌者,小北選擇為她頂罪。在警察的干預下,最終陳念選擇自首。

在這些導演的鏡頭中,即便最後的結局是少年們在經過碰撞和掙扎之後,需要面對少年幻想的破滅和殘酷的現實世界,但那些獨屬於少年時代的情感悸動依然展現出了足夠的浪漫和天真,讓許多觀眾產生了唏噓和懷念。比如陳念和小北在相處過程中為數不多的歡笑和打鬧;小四和女主角小明之間的相遇和初吻;還有少年之間的兄弟情誼和惺惺相惜、願意為對方奉獻所有的友誼。

只不過,青春因短暫而寶貴,每份青春都有期限。它讓尚對世界抱有幻想、手無寸鐵的少年們,開始接觸到現實世界的冷酷和殘忍,並在這個過程中,伴隨劇烈的衝撞和無數次的僥倖。

米蘭·昆德拉曾說過:“青春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它是由穿著高筒靴和化妝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個舞臺,他們在舞臺上做作地說著他們記熟的話,說他們狂熱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話。”

拿《少年的你》這部電影來說,如果說校園霸凌因為其發生的地點在校園而被重視,倒不如說,因為校園霸凌是發生在尚且懵懂且尚未有清晰的是非辨別能力的青少年身上,才更為可怕。有人的地方,就有打鬧、暴力和權力鬥爭,而這一幕,提前在校園上演。他們因為年輕而肆無忌憚,卻有人要為年輕時所經歷的懵懂而付出不菲代價。

在《狗十三》這部電影的宣傳劇照上寫著:“每一場成長都是兇殺案。”

導演曹保平更曾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沒人注意到我們在什麼時候忽然就長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發生了,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是很殘酷的。我想讓大家回頭看看這一天。”

在幾個小時的電影沉浸中,去重新感受和悼念曾經稚嫩但又充滿幻想的青春時光,對於正在經歷青春的人和已經失去青春的人來說,更像是一場大型治癒。

青春片市場的盛與衰

青春這張牌好打,但也像所有的市場一樣,青春片市場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變動。

2013年,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取得7.19億票房後,同年,80後作家郭敬明也轉型導演,並將自己的同名小說《小時代》搬上大熒幕,從2013年至2015年,該系列電影累計票房近18億。由此,這也奠定了國產青春片的創作套路。

誰在為《少年的你》買單?

截至日期2019年11月1日 製圖 / 燃財經

熱門IP、轉型導演、流量明星、社交網絡營銷成為青春片收割票房的利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改編自作家辛夷塢的同名小說,張一白的《匆匆那年》同樣改編自作家九夜茴的同名作品,《七月與安生》改編自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

知名歌手獻唱電影主題曲也成為青春片的標配。據不完全統計,王菲曾為《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無問西東》演唱過主題曲,為《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演唱過推廣曲《人間》;電影《後來的我們》本身基於劉若英經典歌曲《後來》創作,並邀請五月天獻唱同名主題曲等。

一般情況下,青春片強於劇情和人設,再加上多方流量加持,相較於其他同類型電影來說,門檻相對較低。但為了製造更強烈的戲劇衝突效果,狗血劇情必不可少:失戀算是相對最輕的情節,墮胎、死亡等經常成為青春片中的常用橋段。在多種元素互相堆砌的情況下,不同的電影往往故事結構反而趨同。這也讓青春片在同時期的電影中通常評分不高。

自2016年,這一略顯畸形的創作結構開始遭受挑戰,多部電影遭遇滑鐵盧,2018年才逐漸開始回暖。近兩年,青春片一方面向更寫實的方向轉變,另一方面開始向獲獎文藝片的路徑演進。

而反觀國外的青春片,風格更加多樣化。如北美的《美國派》、《留級之王》、《賤女孩》、《朱諾》等青春片則涵蓋嚴肅、惡搞、輕鬆、反思等多種風格;韓國的青春片一部分以浪漫愛情喜劇為主題,另一部分則以反應深刻的社會現實為主題;日本青春片如《瀨戶內海》、《花與愛麗絲》、《壞孩子的天空》等,更是涵蓋多種表現手法。

對於國產青春片來說,如何從國外更好的借鑑和創新、如何更好的切近年輕人的真實生活和感情,都是未來仍將持續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