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們還是願意爲「情懷」買單?

為什麼我們還是願意為“情懷”買單?

情懷的本意到底什麼?

家鄉的風景,學校的美食,玩過的遊戲,愛過的人,走過的路,這些場景或者記憶,在某個瞬間重新出現在自己眼前,你得鼻子忽然一酸,眼眶突然溼潤,或許這就是情懷。

情懷是我們想讓這個世界看起來更加美好的初衷,然而,情懷總在失去後。

於是在“愛過的人”這一方面,前任被炒熱了,《那些年》《前任:再見前任》《後來的我們》;看過的電影方面,周星馳一直很火,“我們都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熒幕上我們所見的熟悉,都是在曾經的某個時間某個場景,我們在做著相同的事情。

為什麼我們還是願意為“情懷”買單?

所以,眼下所見的營銷手段,文案風格,充斥的都是情懷。

比如說江小白的情懷文案:

我有一瓶酒,有話對你說:我在杯子裡,看見你的容顏,卻已是匆匆那年。

網易雲音樂的線下體驗店:我不喜歡這世界,我只喜歡你。

就連杜蕾斯也來摻一腳:你在時,你就是全世界;你不在時,全世界都是你。

當然了,說起情懷就不得不提老羅,錘子手機就是被老羅用情懷一手帶大的。但是當深入瞭解他背後的故事後,發現也可以用情懷來形容這個人對做手機的執著。也許許多人會嘲笑老羅忽悠,但我覺得他肯認真做一件事,專注於此,就是值得肯定的。

為什麼我們還是願意為“情懷”買單?

就像李宗盛那樣:一輩子總是還得讓一些善意執念推著往前,我們因此能願意去聽從內心的安排,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然而現在的情懷已然成為了商業消費的手段。

我們想要的情懷,其實是過往的記憶中那一絲溫暖。

還記得《從前慢》中的那句詩: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從前的人,事,物,似乎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沉溺在我們的腦海。有些悲傷,我們不想去回憶,可為什麼總有電影拿出來一遍又一遍的洗刷著我們的傷疤。所謂的情懷,其實不過是拿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一遍又一遍的刺激著。對於這些情懷,我們為什麼要去理會。雖然我們不是聖人,但也要有聖人的眼光,向前看總比一直糾結著過去要好。

為什麼我們還是願意為“情懷”買單?

我們的人生不應該是這樣嗎?何必糾結於過去,既然商家願意拿情懷做噱頭進行宣傳,就讓他去宣傳。

內心的觸動自己知道就好,商家炒作的再好,如果沒有鐵打的產品做根基也是不行。所以,我們不為情懷買單,但是肯為好產品背後的故事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