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龍袍披在身,昔日梅郎不復還

僅僅一夕,那個金陵城最耀眼的少年沒了曾經的整個世界。彷彿時間停駐一般,永遠留在了烈火梅嶺。餘下的,只有滿目灰燼。

最珍視的赤羽營和同袍戰友剛剛血戰歸來,沒有死在敵人的利刃刀鋒下,卻迎來自己人的無情屠殺;從小敬慕的父親和長輩毫無緣由的含冤而死,再難忘記他們臨死前的眼神;至愛的母親血濺宮牆,恩師、君上、至交、舊臣牽連殆盡……連最後的餘音都再難聽聞。

我不知道他是怎麼忍過火寒之毒咬噬全身和口不能言的痛苦,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熬過這清醒又模糊的日日夜夜,只知道,那一刻起,便生生對自己狠絕了心腸,碎骨拔毒,以大半壽數換回正常卻改易的容貌,劫後餘生,彷彿只剩下那苦心孤詣的一件事。

“這樣碎骨拔毒,對身體傷害極大,不僅內息全摧,再無半點武力,而且從此多病多傷,時時復發寒疾,不能享常人之壽。”

“死者不強求,生者卻不能遺忘。”

“他們都在天上看著我,我必須要走下去。”

天理不昭,丹心不鑑,那就硬生生闢出一條路,一步步、一點點的重塑。

如今龍袍披在身,昔日梅郎不復還

梅嶺藏殊,梅長蘇

曾經雪夜薄甲銀袍長槍、喜則雀躍怒則如虎的少帥,如今支著懨懨病體畏寒擁裘,於一隅暗暗攪動這朝野上下。機謀算計,暗箭明槍,他牽起自己最鄙夷不屑的深重心機,扶持好友,昭雪天下,震外邦,肅朝綱,幾多風雨,甘苦自知。十多年只為了一件事情苦心孤詣,沒有退路,也經不起再一次失敗,這位七竅玲瓏卻性子急躁的少帥費了多少心力才換得如今的算無遺策。

曾經最好的兄弟相見不相識。當年他們親密無間、生死相托,如今只能換副面容做起為他所不屑的陰沉謀士。說著為了前程名利才相助,不露痕跡的擺出一副長袖善舞的姿態替好友擋去一切他不願意做的委屈逢迎,只為了保有那麼點真性情,為了最後期許的清明。

也看著他,重新觸碰,卻又彷彿再也不能走進那個氣吞萬里如虎的世界。武功盡廢,纏綿病榻,手腕連握筆都無力顫抖,這就是當年單騎逐敵上百里,奇兵絕謀有不敗威名的少年將軍。又有誰比他更瞭解軍營崇尚的鋼筋鐵骨?又有誰比他更適合更喜愛那個縱橫往來、忠烈袍澤的世界?如今,卻只能在陰沉算計時被指責不懂狼煙鐵血,撫摸著再也無力握起的硃紅鐵弓。

還有曾經的那些故人。縱然相見也再難回到過去,連那最後一聲太奶奶都來不及叫出。十年恍如白駒過隙,此情雖在,但也只能任由林殊的排位立於眾人眼前,而梅長蘇,蘇哲,不過是陰沉算計的區區謀士。如此方能掃除一切詬病的可能性,為昔日和將來保有最大程度的乾淨。

盡棄過往,也被過往所棄,只盼昭雪故人,不愧英靈在上。只盼重鑄軍魂,清宇天下。

其實,仍然是那個任性的孩子。

不想讓人看到如今這副自己都嫌棄的模樣,不想讓好友來同情可憐這副病體支離,不想讓更多人和自己一起承擔太重太沉的負累。

就算,那個孩子,在病中喃喃念著父帥,就算昏迷都不忘“景琰,別怕”,也仍是不想,不願。

若真能一路冷硬心腸、滿腔仇恨而無所顧忌,那倒反而會多出幾分輕鬆。但偏偏,林殊也好,梅長蘇也罷,骨子都依舊是那個有著赤子之心的孩子,依舊如往日一般重情重義,心緒起伏強烈,比誰都心腸軟,比誰都在乎這來來往往的紅塵羈絆。他是不夠乾脆果決,也可以說往來徘徊,但正是這份不忍,才是當年那個任性卻心地最好最細心的少帥。

林殊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那梅長蘇又什麼時候真的狠辣絕情過呢?

是他提醒景睿長公主在激動時仍握著劍的手,是他在私炮房爆炸的第一時間想到無辜百姓的傷亡,是他費盡心血、妄生枝節也要救出赤焰舊部,是他心心念念著金戈鐵馬榮辱與共,又是他,從來不曾遺忘清明公允,家國安靖……

“你只要守著自己的真性情,什麼事情熬不過去?就像外面這雪,雖然看起來越下越大,但你我都知道。它終究是要停的。”這是他說給彼時深陷悶苦的景睿的贈言。其實,這句話最合的不是他自己嗎?

他常常說自己機關算盡,但何曾蓄意傷害過任何一個無辜之人?他為了最後的目標立志掃清一切障礙,再苦再難的前路,退縮過嗎?放棄過嗎?就連家國大義的責任,也從來沒有半分懈怠。曾經的性情,曾經的情義,曾經對於美好和光明的期許,曾經那些壯志凌雲豪情萬丈,從來沒有半分改易。林殊,梅長蘇,蘇哲,哪個名字都已不再重要,他還是他,那些最重要最珍視的東西從來都在。

其實,做過的事不會被遺忘,經歷的人生不會被抹殺,真正的摯情也自然不會隨著光陰斗轉而掩埋。

鐵馬金戈的榮耀不會變。他還是那個智計百出的少年將軍,縱然不能策馬禦敵,也仍能穩坐帷帳,平定干戈。

故友情深不會變。哪怕在不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的那一刻,他們都有著默契,景琰都會在疲憊茫然的時候想到他,更合論得知真相後的傾力相護。時光變遷、容顏改易,甚至是生與死的界限都不能將其抹殺。

青梅竹馬的情義不會變。當年揹著玩鬧的小女孩永遠會站在他身側,無關婚姻,無關愛情,只是那份最純最真的信任和守候。如斯美好。

連他自己,也仍是那份赤子心性。因為拋不了過去,才會在被景琰懷疑罔顧人命的時候勃然大怒。因為相信情義,才會在長公主拒絕金殿首告的時候失望。因為相信光明,才會把一眾值得培養的良臣推薦給景琰。因為嚮往那份乾淨,因為他的善意,才愈加喜愛飛流,寵愛飛流,全心呵護。有時候,他又仍是那個愛玩愛鬧的孩子,口口聲聲稱呼著水牛毒蛇,對帝都出現的怪獸異事感興趣,不由自主為那些熱鬧玩笑吸引。

最難得的是,林殊經歷過最深的黑暗,作為梅長蘇,卻還是相信光明的存在。

點點滴滴,枝枝蔓蔓,過去又哪裡是這麼輕易被抹殺?我看著著熟悉又陌生的一切,一半欣慰,一半苦痛。欣慰那些人和事還始終在那兒,那個人終究不是孤零零的一人獨戰,而另一邊,就像被一把刀插入心口,還不斷旋轉,心疼那份再也回不去的榮耀。南窗下的舊椅空置至今,而那硃紅鐵弓,迎回了主人,卻再也沒有機會被重新握起。

如此一想,最後的結局,算是仁慈嗎?

鄰國合力來犯,朝中無人,大梁危矣。梅長蘇,或者說林殊,他用自己生命最後的三個月來重拾那如霜的傲氣和骨子裡的鐵血剛強。

如今龍袍披在身,昔日梅郎不復還

我其實一直都非常俗氣,想要他生命得以保全,想要讓別人知道屬於林殊的完整一生,想要別人理解一路走來的艱辛不易,想要他妻兒繞膝,盡享俗世安樂。但這樣,也不錯。最是無奈痛心,也最是安慰豪情。短短一生,三十年光陰,從未辜負一分一毫。

“想那曰束髮從軍,想那曰霜角轅門。想那曰挾劍驚風。想那曰橫槊凌雲……流光一瞬,離愁一身。望雲山,當時壁壘,蔓草斜曛……”

“放眼十萬男兒,奔騰如虎,環顧愛將摯友,傾心相持。當年梅嶺寒雪中所失去的那個世界,似乎又隱隱回到了面前。”

不負軍人鐵血,北望狼煙,重披戰甲。

不負仁義良善,不容江山殘破,百姓流離。

不負昭昭初心,此血仍殷,情義千秋。

最後的最後,是一如昨日的耀眼笑容。

真像一個美麗的夢。

他的前方,他的身側,有林帥,有祁王,有聶真,有晉陽公主,有那些早一步等著的他的同袍摯友,他們笑看著這個從來飛揚的少年,默默陪伴,再沒有那日的陰寒與血腥。

一如往昔。

如今龍袍披在身,昔日梅郎不復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