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康熙王朝》中第九集,孝庄去看索尼为什么要三个门都走,却不亮明身份一次进去?

黎珑


在《康熙王朝》的第九集里,孝庄青衣小轿出宫,去索尼府上“探病”,走了前门,大门紧闭;便走后门,后门不让进,便又走侧门。为何甘于被拒三次,才最终亮出自己的拐杖,得以进门?

很多人认为孝庄是生活在慈宁宫的,即便出宫,也是排场极大的,有众人簇拥的。现在孝庄穿着布衣便服,就带了一个苏麻喇姑来索尼府上,谁会知道你是孝庄呢?所以不让进很正常。

但是索尼之所以闭门不出,真的就因为生病吗?他实际上对当时的局势洞若观火,他知道孝庄迟早要求上自己门的,他实际上也在焦急地等着孝庄上门。所以有人前前后后从自己府上几个门要进去,下人会不通报?他会不知道?但是孝庄不亮明身份,他就故意在那装什么都不知道,你也拿他没办法。实际上这就是职场司空见惯的博弈。


而孝庄之所以肯忍气吞声地走三个门都走一遍,都遭到拒绝一次。这本质上就是为了表达孝庄此刻的诚心诚意,实际上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梗。

只有第三次才最终进到府内,这实际上是给足了索尼面子。之所以孝庄要如此笼络索尼,给索尼这样天大的面子。其实在剧情中伍次友的那句话也给出了答案——“只有索尼可以挽大清于水火!”

的确当时的局势就是,四个辅政大臣中,鳌拜虽然原来是排名最后的,但是他和遏必隆都是镶黄旗的,遏必隆无论出于什么,基础利益一致,都只能顺从鳌拜;而当鳌拜杀了苏克萨哈之后,整个四辅臣之间的平衡和相互牵制就已经彻底被打破了。此刻唯一能和鳌拜抗衡的,有且只有索尼了,虽然所以原来是四辅臣之首,势力最大,但此刻而言,顶多也就是和鳌拜势力持平。

索尼故意称病在家,对于朝政决策都弃权,这就更加使得鳌拜变得嚣张跋扈、有恃无恐。也就对康熙尚未掌握实权的皇权形成巨大的威胁。这个场面使得孝庄无论如何也坐不住了,多尔衮就是先例。

索尼就是一个职场老狐狸,可以说,为了赫舍里家族的富贵和长盛不衰,把一切能算的都算进去了。

而且他和《雍正王朝》里的佟国维不同,佟国维面对的是一个强势而且帝王心术深厚的晚年康熙,所以他只能阴谋阳明一起操作,最终保隆科多得到康熙的信任并坐到关键位子上。


索尼的做法是“待价而沽”,等着孝庄上门主动提出联姻,把赫舍里家族和爱新觉罗家族绑到同一架战车上。这种利益的捆绑,最终的结果其实就是为了赫舍里家族“半天下”的目标。的确后来如果不是索额图利令智昏,这个目标原本其实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索尼其实非常明白孝庄到自己府上,只是借着探视自己病情的名义,进行双方合作的商务谈判。既然是谈判,谁主动提出来,谁就会相对被动。在进门这一关上,索尼已经拔得头筹。

所以当孝庄进了索尼府中之后,索尼全胳膊全腿,也不装病了。能走能跑,还能给孝庄例行下跪。既然孝庄表明了自己的诚意,不惜屈躬到索尼府上,还来了个“三顾”,接下来便是合作中的讨价还价了。

索尼的底牌就是把自己赫舍里家族攀上爱新觉罗家族,最好就是姻亲关系,但是姻亲关系并不等于确保赫舍里家族长盛不衰。所以也只有皇后这个位置才能打动索尼,才能让索尼动员自己所有的实力关系去拥护、扶保康熙亲政。

所以索尼故意让孙女赫舍里给孝庄敬茶,这是非常关键的“要价测试”。

全看孝庄反应,孝庄如果说这姑娘不错,赏你个东西,只是夸奖了一下,并没有和赫舍里家族联姻的意愿。那接下来就全是敷衍了,商务谈判到此就实质性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纯礼节性接触了。

孝庄拥有的最大的筹码,其实也就是许赫舍里一个皇后的名分了,其他的也拿不出实质性的底牌了。

论实力康熙现在就是个空架子,朝局就靠索尼和鳌拜撑着,要赏索尼,还能赏什么?所以当赫舍里出来敬茶之后,孝庄一眼就看明白了索尼的心思了。你索尼是愿意和我孝庄合作的,只不过你想得到最大的利益罢了。那我就成全你,把随身带了40年的珠子给了赫舍里当做订婚的信物,并且要把赫舍里指婚给康熙,还要给她皇后名分。能给的都给了,足够诚意了吧。接下来就看你索尼怎么卖命了。

索尼可以说把这单生意的最后一枚铜板都挣回来了,赚得盆满钵满。赫舍里家族从此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所以为什么正史中,索额图会是最终的“擒鳌拜”的真正策划人。为什么“平三藩”的时候,那么卖力。因为对于索额图而言,自己奋斗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康熙,更是为了赫舍里家族。只是可惜到了晚年过于偏执了,最终葬送了整个赫舍里家族。




炒米视角


孝庄拜访索尼,三个门都走了,却不亮明身份呢,前门,侧门,后门均不让进去是不是过分了?是索尼这个老狐狸在拿捏太皇太后吗?

其实不是的。

一,孝庄平时在紫禁城皇宫大内,几乎不出皇城。索尼再老谋深算,也猜不到孝庄一个女人怎么会来拜访他。也许他装病不上朝,是想让皇帝亲自上门,和他结盟,却没有想到孝庄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亲自来上他的门。看门人也不认识太皇太后,怎么会让她进门。索尼是清王朝重臣,一般人进不了。

二,后来孝庄也是情急了,直接把自己拄的拐杖交给苏玛喇姑去叫门,门卫不敢做主,拿着拐杖报告索尼父子去了。索尼焉能不识货,大喜过望,皇家有人找他结盟来了。带着儿子索额图屁颠屁颠到大门口跪迎太皇太后来了。

三,那么,在孝庄和康熙之间,有人会说,索尼更希望皇帝上门,更有分量,也更有结盟的诚意。

其实,你想错了。索尼为什么听说孝庄上门反而感觉事情更靠谱呢?

一方面,是因为孝庄的政治分量不小于康熙,孝庄太皇太后上门的面子一点不比皇帝小。皇太极撒手就走了,而他的一脉却能在清王朝延续称帝,全靠孝庄。索尼是三朝老臣,怎么可能不知道。孝庄不是一般的女人,她的政治才能,索尼是打心底里拜服的。

另一个方面,索尼是清王朝的一个能臣,却并非是一个忠臣。他不会象苏克萨哈一样为康熙小皇帝尽忠而死,以致于人死而族灭,相反,他还会为自己的个人安危和家族的利益而规避危险。所以,知道斗不过敖拜,他装病都不上朝了。

他让孙女赫舍里为孝庄敬茶,孝庄也是清王朝皇宫里最厉害的女人,马上就明白了索尼的心意。索尼是一品大员,又是顾命大臣,已经位极人臣了,你孝庄和康熙还能给他什么呢?唯一就是家族子孙的利益,是孝庄和康熙能给的起也是能保证的。最靠谱的,就是娶了我的孙女,让她做皇后。

如果康熙来,一看是一个陌生的女孩,是政治联姻,心里不爽,一口拒绝就没戏了。所以只有孝庄来为康熙做主,才是最靠谱的。

事实,也正如索尼所料,康熙一开始,也并不接受赫舍里。但是赫舍里的确是一个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好女孩,非但没有现代女人的“公主病”,也不任性,温柔淑娴,柔声细语,慢慢的俘虏了康熙的心。后来二人伉俪情深,赫舍里因为生孩子难产,孩子生下不久,去了。康熙也是失去了知道才珍惜,内疚啊,大婚之日,他不去见新娘子,却去对苏玛喇姑纠缠不放。他一改大清不立太子的惯例,立她所生的二阿哥胤礽为太子,可见用情之深啊!

索尼是一个老狐狸啊,够贼的,他对人性的把握好深啊,这一切他都预计着了!


南雷霆峰


《康熙王朝》中孝庄三次欲进索尼府而被拒,这其实是孝庄和索尼二者对彼此的试探和摸底,至于底牌该不该亮,什么时候亮都是有讲究的。所以这三道门的背后大有深意。

其一,索尼闭门以避乱局之扰这是真的,以他的身份,除了皇家,可以做到谁都不理。这其实也是一种态度要摆给大家看,足可以说明他索尼不会拉帮结派,既是皇家不用他,他也会保持独立。

其二,孝庄走三门又何尝不是对索尼的一种考验哪?试想一下,如果三个门都能轻松而进,在此国家危难之际,孝庄会如何想索尼?还会把国之重任敢于交给他吗?三门被拒让孝庄相信了,索府的门只会为她皇家而开,这样她就可以和索尼背对背的合作了。

其三,孝庄最后从正门亮身份而入,索尼大摆阵仗迎接,这其实是双方亮底牌的仪式而已,其实是表明双方开始合作了。索尼让孝庄放心,孝庄也必然回馈索尼的诉求。正门大阵势而入,纳索尼孙女为皇后,这其实是双方的各自需要,因为只有这样,孝庄才会放心将国之重任交于索尼,而索尼也才会手持皇牌为国家效力。





片见


《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带着苏麻喇姑拜访索尼,一连三次被拒之门外,颇有一点“三顾茅庐”的意味。

《三国演义》中,刘备刘玄德“三顾茅庐”的故事广为流传。

刘备在从徐庶口中得知诸葛亮有“管仲、乐毅之才”后,便起来爱才之心,非常迫切的希望能将诸葛亮招致麾下,于是亲自带着自己的两位兄弟关羽和张飞,前往诸葛亮所在的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

然而,刘备求贤的经历并不顺利,前两次都是诸葛亮不在府上,第三次去又赶上诸葛亮正在休息,刘备在雪中等了很久之后,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两人也就此开始长达十数年的主仆情谊。

刘备之所以能够打动诸葛亮,三点因素必不可少。

其一,刘备亲自带着自己最为亲近的两位兄弟前往,体现了对诸葛亮的重视。

其二,刘备放下了自己皇叔的身份,同时也放下了自己作为“主公”的地位,以极低的姿态来面对诸葛亮。

其三,刘备持之以恒,先后三次拜访,表明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在此之前,孙权就曾邀请过诸葛亮出山,只不过孙权不是亲自前往,并且仅仅是在邀请被拒后,就在无往来,最终与这位三国时期的顶级谋臣参加而过,由此可见,刘备的诚心、耐心与决心,才是真正打动诸葛亮的关键。

其实,孝庄太后带着苏麻喇姑,秘密出宫,来到索尼的府上拜访,也颇像当年刘玄德“三顾茅庐”时的情景。

首先,孝庄太后前来索尼府上,只是单人乘坐一顶小轿,只带了苏麻喇姑,不带任何随从,俨然已经放下了太皇太后的威仪,以一名故友的身份前来探视。

其次,孝庄太后先是走前门,再走后门,再走下人进出的旁门,说明她并不像非常惊动旁人,不想制造太大的动静。

再次,孝庄一连三次想要“闯门”,这才拿出自己的龙头拐杖,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也算是在此之前表明了自己低调的态度。

当然,除了要放低姿态,拉近同索尼之间的心理距离外,孝庄太后如此低调行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提防着鳌拜。

此时的鳌拜已然是权倾朝野,朝堂、后宫以及京城,必然是其耳目遍布,孝庄并不像过度的暴露自己的行迹,同时更是不希望鳌拜提前察觉到自己的想法与计划,从而避免鳌拜从中进行干扰和破坏,所以她选择了低调前往,而没有用宫中仪仗兴师动众,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举动。


尽管被索尼府上的下人拒之门外,但是孝庄太后的内心还是感到了欣慰和放心。

试想下,如果孝庄太后可以随意的从府上的三个门中的任意一个进入到索府内部,这就表明索尼的府上并不是出于一个完全封闭以及对外隔绝的状态。再进一步说,这个门她不显露身份可以进来,那么其他朝臣、甚至是鳌拜都有机会、也有可能来到索尼的府上与索尼进行着谋划。

而恰恰是这三道封闭的大门,让孝庄太后放下了心来,他认识到索尼治府严苛,必然能将其他人等拒之门外,这就避免了有人故意窥伺索府或者暗中串联拜访的嫌疑。

与此同时,孝庄太后也彻底明白了索尼的心思和想法,于是孝庄索性亮明身份从正门进入,这也表明原本想要与索尼的秘密结盟,已经演变成为将这样的联盟关系公开化,这样显得更加的郑重和正式,而结盟的方式她也就此确定,那便是政治联姻。


此时的索尼,实际上早就等待着孝庄太后的到来。

作为朝堂上的“老狐狸”,索尼非常清楚自己的价值与位置。

实际上,鳌拜的擅权专政,与索尼的“放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为四位辅政大臣中的“首辅大臣”,他应该做到的是协调四人之间的关系,领导、带领朝臣维系朝局的稳定与平衡,同时要保证政权的完整性以期在康熙亲政后“还政于帝”。然而索尼的做法则是漠视与退让,面对鳌拜、遏必隆对于苏克萨哈的发难,他选择了漠视,面对鳌拜对于朝政的保持,他选择了退让。

其实索尼这样做也有着两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索尼年事已高,自知寿命自不比鳌拜,如果贸然与鳌拜结怨,他又没有绝对的把握和能力将鳌拜至于死地,这就会导致在其去世后,鳌拜会对其家族进行报复,届时包括索额图在内的索尼子嗣,是完全无法同鳌拜等人相抗衡的。

另一方面,此时的索尼并不相与鳌拜相争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尽管这样可以打击鳌拜,但是自己也会受到巨大的伤害,对于索尼来说,他不想、也不愿意这么做,毕竟这对于他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索尼非常清楚的是,康熙和孝庄太后想要限制鳌拜乃至最终扳倒鳌拜,能依靠的也只能是自己。

毕竟,索尼是首辅大臣,按照顺治的遗诏中的朝堂地位,是要高于鳌拜的。并且索尼是四朝元老,自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在朝堂上展露头角,就连顺治皇帝都不敢怠慢索尼,朝堂上索尼的旧部更是数量众多,这些都让索尼有了与鳌拜相抗衡的政治力量。

所以,这个时候索尼能做的就是“待价而沽”,他在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方式获取最为丰厚的政治利益,而此时的他不是在为自己争权夺势,而是在为自己的家族进行着谋划。

而他“待价而沽”的方式,就是“守株待兔”等待着孝庄太后或者是康熙皇帝的主动找寻,这样才能让索尼政治利益最大化。

而此时孝庄太后让康熙迎娶赫舍里为皇后的想法,又与索尼心中所想是不谋而合。

索尼并不是凭空让赫舍里来给孝庄献茶,他想要的就是将赫舍里引荐给孝庄,就是在位赫舍里的未来做着考量,但是索尼对于赫舍里并不抱太多的希望,他的儿子索额图的未来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赫舍里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试探。

只不过,孝庄太后的决定让索尼和索额图感到欣喜和惊讶。

赫舍里成为皇后,不仅提升的是索尼与索额图的朝堂地位,更是在皇家和索尼家族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利益共赢关系,特别是将来赫舍里生下的皇子,就是康熙的嫡子,也将会是未来国家的储君,一旦顺利继位,能够确保的就将是给整个家族几代人的权势与地位,这对于索尼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诚意。

而对于孝庄来说,此时的索尼就算不为朝廷着想,也要为了自己孙女的未来与幸福着想,必然会全力站在康熙和自己这一边。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鳌拜也就此走向了覆亡的道路。


雍亲王府


电视剧《康熙王朝》剧情衔接紧密不拖沓,用现在的话讲“全程无尿点”。苏克萨哈为鳌拜所杀,康熙初遇伍次友,伍次友前脚说“只有索尼可以挽大清于水火”,后脚孝庄马上就亲临索尼府。剧情紧凑不突兀。



正门直接被拒,索尼早已闭门谢客。



后门比前门还霸道,直接推推搡搡的把萌萌哒的苏麻推走了。



然后去厨子们专走的小门,依然被拒,苏麻的玻璃心碎了“该怎么办啊”?随后孝庄拿出随身的拐杖,从正门堂堂正正的进去了。





为何孝庄不在第一次被拒的时候直接出示“信物”,而非要绕这么一大圈呢?

有人说索尼故意“拿捏”孝庄,毕竟这一次是孝庄是有求于索尼。其实不然,索尼并不知悉孝庄何时会来,他称病谢客是任何人不见。经过三道门被拒后才拿出信物,是孝庄的想法。从孝庄的角度来看,孝庄是“客人”,这一次是来“求”索尼办事的,既然正门不让走,那就走后门,后门不让走,就走厨子进出的小门,孝庄这样做,是因为她知道,看门的家丁一定会给索尼通报,因为朝廷正处在风口上,索尼必须要掌握住信息,也要知道都有谁来拜访他。所以呢,前几次就是孝庄给索尼面子,给你天大的,足够的面子了吧。

而孝庄三次被拒的事,下人肯定早已禀报索尼和索额图,索尼心中定然非常满意。



索尼真正“拿捏”孝庄的是故意让自己的孙女“赫舍里”给孝庄敬茶,索尼此举意图孝庄一眼就看穿了,于是就把随身带了40年的珠子给了赫舍里,直接册封她为“正宫皇后”,索尼一家人如何不感恩戴德,自此孝庄让一只“老狐狸”变成的“下山虎”

你们怎么看呢?


鲸视界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年少的康熙皇帝受到辅政大臣鳌拜的压制,这让康熙的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但是凭康熙自己的能力和政治手腕还无法扳倒鳌拜,这让康熙心中十分不爽。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康熙结识了落第举子伍次友。并拜其为老师。伍次友告诉康熙,要和鳌拜相斗,必须借助另一个顾命大臣索尼的力量。于是便有了孝庄太皇太后去拜会索尼的情节。这里先说一下。这个情节,应该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虚构这样个情节,是为了突出太皇太后在康熙早期为辅佐小皇帝而做出的巨大贡献。

说这段是虚构,证据很多。历史上的鳌拜杀苏克沙哈,是在康熙六年七月,这一年的六月份,索尼就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索额图继承了大学士和辅政大臣的位置。因此,鳌拜杀苏克沙哈的时候,索尼已经死了。另外,索尼的孙女舍赫里氏成为康熙的皇后,是在康熙四年。也就是说,在鳌拜杀苏克沙哈之前的两年。康熙联合索尼家族对抗鳌拜的结盟早已形成了。也就是说,伍次友计谋对于已有近百年政治经验的爱新觉罗家族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因此,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只能算是一种文学讨论,和历史关系不大。

孝庄去拜访索尼,不是她自己愿意三个门都走的。而是她自己起初对一些问题没有想清楚,而无奈的走了三个门。三个门都走不通,也并不是因为索尼知道太皇太后有求于自己而故意要拿捏她。而是太皇太后自己把位置弄错了。所以,最后她亮明身份,大摇大摆的进了正门,索尼父子也正大光明的以迎接太皇太后的礼仪接待了孝庄。

索尼为什么要装病。原因就是鳌拜的势力太大,索尼只能避其风芒。索尼的退避,除了因为鳌拜势大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皇家没有鲜明的表示出亲近自己的立场。鳌拜权再大,毕竟也是臣子。朝廷大事在皇家不表态的情况下,索尼与鳌拜同为顾命大臣,谁强势,谁说了算。老迈的索尼很难斗过年富力强的鳌拜。如果在处理具体事物上,皇帝自己有态度,明显站在索尼一边,双方之力就能敌过鳌拜。所以,皇家与索尼家的结盟,不能是密秘的,必须是光明正大的,大张旗鼓的。因为大多数官员都是墙头草,随风倒。他们看到太皇太后和索尼家结盟之后,必然有一部分人会倒向索尼一边,索尼的力量就大了。因此,太皇太后拜访索尼,必须走大门,行大路。

索尼是一个政坛上的老狐狸,他知道,鳌拜这样跋扈下去,皇家最终会受不了。为牵制鳌拜,皇帝必然来找索家。如果皇家有这个意思,大家就大大方方,光明正大的来。如果皇家不来找,我就闭门不出。闭门不出还有一个意思是向皇家表明,我索尼决不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所以,索尼任何人都不见。

索尼做为康熙朝的顾命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他能够做到谁也不见。可是,如果是皇帝和皇太后,他就不能不见,也不敢不见了。当太皇太后不以自己的身份去见索尼。索家当然不见,他们只希望正大光明的见。如果太皇太后见索尼偷偷摸摸的,不敢公之于众,那么,他们结盟的双方在气势上就已经输给鳌拜了,索尼辅助康熙的合法性,合理性也就大大降低了。还怎么跟鳌拜去斗?索尼要的就是太皇太后大张旗鼓的来找我。这样,我的出山才名正言顺。这就好比人家娶媳妇一样,明媒正娶的,敲锣打鼓,八抬大轿抬回家的。在家中一定有地位。偷偷摸摸,就像《红楼梦》里的尤二姐一样,娶回家来,一定是没有地位,也没有权利的。

太皇太后,从大门走到后门,后门走的角门的过程中,自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她们皇家可以大大方方的抬举索尼,这样,索尼可以借皇家的势,而皇家可以借索尼的力,这是一个光明正大的双赢之举。为什么要搞得偷偷摸摸的呢?所以,太皇太后才会对苏麻喇姑说:“龙有龙门,鼠有鼠道”。咱们要开正门,走大道。这就是这个情节背后的意涵。



七月流火140400643


因为孝庄本是去找索尼说事。从角度来说,孝庄是去求索尼办事。

所以不能喧宾夺主,要给主人 索尼这个面子。所以大门不叫走,走偏门和厨房。

最后呢,三个门都不能走,孝庄决定,不失身份还是要堂堂正正的走正门,请他这个主人来开门

最后叫苏麻喇姑拿着孝庄的拐杖,因为这个拐杖是孝庄的不离之物,索尼看过不是一次两次。

在看到拐杖后,自然知道是谁来了。。。所以开门大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