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悽慘?

無止境2


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悽慘?(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李隆基的晚年,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自從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與以前的生活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這一切都是他自己”作“出來的。

安史之亂的關鍵之戰——潼關大戰,由於李隆基的瞎指揮,不但丟了長安,就連敗象顯露的安史叛軍就像打了雞血一般復活了,風光無限的李隆基只好踏上逃亡之路,一眨眼從天堂到地獄。

到了馬嵬坡,疲憊不堪的將士們不幹了,砍了楊國忠的腦袋,逼李隆基殺了楊貴妃,用老婆換太平,兵變之後,太子李亨帶著一部分禁軍北趨靈武,唐玄宗則直奔成都,結果到了成都的第14天,靈武使者就送來了唐肅宗李亨即位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靂直接把唐玄宗打的暈頭轉向,事已至此,有自知之明的唐玄宗只好表態支持,”吾兒應天順人,吾復何憂!“昭告天下傳位李亨。

對於一輩子霸氣側漏的唐玄宗來說,這個寶座讓的事心不甘情不願,他頒佈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詔》,詔書中說,自己儘管是太上皇,但是唐肅宗在處理國家大事的後必須向他報告,等到奪回長安,再用正式的詔書來確定太子的皇位,開創大唐盛世的唐玄宗還不甘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但是,事情並不像他想的那樣,詔書一下,他就成了大唐的局外人,李亨送來的都是平叛的好消息,這也為他失落的心裡帶來些許的安慰。

至德二年(757年),長安終於回到唐軍手中,唐肅宗李亨進駐長安的當天,唐玄宗帶著高力士、陳玄禮,還有600禁軍北上返回長安。

隊伍剛走到鳳翔,唐肅宗的3000精騎就到鳳翔“迎衛”,由太監李輔國帶隊,名義上是保護,其實就是監視,上來就把唐玄宗的600禁軍繳械,“賊臣李輔國詔取隨駕甲仗”,以“詔”令的形式收走武器,顯然這是李亨的命令,唐玄宗無可奈何,“臨至王城,何用此物?”,命令禁軍全部把武器裝備存放到當地的武器庫裡。

這件事對唐玄宗影響很大,導致他在鳳翔猶豫了七八天才上路,這時候正是寒冬季節,天寒地凍,唐肅宗親自從長安到咸陽的望賢宮迎接,父子相見,恍如隔世!

據說,當時的唐肅宗沒有穿黃袍,而是穿著一身紫袍,“上皇下樓,上(肅宗)匍匐捧上上皇足,涕泗嗚咽,不能自勝。”

唐玄宗是個明白人,一看兒子的衣服,就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了,他要來一件黃袍,親自給李亨披上,”天數、人心皆歸於汝,使朕得保養餘齒,汝之孝也!“,皇位繼承權的問題順利解決了。

唐玄宗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此時的唐玄宗已經75歲高齡了,就是有政治野心,也是有心無力了。

第二年,戰事稍微平定後,在高力士的陪同下,唐玄宗回到了長安,被兒子安排到了玄宗當年做臨淄王的府邸興慶宮,雖然楊玉環沒有了,幸虧有高力士陪著,老年的唐玄宗至少還有一個作伴的。

玄宗住在興慶宮,沒事兒的時候就站在長慶樓上觀望徘徊,雖然不當皇帝了,但是唐玄宗的政治影響力還是非常強大的,路過的老百姓看到太上皇,紛紛跪下來,高呼”萬歲“,唐玄宗也不好甩手離去,就派人拿些酒肉飯菜賜給這些老百姓,劍南來京辦事兒官員,由於玄宗流亡時經過那裡,這些官員也紛紛到長慶樓拜見,玄宗就讓玉真公主和如仙媛招待他們。

這事兒很快被唐肅宗李亨知道了,就有了警覺,派人加強監視,直到有一次,唐玄宗竟然把御林軍大將郭英義招到長慶樓,設宴款待。

這件事讓唐肅宗感到頭皮發麻,好傢伙,這簡直是復辟的節奏呀,當年老爹李隆基發動兩次政變,一次除掉韋后、一次除掉太平公主,逼迫父親李旦禪位,御林軍可是政變的主力軍,使用御林軍辦大事可是李隆基的慣用套路,對於這個政變高手,李亨不得不防,他立即把唐玄宗遷到更加偏僻的太極宮。父子之間最後的親情,徹底沒了。

李輔國帶著500甲兵就去了,刀光一片,前來迎接李隆基,高力士怒斥李輔國不得對太上皇無禮,李輔國罵高力士”不解事“,還殺了他的兩個侍從,唐玄宗和高力士只好跟著李輔國搬到了太極宮。

高力士就此得罪李輔國,沒多久,對高力士的誣告就送到了李輔國的案前,高力士被削去所有職務,流放巫州,臨行前,請求見唐玄宗一面也不允許,只好抱憾上路。唐玄宗哭泣”微(沒有)將軍(高力士官至驃騎將軍),阿滿(玄宗)已為兵死鬼矣“。

緊接著,王承恩流放播州,陳玄禮告老還鄉,就連唐肅宗的姑姑玉真公主也被勒令出居玉真觀,李亨派了100多人把玄宗身邊的人全部替換掉了,馬匹全部收繳,讓玄宗欣慰的是,他的兩個女兒萬安公主和咸宜公主到他身邊侍奉。

就這樣,唐玄宗在高牆大院內,從此隔離,在漫長的痛苦回憶中,他悲苦的過了6年軟禁生活,寶興元年四月初五,78歲的唐玄宗在愧疚中去世了。

李亨大赦天下,高力士得以回京,就在他走到朗州時,突然聽說唐玄宗去世的消息,不禁“北望號慟,嘔血而卒”。

高力士一生對李隆基忠心不二,唐玄宗去世後,他也不願苟活,後人稱讚他”高力士真忠臣也!“




葛大小姐


慘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李隆基在很哀傷地唱歌,很哀傷。。。

曾經的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曾經的李隆基,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曾經的李隆基與楊貴妃,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儘管唐玄宗李隆基充當了“扒灰”的不光彩角色,橫刀奪愛,將兒媳楊玉環據為己有,但經過多少年的朝夕相處,志趣相投,他和楊貴妃確實有了超越肉體和激情之外的感情,所以當馬嵬坡兵變時,當禁軍將士亮出兵刃,公開威逼李隆基處死楊貴妃時,李隆基是崩潰的。

他愛楊貴妃,但他更愛自己的性命和地位,最終只得做出一個痛苦的抉擇。

在縊死楊貴妃的那一刻,李隆基心已死。

但這一切只是開始,不是結束,迎接他的不僅是愛人的離開,更是權力的失去。

李隆基用楊國忠和楊貴妃的屍體,換來自己的苟且,他逃到成都避難,太子李亨卻沒有追隨他的腳步,而是逃到靈武,被人擁戴即帝位,是為唐肅宗。可憐的李隆基,就這樣失去了皇帝的位置,以一種最無可奈何的方式。

權力和女色,是皇帝最好的春藥,當這兩樣都被剝奪,生命還有什麼意義?

威信掃地的李隆基只得躲在成都,看著兒子指揮平亂。安祿山被殺後,長安光復,李隆基被兒子迎回長安,尊為太上皇,開始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光。

既已不是皇帝,自然不能居住在大內,李隆基遷居到興慶宮,這是一處荒涼的所在,沒有熙熙攘攘,沒有美貌宮娥,只有門庭冷落,只有白頭宮女,以及落寞的李隆基。

陪伴李隆基的只有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內侍監高力士,兩人是他最信賴的心腹;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也居住在這裡,不時陪他聊天解悶;舊時的宮女、梨園弟子時常為他奏樂起舞,讓他的“冷宮”生活顯得不是那麼冷清。

但每當夜深人靜,李隆基總是感覺寂寞空虛還有冷,他始終忘不了楊貴妃,那個一生摯愛的女人,那個為自己喪命的女人,那個讓自己魂牽夢縈的女人。可這一切都已無法挽回,他現在能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是祭奠,二是懷念。

可惜就連這兩件事,李隆基也不能痛快的做,他想把楊貴妃的遺體收斂改葬,讓她入土為安,卻遭到大宦官李輔國的反對,堂堂太上皇對此居然無能為力,只能偷偷摸摸地命人把楊貴妃的遺體秘密轉移到其他地方安葬,然後每天對著楊貴妃的畫像“朝夕視之而欷歔焉”。

自古以來,太上皇就如同囚徒一般遭人監禁,李隆基也不例外。

大宦官李輔國深受唐肅宗信賴,為了繼續討好唐肅宗,他在唐肅宗面前大獻讒言,誣陷李隆基“與外人交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於陛下“。

唐肅宗的疑心本來就重,立刻起了警惕之心,李輔國趁熱打鐵,居然矯詔讓李隆基遷居到西內甘露殿,還在半路派出五百騎兵,劍拔弩張,公然攔截去路,嚇得李隆基膽戰心驚,差點從馬上摔下來,一副可憐的模樣,簡直連個宦官都不如。

儘管李隆基戰戰兢兢,表現地無比可憐,但樹欲靜而風不止,不久後高力士因“潛通逆黨”被流放,陳玄禮被勒令提前退休,就連玉真公主也被迫離開皇宮,出居玉真觀。

身邊親信被一掃而空,李隆基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煢煢孑立,形影相弔,那生場景,好不悽慘,儘管他“孝順”的好兒子給他另派了一百多人伺候,但與其說是服侍,倒不如說是派人監視,更讓李隆基鬱鬱寡歡,愁眉不展,終於在兩年後駕崩,終年78歲。

我們無緣窺見李隆基的晚年生活,但我們完全可以想象,晚年的李隆基除了對“一生所愛”楊貴妃的無限思念、對“開元盛世”的無限追憶外,對自己當初的沉溺享樂應該也有些許的痛悔吧!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準確地講,楊貴妃並非是被“賜死”,而是在馬嵬驛之變中被禁軍“逼死”。不過,楊貴妃怎麼死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唐玄宗的餘生過得極其悲慘。

在此,還不得不說一下唐玄宗人生中的三段悲慘經歷:

第一個階段是他心愛的武惠妃去世,唐玄宗終日鬱鬱寡歡,沉浸在傷痛之中。

不過,此時的唐玄宗比較幸運,有人向他進言,稱壽王李瑁妻如何美貌、多才,可以進宮侍奉陛下。結果,唐玄宗就動了歪心思,讓兒媳婦出家後還俗,成了自己的枕邊人。

唐玄宗此次的痛苦,算是得到了解藥,但也給他日後更為悲慘的生活埋下了伏筆。

第二個階段是安史之亂後,唐玄宗與楊貴妃倉皇出逃,且在馬嵬驛天人兩隔。

由於唐玄宗晚年終日歌舞昇平,使得安祿山、史思明有可乘之機,發動了安史之亂。結果,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和一般大臣慌忙出逃。結果,到馬嵬驛時,禁軍譁變,殺死楊國忠等人,楊貴妃也被“賜死”。

唐玄宗此次的痛苦,應該更為強烈,國家動亂,自己心愛的女人也被殺,但另他沒想到的是還有更多的劫難在等著他。

第三個階段是唐玄宗被當上了太上皇,親兒子直接把他的權力剝奪了,而且圈進在宮中。

原本見到安史之亂逐漸平息,唐玄宗也想著過段安穩的日子,但不曾想被兒子取而代之,自己成了太上皇。要說這太上皇,李淵當過、武則天當過,那日子能好過麼?

輪到唐玄宗李隆基當太上皇時,連個太監李輔國都能帶兵時常騷擾他,為的就是早點嚇死他。這日子,曾經自稱為唐明皇的李隆基,能好受?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宦官高力士還算忠心,即便李隆基落魄到極點,還是生死相伴,甚至挺身而出,怒斥李輔國。這也使得李隆基老淚縱橫,接連道謝。

可以說,在唐玄宗的三次“慘痛經歷”中,最為痛苦的是後兩次,即安史之亂中貴妃被殺和回京後自己成了太上皇,而又以第三次最為悲慘。


夕陽下的晚楓


756年六月十四日的馬嵬兵變,讓72歲的唐玄宗失去了心愛的楊貴妃,那一天,距離唐玄宗繼位已經有44年,距離唐玄宗真正將楊貴妃納入宮中已經有11年。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李隆基已經變得昏庸而懦弱,而與楊貴妃廝守了十餘年,居然還是你儂我儂。但是安史之亂的發生給了李隆基當頭棒喝。隨之而來的更是在長安失守的前夕,756年的六月十二日,李隆基跑了,前一刻他還說御駕親征,後一刻,他就開始逃亡蜀地。然而,放棄長安只是李隆基悽慘生活的開始。

他們在兩日後的六月十四日到達了馬嵬驛,狼狽不堪的逃亡生活最先惹怒了李隆基的護衛隊,他們將滿腔怒火對著楊國忠傾瀉而出,認為正是楊國忠的存在,才激起了安祿山的反叛, 因為安祿山打出的旗號正是誅殺楊國忠。所以在馬嵬驛,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聯合太子李亨發動了兵變,誅殺了楊國忠,李隆基對此並不能做任何的懲罰,只能被動的接受,他只想快點讓士兵們安靜下來。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士兵們還要楊貴妃的命,即便李隆基試圖說明楊貴妃的無辜,試圖保下自己心愛的女人,但是很明顯的,群情激昂的士兵已經不是李隆基所能控制得了。最終,李隆基吩咐高力士處理了楊貴妃。

李隆基本以為兵變到此就結束了,所以他在大家提出以後的去向的時候,仍舊還是入蜀,即便百姓們都請求他留下來。而李隆基卻讓太子李亨來安撫百姓自己先行離開。李亨被大家說服留下來挽救大唐江山,於是急於入蜀的李隆基給了李亨2000兵馬。就這樣,父子倆走了截然相反的路。李亨北上靈武,想依靠朔方軍的地盤組織對叛軍的反抗。

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在心腹們的強烈要求下僭越稱帝,遙尊還在入蜀路上的李隆基為太上皇。之後依靠郭子儀和李光弼收復兩京,757年,將太上皇李隆基迎回了長安。李隆基住進了興慶宮。最開始,李隆基的生活還算是可以的,至少陳玄禮還在,高力士還在,玉真公主還在,舊時的宮女也還在,還有梨園弟子。但這個時候李隆基和兒子李亨之間其實還是有爭權的,李隆基試圖干涉官員的任命,畢竟朝廷中他還是有追隨者的,但李亨對李隆基並不退步,何況還有一個權傾朝野的大宦官李輔國在。李輔國在唐肅宗李亨的默許下,經常欺負李隆基。李隆基想改葬楊貴妃都被李輔國拒絕,李輔國命人將楊貴妃葬在了別處,好在有人把楊貴妃生前用過的香囊給了李隆基,李隆基帶在身上聊表相思。後來李輔國更是對李亨說李隆基住在興慶宮與外人接觸太頻繁,說不定會有什麼謀劃。

760年的七月,李輔國直接矯詔把李隆基遷到了內宮方便控制。而在遷居的路上,還出現了驚心動魄的一幕,當時李隆基的護從不過才二三十個,還是老弱病殘之類的。他們走到交叉路口的時候,突然從四面八方出現了五百名騎兵,將李隆基一行團團圍住,為首的正是李輔國。李隆基嚇得幾次差點從馬上跌落下來。高力士上前呵斥李輔國:“太上皇做了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輔國你也是個老臣,怎能對太上皇無禮,還不下馬?”李輔國這才下馬乖乖的護送李隆基到了甘露殿。心有餘悸的李隆基哭著對高力士說:“多虧了你,要不我就成了刀下鬼了。”

但是,不久,李輔國就誣陷高力士潛通逆賊而將其流放;又逼著陳玄禮辭職回家,回家不久後,陳玄禮就去世了;又讓玉真公主出居玉真宮。李隆基真正成了孤家寡人。於762年去世,而他的兒子唐肅宗李亨也在不久後撒手人寰。


蕭曉四姑娘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的生活,就是被軟禁了,既有忍受對楊貴妃的相思之苦,又遭到自己兒子的提防和手下太監的欺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唐玄宗李隆基被手下的軍士逼著殺掉楊貴妃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他的悲慘結局,一個原來的九五之尊,淪落為一隻喪家之犬,都連自己的禁衛軍都控制不了了,更何況天下。這時候他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連招呼都不打,自立為皇帝,昭示了唐玄宗時代的結束,也代表著唐玄宗被迫成為了太上皇,從此開始他新的生活。

李隆基初為太上皇生活還算滋潤,玄宗不再過問政事。他居住在興慶宮,侍候他的依然是自己的老部下陳玄禮和高力士,還有唐玄宗的親妹玉真公主與舊時宮女、梨園弟子為他娛樂。唐玄宗對楊貴妃之死一直是耿耿於懷,但有著眾人的陪伴,生活還算滋潤。

好久不長,唐肅宗對唐玄宗一直都很提防,之前還有所顧及,等他坐穩了皇位後,就不滿唐玄宗李隆基繼續居住在興慶宮,不僅唆使太監讓他搬到了甘霖殿,而且將唐玄宗身邊的高力士、玉真公主等人都趕走了,只剩下唐玄宗一個人,孤苦伶仃,憂鬱寡歡,他在思念楊貴妃中孤獨死去。

李隆基晚安生活不乖任何人,自作自受,導致國破家亡,甚至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密探零零發


“欠下的債總是要還的”,李隆基在楊玉環死後的晚年生活就是一個不斷還債的過程,而且他還債的對象還很特殊,就是他的兒子,一個是被他霸佔媳婦的李瑁,一個是被他欺負了大半輩子的李亨。

為什麼這樣說呢?就讓我為你仔細分析一番。


一、李瑁的報復

756年6月12日,安史之亂已經水深火熱,李隆基在聽信楊國忠讒言命令哥舒翰進攻安祿山失敗之後,潼關失守,長安淪陷,無奈之中,李隆基叫來自己的心腹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準備900精兵,連夜帶著自己一家老小逃往成都避難。

此時太子李亨也帶領2000精兵追隨其後,一起前往成都方向。756年6月14日,途徑馬嵬坡,士兵飢腸轆轆,怒發中觀,從而六軍不發,李隆基無可奈何,只能停下腳步。此時陳玄禮與太子李亨商量緩解士兵憤怒的權宜之計,陳玄禮提出將楊國忠殺死,太子李亨沒表態。

隨後,一個胡人帶領20多個人去找楊國忠麻煩(估計就是事先安排好的),士兵聲稱楊國忠勾結胡人謀反,遂紛紛上前亂刀將其砍死,還把楊國忠家屬一併處決。

士兵殺紅了眼,要求將紅顏禍水楊玉環處決,一開始李隆基不情願,後來經過陳玄禮以及高力士苦苦相勸,李隆基終於搞清楚大局為重,賜死楊玉環。楊玉環死後,李隆基心力憔悴,與太子李亨分道揚鑣,李隆基繼續前往成都避難,李亨與李輔國等人帶領軍隊去北方平叛安史之亂。

沒有幾天,李亨請求李隆基讓自己登基稱帝,李隆基寫好聖旨叫陳玄禮去送給李亨,可是陳玄禮途中有事就叫壽王李瑁帶著聖旨前往送給李亨,至於聖旨內容,已經無從得知,也無法考證。

只知道李瑁把聖旨送給李亨之後,李亨在7月12日,也就是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在靈武登基成為皇帝,並且登基的詔書聲明李隆基年事已高,無心處理國事,故禪位於太子李亨。


這就是李瑁聯合李亨對李隆基的第一次報復,我想聖旨斷然不會是直接傳位給李亨,根據李隆基的一貫作風,對權利的愛之深,不可能輕易妥協,其中必然是李瑁對聖旨內容做了手腳,或者兄弟二人商量好這樣做,目的就是報復李隆基,李瑁的奪妻之痛,此仇不報非君子。


二、李亨的報復

馬嵬坡之變是李亨的第一次報復,也讓李隆基感受到當初對李亨不信任的那種滋味,靈武登基是第二次報復,直接將皇權取而代之,讓李隆基失去權利,也就變成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可以任人宰割。

接下來李亨還有持續的報復,因為當年李亨在太子時期的悲慘遭遇,讓李亨此生難忘,為了保住太子之位,失去老婆韋氏與杜良娣的李亨,可以說已經忍受了太久,憋屈了太久,是時候報復了。

李亨登基後,在郭子儀。李光弼的帶領下,將安祿山趕出長安,並且再次回到首都長安,打算將李隆基接回長安來住,於是派人前往去接李隆基。李隆基在陳玄禮以及高力士的陪同下回到長安,可是還沒有抵達長安,李亨就帶領人馬前往迎接李隆基。



與其說是去迎接李隆基,不如說是一次正式的父子對抗,畢竟李亨心裡清楚,他私自在靈武登基的行為,目前李隆基還沒有徹底表態,所以李亨早早準備好一切,自己穿了一件紫色長袍就出門。

李輔國帶領3000精兵,一路浩浩湯湯去迎接李隆基,剛見到李隆基,“賊臣李輔國詔取隨駕甲仗”,李輔國就叫李隆基的600護衛把武器上繳,李隆基一看陣勢,心裡清楚一二,勢力懸殊,只能認慫,故而說到“?臨至王城,何用此物”,於是部下武器上繳,李隆基與李亨促膝長談。

當時天寒地凍,李隆基看到李亨穿著紫色長袍而不是黃袍,也明白意思,主動找來自己的黃袍給李亨披上:“天數、人心皆歸於汝,使朕得保養餘齒,汝之孝也”,至此,李亨徹底掌握皇權,李隆基也保住性命。

李亨把李隆基接到長安安排在興慶宮居住,由陳玄禮、高力士以及李隆基妹妹玉真公主陪伴他,每天小日子過得還算可以,聊天吃飯喝酒聽戲,也還行。

可是李隆基思念楊玉環,想把楊玉環的遺體收斂改葬,讓她入土為安,卻遭到大宦官李輔國的反對,沒辦法,李隆基只能偷偷轉移,然後每天對著楊貴妃的畫像“朝夕視之而欷歔焉”。

這個時候的李隆基,可以說活得連一個宦官都不如,恰似當年李亨太子時的遭遇,可是李隆基的“好日子”才開始,緊接著又是另外的打擊。

一次,由於李隆基將御林軍大將軍郭英義召到長慶樓設宴款待,被李輔國看到,就去找李亨讒言說“與外人交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於陛下”。此時的李亨,恰似當年的李隆基,隨意聽信別人讒言,對自己至親懷疑。

李隆基自己做下的孽,兒子李亨剛好遺傳他的優良基因,只要有人讒言,就要相信,於是李亨為了防止李隆基造反,將高力士貶官關押,將陳玄禮提前告老還鄉,還把李隆基妹妹玉真公主弄到玉真觀,從此李隆基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最終李隆基在寂寞孤獨中活到78歲去世。



結語

這就是李亨和李瑁對李隆基的報復,年輕時飛揚跋扈的李隆基,一定沒有想到自己的晚年竟然如此淒涼,可是有的東西就是這麼神奇,種下惡因,終有惡果,冥冥之中你的結局早已在你的一言一行中註定好,無法改變!



嗔痴歷史觀


可以說,是一年比一年悽慘。但這樣的悽慘,卻是在賜死楊貴妃前後,這位老皇帝一步步“作”出來的。

首先堪稱“自作”的,就是“賜死楊貴妃”事件。潼關之戰前,倘若不是李隆基關鍵時刻瞎指揮,不但長安丟不了,已經頹態畢露的安史叛軍,極有可能提前歇菜。但李隆基卻自廢武功弄丟長安,帶著心愛的貴妃和滿朝文武踏上逃亡之路。這才惹得憤怒的衛士們反了天,鬧出轟動的“馬嵬驛之變”,嚇得李隆基不得不賜死楊貴妃來換太平。晚年的孤苦,就此開始。

但如果單因丟失長安跑路,原本也鬧不出這折騰,最要命的原因是,弄丟了長安的李隆基,當時變成了驚弓之鳥,什麼光復山河的理想全沒了,一門心思就要往蜀地跑,這才叫一直裝老實的太子李亨逮住機會,藉著炸鍋的將士怒火演了這場鬧劇。鬧劇後的李隆基更是撒腿開溜,跑進蜀地躲清靜,殘破爛攤全扔給戰火中即位的太子李亨(唐肅宗)。可以說,就是李隆基在關鍵時刻的甩鍋不負責,換來了他接下來的“太上皇”人生。

其實初當太上皇時,李隆基過的也還算不錯,雖說沒了權力,但畢竟在遠離前線的蜀地,地位尊崇樣樣不少,生活也還相對自由。前線在新皇帝唐肅宗的統籌下,也是捷報頻傳。可安生日子過了沒幾天,李隆基卻是又不消停,竟嚴重不滿意唐肅宗手握大權,又自顧自扶持起永王李璘等勢力,還多次派官員到唐肅宗身邊,非要和親兒子再爭一爭話語權。

可他這麼爭有什麼用?唐肅宗早已大權在手,爭也爭不過,李隆基這一頓瞎爭,鬧得爺倆勾心鬥角,好好的平叛大業也成了互相扯皮。父子間的嫌隙,更是越爭越厲害。可以說,李隆基安享晚年的後路,基本就在這一頓亂爭裡,越發被堵死了。

所以,當唐朝收復長安後,“太上皇”李隆基從蜀地遷回長安時,一到鳳翔就被唐肅宗派人繳了械,然後被唐肅宗安排在興慶宮。雖然此時父子芥蒂已深,但這時的李隆基,還可以繼續自由活動,興慶宮住膩了,有時還常來大明宮或華清池走走。那時的唐肅宗,還常來登門問候。可就在這還算太平的晚年裡,李隆基又做了一樁“自作”事:把將軍郭英召到長慶樓來賜宴。

這事可就讓唐肅宗徹底頭皮發麻,這郭將軍何許人?這是掌握禁軍的重要將領。唐朝每次鬧宮廷政變,策反禁軍都是固定套路,老爹你這是要鬧哪樣?最後一點父子親情,這下徹底沒了。唐肅宗立刻派宦官李輔國現場執法,先把李隆基宮殿裡的馬盡數沒收,然後高力士陳玄禮全數流放。就連唐肅宗的親姑姑,常來陪李隆基聊天的玉真公主,也被從此隔離。孤零零的李隆基,被強行押送到甘露殿居住,開始了失去自由的軟禁生涯。

在這最後的孤獨日子裡,李隆基陷入了冰冷的痛苦中。唐肅宗也不來看望了,身邊就兩個照料他起居的女兒。於是他連飯也不再吃,陷入了漫長的痛苦回憶裡,直到762年去世。

這位把唐朝推上巔峰的帝王,晚年光景就是這樣令人唏噓,可是,倘若參考前因後果,這事又能怪誰?


歷史風雲錄


安史之亂,是唐玄宗命運的轉折點,也是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在這亂世中,唐玄宗經歷了倉皇逃亡、心愛的女人被逼上吊的無奈和淒涼。可他當時不知道的是,在貴妃賜死後,他的悽慘晚年生活才剛剛開始。

大唐亂世,背鍋俠楊玉環香消馬嵬驛

玄宗登基後,勵精圖治,大唐進入了“開元盛世”。有些驕傲的李隆基開始耽於享樂,從兒子壽王李瑁那裡搶了漂亮的兒媳婦楊玉環,從此“君王不早朝”陷入溫柔鄉中。

安史之亂的發生,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古人總是這樣,喜歡要把動亂的原因歸因在女人的身上。在封建社會,女子地位極其低下,參政議政是不被容許的,就算有機會干擾朝政,也要通過男人去幹預,所以說,把原因歸在女人身上是典型的無賴作法。

可是,我們翻開歷史會發現,在大多數的王朝出現政治危機時,總會有女人來背這鍋。在大唐這危機時刻,楊玉環又毫不意外的被背了鍋。

雖然玄宗千萬個不願意,可也不得不看著心愛的女人“宛轉蛾眉馬前死”,馬嵬驛前佳人香消玉殞。

太子擅自登位,玄宗被迫承認,淪為太上皇

楊玉環死了,唐玄宗的噩夢還在繼續。

大唐逃亡的隊伍分成了兩部分,唐玄宗帶領一隊人馬繼續逃往成都,而太子李亨則率領一部分禁軍去往靈武平叛。

說到太子李亨,馬嵬驛兵變和他在背後的推動顯然是有關的。等他離開玄宗,只過了14天,他就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

唐肅宗繼位顯然並非是計劃中的事,在成都的玄宗收到消息後,心中應該是五味雜陳的。古人言“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太子不打任何招呼而稱帝,眼中明顯沒有玄宗。只是如今天下紛亂,玄宗自保不暇,也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對太子的行為表示支持。

玄宗遂發佈《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詔》,詔告全天下將皇位傳於太子李亨,自己成為了太上皇。李隆基是用這事後的詔書,聊解一些尷尬罷了。

重回長安,已過古稀的唐玄宗遭孤身軟禁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肅宗重歸長安。同一天,唐玄宗在高力士、陳玄禮等人的護衛下,帶著600餘禁軍也踏上了重返長安之路。

與長安一別經年,再回的玄宗已非九五之尊,剛到鳳翔,肅宗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肅宗派來迎接玄宗的3000精銳騎兵,在宦官李輔國的帶領下,將護送玄宗的600餘人給繳了械。

對於這一行為,唐玄宗雖然心中不滿,可也無可奈何,只好自圓面子說:臨至王城,何用此物?讓士兵們把武器存放在了當地。這一事件後,唐玄宗心裡應該是極為傷感的,以至於在鳳翔停留了七八天,才再次向長安進發。

回到長安的玄宗過上了太上皇的生活,畢竟他也曾開創了大唐的盛世,所以,老百姓們對他還是有感情的,從人們將他與肅宗並稱為“二聖”,就看得出來“人心猶戴故君”。

住在興慶宮的玄宗,沒事的時候會跑上長慶樓去向遠處觀望。從樓下路過的百姓們見到後會向他跪拜,呼喊“萬歲”。大多數時候玄宗見此情景,也會賜些酒食給這些百姓。

由於玄宗逃亡時曾在成都生活,這一地區的官員們到了京城,也會來拜見他。每當這個時候,玄宗就會安排玉真公主等接待這些人。

百姓思故,人情往來,玄宗的行為本也無可厚非,可是看在肅宗的眼裡就不同了,這就有“與外人交通”的嫌疑。

一來二去,肅宗與玄宗的猜忌和提防日漸表露出來,偏偏身邊還有李輔國這個小人在時時的挑撥離間。

李輔國時刻關注著玄宗這邊的情況,對於玄宗與臣民交往的事,他上表給肅宗說:

上皇居興慶宮,日與外人交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於陛下。今六軍將士盡靈武勳臣,皆反仄不安,臣曉喻不能解,不敢不以聞。

這種危言聳聽的話,讓肅宗感覺到了很大的威脅。在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假傳聖旨,迎接太上皇玄宗到西內太極宮遊幸。

走到睿武門時,李輔國事先安排的500多士兵突然擋住了道路,挾持玄宗遷居到太極宮中的甘露殿居住,從此斷絕了玄宗與外界的聯繫。

而從回到長安就一直陪伴在玄宗身邊的高力士、陳玄禮與玉真公主等原興慶宮的人員都一個不留的被趕走了。

玉真公主(玄宗的同母妹妹)被強行到玉真觀修行,高力士被流放到了巫州,陳玄禮則被要求告老還鄉。只有萬安公主與咸宜公主這兩個女兒在甘露殿中服侍玄宗,其餘的所有宮人均為肅宗所派來的人擔任。

就這樣,唐玄宗事實上被軟禁起來,直到他死去,都未曾走出甘露殿。


摯守靜篤


後世有一種刑罰叫“關禁閉”,軍隊老兵怕、監獄刺頭怕。而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就如同“關禁閉”,對於一代帝王來說,的確太過悽慘。

認不清形勢,安享晚年後路被堵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亂”暴發,到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六月,叛軍攻陷唐朝國都長安,而李隆基卻於長安陷落前,倉惶逃至馬嵬坡(陝西興平西),引發隨行將士譁變,楊國忠當場被殺,李隆基逼迫無奈令人縊死楊貴妃,隨後眾人逃往成都。

由於他的出逃,一個爛攤子便留給了太子李亨。太子卻不負眾望,凱歌連奏、捷報頻傳,並被擁立為肅宗皇帝,而李隆基自然便成了“太上皇”,歷時僅有1個月。

也就是說,從唐玄宗出逃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已經退出了權力的政治舞臺。然而,他卻依舊放不下曾經的身份,並頒佈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詔》:肅宗在處理軍國大事後,必須向他奏報,直到克復長安。同時,還想扶持永王李璘等勢力,欲與唐肅宗對抗。至此,唐玄宗在自己安享晚年的道路上築起了一道障礙,其晚年如同“白露過後的莊稼,一天不如一天”。

權力慾仍存,安享晚年後路斷絕

就在唐肅宗進駐長安的當天,唐玄宗便迫不及待率領高力士、陳玄禮以及600禁軍返回長安。明顯的想要摘取平叛的勝利果實,這時的唐肅宗豈會答應。當唐玄宗一行人來到鳳翔地界,唐肅宗便派遣3000精騎前去“護衛”,剛一相遇,隨同的600禁軍即被全部繳械。

到了長安後,唐玄宗被安排住進了興慶宮。期間,他經常到長慶樓上進行觀望,對於過往百姓瞻拜高呼“萬歲”很是享受,因此也經常賜給參拜百姓酒食。這種 “二聖”的情形,如同一山有了“二虎”,顯然無法並存。同時,他還把大軍將軍郭英義詔至長慶樓進行賜宴,而郭英義卻是掌握禁軍的重要將領。他的這一舉動,對於本就心存芥蒂的唐肅宗來說,又豈會心安。

於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四月,唐肅宗下旨將郭英義外放,改任陝州刺史。從這一刻起,唐玄宗徹底將自己關進了安享晚年的“牢籠”之中。

相煎何太急,一代帝王悲慘落幕

在此之前,由於李輔國與高力士、陳玄禮等人曾發生過節,因此他藉機進行報復,多次在唐肅宗面前攻訐諸人之過。如:公開上奏唐肅宗:“上皇居興慶宮,日與外人交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於陛下。今六軍將士盡靈武勳臣,皆反仄不安,臣曉喻不能解,不敢不以聞。”

如此危機重重之言,豈能不令唐肅宗心驚。因此,於乾元三年七月,在唐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矯稱”聖旨,迎太上皇遊幸西內的甘露殿居住,並將高力士、陳玄禮等親信以及原興慶宮的隨侍人員一律驅除,身邊相陪的僅有兩個女兒萬安公主和咸宜公主進行服侍。接著,唐肅宗親自挑選出100名可靠宮人,負責西內的清潔服務。

之後,高力士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陽西南),陳玄禮被勒令致仕(告老還鄉),王承恩被流放到播州(今貴州遵義),玉真公主(唐玄宗之妹)被勒令到玉真觀出家。

從此,唐玄宗徹底與世隔絕,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曾經開創出“開元盛世”的一代帝王,竟然經過了6年淒涼寡歡的禁閉生活後,最終對著楊貴妃的肖像“朝夕視之而欷歔焉”,在孤獨憂鬱中離開了人世,可謂悽慘而又淒涼。不過有趣的是,在他14歲之前也同樣歷過孤苦伶仃的6年禁閉生涯。述其一生,還真是:幼年因為6年禁閉創盛世,老年卻因為6年禁閉而落幕,豈不造化弄人。


祥子談歷史


唐玄宗李隆基可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勤於政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同時他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也就是我們耳聞能詳的開元盛世。

但是李隆基的晚年,卻漸漸地在朝政上有所怠慢了,並且還開始寵信奸臣。更為誇張的是,他竟然看上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最後將她佔為己有,並且封為貴妃。

她就是那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主角——楊貴妃。

就是因為李隆基寵愛楊貴妃,同時又寵信奸臣,所以他在位後期,朝政就漸漸地荒廢了。

而他為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又重用了安祿山這個異族人,再加上他連連的政策失誤,安史之亂爆發了。

在戰亂中,李隆基帶著楊貴妃踏上了逃亡之路,但是在路上他的衛士們卻鬧出了驚天動地的“馬嵬驛之變”,所以李隆基不得不賜死了楊貴妃來換取自己的太平。

但是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並沒有換來一個太平的晚年,他的晚年可以說也很悽慘。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就隨有書君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 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被迫變成了太上皇,並且被安排住進了遠在皇宮外的興慶宮

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南下逃亡。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兒子李亨接了他的棒,登基稱帝了,成為了唐肅宗。

話說李隆基被迫當上太上皇心裡很是不舒服,所以他就開始扶持永王李璘,培養自己的勢力。還多次派官員到唐肅宗身邊去,非要再和唐肅宗爭一爭這個話語權。

可是水道早已渠成,唐肅宗早已把握住了大權,李隆基這個時候再去爭怎麼能爭過呢?這隻能引起唐肅宗李亨的不滿,並且父子之間的關係也是越來越有了縫隙。李隆基這樣做,也是徹底破了自己安享晚年的夢了。

當唐肅宗李亨收復了長安後,“太上皇”李隆基當然也要從南方遷回來,可是就在他遷回來的途中,又發生了變故。

唐肅宗李亨派了3000士兵來鳳翔迎接李隆基,在迎接李隆基的同時,把護送李隆基的侍衛隊的兵器全都繳了。

這直接就煞了李隆基的士氣,給他來了個下馬威。而且唐肅宗還不讓李隆基回到皇宮,而是把李隆基安排到遠離皇宮的興慶宮裡。

李隆基此時的心裡估計是傷心、心痛的不行。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會這樣對待自己,皇權沒有了不說,還不讓回宮。李隆基的內心此時是無比的淒涼,他住在興慶宮,常常是倍感寂寞。心愛的人也不再了,自己也不能一手遮天了,所以他沒事就登上樓瞭望遠處,但是還是感到無比的淒涼。唐肅宗倒是偶爾來看看他,但也是心裡也有了間隙,父子之間就這樣不鹹不淡地相處著。

李隆基就這樣在興慶宮過著鬱悶的晚年生活。

二、 沒有了皇權的李隆基還經常受奸臣李輔國的欺負

李輔國是唐肅宗身邊的大宦官,因為舊日李隆基身邊的高力士瞧不起他,所以一直懷恨在心。

他在唐肅宗的默許下也是沒少欺負李隆基。

李隆基非常思念楊貴妃,想著當年就那樣讓楊貴妃慘死在馬嵬坡,真得也是很痛心。他想改葬楊貴妃,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悔恨。

但是李輔國拒絕了李隆基的請求,不想滿足李隆基,就想去“欺負”他。

李輔國命令手下人,把楊貴妃葬在了別處,藉以斷了李隆基的念想來打擊他。

好在有人把楊貴妃生前用過的香囊給了李隆基,李隆基才帶在身上聊表思念。

李輔國私下裡也是沒少在唐肅宗那說李隆基的壞話,這讓唐肅宗看李隆基的次數是越來越少。

平日裡,李輔國在一些小事上也沒少給李隆基使絆子,這也讓李隆基是倍感無奈和悽慘。

想著曾經那麼高高在上的皇帝,就這樣受一個宦官欺負,想來也真是可悲。

三、 由於唐肅宗對李隆基的猜疑,李隆基後來在淒涼的禁閉中走完了他的晚年

李隆基在興慶宮實在是沒有什麼意思,沒事他就總喜歡宴請別人。

就是一次普通的宴請,讓唐肅宗再次對李隆基有了猜疑。因為這次,李隆基在長慶樓宴請了羽林軍的大將軍郭英義。

這個郭英義是掌握禁軍的重要將領,而李隆基宴請他又要幹什麼呢?這不得不讓唐肅宗起了猜疑。

最後在唐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把李隆基接到了甘露殿,這也是為了更好地看著李隆基。

把李隆基接來後,李隆基身邊的人高力士、王承恩被流放了。陳玄禮被迫告老還鄉了。就連唐肅宗的親姑姑,常來陪李隆基聊天的玉真公主也被隔離了。唐肅宗李亨也不再來看他了。

唐肅宗倒是又選了一百多人到甘露殿供李隆基差遣,但是此時的李隆基已經沒有了任何樂趣,活著都成了煎熬。自此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地開始了軟禁生活,直到762年李隆基去世了。

這個曾經造就了大唐盛世的皇帝,沒有想到晚年卻如此地淒涼。

但是如果不是他荒廢了政業,可能他還是會權利在握的。也不會有安史之亂的發生,盛唐之象也還會持久的。

可是沒有如果,這一切也都是他自己造出來的,也算是可悲可嘆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