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界河”到“內河”長三角協同治水,人民日報都點贊

【看蘇州專稿dragon/文、實習生/嚴嘉悅】

一條太浦河,西接煙波浩渺的東太湖,東注碧波粼粼的黃浦江,將青浦、吳江、嘉善三地緊密串聯。

近日,青浦、吳江、嘉善聯合舉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協同治水啟動儀式”,為三地一體化治水翻開了嶄新篇章。甚至,人民日報點贊江浙滬聯合治水。


從“界河”到“內河”長三角協同治水,人民日報都點贊


(人民日報報道)

從“界河”到“內河”長三角協同治水,人民日報都點贊


今天(11月1日),看蘇州記者來到三地“界河”——太浦河,這裡船隻往來,偶爾的船笛長鳴在濤聲中驚起飛烏,淡淡的霞光中勾畫出恬靜的浦江晨圖。


從“界河”到“內河”長三角協同治水,人民日報都點贊


走在曲曲折折的河岸上,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還有一抹抹沁人心脾的綠

色——漂浮的水浮蓮。河流的堤岸邊一塊吳青嘉聯合河長制牌格外顯眼,三地的區、鎮、村三級26名河長的名字赫然在列。


從“界河”到“內河”長三角協同治水,人民日報都點贊


青浦、吳江、嘉善三地同是江南水網地區,境內河湖密佈,治水是體現“生態綠色”要義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省際交界區域治水方面,過去一直存在諸多難題。吳江區地處江蘇省最南端,江浙滬兩省一市交界地帶,與上海、浙江有交界河道41條、80多公里,交界湖泊10多個,其中包括元蕩、太浦河等長三角生態綠色發展一體化示範區內的重點河湖。

一直以來,交界河湖治理中,上下游、左右岸各自為政,治理缺乏協調性,使得太浦河管護難度進一步增加。對此,上海青浦區金澤鎮鎮長凌敏印象深刻。


從“界河”到“內河”長三角協同治水,人民日報都點贊


“在蘇、浙、滬交界處,‘元蕩蟹’知名度頗高,元蕩中圍網養殖、捕撈上來的蟹,以往蟹販常乘小船,靠岸設攤售賣。”凌敏回憶說,由於攤位流動,金澤這邊一開戰整治,蟹販撐著船就到上游吳江繼續販賣去了,逃避執法。此外,對圍網養殖的管理也面臨難題,只要沿岸有一處圍網養殖,全部水域範圍都會受到影響。

為了打破治水行政區域壁壘,由各自為戰轉向共治共享,形成區域治水一體化格局。自2019年1月以來,青浦、吳江、嘉善多次開展交界區域聯合治水行動,逐步建立了以河長聯合巡河、水質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會商、河湖聯合保潔、河湖聯合治理等五項機制為主體的“聯合河長制”。


從“界河”到“內河”長三角協同治水,人民日報都點贊


此次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啟動協同治水,三地頒發了聯合河長聘書,18名聯合河長走上崗位,共建河長聯合巡河、水質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會商、河湖聯合保潔、河湖聯合治理等機制,履行日常監督管理職責、推進河湖綜合治理、受理河湖投訴舉報、落實重點項目協調推進、督查指導河長制各項制度落實等。


從“界河”到“內河”長三角協同治水,人民日報都點贊


吳江區水務局副局長、太浦河工程管理所所長王舟說,河長制核心支柱就是河長。河長聯合巡河之後,發現問題現場會商、直接解決,這樣可以非常快速地解決問題。

通過五項機制的落實,推進三地協同治水,打破治水行政區域壁壘,由各自為戰轉向協同合作、共治共享,形成區域治水一體化格局。


從“界河”到“內河”長三角協同治水,人民日報都點贊


“我們的高質量是生態築底的高質量,要打造一條生態綠色的清水廊道。 同時也會加大新興產業、科技產業的導入,騰籠換鳥,推動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吳江區副區長、汾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吳琦表示。

據悉,今後,青浦、吳江、嘉善三地將會定期開展聯合巡河,及時掌握交界河湖水事情況,發現問題現場會商、現場解決;並對跨界水質監測點進行整合,定期開展水質聯合監測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