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界河”到“内河”长三角协同治水,人民日报都点赞

【看苏州专稿dragon/文、实习生/严嘉悦】

一条太浦河,西接烟波浩渺的东太湖,东注碧波粼粼的黄浦江,将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紧密串联。

近日,青浦、吴江、嘉善联合举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启动仪式”,为三地一体化治水翻开了崭新篇章。甚至,人民日报点赞江浙沪联合治水。


从“界河”到“内河”长三角协同治水,人民日报都点赞


(人民日报报道)

从“界河”到“内河”长三角协同治水,人民日报都点赞


今天(11月1日),看苏州记者来到三地“界河”——太浦河,这里船只往来,偶尔的船笛长鸣在涛声中惊起飞乌,淡淡的霞光中勾画出恬静的浦江晨图。


从“界河”到“内河”长三角协同治水,人民日报都点赞


走在曲曲折折的河岸上,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还有一抹抹沁人心脾的绿

色——漂浮的水浮莲。河流的堤岸边一块吴青嘉联合河长制牌格外显眼,三地的区、镇、村三级26名河长的名字赫然在列。


从“界河”到“内河”长三角协同治水,人民日报都点赞


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同是江南水网地区,境内河湖密布,治水是体现“生态绿色”要义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省际交界区域治水方面,过去一直存在诸多难题。吴江区地处江苏省最南端,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带,与上海、浙江有交界河道41条、80多公里,交界湖泊10多个,其中包括元荡、太浦河等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内的重点河湖。

一直以来,交界河湖治理中,上下游、左右岸各自为政,治理缺乏协调性,使得太浦河管护难度进一步增加。对此,上海青浦区金泽镇镇长凌敏印象深刻。


从“界河”到“内河”长三角协同治水,人民日报都点赞


“在苏、浙、沪交界处,‘元荡蟹’知名度颇高,元荡中围网养殖、捕捞上来的蟹,以往蟹贩常乘小船,靠岸设摊售卖。”凌敏回忆说,由于摊位流动,金泽这边一开战整治,蟹贩撑着船就到上游吴江继续贩卖去了,逃避执法。此外,对围网养殖的管理也面临难题,只要沿岸有一处围网养殖,全部水域范围都会受到影响。

为了打破治水行政区域壁垒,由各自为战转向共治共享,形成区域治水一体化格局。自2019年1月以来,青浦、吴江、嘉善多次开展交界区域联合治水行动,逐步建立了以河长联合巡河、水质联合监测、联合执法会商、河湖联合保洁、河湖联合治理等五项机制为主体的“联合河长制”。


从“界河”到“内河”长三角协同治水,人民日报都点赞


此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协同治水,三地颁发了联合河长聘书,18名联合河长走上岗位,共建河长联合巡河、水质联合监测、联合执法会商、河湖联合保洁、河湖联合治理等机制,履行日常监督管理职责、推进河湖综合治理、受理河湖投诉举报、落实重点项目协调推进、督查指导河长制各项制度落实等。


从“界河”到“内河”长三角协同治水,人民日报都点赞


吴江区水务局副局长、太浦河工程管理所所长王舟说,河长制核心支柱就是河长。河长联合巡河之后,发现问题现场会商、直接解决,这样可以非常快速地解决问题。

通过五项机制的落实,推进三地协同治水,打破治水行政区域壁垒,由各自为战转向协同合作、共治共享,形成区域治水一体化格局。


从“界河”到“内河”长三角协同治水,人民日报都点赞


“我们的高质量是生态筑底的高质量,要打造一条生态绿色的清水廊道。 同时也会加大新兴产业、科技产业的导入,腾笼换鸟,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吴江区副区长、汾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吴琦表示。

据悉,今后,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将会定期开展联合巡河,及时掌握交界河湖水事情况,发现问题现场会商、现场解决;并对跨界水质监测点进行整合,定期开展水质联合监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