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定價年末方案新變化 企業可逐步多次調整

本報記者 杜麗娟 北京報道

進入第四季度,多數跨國企業開始對其年初預算利潤率進行評估和審核,當企業實際利潤與預算利潤髮生偏離時,就需要調整企業轉讓定價來滿足合規要求。

記者從多位從事轉讓定價業務相關人士處獲悉,由於沒有成熟的政策框架指導,企業調整轉讓定價會存在一系列問題,諸如:需要去海關重新報價,企業內部系統要重新調試等細節。在企業面臨的關稅問題日益增多後,企業實際需求和法規脫節的矛盾更加突出。

普華永道亞太區轉讓定價主管合夥人原遵華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我們也觀察到外匯管理部門以及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在實際案例中,就跨國公司轉讓定價調整的收匯流程和操作事項形成了具有實操性的制度安排。”

他透露,目前中國海關也在探索有關轉讓定價政策的備案和調整機制,以建立並完善可控前提下的轉讓定價調整申報機制。這意味著,未來相關制度一旦出臺,轉讓定價調整將實現制度化和程序化。

消費品和貿易業居多

通俗地說,轉讓定價年末調整是企業關聯交易已經發生之後的事後調整,調整的目標是為了達到轉讓定價要求的合規,控制交易所涉方的稅務風險。

“從目前稅務機關的角度看,對轉讓定價關注比較多的領域主要包括醫藥、汽車和奢侈品等行業。”安永轉讓定價服務北方區主管合夥人張宇告訴記者。

他解釋,轉讓定價的調整其實在每個行業都會遇到,理論上和企業規模大小並沒有太大關聯,如果企業年初預測比較準確,那麼年底調整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根據行業特點,目前服務行業多半靠人力提供服務,所以其成本主要是人員的工資、獎金、福利等內容,對於這部分內容,企業年初預測會做得比較準確。因此年末需要調整的力度也不大。但對於一些生產型的製造業,其會涉及原材料的採購,以及關稅影響,這使得一個財年內產品價格變動也比較大,年末的時候這些企業調整轉讓定價的需求就會比較大。”

這一觀點和普華永道團隊的調研結果類似,其認為,由於受市場因素的影響,貿易型企業轉讓定價相對較多。從行業來說,目前消費品行業、醫療器械行業實施轉讓定價調整的案例多一些。

舉例來說,一家跨國消費品集團在中國設立子公司做分銷企業,根據企業年初的利潤率測算,中國企業需要向母公司提供4%的年利潤率,按此計算,一個財年內中國企業向境外母公司採購原料和市場銷售價格都已基本確定。但隨著三季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在一次關聯進口交易中,中國企業實際的採購價格比原計劃提高10%,結果導致中國分銷企業發生了虧損。

也就是說,當企業實際情況與轉讓定價政策發生偏離時,從轉讓定價合規角度,為控制中國分銷企業的轉讓定價風險,使其獲得的利潤和風險相匹配,中國分銷企業需要進行轉讓定價調整。

10月17日,普華永道中國轉讓定價合夥人鍾司亮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稱,對於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行為主要受稅務、海關和外管三方面監管。“稅務部門負責關聯交易的定價是否合理,是否遵循了獨立交易原則,是否涉及侵蝕稅基;海關部門則關注涉及跨境交易時,其價格是否與同類產品的價格發生偏離,是否涉及補繳關稅;外匯管理部門則主要關注款項背後的交易實質與真實性。”

值得注意的是,當企業需要調整轉讓定價方案時,不論是與外匯管理部門還是與海關進行溝通,都需要準備轉讓定價調整方案、支持調整方案的轉讓定價分析報告、企業的財務分析資料、海關進口價格分析報告以及相關票據和憑證等。

記者瞭解到,為方便企業轉讓定價服務,目前我國在省市一級的稅務機關還設立國際處專門對接。其中,北京、深圳、上海還專門成立分局,為企業轉讓定價調整提供諮詢服務。

年內可逐步多次調整

由於企業轉讓定價的調整會受到稅務、海關和外管等三方監管,在外匯管理制度比較嚴格的當下,現行的收匯和付匯科目中,並沒有明確的轉讓定價調整科目,這使得企業轉讓定價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多難題。

以上述企業為例,如果中國分銷企業在年末評估自身的轉讓定價執行情況時,發現需要提高關聯進口價格,那麼企業通常會面臨以下問題;一是能否調整已經報關的產品的價格以及如何向海關申報?二是如果僅調整報關產品的價格,由此造成的價格差異是否會引起海關的關注?三是如果現在提高進口價格,以後再降低進口價格在報關時能否通過?

在傳統的轉讓定價方案中,當企業發生虧損或者未能實現目標利潤水平時,往往會通過收取服務費的方式從境外關聯方獲得補償,但由此卻會增加企業的額外增值稅費用。

“在全球經濟下行通道中,企業為了實現轉讓定價目標利潤,通過境外母公司收取服務費後增加的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費用,對企業來說也是一項負擔。”一位菸草集團的財務人員如此評價。

不僅如此,如果子公司利潤高於目標利潤,那麼中國境內的子公司要想轉移資金到國外母公司,從外管局的監管政策看,操作會更難。“因此,對於大型跨國企業來說,轉讓定價調整方案細則應該及早出臺,以減輕企業負擔。”該人士分析。

根據普華永道的調研,實際操作中,面臨上述問題,有的企業會基於自身的情況,與海關進行個案溝通以尋求解決方案;有的企業則在綜合考慮多種原因後,選擇當年不做轉讓定價年末調整。

多位國際稅收研究人士分析,如果企業實際執行結果與轉讓定價發生偏離時,當期不做調整,未來稅務機關發現異常,將會重點關注,企業很有可能會面臨更大的風險。“從稅務角度看,其利潤有可能存在稅基侵蝕的情況,一旦屬實,稅務機關會按照更高的轉讓定價目標利潤來要求其應稅。”

對此,張宇建議,企業可以選擇逐步、多次調整的策略,及時調整企業利潤率。“企業可以對年度的營業利潤情況進行實時監控,比如每個季度綜合對比企業利潤率趨勢,如果發生比較大的偏差,就要及時採取行動,或調整原材料採購價格或以服務費形式轉移資金,最終達到企業實際情況與轉讓定價目標吻合。”

此外,對於轉讓定價方案的調整,張宇認為,企業可以在年中的時候,及時聽取稅務機關的意見,特別是發生較大偏差的時候,要和相關監管部門採取溝通的方式,聽聽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